让哲学成为化解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甘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哲学成为化解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甘露
作者:吴九勤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17期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需要。

然而,当代中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以及个人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沮丧、失意、愤怒、自卑、嫉妒、抑郁、焦虑以及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障碍特征,这势必给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影响。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学生心理品质健康与否,对于他们成才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如果不具备健康的心理、完美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较强的心理适应与承受能力,是难以适应社会需要的。

因此,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健全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方面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和独特的作用。

在高二《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哲学在疏导学生心理障碍、培养健康心理品质的独特魅力。

一、用联系的观点,开启内心世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20%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80%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

"这充分说明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中学生通过人际交往可以促进他们的社会化过程,促进他们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帮助他们深化自我认识,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行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获得友谊、支持、理解,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冲突。

但有的中学生在各种具体的现实原因影响下,往往处于一种孤独、抑郁的心理状态。

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会交往和不善交往的现象。

究其原因,从哲学上看,其实是由于这些同学不能正确运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往往是错误的用孤立、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所致的。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幅由各种联系交织在一起组成的丰富多彩的画面,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事物,世界因为联系而精彩美丽。

为此,在教学《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框题时,我就经常以班集体及学生身边的鲜活事例来解释哲学道理,通过例证,学生清楚地感受到自己身处一个纵横交织的联系网络之中,远方家乡有亲人默默的祝福;身边同学的微笑是一片真诚;老师关注的眼神是一种希望;"优秀班集体"的锦旗上洒着他的一份汗水。

漫步洁净校园,青青的小草,鸟语花香,还有那轻拂的和风,这是大自然对我们的宽容与恩赐。

试问人生何来孤独,只要敞开心扉,以良好的心态品味周围的事物,你自然会获得一份健康的精神礼物。

从而激起他们交往的兴趣和勇气。

二、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消除自卑心理,树立学习自信心。

自卑,顾名思义,主体自己瞧不起自己,它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

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的一种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学生的自卑心理通常由某一方面引起,逐步泛化到其他方面,最终对自己失去信心。

那么怎样才能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呢?作为政治教师应该运用哲学知识教育他们: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这就要求我们要正视矛盾,不应害怕矛盾,更不应回避矛盾,而要敢于承认矛盾,善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杨帆远航,才能经历风雨,又见彩虹。

在教学《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课时,我特别强调"人最为天下贵","人乃万物之灵"。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缺点,但无可否认地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优点。

在班级同学"揭优"活动中,那些自卑的同学发觉自己身上原来也有许多闪光点,喜悦的心情油然而生,自信的表情重挂脸上。

我及时抓住时机,要求同学把各自的优点记录下来,并每人回忆一遍,不久,我就发现这些同学的座姿端正多了,上课精神集中多了,回答问题的声音也大了。

哲学的"矛盾"解开了他们内心的矛盾,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相信明天会更好,增强自身受挫力。

挫折是指一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受到阻碍或干扰,个人动机或目的无法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在学校,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受挫折的学生:或是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受到轻视觉得心理委屈;或是自我感觉各方面表现很好,经过一番努力却达不到预期目标等。

不少学生因受挫而产生心理失衡,有的将小的挫折认为是大的失败,从此一蹶不振,严重影响了自己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此时,如能用哲学道理引导学生,告诉他们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试问哪个同学没有经历过失败、挫折?没有经历过悲欢离合?有的同学挫折后变得更加锐意进取,而有的同学却因此而萎靡不振。

何故?前者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能高瞻远瞩:而后者只看到眼前现实,鼠目寸光。

学习哲学后,学生懂得了人生重要的一课是学会积极"放弃"。

与其终止怨天尤人,对过去的失意烦恼耿耿于怀,倒不如"放弃":忘却那些自责,启动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相信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这样才能超越自我。

莫回头,大胆地向前走,忘却昨天的忧伤烦恼,踏好今天的节拍,微笑轻松地拥抱美好的明天,这就是身心健康的良方。

中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哲学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科学阐述,对纠正中学生心理障碍具有标本兼治的效果。

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应重视哲学的学习,并用于教学实践中,使哲学成为中学生心灵的健美操,成为心理障碍的甘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