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华师在线 教育法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1题
学生权利
您的答案:学生的权利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学生的权利包括两方面:一是作为公民享有法律所赋予公民的一切权利。
二是作为受教育者所享有的受教育的权利。
狭义的学生权利是指学生所享有的教育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权利。
学生的基本权利: (一)有参加教育活动并有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二)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三)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四)享有申诉权(五)享有人身权一些特殊学生群体享有的特殊教育权利享有法律规定的特殊权利及其权利保护的群体主要有女生、家庭因难学生、残疾学生等。
(一)女生(二)经济困难的学生(三)残疾人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
2.第4题
教育法的概念
您的答案:教育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根据制定教育法律的主体性质的不同,广义的教育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教育行为规范体系及其实施所形成的教育法律关系和教育法律秩序的总和。
狭义的教育法是指由国家权力部门制定的教育法律。
在我国是指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教育法律。
根据教育法律所调整的教育活动范围或对象的不同,广义的教育法指调整和规定所有的正规教育活动和教育关系的法律规范。
狭义的教育法主要是指调整教育行政关系的法规的总称。
教育法实质上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和规定教育活动和教育关系的系统
的行为规则。
它是教育规律的反映和一个国家绝大多数人民或公民共同意志和教育利益的体现,其目的是保证和维护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有序性和正义性。
1、教育法是调整和规范教育活动和教育关系的规则 2、教育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教育活动规范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教育活动方式有三种:一是可以这样行为(授权性规范);二是应该这样行为(命令性规范);三是不应该这样行为(禁止性规范),并用严格的罚则来保证权利得到享受,命令得到执行,禁令得到遵守。
1、教育法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则
2、教育法是国家绝大多数公民意志在教育方面的发展
3、教育法是教育规律的法律体现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
3.第5题
教师的权利
您的答案: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法享有的权益,是国家对教师能够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相应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
法律上的教师权利包括教师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以及要求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
当教师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诉诸法律,要求确认和保护其权利。
我国《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我国《教师法》对此作了具体规定。
依据《教师法》规定,我国教师享有以下基本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简称教育教学权。
这是教师的最基本权利。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
简称科学研究权。
这是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简称管理学生权。
这是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一项基本权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署假期的带薪休假。
简称获取报酬待遇权。
这是教师的基本物质保障权利。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简称民主管理权。
这是教师参与教育管理的民主权利。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简称进修培训权。
这是教师享有的继续教育的权利。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
4.第7题
教育法的价值
您的答案:教育法的价值是一定的教育主体的需要与教育法的关系的范畴,即表示教育法的属性对教育法律主体的需要的满足。
这主要体现为三个层次:一是教育法体现教育法制定者的需要与价值取向;二是教育法能够促进教育价值的实现;三是教育法的价值判断。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
5.第8题
教师资格制度
您的答案: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教师资格是国家对准备进入教师队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的人员的基本要求;教师资格制度规定了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后,只有具备教师资格(持有国家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才能被聘任或任命担任教师工作。
教师资格作为一种法定的国家资格一经取得,即在全国范围内不受地域、时间限制,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撤销。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它规定了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依法取得教师资格,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被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批准举办的各级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聘任为教师。
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不能从事教师职业。
题目分数:4
此题得分:4
6.第2题
论述学校法人的特点。
您的答案::(一)公益法从法人分类探讨学校法人的性质也许是一条途径。
在大陆法系中,法人分为公法人和私法人。
公(国)立学校属公法人。
私立学校一般属私法人中的公益法人,其设立宗旨以谋取公共利益为目的,以区别于谋求财产利益的营利法人。
在英美法系中,法人分为集体法人和独任法人。
学校一般属集体法人中的公益法人,以区别于以营利为目的开设,但在申报时必须载明,一般按公司法人对待,不得接受捐赠,还必须缴纳所谓的“营业”税。
在我国,根据《民法通则》的划分,把法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划分为企业法人与非企业法人。
企业法人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济活动的法人。
非企业法人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非经济活动的法人。
包括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
我国学校法人属于事业单位法人。
事业单位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进行活动,国家对事业单位法人的经费拨款,都是按预算支出科目进行的,事业单位法人必须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使用,必须按规定的开支范围和货币额度用款。
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单位又可能通过自己的活动取得一定的收入。
这种收入有的属补偿性的,如收取择校生资助费;有的属生产性的,如兴办校办企业;有的属服务性的,如收取教育咨询费。
这些收费必须按照政府审核标准收取,按预算管理的规定除上交国家以外,其余由事业单位作为预算内或预算外经费使用,从而形成其自
有的资金或财产。
但进行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营利,而是向社会提供各种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也辅助国家实现其管理社会事业的职能。
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外公益法人还是国内事业单位法人,学校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具有公益性,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正如我国《教育法》第8条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教育的公益性原则,要求在中国境内实施的教育活动必须对国家和人民负责,而不是对个人或小团体负责,不能因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而损害国家、人民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要求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即不得以主要从事经济活动,获取财产上的增值为目的。
划分是否以营利为目的的标准,关键看是否将收入用于学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上。
如果收益归举办者所有或在举办者中乃至在成员中分配,实属以营利为目的的办学,是违反教育法律规定的。
(二)办学自主权学校法人仅仅是享有财产权、参与民事法律关系流转的法人,还是同时具有“事权”意义上的法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学校法人为民法上的一般法人,相应也仅仅具有一般法人的民事权利。
(另一种观点认为:学校法人已超出了民法的范围。
它对仅仅是一项民事法律制度。
如果仅从民事财产的权利来理解学校法人,就不可能正确认识学校法人的社会意义)。
学校法人是否仅仅具有民法规定的财产权的行使和民事流转中法律关系的参与,还是既具有独立的财产权又具有自主办学校的法人?要回答这一问题,也必须回到《教育法》为什么要规定学校法人的问题上。
《教育法》上的“学校法人”与民法中的“学校法人”是否有差异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似乎回答了这一问题。
在“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的醒目标题下,指出:“在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上,要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通过立法,明确高等学校的权利义务,使高等学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
”这尽管是指高等学校,但后来《教育法》中已推及到基础教育的所有学校。
不难看出,立法者建立学校法人制度的立法意图在于:调整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保障学校的自主权。
它所规定的,不仅仅是财产上的权利与义务,而是“事权”意义上的全面的自主办学的权利和义务。
因而,学校法人既具有民法上法人的一般权利,同时也具有办学自主的权利。
(三)财产独立性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是其具有法律人格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法人独立地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物质基础。
法人的独立财产是法人拥有的、独立于其创设人或成员的财产。
学校法人财产独立性问题在教育理论界似乎没有引起大的讨论,但在实践中却存在不少混乱,尤其是在中小学。
主要是公立学校财产(学校自有的部分资产除外)面临着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使用权的分离。
学校财产所有权无论是过去学校处于“附属物”的地位还是现在具有法人资格,无疑属于国家。
其使用权过去和现在一般都有。
而在财产管理权上却发生了变化。
过去学校对其财产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管理权,学校的土地、房屋、设施、设备乃至办学经费政府都可以任意调拨。
但现在具有法人资格的学校,根据《教育法》规定:学校具有“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的权利。
可以说,学校法人制度的确立,增加了学校对其财产的管理权。
因此,在实践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其一,学校资产和举办者、捐赠者的财产相分离。
无论是国家举办的还是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机构,用于学校办学的财产和资金,应当与举办者的其他财产和资金相分离。
在学校存续期间,举办者不能将用于学校办学的财产和资金私自撤回或挪作他用。
其二,在学校存续期间,除用学校正常的运营外,任何人都不能损害学校资产,学校财产的独立性受法律保护。
其三,学校法人要管理好校办产业。
根据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校办产业以其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学校不对校办产业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也不得以学校用于教学和科研的财产为校办产业提供担保。
(四)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我国《教育法》第31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独立责任是法人独立人格的两根基本支柱之一,而独立责任是独立财产的最终体现。
学校法人在民事活动中产生的债务,教育主管部门不承担连带现行;同时,学校内的成员(教师、学生)也不对其债务负责;并且,在一般情况下,校长、学校管理人员也不承担其债务。
学校法人的独立责任是由其独立的民事主体地位决定的。
学校法人作为民事主体,即独立于其组成成员,也独立于它的领导机构和下属机构,虽然它们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民事法律地位上,则是相互独立的。
学校法人有自己的法律人格,拥有独立的财产,享有自主管理的权利,其责任当然由自己承担。
但在学校法人独立承担责任的范围上,却有一个非常令人疑惑的问题。
学校法人到底以其实有资产(包括国有资产)还是以其自有资产为限对其债务负责,目前尚无法律明文规定。
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本文认为,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是学校承担教育教学活动之外的民事责任,学校应以其自有资产负责,只能就学校资产部分进行追偿和受偿;如果是学校承担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民事责任,应参与《民法通则》第48条的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以其经营的全部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债权者在追偿债务时,学校应以其自有资产负责,不应受经费支出项目的限制。
其理由是,学校存续的目的是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以国有资产作为担保或抵押。
如果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外的事情,国有资产并未对其行为担保,当然不能用国有资产对其债务负责。
如果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债务,可以认为是拿学校的资产作担保,因而必须用全部资产对其债务负责。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19
7.第3题
论述学校的义务。
您的答案:一、遵守法律、法规。
这是对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的基本要求。
学校应该履行作为一般社会组织的义务和作为正规的教育机构的特定义务,遵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规章和条约,同时遵守教育的法律和法规。
对违反法律和法规的行为,学校要承担由此所带来的法律后果。
二、贯彻教育方针、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有义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有义务按照国家教育教学标准,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学校还应该对其组织的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否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考虑,否则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三、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这项义务要求学校不但不能侵犯受教育者、教师和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而且在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学校应当积极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情况提供便利。
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对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和其他情况有知情权,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使受教育者及其家长了解受教育者学业情况和其他方面的表现。
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教育机构可以按照国家的有关法规制定收取学杂费等费用的规定,并按照这些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但得巧立名目,乱收费用,收取费用必须合法,必须公开收费的项目,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六、依法接受监督。
监督是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保证权利得到充分实现,义务得到有效履行。
学校有责任接受来自方面的合法监督,以保证学校健康发展。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18
8.第6题
论述加强教育法遵守的对策。
您的答案:教育法的遵守靠两方面力量的推动:外部强制和守法精神的形成。
一、加快教育立法进程。
在立法上,要加强全国人大的教育立法,适当减少行政立法。
目前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中,“人大”立法少,国务院颁面的教育法规较多。
但是,国务院属于行政部门,其主要职能是执法而不是立法,因此制定教育法规的责任应主要由“人大”来承
担。
同时,要加强各地方立法工作,根据义务教育法和本地的实际对普及义务教育提出具体要求,建立和不断完善教育保障体系。
二、加强教育执法、司法力度。
建立教育法律保障体系,基础在立法,关键在执法。
各级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执法主体资格,切实担负起执法的责任,逐步建立起法制工作机构,并做好专、兼职执法人员的培训、聘任和管理工作。
三、推进教育法的普及工作。
要加强法制宣传,向所有公民普及教育法律知识,帮助了解教育法,理解教育法,自觉遵守教育法律规定,履行教育义务,维护正当的教育权益。
四、培养教育守法精神。
教育守法行为除依靠强制力的外部保障外,更需要产生于个体的教育法守法精神。
只有将遵守教育法的外在力量转化为内部的心理机制,才能使人们积极地、自觉自愿地守法,也才真正符合守法的本质要求。
守法精神的培养强调通过个体自我法律修养,提高主体的守法选择能力和守法践行能力。
五、营造遵守教育法的环境。
要造就个体的守法精神,营造理想的守法境界还需要全社会营造遵守教育法的良好环境。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19
9.第9题
论述教育法的作用
您的答案:教育法的作用指教育法律内在生命力的外部表现,是其内在功能作用于教育实践所引起的实际效应。
有以下作用:(一)、指引作用教育法的指引作用指教育法体现了国家教育发展的目的、政策,指引人们按照国家的目的和要求开展教育活动。
它是教育法的规范功能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外部表现。
教育法是国家统治阶级教育意志的体现,明确规定哪些是国家赞成和鼓励的可以做的,哪些是国家命令必须做的和禁止做的或不该做的。
这种指引有两个方面:一是正向指引,指教育法能够从正面或积极的方面指引人们按照国家规定可以做的方面去做;二是负向指引,指教育法能够从消极的方面指引人们不能做和不该做什么。
这两种指引都是以承担法律责任为条件的。
(二)、评价作用教育法律作为国家的一种普遍的强制性教育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人们的教育行为的作用,即评价作用,是教育法律的标准功能的外部表现。
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关系价值的判断有多种标准,其中最基本的是教育法律规范。
教育法律规范的评价是一种绝对评价,它的评价作用有两个特点:一是教育法律规范的评价具有突出的客观性。
教育法律规范明确规定哪些是可能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教育法律标准是对所有人和所有机关的,任何组织和个人的教育活动或教育行为都是
以教育法律为准绳的。
二是教育法律规范的评价具有普遍的有效性。
只要人们的行为进入教育法的范畴,教育法律规范的评价对他们来说就是有效的,如不想受到法律的制裁,他们的行为就必须与教育法律一致。
(三)、教育作用教育法律规范的预示功能决定了教育法具有教育作用。
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国家把人们对教育的普遍要求凝结为稳定的教育行为规范,并向人们灌输这些规范,使其内化为人们的教育思想意识,并借助于人们的教育行为而使其得以传播。
其次,通过教育法律的实施从正负两方面对人们产生教育作用。
从正面来说,教育法律对合法的教育行为的保护和鼓励,对本人和他人有示范和激励作用;从负面来说,教育法律对不合法的行为的制裁就会警告本人和他人,如果再做此类行为也同样会受到惩罚。
(四)、保障作用教育法的保障作用指教育法保证各种教育主体的教育权利得到实现,教育义务得到履行,从而使教育活动有序、有效进行。
这种作用是教育法律的强制功能的表现。
一、就教育权利来说,国家的教育管理权,人民的平等受教育权、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权等,如果没有法律的认定和保证,就不可能顺利实现。
二、对教育义务来说,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免费入学、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儿童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等,如果没有法律的规定就不可能得到落实。
有了义务教育法,任何适龄儿童都要接受法律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国家和家长要履行教育义务,这就从法律上保证了儿童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的实现。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18
作业总得分: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