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排尿障碍患者的护理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排尿障碍患者的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排尿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以供参考。
方法将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排尿障碍患者52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膀胱功能训练和系统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在残余尿量、情绪状态等方面的变化。
结果与护理干预前对比,我们发现护理干预后残余尿量减少,SAS评分和SDS评分下降,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
结论膀胱功能训练和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排尿障碍,改善情绪状态,对患者的康复有益。
标签:脊髓损伤;神经源性;排尿障碍;护理效果
脊髓损伤后排尿中枢失去高级中枢的控制,可出现不同反射性膀胱膨胀感和神经源性排尿障碍。
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建立反射性膀胱,诱发排尿反射,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从而促进尿液排出,缓解患者排尿障碍症状[1]。
我院探讨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排尿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本文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排尿障碍患者52例纳入本研究,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7.64±11.48)岁;体重48~81kg,平均体重(60.54±10.58)kg;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7例;损伤部位位于颈髓26例、胸髓损伤22例、腰骶髓损伤4例;脊髓损伤原因包括车祸伤32例、高处坠落伤15例、击打伤5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1例、大专8例、高中20例、初中18例、小学5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意识清楚,并排除精神疾病、智力低下、严重沟通障碍、脊髓损伤前已存在膀胱功能损伤者。
1.2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膀胱功能训练和系统护理干预。
首先重视心理护理,尽量缓解或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告知患者只要配合康复训练,排尿障碍症状均可得到缓解或消除,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2]。
训练患者排尿意识和排尿习惯,在餐前30min、起床时、临睡前鼓励患者如厕排尿。
指导患者在不收缩下肢、腹部、臀部肌肉的情况下对耻骨、尾骨周围肌肉进行自主收缩,收缩时间维持10s/次,3次/d。
指导颈椎、胸椎损伤患者注意膀胱充盈的前兆,如膀胱区或肛门发生胀麻感,在排尿前轻轻叩击刺激会阴区、大腿内侧、臀部等部位以诱发排尿。
T12以下损伤者嘱其尽量放松盆底肌肉,双手重叠放于膀胱上,手掌由膀胱底部向膀胱体部环形按摩3~5min,之后向耻骨后下方慢慢挤压膀胱,手法由轻到重,直至排出尿液[3]。
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始进行间歇导尿。
导尿治疗期间严格控制饮水量,三餐平均饮水量400ml,每日10时、16时各饮水200ml,20点之后可适量多饮水。
严格控制导尿时间,白天每6h导尿一次,每次导尿量控制在400~500ml。
夜间保留尿管,根据饮水量定时开放。
待患者可自行排尿后根据残余尿量调整导尿次数,逐渐减少导尿次数。
膀胱残余尿量小于100ml、膀胱容量大于250ml时可判断为膀胱功能平衡,当达到膀胱功能平衡时停止间歇导尿。
导尿治疗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每日进行会阴护理,定期进行尿培养,以防尿路发生感染[4]。
1.3评价标准:采用华裔教授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情绪状态。
SAS量表总分为100分,以50分为临界值,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严重。
SDS量表评分标准类似于SAS量表。
1.4数据处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结果
与护理干预前对比,我们发现护理干预后残余尿量减少,SAS评分和SDS 评分下降,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
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正常的排尿机制主要依赖于尿道平滑肌、尿道和周围肌肉收缩等相互作用。
在脊髓损伤后正常的排尿机制被打破,协同作用丧失,导致排尿障碍。
如临床处理不当,可造成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泌尿系感染、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后果,甚至导致脊髓损伤患者死亡。
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排尿困难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通过刺激逼尿肌收缩,增加膀胱内压而产生排尿,以减少残余尿量,避免因膀胱过度充盈而导致一系列损害[5]。
骶髓以上的脊髓损伤者虽然失去高级中枢对排尿的控制,但低级排尿反射弧仍完整,通过膀胱功能训练可建立反射性膀胱,寻找引起排尿反射的部位,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
骶髓或骶神经根损伤时,排尿中枢的传出、传入支受损,排尿反射弧中断,不易建立自主排尿功能,须借助增加腹压的动作完成排尿。
由于严重创伤的打击,脊髓损伤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在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应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使其摒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膀胱功能训练和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排尿障碍,改善情绪状态,对患者的康复有益。
参考文献
[1]江笑春,汪国平.20例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胧的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11):34~35.
[2]艾艳,朱世琼,刘昌桃,等.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6):175~177.
[3]黄秀珍,何丽金,黎惠爱.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26~27.
[4]徐淑芬,周先富.中药联合间歇性导尿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3,12(5):432~433.
[5]王霞.间歇性导尿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