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光表的详细家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光表的详细家底
测光表详细家底
什么是测光表?这玩意儿干嘛的?这东西怎么来的?这东西都有什么样儿的?这玩意儿有用么?。
测光表,也叫曝光计,英文Exposure Meter。
顾名思义这是个测量光用的仪器。
具体到世界上第一块测光表是何时何地由何人发明早已无穷考证,可见在人们基于对光的好奇而目测又无法满足这种好奇心的时候起就有人打起用某种东西来测量光的主意。
人们想要知道光的“质”,也想知道“量”。
这个“质”,就是我们通过棱镜所看到的折射出的七彩的光线,而“量”,即是我们肉眼对物体明暗感知的直接依据。
至今,在图片、电影摄影,工业测量等等方面,均有相应功能的测光设备得以应用。
就当代测光表广泛应用于摄影开始,反射式测光表一直有着极高的普及率;而当上世纪早些时候那个二战时期服役于美国空军做高空摄影侦查的Don Norwood上校与另一个名为Karl Freund(著名工业、电影用测光产品品牌Spectra创始人)的人发明了入射式测光表以来,测光表的家族又增填了一位举足轻重的角色。
到底是要入射光测光还是反射光测光?
对于我们(摄影爱好者及摄影师包括电影摄影师群体)在实际应用中而言,曝光主要是基于两种测光基准进行的:一种是测量照射在被摄物上面的光,而另一种则是测量由物体上反射出来的光。
前者即入射光(环境光)测光,后者即反射光测光。
先来说说反射光测光:
这也许是自打有测光表出现以来在摄影师群体中流传最普及,用户最多的测光方式了。
它是由测光表上的光敏元件直接读取由被测物上反射出来的光的亮度从而给出一个曝光基准。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可以说绝大部分场景都包含着范围极宽广、分布极细腻的色调。
像是仅仅能反射出2%的光线的我们眼中的黑色物体和能反射出95%光线的白色物体,以及更多的反射率介乎于黑白之间的形形色色的物体。
让我们假设一个又纯黑色与纯白色物体组成的场景来举例。
在一块反射式测光表上黑色物体将会给出一个非常低的读数,而白色物体则给出一个很高的读数。
到底那个测光读数才是正确的?让我们来分别按照这两个测光值进行曝光。
在冲洗出的胶片上我们会发现,他们居然是两张几乎完全一样的具有中等色调的胶片。
事实上,对于反射式测光表来说,无论什么物体,他给出的读数都是一样会在胶片上形成中等色调的曝光值。
显然,刚才的两个测光值都是错误(并非不恰当)的,一个过曝而另一个欠曝。
因此在我们平常能看到的大反差场景中----象是有着明亮的天空或者窗户的明亮背景抑或墨绿色的树丛的暗色背景,仅仅按照反射式测光表的读数曝光是一定会出错的。
再者,由于不同的反射式测光表的测量角度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读数。
在黑白摄影时代,由于黑白胶片特有的高宽容度,这些问题看起来也许并没有那么严重,而对于彩色摄影来说,这也许讲产生某些不可预料的问题。
对此,长久以来有经验的摄影师们往往都是再取得一个反射光测光读数作为基准后再根据个人的经验去对读数进行补偿用以去校正反射式测光本身所带来的偏色问题。
渐渐的,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开始对这种传统测光方式产生了不满。
正是此时,“灰卡”在反射光测光中的作用凸显。
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开始通过使用灰卡来模拟测取照在被摄物上的光。
虽然这种方法并不完全靠谱儿,但是,它与用入射光测光的原理已经很相近了。
再来说说入射光测光:
自打那位Norwood上校和他那位合作者发明了入射光测光表以来,一个罩在光敏元件上的半球形扩散罩已经成了入射光测光表的标志性特征。
由于它可以测量来自四面八方的光,因此他很适于模拟一个三维空间中的立体物体测光。
入射光测光最早的流行就是源于电影工业的发展。
在入射光测光发明之前,无论美工、道具师、灯光师们怎么绞尽脑汁的去让影片背景的色调去迎合主角的面部亮度,电影制片人、导演、摄影师们总是在为哪些剪接好的电影中不同片断男女主角们的面部一会儿亮一会儿暗而苦恼不已。
他们极其需要一个能够提供一个在各种环境下都能让男主角硬朗的轮廓与女主角柔美的面容得到完美再现的测光方式。
其实无论我们眼前是一个高调场景或是低调场景抑或是一个有着极丰富色调的场景,正确地再现被摄物的真实影调其实只需测量一下照射在被摄物上的光就可以。
无论场景中有单调枯燥的灰水泥墙还是花花绿绿的植物园,再同样的照度下我们需要的可能仅仅是一个测光基准值。
现在让我们回到前面举例中的那个又2%反射率的黑色物体和95%反射率的白色物体组成的场景中。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简单的一个入射光测光读数,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把黑色物体反映在胶片密度曲线的底部,把白色物体反映在曲线的顶端。
此外,入射光测光还有着其他一些优点。
比如,照射在物体上的光强度总是大于由物体上反射出来的光的强度的。
因此,理论上讲,入射光测光表的灵敏度会由于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大于反射式测光表,从而对于光线的细微变化给出相应的测量结果。
此外,入射光测光没有类似反射光测光表的测光角度那样的限制,从使用上来看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应用实例就是现金绝大多数的胶片生产商在对他们的产品进行测试并总结产品的特性数据时,都是无一例外以入射光测光表作为测试时曝光的基准。
今时今日,相机里内置的测光表对于绝大多数摄影师来说已经足够好了,他们甚至有人会认为带着一台有测光的相机再带着一块手持测光表看起来有些古怪。
而一些专业摄影师往往会告诉你,虽然相机已经普遍内置了很完善的测光系统,但是他们基本上都是基于反射光测光。
在某些情况中,这种测光方式依然力不从心。
对于哪些拍摄时时间紧迫而又需要很好再现场景氛围的摄影记者、纪实摄影师,以及
那些常在各种千变万化的环境中拍摄的风光摄影师与在影棚内不断实践各种曝光实验的静物摄影师等等来说,入射光测光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并且实用的工具。
就实用中各种材料的表的特点来讲,硒和蓝硅的测光表对光线的反应比较灵敏,硫化铬的测光表反应比较迟钝。
蓝桂和硫化铬的表的灵敏度或者说测光范围比较广,硒的表测光范围较窄。
举例例如Spectra Combi II是蓝硅表,可以测量从EV-6~20;Gossen Luna Six为代表的cds(硫化铬)表可测EV-1~17;Norwood Director直到Sekonic L-398系列为代表的硒测光表可以测EV4-17。
对于经常手持拍摄来说,一个工作完好的硒测光表其实已经足够,EV4的时候用常见ISO400的胶片就已经需要F/1.4 1/30的曝光组合,就算表能够测得更低,对于手持拍摄来说已经意义不大了。
所以很多老测光表只要工作正常,拿来配合手里得老机器玩儿也是很有意思,功能够用,外形跟机器也浑然一体。
一般来说,早期的表基本多为硒光电池,硒测光表又分晶体和非晶体的。
早期例如weston、zeiss乃至俄罗斯的那些机器上以及小手持表多为晶体的,这种表的设计寿命不是太长,且晶体硒的特性导致此类表目前能找到的还能正常准确工作的不是太多。
就把玩来讲,很多老测光表都带着一定的历史背景,是很有意思的,实用的话,大部分早期表可以说没有太高实用价值了。
此类表还有一种属于非晶体的表,相对于早期晶体硒测光表来说优势有很多,虽然测光范围仍然有限制,但是实用寿命和稳定性可以说基本不亚于当前流行的蓝硅测光元件。
所以以Norwood和世光的L-28、L-398为代表的这类表目前扔可见到大量用户。
注明一下就是硒测光表是不需要额外安装电池提供供电的,他的硒光电池在测光同时已经给电路工作提供了足够的电。
此类表在保存中有一个注意的点就是尽量让它多见光,很多早期表测光失准恰恰是用户过于爱惜尝尝小心翼翼收藏的太严实了所致。
其次来说说硫化铬测光表,此类表大概普及与上世纪五十至八十
年代。
因为这种表所才用的硫化铬元件大幅提高了当时测光表的测量范围,因此那时这要算得上是高科技产品了。
例如印象中亚当斯那老头儿用的就是Weston的产品中唯一一款才用了硫化铬元件的型号。
在当时Gossen的Luna系列可以说最为著名,它当时提供了测量到EV-1的弱光测量能力,同时有原厂生产的点测头、大幅机背测光棒、微型受光器、色温表附件等等等等可以说非常系统化的周边产品支持。
这在当时的条件下应该算得上是对于摄影师来讲非常完美的一套测光设备了。
但是遗憾的是收到当时电池产品生产水平所限,那个时期的测光表多用PX-68/625等水银电池作为电源。
这些电池目前出于环保考虑均已停产。
而另一个比较遗憾的就是硫化铬测光表的电路对电压依赖很大,虽然可以用目前在产的如PX-625A等电池替代使用,但是测光值都多少有少量误差。
虽然整体精度保持依然很好,但是每次测光后读值时使用者还得自己记着去做那些针对误差的补偿。
很麻烦的一件事。
目前此类表大多数可以通过对电路中的可变电阻等元件进行调整、置换来适应当前的电池电压,但是这需要有一定电路知识的朋友来做了,对于我等对电路一窍不通的来说确实望表兴叹。
不过指出一点,如果有一块儿经过校准的硫化铬表,例如Gossen Luna Six系列加上全套各种周边附件的话,在目前来讲同样是相当强大的一套系统。
最后说说蓝硅表,也就是目前到处都能见得着得诸如Minolta VI、Sekonic L-758、Gossen Starlite这些时髦得数字表和Gossen Luna SBC等八九十年代得模拟表了。
从特性来说,蓝硅测光元件有着前两种所无法比拟得优势,高灵敏度、宽测量范围、长使用寿命。
这个东西目前已经成了专业摄影测光表领域得主流材料。
对于它得特点其实已经没有太多可说得,可以说哪方面它都有优势。
当然,价格上没优势。
所以针对选购时候,我们要针对几个问题有目的地下手。
我最常用什么机器?胶片还是数码?。
我最常拍些什么?纪实或是静物?。
我常在哪儿拍?影棚还是户外?。
我
经常用什么做光源?自然光还是闪光?。
我怎么拍?手持?上三脚架?。
1、这种机器都是ttl测光,这种测光方式“方便”也“不方便”。
方便是对于本机来说的,不方便是对于其他机器来说的。
因为这个测光值给出的本身已经受到了这个机器的镜头相关渐晕系数、眩光系数包括放大倍率过大造成的失光等等种种因素,所以他给出的值未必是一个纯粹理论上的标准值。
2、现在这种机器往往测光方式都是一些评价测光等等傻瓜“智能”性测光,他的读数往往跟一个理论标准值有很大差距。
而作为测光表的使用来说,我认为是先用表给出一个“理论值”,然后综合各种物理影响进行矫正,然后再根据个人经验和创作需求莱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矫正。
所以一个理论上的标准值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测光表不可能再一个位置上测出代表这个环境的绝对值,但是这个值是尽量贴近这个绝对值的。
有了这么一个标准,再后面的计算、矫正过程中才能保证更小的误差。
3,就胶片来说,因为跟数码机感光特性不同,有一些问题必须注意到,就是以彩色负片来说,感光曲线趾部的物体影调是非常恶心的,不像数码可以进行白平衡调整,很多深色物体处在欠曝一档半到两档半这个位置往往有严重偏色,譬如拍一张低调的片子,处理不好往往是特别恶心的。
数码上这个问题不明显,所以可以忽略,但是再胶片上是必须要去想办法克服的。
而不能对这个问题进行很好的主观控制是反射式测光表最大的一个问题,而这种相机的测光绝大多数是基于反射式测光的。
有一个问题其实可以某种程度说明这个问题。
亚当斯本人书中曾经对入射式测光很不屑,而推崇反射式测光。
确实,就拍黑白胶片的需要来讲,反射表确实比入射表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但是再彩色摄影时代,入射表再摄影师群体中的重视程度明显要比反射表更普及,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再入射表测光基础上对影像进行控制从效率、效果上说式远远好于反射式测光的。
就这个问题我单独说以下,先转几个片子,式国外网站摘录的,
都是两个片子对比,左边的曝光依据是基于反射式测光,或者说就是机器的ttl测光,右边是基于入射光的读数进行矫正的。
从这个可以看到,一个白色的墙在正午的日光下应该是比较接近于日光片的标准5500k色温的。
而左图中亮部虽然有限欠曝造成的偏色但是还说得过去,而暗部就会处于胶片的感光曲线趾部,这个时候阴影色温的影响就会被放大,造成比较严重的偏色。
个人观点此类照片实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显然左图连写实都谈不上,构图很漂亮的照片让曝光给毁了。
再看这个,此类照片应该是从国内各种论坛中能见到的最多频率的片子,普通的静物小品一类的。
背景比较“黑”,可以那种深色的土地就应该是深色的,给他表现成中等色调的话就会显现出这种很不自然的怪异色彩,而那树枝上边缘的高光位置是铁定会过曝,甚至局部高光完全溢出,而右图基本上是保持了这种场景的一个比较自然的面貌。
题外话,虽然右面这张我觉得也没意思。
在看这个,也是构图、用光非常漂亮的一张照片。
左图虽然也漂亮,但是白色的花瓣因为欠曝的缘故显得很“脏”,且百叶窗的那种反差有点不成比例,高光没“亮”起来。
右图显然白色花瓣的质感表现了出来,反差也更平均一些,视觉效果也更舒服点。
综上所述,无论用什么测光,他都能给出一个可以让感光材料正常成像的值,但是拍成什么样的效果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读数能给出的,何况不同测光方式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这并不是寄希望于一个“测光表”或者一个“顶级测光表”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用什么类型的测光表,怎么测,测完怎么曝光等等等等,这是一组连续性的操作。
所以我建议如果对于片子的成像有一定要求,或者说有要求,很有必要配备各种类型的测光表,当然不是说什么表都得买,但是入射、反射两种测光方式我认为有必要都能够使用。
这样才可以根据拍摄要求而选用相应的东西进行测光并且结合他们的不同特性和自己的需求来矫
正曝光。
目前便宜实用的就是美能达ivf和世光308,价格便宜。
稍贵的就是美能达vf、世光358。
但是这些都是入射为主。
再往上有停产的世光508与在产的558,都是两千七左右的价位,自带点测取景,但是缺点就是受眩光影响大。
再贵就是gossen starlite和美能达vi与世光758之类的了,功能强大,但是实话讲那些表的功能一般用根本发挥不了百分之十。
点测的话常见的就pentax的机械表和美能达的数字表。
都是很好用的东西,但是我一直认为用135机器用点测意义不大。
还有一些千元以下的大多以老式硫化铬表居多,几十年下来很少有测光准确的,更早的硒光电池的就不是准不准而是指针还动不动问题了。
个人建议,买就买个正经的,这东西虽然不是必要,但是一个稳定耐用并且能给一个比较准确的参考值的表还是很让人心理踏实的。
目前用户最多的基本就是美能达和世光的。
美能达的比较鸡贼,功能少,要添加功能就得花钱买比较贵的附件。
但是毕竟是老牌子,读值相当稳定,我用的这支几次跟其他朋友的美能达表再同样环境同一位置上测,读数均无差别。
世光的话很可能三个表三个读数或者三个表两个读数。
但是世光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功能丰富,同样价格的表,世光的功能可以跟美能达更高档次的表比了。
当然选择时候要眼花缭乱的功能还是要一个稳定的工作状态就看你需要了。
最后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测光表给你的不是曝光值,只是一个参考值。
再好的测光表他也不会代替人脑思考的。
所以测光表有用,但不要对他寄予太大的期望。
吃西餐不一定非得用刀叉,光用刀叉也不一定就能吃好西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