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学生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熟读背诵两首诗歌。

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

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自读批注方法:
1.初读,边读边用符号批注。

段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生字难字“●”、生词用“〓”、有疑问处“﹖”、容易写错、读错的字“△”、承上启下的句子“_”、文中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后,他(她)做了哪些事用“()”圈出。

2.默读,用文字批注:在文中标出生字的拼音、生词的语境意义;在文后批注这首诗写了什么?
【课中导读】
《荷叶·母亲》
一、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闭上眼睛,静心去听,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和情感)
2.自由朗读。

(用舒缓、柔和的语调,带着浓浓的情感朗读课文。

)
二、整体感知
1.品读课文,理清层次。

(文中标记)
2.一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
三、内容解析
1.勾画出具体描写红莲的句子,并用一两个词语点评:这是一朵的红莲
明确:
2.作者用了很多笔墨来写红莲和我内心的感受,文章题目却叫《荷叶·母亲》,显然文不对题,我们将题目修改成《红莲》,可以吗?
勾画出具体描写荷叶的句子,并用一两个词语点评:这是一张_________的荷叶。

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明确:
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明确:
3.作者通过对荷叶的描绘,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明确:这里的母亲并没有正面出场,只写到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

作品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作品的精彩之处,既表现出了母爱的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

“母亲”正是这样一个母爱的化身。

四、合作探究
1.课文重点写莲花,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明确:
2.“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无力的水珠”象征了什么?
明确:
3.句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理解“心中的雨点”?
明确:
4.回顾这两篇文章,试着从多方面对比的角度对文本进行简要分析,边讨论,边填写下面表格。

(PPT)
5.结合两篇文章说说散文诗这一体裁有什么特点。

明确: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
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五、随堂练习
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作者借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3.这样些有什么好处?
六、作业布置(二选一)
1.《散文诗二首》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歌颂了伟大的母爱,仿照课文写法,试着写一个片段,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

2.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在日记上写一段话,表现你对妈妈的深情。

【课后导练】
一、阅读《金色花》,回答问题
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哪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金色花》的写作主旨是什么?是借助什么抒发的?
2.你认为诗中塑造的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一个怎样的孩子?
3.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词句。

(1)文中“笑嘻嘻”“摇摆”“跳舞”表现了孩子的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暗暗地”“悄悄地”表现了孩子的什么心理?为什么?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上文说,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4.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二、阅读《荷叶·母亲》,完成练习题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922年7月21日
1.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三段交代八九年前的作用是()(2分)
A.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B.抒发自己对故乡园院中红莲的思念之请,借以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C.写一段趣事,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设下伏笔。

3.文章展示了作者的心情变化,请写出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下文,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中的“不宁的心绪”指什么?
(2)作者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而深受感动,这是为什么?(3)从文章中摘取一个词语概括“荷叶·母亲”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