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魏晋以来频繁的战乱B.郡县制不适应时代发展
C.户籍人口大范围流动D.征发劳役导致土地荒芜
【解析】材料信息“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说明当时郡县数量过多,并结合所学知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魏晋南北朝长期的国家分裂战乱,政局比较动荡造成的,A项正确;导致郡县数量过多的原因是国家分裂战乱,不是郡县制不适应时代发展,排除B 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户籍人口大范围流动,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征发劳役导致土地荒芜,排除D项。
故选:A。
2.隋文帝即位之初就在中央设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及六曹掌管全国军政机要,地方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裁减郡县数目,并将地方官的任免权收归吏部。
这些措施的实行( )
A.实现了国家统一B.维护了长治久安
C.加强了中央集权D.打击了豪强大族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隋文帝“在中央设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及六曹掌管全国军政机要,地方上……并将地方官的任免权收归吏部”可知,这些措施的实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削弱了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权力,因此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故选C;实现国家统一、维护长治久安、打击了豪强大族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D 项。
故选:C。
3.秦朝和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两个非常相似的朝代。
下列不是他们相似之处的是( )A.都是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B.都创立了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制度
C.都修建了重大的工程
D.都是在历史上统治了很长时期
【解析】据所学知,秦朝和隋朝都是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统一,都创立了对后
世有重大影响的制度,都修建了重大的工程,ABC三项是他们的相似之处,不符合题意。
D 项不是他们的相似之处,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
故选:D。
4.据《新唐书》所载:武举产生于_____执政时期,考试的内容主要是武力才艺。
( )
﹣﹣来源:《中国古代军旅百态》(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A.秦始皇B.李世民C.朱元璋D.武则天
【解析】据所学知,武举产生于武则天执政时期,考试的内容主要是武力才艺。
武则天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科举掉,创立殿试和武举。
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5.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顺应历史潮流,采取多项措施治理国家,下列措施对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是( )
A.创立科举制度
B.结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
C.创建三省六部制
D.大力弘扬佛教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从而结束了三百多年的大分裂局面,开创了继秦汉后又一个封建大一统的繁荣时期,为繁盛统一的隋唐时代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历史进程影响最大,因此,B项符合题意;
A项创立科举制,开创了一项崭新的选官用人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巩固统治基础,但是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不大,排除A项;
C项创建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但是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不大,排除C项;
D项大力弘扬佛教,隋文帝弘扬佛教只是加强自己统治的一种手段,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不大,排除D项。
故选:B。
6.“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中描绘的情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C.唐玄宗实行一系列改革
D.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解析】依据材料“开元”可知描述的是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C 项符合题意。
秦汉宋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故选:C。
7.历史学家郭沫若称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郭沫若对武则天作出此评价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C.她执政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D.她统治时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解析】武则天统治时期,重用狄仁杰等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生产持续发展,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美誉。
武则天的统治在历史应予肯定,主要是因为她统治期间,唐朝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故选:C。
8.唐太宗亲眼目睹隋朝的灭亡,即位后,经常与大臣讨论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以及治国的方针策略。
他甚至把太子成年礼这一重大礼仪,由农忙的二月改在十月举行;进攻突厥这样的重要战争,也放在十月到次年一月的冬闲时进行。
以上材料说明唐太宗( )A.善于谋略B.虚心纳谏C.重视生产D.轻徭薄赋
【解析】据“他甚至把太子成年礼这一重大礼仪,由农忙的二月改在十月举行;进攻突厥这样的重要战争,也放在十月到次年一月的冬闲时进行。
”可知,材料说明唐太宗重视生产,C符合题意;善于谋略、虚心纳谏和轻徭薄赋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BD。
故选:C。
9.唐玄宗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A.贞观之治B.贞观遗风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解析】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
世”。
C符合题意;唐太宗开创的是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素有“贞观遗风”之称,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出现了康乾盛世,排除ABD。
故选:C。
10.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亲自面试考生( )
A.面试制度B.殿试制度C.笔试制度D.进士科
【解析】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创立武举和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B符合题意。
故选:B。
11.圣人,往往指某一行业的创始人,或者这一行业中成就最高的人。
中国古代诗人中被称为“诗圣”的是( )
A.顾恺之B.王羲之C.阎立本D.杜甫
【解析】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
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D项正确;顾恺之是东晋的画家,排除A项;王羲之是“书圣”,排除B项;阎立本是唐朝时期的画家,排除C项。
故选:D。
12.唐代书法家被称为“颜筋柳骨”的是( )
A.颜真卿和柳宗元B.欧阳询和柳公权
C.欧阳询和颜真卿D.颜真卿和柳公权
【解析】隋唐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当推颜真卿和柳公权。
颜真卿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颜体”,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
他的字方折俊丽,骨力劲健,后人把柳书与颜书并称为“颜筋柳骨”。
唐代书法家被称为“颜筋柳骨”的是颜真卿和柳公权,D项正确;
ABC项有误,排除。
故选:D。
13.脍炙人口的唐诗深受人们喜爱,唐代诗人辈出。
被誉为“诗仙”的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商隐
【解析】李白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富有浪漫主义情怀,人们称他为“诗仙”。
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诗仙”不符,排除。
故选:A。
14.日前,刚刚落幕的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外卖小哥”雷海为击败北大硕士勇夺冠军;雷海为的故事激励我们应该“身在井隅,心向璀璨”、“再平凡的生命,都有权利去追寻不平凡的光芒”。
下列哪一朝代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
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
【解析】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歌创作空前繁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流传下来的诗歌有近5万首,B符合题意;汉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赋,宋朝的主要文学形式是词,清朝的文学形式主要是小说,排除ACD项。
故选:B。
1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圣”杜甫的这句诗反映了( )A.蔑视权贵的风骨
B.歌颂民族交融的盛景
C.指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D.迎来和平的欢乐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
因此指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C项正确;蔑视权贵的风骨与李白的诗歌有关,排除A;BD项与诗句的内容不符合,排除。
故选:C。
16.下列三幅图片内容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佛教文化的传播B.唐朝的对外交往
C.丝绸之路的畅通D.文明的交流交融
【解析】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贯穿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和欧洲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据此可排除AB;龙门石窟和鉴真像都反映了佛教文化的传播,据此可排除C;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季羡林先生指出,印度炼糖技术在七至八世纪已经达到了相对高的水平,否则唐太宗不会派人去学习。
这说明了唐朝时( )
A.制糖技术开始传入中国
B.印度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超中国
C.中印之间有了官方交往
D.中国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解析】材料“印度炼糖技术在七至八世纪已经达到了相对高的水平,否则唐太宗不会派人去学习。
”的描述说明唐朝时期印度的制糖技术开始传入中国。
故A正确;材料的描述说明唐朝时期印度的制糖技术开始传入中国,而没有提及印度的经济水平超过中国。
B 错误;材料的描述说明唐朝时期印度的制糖技术开始传入中国,而并未描述这项技术是否是通过印度官方传播的。
C错误;材料的描述说明唐朝时期印度的制糖技术开始传入中国,而与中国文化的特性没有直接关系。
D错误。
故选:A。
18.“史诗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能补证唐朝中印交往的是( )A.愧如玄奘新归洛,欲学翻经独未能
B.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C.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D.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玄奘西行天竺,回国后写出《大唐西域记》,可以证明中印交往,A项正确;鉴真东渡日本,给日本带去唐文化,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是指王昭君和亲匈奴,带来五十年的和平生活,排除C项;D项的意思是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是说外国使臣拜见唐朝皇帝的情景,排除D项。
故选:A。
19.中印是山水相连的邻居,是中国与印度建交71周年。
假如你生活在7世纪中后期的唐朝,可通过阅读下列哪本著作来了解印度半岛的情况( )
A.《汉书•张骞传》B.《徐霞客游记》
C.《马可•波罗行纪》D.《大唐西域记》
【解析】据提供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促进了
中印两国文化的交流。
玄奘口述,辩机记录的游记《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
故选:D。
20.鉴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和“律宗之祖”。
下列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艰难东渡日本
B.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C.他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D.他只潜心研究佛经而不过问其他领域
【解析】结合所学,鉴真东渡日本后,不但弘扬了佛法,还把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可知,D对鉴真表述不正确。
故选:D。
21.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后投降唐朝并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的是( )A.刘裕B.安禄山C.朱温D.赵匡胤
【解析】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来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黄巢起义。
他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朱温后来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C项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
故选:C。
22.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
但这一时期( )
A.社会经济获得大发展B.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C.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D.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解析】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五代十国时期的史实不符,排除。
故选:D。
23.如表是唐朝中期总人口数统计表。
表中755﹣760年唐朝人口数量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725年742年755年760年总人口数4141万4531万5291万1690万A.黄巢起义的爆发B.五代十国的出现
C.安史之乱的爆发D.澶渊之盟的签订
【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时间可知,相关数值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安史之乱。
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叛军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C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D两项与唐朝无关,排除。
故选:C。
24.如表可以直接用来研究( )
某一时期我国北方及西南部分地区统治者族属表
匈奴羯鲜卑汉•前赵北凉夏后赵前燕后燕南凉西秦
汉
氐羌賨
(cóng)
前秦后凉后秦成汉前凉北燕西凉A.三国时期的政权鼎立B.魏晋时期的民族交融
C.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D.五代十国的更迭分立
【解析】表格中的前赵、后赵、前燕、前秦等政权都是魏晋时期的政权,其中匈奴、鲜卑、羌族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体现出魏晋时期民族交融,B项正确。
三国时期主要是魏、蜀和吴国,排除A项;表格中政权是魏晋时期政权,排除C和D项。
故选:B。
25.这场动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这场动乱是( )
A.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C.靖康之变D.李自成起义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在杨国忠、李林甫等奸臣当道时期,唐朝朝政混乱,出现了安
史之乱。
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排除B;
CD两项都与唐朝无关,排除。
故选:A。
二.材料题(共3小题)
26.唐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当时国家统一强盛,经济高度繁荣,中国封建科技文化艺术走向巅峰。
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这是诗人杜甫《忆昔》中的诗句,诗中描绘了唐玄宗在位的最初二十几年里出现的兴盛景象。
材料二:唐时期有位皇帝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指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
(1)依据材料一回答: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兴盛景象,历史上称为什么?
(2)唐玄宗前期实行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被各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的是谁?他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解析】(1)依据材料一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兴盛景象,历史上把这一盛世局面称为开元盛世。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唐玄宗前期实行的改革措施有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也因此被少数民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
故答案为:
(1)开元盛世。
(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
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中国历史七年级课本材料二(他)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获得各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领来到长安,尊奉他为各族的“天可汗”。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1)材料一中征发农民做什么事情?你认为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请你列举一个“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典型事例。
(3)材料三中的”开元”是哪位皇帝的年号?他统治时期史称什么?
【解析】(1)材料一中列举了隋炀帝征发农民的史实有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材料一反映了隋炀帝的暴政,这是其灭亡的主要原因。
根据“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隋炀帝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隋炀帝屡次发动战争,……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可知其暴政主要表现在滥用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发动对外战争;社会矛盾激化。
(2)据材料二“(他)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获得各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领来到长安,尊奉他为各族的‘天可汗’”可知,“他”指的是唐太宗;“他”的“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典型事例是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根据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故答案为:
(1)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
原因:繁重的徭役和兵役;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穷兵黩武等。
(答对两点即可)
(2)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3)唐玄宗;“开元盛世”。
28.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隋唐时期的社会发展变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借鉴的地方。
根据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和谐】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来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忆昔》(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个盛世局面?缔造这一盛世的君主是谁?请写出唐朝另一个盛世局面。
【君主与大臣的和谐】
材料二:李世民认为国家兴衰的关键在于是否能通过纳谏防止和改正错误,因此他提倡和鼓励诤谏……使君臣共商国是成为了当时的政治特色,对巩固君臣关系和臣属的忠君思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齐康允(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时期著名的一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国家与人才的和谐】
材料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摘自高明《琵琶记》(3)材料三描述的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武则天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了哪一制度?
【人与自然的和谐】
材料四:
(4)材料四是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哪一重要水利工程?该工程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哪里?
【解析】(1)据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
俱丰实。
”可知,这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开元盛世。
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唐朝出现的盛世局面还有贞观之治。
(2)结合课本所学,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与臣子和平相处。
唐太宗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唐太宗还任命富裕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
(3)据材料可知,为改变世家子弟独霸政府的局面,隋文帝最早改用“考试的方法”,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武则天完善科举制,创立了殿试制度。
(4)材料四是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大运河。
隋朝时开凿了大运河,它的最北端是涿郡,最南端是余杭。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一千多年来,一直是贯通南北的经济大动脉。
故答案为:
(1)开元盛世。
唐玄宗。
贞观之治。
(2)唐太宗﹣﹣魏征。
(3)进士科的创立。
殿试制度。
(4)大运河。
涿郡。
余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