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0课,课文通过蚂蚁和蝈蝈在夏天、冬天的不同表现和结局,传达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

课文语言生动活泼,课文内容精彩有趣,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好故事。

我在教学本课时,首先抓住了故事的整体思路,通过读、悟、议、赏,步步深入激发学生对故事主旨的理解,最后使学生将故事告诉的道理与生活联系起来。

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到比较成功之处有:
1、激趣导入,重视学生兴趣培养
在上课之初,我先出示两则小谜语让学生猜,谜语都是有关蚂蚁和蝈蝈这两种动物的外形、习性的语句,谜底也配上了蚂蚁和蝈蝈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动物。

从而引出“蚂蚁和蝈蝈相遇会发生什么故事”这样的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初就对这两种动物充满了好奇,对这个故事充满了兴趣,想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一探究竟。

2、对比阅读,重视学生整体思路把握
这节课我通过对比在夏天,蚂蚁和蝈蝈的不同表现以及在冬天,蚂蚁和蝈蝈的不同结局,来揭示课文的主旨,将这些对比在黑板上按表格的形式出示出来,简单明了,课文思路一目了然。

让学生通过思考表格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蚂蚁夏天的勤劳换来了冬天的安逸,而蝈蝈夏天的懒惰导致了冬天的饥饿,从而知道“防患未然”的重要。

使学生学会归纳课文思路,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读悟结合,重视学生朗读理解
对于课文一些语句,我进行了重点指导,语调应该上扬还是下降,我都在学生朗读时特意用手做动作来提醒学生,以便加深学生对特殊语调处的记忆,如读到“蝈蝈夏天自由自在”时就要将语调上扬以体现蝈蝈的傲慢和自大,读到“蝈蝈冬天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时就要将语调下降以体现蝈蝈的下场之悲惨,从语气的对比,也能帮助学生理解“防患未然”的道理。

反复朗读,反复比较,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通过朗读时的语气、表情等,使学生身临其境,自主探究能力大增。

4、教师范写,重视学生书写规范
在课后生字教学方面,我让学生对照着《习字册》,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学,每个字我都先在幻灯片上出示并简要指导,然后让学生伸出右手,和我一起在黑板的田字格内一笔一划地写该字,每一笔的起笔、落笔、需要注意的笔画,我都细致讲解,最后让学生在《习字册》
上“描一个,仿一个,写一个”,我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如此,便可使学生在听取讲解后,能将字写得基本符合书写规范,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

比如: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还不够充分,让全班学生齐读的机会不够多;有些地方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挥的,没有完全放开等等。

通过上这节课,我也有了一些新想法。

首先,课堂开展的活动应该以全班学生为对象,尽量使全班学生能够加入到活动中来,比如指名学生朗读,那么最好能给其他学生留一些需要边听边思考的问题,这样朗读和思考同时进行,教学效果更好;其次,故事类课文,除了分角色朗读,还可以适当让学生加点动作进去,激发学生兴趣。

我会在今后教学中力图运用这次上课的收获和新想法,吸取这次课的教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实践中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反思,多虚心求教。

不断思考、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
第二篇:《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

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

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

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在读读、写写、演演、说说中,学的比较扎实,比较轻松。

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课堂上,我采用词语复习导入,让学生通过朗读词语回忆课文内容。

然后创设一个夏天的情境,让小朋友们想想,在炎热的夏天,你会做什么,再打开书本读一读蚂蚁和蝈蝈在做什么?以此来让学生体会夏天小蚂蚁的辛勤和小蝈蝈的轻松。

之后再请学生看看到了冬天,小蚂蚁和小蝈蝈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用不同的季节蚂蚁和蝈蝈不同的生活做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幸福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细节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改进。

首先,在做句式练习的时候我没有做到循序渐进,直接出示句型,让学生填写三个有的,这样就加大了句子的难度,有很多小朋友想不出,在教学时我应该出示几张图片,给孩子们想想的模版,再让他们一人说一个有的,最后在出示举行,完整的说一说,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而且课堂气氛也会更活跃。

其次,没有给孩子充分的发挥空间。

在看完蚂蚁和蝈蝈夏天的生活时,我问了一个问题,
你喜欢蚂蚁还是蝈蝈,为什么?有一个小朋友说喜欢蝈蝈,因为蝈蝈随心所欲。

我听了直接让他坐下,请下一位小朋友回答了,其实这是个很好的教学资源,我可以改变一下教学环节,让他读读蝈蝈随心所欲的后果,从而教育小朋友们明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

最后,我在识字教学的时候讲的过于细致了,我教授的是“粮”和“汗”,字并没有什么难度,应该让小朋友们说一说记字的方法,在唱一唱笔画就行了,可以节省时间,使课堂更精简。

第三篇:《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一节课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读、写、演、说中,学得扎实而且轻松。

学生不仅学到了基本知识,也发展了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

1.扎扎实实过好认读关,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率。

这是第一课时,我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自由读课文,多种形式读生
字词,分类强化记忆,游戏巩固记忆,在字词会读的基础上读生字多的、较长的、难读的句子,解决了难点后再读课文,学生基本能形成顺畅的语流,轻松地将课文读流畅。

写字的指导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高度一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好办法记住字形,看电脑老师描红,跟老师一起在田字格里写,对重点笔画重点指导,动手在田字格里描,从中悟出怎样写才好看,在课堂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写字,较好地落实了识字、写字的内容,
2.层层递进指导读课文,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贯穿本课教学的始终的,是读,读的方式多,读的面大,读的要求又逐渐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通读流畅,读出课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有的甚至读出了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

我创设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表现自我,提高自己。

看着喷火的大太阳,孩子们把那句“夏天真热”读得淋漓尽致;;回想自己满头大汗的样子,他们感受到了蚂蚁搬粮食时的热;亲身体验一回小蚂蚁搬粮食,他们终于知道了劳动的辛苦与勤劳。

3.不失时机进行训练语言,增加学生学习本课的收获。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

怎样使学生学而能用,学而会用?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

在指导学生说说蚂蚁搬粮食有什么方法时,学生不假思索地想到了课文中的“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我及时指引他们:想想他们还可能有哪些方法呢?学生的思维迅速运转起来,扛、抱、抬、滚、拖等动作争先恐后地从学生嘴里说出了,我趁热打铁,出示句子训练“他们有的_____,有的_____,个个_____。

”在这样的情境下,原本有点难度的句式训练,迎刃而解。

在本课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适时的训练,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蚂蚁和蝈蝈》一文内容浅显,通过强烈的对比告诉孩子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在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演一演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本课也是语言训练的好材料。

课文中的一个句式“有的......有的......个个......”出现了两次,我就在教学时适时的穿插这个句式训练,比如让孩子们体会蚂蚁搬粮食的各种动作时,让孩子尝试着用这个句子说话;体会蝈蝈享受生活、自由自在的时候也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进行说话训练。

在一、二两小节结束后,再进行拓展延伸到课外,尝试用这个“有的......有的......个个......”说话,发现孩子们掌握的很好,说的句子也很完整,我想这就是我们要达到的目标。

第一自然段中,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夏天真热,我插上了知了的叫声,以及火辣辣的太阳,孩子们一眼就能感觉到夏日的炎热,在朗读这句话的时候也特别到位。

第二自然段中,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

原本打算用平常的笑来引出课文中的嘲笑,但是发现孩子们有点绕晕。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引导的时候还是要正面引导,否则会造成混乱。

课堂中,问孩子们这是一种怎么样的笑,有的孩子回答的很好,是“笑话”,其实我们知道是“嘲笑”,答案与我们预期的结果可能有差距,但是这也不免是一个精彩回答,多赞许、肯定孩子,孩子们才会更加有信心。

第三自然段,正好与前两段形成对比,相对较简单,让孩子们在看图与朗读中度过,了解蚂蚁和蝈蝈在冬天里的不同情况。

课文的最后,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获得幸福生活,尝试着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相对蚂蚁和蝈蝈的话,孩子们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可能在最后的处理过分的说理,就显得最后有点生硬。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值得注意。

第五篇:《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二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

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在讲这篇课文之前,我综合考虑了课文的文本特点、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从文本特点来说,这篇文章篇幅不长,故事性较强,同时富有教育意义;从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讲,除了学会生字词、读背课文之外,还有句式训练以及懂得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来讲,他们除了具有低年段学生好奇心强、热衷于故事的特点外,又具有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喜欢自我表现等特点。

基于以上分析,再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领悟,我拟定了一套教学思路。

首先,确定教学内容。

课文虽然只有三个小节,但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讲完,必定会顾此失彼,指导了阅读可能就没有时间指导写字和说话训练。

而课文前两节写了蚂蚁和蝈蝈在夏天发生的故事,后一节写的是两种小动物冬天的遭遇,刚好分为两个部分。

于是,我决定只执教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

其次,确定教学目标。

只教课文的前两段,那教师要在这两段之中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能从这两段中学到什么?分解了大纲的教学目标后,我决定以指导好学生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和两个重点词汇以及会书写两个一类生字为教学目标。

再次,确定教学方法。

好的朗读应该是入情入境的朗读,因此在指导朗读方面,我采用了想象情境法和演读法。

事实证明,整堂课的内容选择是合理的,也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相对比较适合学生的特点,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如在教“夏天真热。

”这里时,让学生回忆自己过夏天时的情景,回忆夏天到底有多热。

学生纷纷说了夏天的热之后,再指导朗读“夏天真热。

”学生自然就能将“真热”两个字读出“热”的味道。

再如,指导朗读“他们有的背,有的拉”时,我让学生表演“背”和“拉”的动作。

刚一开始,学生只是正确地做出了这两个动作,我评价说“看来你搬的粮食很轻哦”,引导学生想象小蚂蚁搬比自己还要重的粮食时吃力的样子,然后再让学生表演“背”和“拉”的动作,这一次他们表演的很到位。

接着再指导朗读,他们就能够体会在读书时将“背”和“拉”重读的感觉。

另外,课堂上有一个令我意外的小细节。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和师傅商量后,决定在教课题“蚂蚁和蝈蝈”这几个字时,先让学生找一找这几个字的共同点(预设他们大概能找出都是虫字旁或都是左右结构这两点),然后再由教师总结点出这几个字是形声字这个语文知识。

可是没想到,在课堂上提问时,第一个同学说出了相同的偏旁,第二个同学就直击要害地说除了偏旁一样外,右边的读音和整个字的读音差不多!这不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不知道该怎么讲才好的形声字的概念吗?这使我喜出望外,赶紧就着这个话头讲了形声字的概念。

但由于我自身对课堂的把控能力不足等原因,也使得课堂上出现了一些瑕疵。

在教学完“满头大汗”的意思后,我为了课堂流程的顺畅,就接着追问“你想对这群满头大汗的蚂蚁说些什么”,这个设计的目的本是为了让学生体会蚂蚁的辛勤劳动,部分学生确实也体会到了这个意思。

但是由于提问时我强调了“满头大汗”这个词,有些学生便回答说要帮助蚂蚁扇扇
子,要帮助蚂蚁搬粮食等,我不知道这些回答是否偏离了教材的宗旨,但是由于帮助别人也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我在点评时便夸奖这些孩子有爱心、乐于助人。

不知道假如有机会再上这一堂课,对这个问题我是不是要换一种提问的方法。

在讲蝈蝈那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说说蝈蝈除了唱歌、睡觉外,还会做什么。

学生想象力极其丰富,争先恐后地说,这时我没有很好地控制学生说的时间,导致这个环节占用了指导书写的时间,使得整堂课的节奏有些失调。

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要注意把握每个环节的时间,让课堂效率更高、让课堂更流畅。

无论如何,这堂课让我感受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让我体验到了躬行之后的点滴收获。

未来的路很长,就让这点滴的收获铺就一条芬芳的教学之路吧!
第六篇:《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的师傅一直教导我,一年级教学无非是让孩子能够“读好书、写好字”,虽然话说出来简单,但是对于我这个还在摸索着前进中的人来讲,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次选择的《蚂蚁和蝈蝈》是一篇寓趣味与教育意义于一体的文章,相对而言比较好把握一点,课文讲述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从而告诉人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课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传神,我很喜欢,孩子们也很喜欢。

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课文的文体特征,结合新课标的相关要求,设置了以下的三维课程目标:(1)随文识字,认读本课生字,在学生脑海中呈现“粮、汗、由、呼”4个生字的音、形、义与图像,认识1个偏旁,能随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表演读。

(3)初步尝试用“有的......有的......”的句式想象说话。

(4)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课伊始,我采用图像直观的方式,引入今天故事的主角,通过对昆虫形象的直观,激发起孩子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接着,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想想哪些昆虫也是名字中都是虫字旁的。

一方面快速的复习孩子对昆虫这种小动物种类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快速的检验了孩子们对昆虫字形的认识。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孩子“读好书”、“写好字”,我借助文本和图片等多种媒体手段,学生进行不同的角色体验,通过朗读、表演、说话等多种方式与文中人物进行深入对话,感受蚂蚁的勤劳与蝈蝈的懒惰。

在具体学习第一段的时候,我让学生注意句子中表示动作的字词,如“背”,“拉”,让学生学一学,做一做,并引导他们进行角色体验,演一演“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并想象:小蚂蚁除了“背”和“拉”,还回怎样来般粮食?你觉得它们怎么样?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进行这样的角色体验,朗读体验,想象体验,能让学生通过“演、读、想”等生动有趣的形式,感受蚂蚁的勤劳与辛苦。

同时针对段落中的重点词语及句子,能有更直接更形象的感受与体会,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情感铺垫。

对比着蚂蚁的勤劳,蝈蝈又在干什么呢?自然引出本段第2句话,通过“有的......有的......”的说话练习,体会蝈蝈的“自由自在”,并请学生演演“自由自在”的蝈蝈是怎样的。

接着,让学生回忆复习上一学期的《北风和小鱼》,回忆北风是怎么样的冷,迁出西北风的冷,让孩子演一演西北风“呼呼”的样子,从而对“呼”进行随文识字。

而此时,蚂蚁和蝈蝈又过得怎样呢?还是结合插图和一些句式训练,让学生在边读、边看、边想的过程中体会蚂蚁此时的幸福与快乐,再有感情的阅读和观察图片中感受蚂蚁日子过得是如此的舒服。

在文本教学中,安排了随文识字,便于孩子的理解记忆。

认读本课生字,在学生脑海中呈现“粮、汗、由、呼”4个生字的音、形、义与图像,认识1个偏旁,能随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诚如某位评课老师所言,我自己也没有发现,随文识字的过程中,针对每个字的特点,教学方法也都不一样。

“粮”字是以形近字为中介进行偏旁换一换的方法进行记忆;“汗”是根据孩子的生活实际进行记忆;“由”是采用顺口溜记字形的方法;“呼”是个拟声词,采用演一演西北风,吹一吹的方式,让孩子自然的发出这个字的读音。

在教学中,由于紧张出了不少的纰漏,板书的设计原本是一个系统的对比过程,因为通过回顾板书,总结明理课文与续编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把一些零碎的、肤浅的感知进行整合提升,揭示故事寓意,再通过拓展延伸部分:蝈蝈好不容易熬过了漫长的冬天,又聚在一起开会了,它们会计划些什么?商量些什么?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充盈课文内涵,进而建构起自身对课文寓意的认知,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趋向,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由于自己的紧张使得板书的顺序性不在预设之中,在最后进行课文回顾的时候,又补了上去,虽然整个过程是完整的,但是显得不够流畅。

在“写好字”这一方面,我通过教师范写,孩子练写,练写一半反馈一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写字训练,在写字的过程中,对孩子的写字姿势进行适当的提醒矫正,并对个别孩子进行个别辅导,虽然时间留的比预算的时间要短几分钟,但能够用这近十分钟的时间,交给孩子写字得笔顺,这个字的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我想这就是我要达到的写字教学的目的。

这一节课从准备到结束都让我收获颇多,有很多不当的地方自己看不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想关于课的设计和教学方面还是尽早做到“当局者清”的境界,牢牢的抓好课标和孩子的特点,进行有效而有趣的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