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综合模拟试卷六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模拟试卷六
(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夏礼吾能言之,杞(杞国是夏朝的后裔)不足征(通‘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这说明孔子( )
A.熟悉夏商礼制
B.感叹杞宋衰落
C.重视文献记载
D.重建礼法规范
2.汉武帝统治时期颁布了附益法、左官律、六察法、限占田宅法、阿附豪强法、禁大姓族居法等法律文书,这些举措为后世王朝所继承和发展。

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
A.形成了抑制贵族政治的制度基础
B.宗法观念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缩小
C.注重立法手段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D.为西汉强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理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代反佛思潮及宋初儒学家的思想影响,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治宋必始于唐。

”这说明( )
A.宋代学者崇儒风尚盛行
B.理学未能传承佛教思想
C.唐宋社会形成多元思想
D.理学思想融合久经磨砺
4.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这反映了( )
A.近代中国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B.近代中国工业兴起于南方
C.近代新兴力量南方多于北方
D.人们对西方事物的认识差异
5.1902年,盛宣怀上奏清政府称:外国商人在上海争相开设工厂,导致棉花价格日益上涨,中国商人与外国商人之间相互倾轧,而中国商人财力单薄,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则必定失败。

这一“上奏”可用以说明中国民族工业( )
A.受清政府政策的严格限制
B.受列强资本输出的冲击
C.在与洋商竞争中无利可图
D.在国际市场中举步维艰
6.“官有三畏:畏洋人、畏革命党、畏姨太太;民有三畏:畏民贼、畏蠹国虫、畏卖国奴;顽固党有三畏:畏拆城、畏剪发、畏易服;学生有三畏:畏作文、畏考试、畏读国文。

”——1911年宁调元作。

这段材料说明( )
A.中国进行政治革命与文学革命的必要
B.北洋政府官员统治腐败,教育落后
C.民国剪辫易服法令遭到顽固派的抵制
D.清朝政府统治腐败,科举考试扼杀人才
7.1939年,清华大学某学者考察了苏联的莫斯科、伏尔加河流域、顿河区、南北高加索、黑海、乌克兰等地,他回国后写的《苏联纪行》在大后方引起巨大反响。

书中说,“要在建国的题目上求一个榜样,当以苏联为比较最相近了”。

当时中国得出这一结论的出发点是( )
A.推进国防现代化以抵抗日本侵华
B.认为工业化建设有助于改善民生
C.十月革命为落后国家指明了方向
D.苏联在反法西斯联盟中地位重要
8.1961年1月18日,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闭幕式上,毛泽东说:“今年不搞两本账了,就是一本账,绝不要层层加码。

中央是一个盘子,到省、市又是一个盘子,到地、县又是一个盘子,到群众又是一个盘子。

”毛泽东的讲话( )
A.旨在解决农轻重的比例问题
B.意味着计划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
C.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
D.消除了“左”倾错误的影响
9.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基本形成了一项由富人承担的“为公众办事”的捐献制度。

“富有阶层对荣誉的热望促使他们频频自愿承担公益捐助,而且这种捐助有时会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回报。

”由此可见,雅典的“捐献制度”( )
A.消除了公民之间的不平等
B.是雅典追求公民自由的体现
C.提高了富人的政治影响力
D.使富裕阶层获得了政治特权
10.“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

”“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

”材料主要说明( )
A.分权会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
B.分权带来各权力之间的摩擦
C.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
D.分权是历史发展的无奈选择
11.斯大林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

苏联筹措工业化资金的主要途径是( )
A.借外债
B.调整农业生产关系
C.降低工人工资
D.吸引外国资本家投资
12.英国学者吉登斯认为:“全球化是影响我们生活的主导性现象,我们不仅要把全球化理解为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更要把它理解成生活方式的转变,单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待全球化现象是一个错误。

”材料说明全球化( )
A.是一个心理认同的过程
B.使世界各民族文化趋同
C.应该全方位地进行交流
D.必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
37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十分重视盐业生产,顺治二年下令蠲免明代在盐业上的各种加派和课外余银。

对井盐的生产,允许自由开凿,实行3年后起课,废除了过去官府对井盐的垄断和控制。

康熙则公开承认百姓自由开凿的盐井为其私产。

但盐业生产者所生产的食盐必须卖给清政府特许的商人,而不准自由贸易。

盐税是一种消费间接税,伴随着人口增加而来的是食盐消费量的上升,自顺治九年至乾隆三十一年的一百余年中,清政府的盐税银收入增加了1.58倍,增长速度较快。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材料二自鸦片战争后始,中国历届政府除将盐税作为获取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外,还将盐税作为抵押以偿还外债,盐税由此成为当时中
国的主要税种。

咸丰初年,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创立“盐厘”筹集军饷,在全国通行“票法”。

甲午战争的失败加剧了清政府对盐税的依赖。

为偿还对日赔款,清政府以江苏盐税及厘金作为抵押,向奥地利瑞记洋行借款100万英镑。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又以盐税作为抵押向外国借款。

由此,中国盐税自主权落入外国侵略者手中,而清政府为偿还外债,再次提高盐税税率,据统计,清末盐税比清
初增加了近6倍。

盐税为制盐成本的5倍以上,税负较西欧等国家要高出1倍左右。

——滕淑娜等《近代以来中英盐税功能变迁比较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前期盐税增加的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盐税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15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文明是围绕权力(利)而展开的,表现为“族权、政权、神权、王权、民权、集权、分权、人权”等。

请围绕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从中任选3个或3个以上词组,简单画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图,并加以说明。

(要求:逻辑关系明确,史论结合)(12分)
综合模拟试卷六
一、选择题
1.D 材料中孔子对夏商礼的遗失非常的遗憾,认为如果文献充足就可了解夏商的礼,反映出孔子借助夏商礼法的缺失,表达他在春秋时期对重建礼法规范的希望,故答案为D项。

2.C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汉武帝颁布一系列限制豪强地主的律法并被后世继承和发展,这是通过立法手段加强对地方的治理,故C项正确。

贵族政治在秦帝国建立之后就趋于瓦解,故A项错误;汉武帝限制打击豪强地主,恰恰表明了宗法观念对政治生活拥有较大的影响,故B
项错误;材料是对国内豪强的限制,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内部而非外部环境,故D项错误。

3.D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理学的产生可“追溯到唐代反佛思潮及宋初儒学家的思想影响”,反映了理学的历史渊源,故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宋代的儒家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理学是儒学的发展,儒学与佛教思想分属不同体系,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唐宋儒学的发展,不涉及其他思想,故C项错误。

4.D 材料展示了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对西方机器认识的差异很大,
体现了人们对西方事物认识有差异,故答案为D项。

材料不涉及工业分布差异,故A项排除;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东部沿海地区,故B项错误;C项错在与材料主题人们对待西方文明的认识无关。

5.B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清末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受到外国资本的压迫,发展日益困难,B项正确。

根据材料“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则必定失败”,说明盛宣怀希望清政府能出台支持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不能说明受清政府政策的严格限制,早在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投
资设厂的限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采取必要措施则必定失败”,不仅无利可图,而且可能使民族工业遭受严重挫折,故C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国内市场,故D项错误。

6.A 材料中出现官、洋人、姨太太等说明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依然没有完成,中国有进行政治革命的必要;畏剪发、易服说明有进行社会革命的必要;畏作文、畏考试、畏读国文说明有进行文学革命的必要,
故A项正确;1911年北洋政府还没有成立,故B项错误;顽固派抵制剪辫易服法令只是材料的部分思想,故C项错误;科举制在1905年就废除了,故D项错误。

7.A 1939年处于抗战时期。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通过在苏联的考察,准备以苏联为榜样,即学习苏联的现代技术来抵御日本侵略,故A项正确。

苏联并没有因工业化而改善民生,故B项错误;“1939年”的主要任务是抵御日本侵略,故C项错误;1939年苏联还没有加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故D项错误。

8.C 本题考查八字方针。

材料中没有涉及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的内容,故A项错误;有计划地经济建设全面展开是在1953年,故B 项错误;“绝不要层层加码”体现出调整“大跃进”中制定高指标的做法,有利于经济恢复,故C项正确;D项中“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

9.C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富人参与公益捐赠,并带来实质性的回报,突出的是提高富人的政治影响力,不会是经济利益,故答案为C项。

富人捐献不能体现公民之间不平等的消除,故A项排除;材料是富人追求政治影响力的体现,故B项错误;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改革不断发展,逐步打破贵族的特权,故D项错误。

10.C 材料强调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分权原则的目的本不是为促进效率和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为排除独断权力的出现,把国民从专制权力下解脱出来,C项正确。

11.B 苏联工业化需要的资金不是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而是内部解决的,即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依靠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高价出售工业产品的方式来积累资金。

A、C、D 三项都不是主要途径,故选B项。

12.C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全球化不能单纯以经济角度看待,同时意味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强调认识全球化要多角度看待,故C项正确,A项错误。

世界各民族文化呈现多元、交融,而不是趋同,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看待全球化的角度问题,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无关。

二、非选择题
13.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清政府十分重视盐业生产”“顺治二年下令蠲免明代在盐业上的各种加派和课外余银。

对井盐的生产,允许自由开凿,实行3年后起课,废除了过去官府对井盐的垄断和控制”“康熙则公开承认百姓自由开凿的盐井为其私产”“但盐业生产者所生产的食盐必须卖给清政府特许的商人,而不准自由贸易”“盐税是一种消费间接税,伴随着人口增加而来的是食盐消费量的上升”进行逐点概括;第(2)问“变化”,根据材料“自鸦片战争后始,中国历届政府除将盐税作为获取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外,还将盐税作为抵押以偿还外债”“咸丰初年,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创立‘盐厘’筹集军饷,在全国通行‘票法’”“甲午战争的失败加剧了清政府对盐税的依赖”“清政府为偿还外债,再次提高盐税税率,据统计,清末盐税比清初增加了近6倍”进行逐点概括。

“影响”要多角度把握,比如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对西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影响等。

答案:(1)原因:政府重视盐业生产;调整了盐业生产管理体制;鼓励民间发展制盐业;政府实行盐业专卖制度;制盐业的恢复和发展;人口的迅速増长。

(10分,任答5 点,言之成理即可)
(2)变化:盐税管理体制改变;盐税附加税增多;盐税税率大幅提高;政府对盐税依赖程度增加;盐税管理自主权丧失。

(9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影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缓解了财政危机;加重了民众的生活负担;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

(6分,言之成理即可) 14.解析:本题设计非常新颖。

画出逻辑关系图可首先按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将政权的表现形式划分为贵族制、君主制、民主制等阶段(形式),然后将题中的政治权力(利)“族权、政权、神权、王权、民权、集权、分权、人权”分别归纳到各自的阶段(形式)中,如:贵族制——族权、神权;君主制——王权、集权;民主制——分权、人权,最后从每个政治阶段(形式)中选取若干相应的政治权力(利)并按照贵族制——君主制——民主制的逻辑顺序联接起来即可;“说明”,依据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结合当时历史背景,从经济、政治、思想的角度分析政治权力(利)变化的原因即可。

答案:示例:
(1)图示:
(2)说明:战国至秦汉时期,在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下,以早期氏族血缘纽带所形成的族权政治,通过兼并战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君权至上思想形成等因素推动,最终发展为专制王权,并在随后的两千多年里不断得到强化。

到近代,在西方文明传入影响下,国民思想不断得到
解放,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最终在辛亥革命的冲击下王冠落地,实现民主共和。

(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