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春天》小语评课稿范文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触摸春天》小语评课稿范文3篇
篇一:《触摸春天》评课稿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生命”这一组教学内容的开篇文章。
这篇课文讲了一位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手触摸春天,无意中抓住并放飞一只蝴蝶的事。
课文篇幅不长,但文字十分深刻、优美,以往常被当做朗诵的范本,对四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吴老师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
教学的重点在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理解盲童对生活的热爱。
平时就听闻吴老师上课激情澎湃,今日有幸观摩学习,实在让我获益匪浅。
吴老师的课是一堂精彩的经验展示课。
在她的课上,我们看到吴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上花了很大一番功夫:
一是朗读习惯。
吴老师的课是“读领风骚”,她花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一)注意指导朗读的层次性。
她先带领学生从课题入手,读出“触摸”就是“轻轻的抚摸”意思;再引导学生通过快速浏览抓住课文大意;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她引领学生走进课文语言,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发现,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吴老师注重朗读形式多样性。
在读中采用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想象读、探究品读等形式加以点拨指导、读懂文本内涵。
例如在感受安静捕获蝴蝶那一刻的心情时,吴老师通过音乐、图片、动作,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也体会到安静内心的快乐。
(三)吴老师非常关注孩子的阅读习惯。
在每一次读书前,她都会提出具体的要求。
例如在品读课文前,她要求孩子们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在书本的旁边写批注。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她只挑选了几个学生做展示,但下课后我去看,每个孩子的书本都是写的满满的,有的孩子还写的特别精彩。
可见吴老师平时对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培养真是卓有成效。
二是课堂习惯。
对于新教师来说,站稳讲台必须要有一定的组织课堂能力。
听课时我不仅关注老师对教材的把握,还特别留心学习有经验的老师是如何与学生互动,如何调控课堂的。
吴老师班上的学生有几点习惯特别值得我在班上推广:
1.老师板书的时候,学生书空。
这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帮助他们巩固识字能力。
2.边读书边圈画关键词的习惯。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提取信息,
但对如何提取信息缺少指引。
而边读书边圈画关键词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为一堂主题教研课,吴老师的课为我们立足课堂,做好“问题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提供了范本,我觉得她的提问内容紧扣文本的要害,提问程序直接,提问语言简洁明了,充分体现了提问的简洁性。
(一)吴老师的课堂提问归纳起来有三类:问在情境中;问在关键词、关键句;问在主旨处。
做的特别好的是根据情境提问。
她善于根据课文内容,再现课文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安静的心理感受。
当学生观看蝴蝶图片后,老师让他们闭上眼睛想:想象一下安静手里
握着一只蝴蝶,蝴蝶在她的手心扑棱,她会想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居然回答出:“她握住了美丽的春天”。
(二)她的提问程序直接明了。
没有过多的渲染评价。
整节课围
绕“安静在常人看来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个大问题下找到关键句子,进行品读。
品读句子时,她一般用“三步走”:找到了哪个句子?哪些词让你觉得与众不同?如何读好句子?简简单单的程序,让学生可以现学现用,回答得越来越清晰,读的越来越好。
(三)老师的提问语言简单明了。
吴老师善于用填空补白提问,
把安静与众不同的地方用转折词体现出来,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词语回答,加深了对课文词语的印象,也对安静这个人物形象产生与众不同的印象。
例如:“安静是如此的不幸,但她又是如此的?”,“别人用眼睛触摸春天,她却是用触摸春天?”
但这节课也有些地方有待商榷:导入时,让学生看春景图说话
这一环节放在第二课时有些累赘。
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品读句子上,对课文的主旨,作者的写作意图毫无提及,使得整堂课的分析显得过多,过碎。
由于经验尚浅,点评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篇二:《触摸春天》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一文篇幅不长,描述了一位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静,并通过作者细腻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一人生命题,让我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产生积极的思考。
我们随着江老师一起走进《触摸春天》的课堂,仿佛也置身于繁花似锦的春天的花园。
江老师的这节《触摸春天》,整个教学过程有如行云流水,教学结构紧扣主题。
而学生也深深沉醉在教学情境中,既扎扎实实理解了课文的含义,解读了文中蕴含的情感,又受到一次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
这节课有许多闪光之处,我重点谈谈以下几点。
1、抓住重点词句的质疑问难,感知读懂文本,突破重难点。
老师能够抓住文章的主线,“安静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条主线,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层层推进,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带进了安静的心灵,感安静之所感,思安静之所思,悟安静之所悟。
从而使得教学的重难点迎刃而解。
2、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课堂,才能焕发出更绚丽的色彩,才更富有活力“来闭上眼睛,慢慢伸出你的手指,我们感受这份奇迹。
”老师读课文,学生做动作感受、想象。
在课文最后部分练笔,“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让学生充分想象。
这样巧妙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中的主人公对话,从而使学生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走进文本的精神内涵,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理解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3、关注细节生成,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
课堂的每个细节都是一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课中,江老师很关注细节,没有放弃任何一个教育的机会,例如当学生回答不够响亮,不够自信的时候,他会
用鼓励,用温馨的话语引导学生用响亮的声音读出自己的感悟。
课堂中,他还特别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比如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说完整句子的习惯等。
众所周知,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整堂课课,教者的语言充满诗意,声音动听,教态优美,再加上各种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听者如沐春风,在这样一个美妙的氛围中,孩子们怎能不感到学习的快乐?又怎能不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呢?
总之,江老师的认真备课,精心设计中呈现出了一节很有价值的课堂,希望我们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能够有更多的感悟!
篇三:《触摸春天》评课稿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生命”这一组教学内容的开篇文章。
文章让我们走进了一位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静,并通过作者细腻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让我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产生积极的思考。
这篇文章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的重点是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张老师的这一堂课是《触摸春天》的第一课时,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教学环节流畅,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
首先是导入,先板书“春天”,询问学生“看到春天二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而后用简单的话语导入到课文中,“今
天,我们要跟随一个特殊的小女孩儿,用她的方式一起去感受春天。
”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引导学生明白何为“触摸”,即“轻轻的摸”,提示学生也要轻轻的读课题。
接着是初读感知。
在学生自由朗读之后,检查词语的认读以及句子的朗读情况,检查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例如在认读“花繁叶茂”的时候,让学生想象画面。
检查完词句,询问学生“读完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老师刚才说的那个特殊的小女孩是谁了吗?”出示课文第一句话“邻居家的小女孩安静,是个盲童。
”让学
生谈谈读了这个句子后的感受,将该句中的逗号去掉,比较两个句子情感上的变化,再带着感情朗读该句。
然后是再读感悟。
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这篇文章讲了安静一件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紧接着追问“课文哪个自然段在讲抓蝴蝶?”指名读该段落,并课件出示。
“课文用的是‘抓’字吗?”比较“抓”和“拢”二字,谈感受。
你想继续了解这个女孩吗?读课文的2、3自然段,交流这个盲女孩和我们平常见到的盲女孩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不同?抓住“流连”一词进行体会,引读“早上,她在??中午,快吃午饭了,她在??晚上,她在??”你看到了那个整天在花香中流连的小女孩了吗?想象她在花园里干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安静对生活的热爱。
进而明确“神奇的灵性”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该自然段,自由读,进一步体会小女孩神奇的灵性。
最后是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师配乐深情朗读,接着让学生谈谈假如自己就是安静,对于这只拢在手间的小生命,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一番之后,拓展阅读海伦.凯勒的话,再谈感受,拢上双手,想象小蝴蝶就在你的手中不停扑腾,你感受到了什么?
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环环相扣既扎扎实实理解了课文的含义,解读了文中蕴含的情感,又受到一次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