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锅炉最低稳燃负荷试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TC/RD-HY-#11TS-QB018
锅炉断油最低出力试验报告
批准:
审核:
编写:
工程名称:新疆天业2×300MW机组工程
项目名称: #11机组锅炉断油最低出力试验报告
编制日期: 2011.02.15
目录
1 项目名称 (2)
2 系统简介 (2)
3 试验目的 (4)
4 试验依据 (4)
5 试验仪器仪表 (4)
6 试验条件 (4)
7 试验方法 (7)
8 测试项目 (7)
9 试验结果与分析 (8)
10 结论 (10)
1 项目名称
锅炉断油最低出力试验。

2 系统简介
2.1 主要设备简介
本炉系上海锅炉厂生产的SG1025/17.5-M886型亚临界压力中间一次再热的自然循环汽包炉,采用单炉膛、平衡通风、四角切圆燃烧、燃烧器摆动调温、水冷连续排渣锅炉;全钢架结构,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冷一次风正压直吹系统。

锅炉主要技术参数(设计煤种,B-MCR工况)
2.2煤质数据如下表:
2.3 汽水系统特点
2.3.1 水循环系统
主给水从炉右直接进入到省煤器入口集箱,水流经省煤器受热面吸热后进入省煤器出口集箱,经连接管引至省煤器汇集集箱,由3根给水管引入汽包,经汽包内部多孔的给水管路均匀分配,与炉水混合经4根下降管、引入管引入水冷壁向上流动并且产生蒸汽,汽水混合物在水冷壁上集箱汇集后,经多根引出管引入汽包,并在汽包经汽水分离装置分离,分离后的水和给水混合后经下降管再次进入水冷壁,饱和蒸汽则依次经炉过热器、包墙、低温过热器、分隔屏、低温过热器、大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后,通过主蒸汽管道进入汽轮机。

2.3.2 过热蒸汽调温系统
过热蒸汽调温系统分二级,第一级喷水减温布置在低过出口至分隔屏进口的汇总管上,第二级喷水减温布置在后屏过热器出口,用以控制过热器出口汽温。

2.3.3 再热蒸汽调温系统
再热汽温主要采用摆动燃烧器喷嘴角度来调节,低温再热器入口设有事故减温水,作为辅助调温。

2.3.4 锅炉的压力安全保护装置
本炉汽包上装有3套安全阀,过热器出口管道上装有2套安全阀,1只压力泄放阀,再热器进、出口管道分别装有2套和3套安全阀,所有安全阀均为纯机械弹簧式。

2.3.5 汽水系统容积
2.4 燃烧系统
燃烧器为四角布置、切向燃烧、采用上下浓淡分离一次风喷嘴和同心反切燃烧技术。

每角燃烧器共布置15层喷口,包括有5层一次风喷口,10层二次风喷口。

从下至上布置为AA-A-AB-B-BC-C-CD-D-DE-E-EE-OFA-SOFAⅠ-SOFAⅡ-SOFAⅢ,其中AB、BC、DE层喷口布置有油燃烧器。

OFA喷嘴及SOFA喷嘴为手动,单独摆动。

其它一、二次风喷嘴按协调控制系统给定的信号同步、成组上下摆动。

锅炉采用高能电火花点燃轻柴油,轻柴油点燃煤粉的二级点火方式。

全炉共12根油枪分三层布置在炉膛四角的燃烧器内,燃油用压力机械雾化。

本工程设有微油点火及稳燃系统,将A层四台煤粉燃烧器改造为兼有微油点火及稳燃功能的微油燃烧器,A 制粉系统兼用暖风器加热方式。

煤燃烧器的主要设计参数如下(设计煤种BMCR工况,):
本锅炉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冷一次风正压直吹式,每台锅炉配置5台中速磨煤机,每台磨煤机出口分四根煤粉管道分别送至炉膛四角同一层燃烧器。

四台磨煤机运行即能满足锅炉最大出力时的燃煤消耗量,五台磨煤机中的任一台均可作为运行备用。

每台磨煤机配一台电子称重式给煤机。

本台炉配静叶可调轴流式引风机两台,动叶可调轴流式送风机两台,三分仓回转式空预器两台,离心式一次风机两台,磨煤机离心式密封风机两台,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一台。

2.5点火用油
本期工程采用-20号轻柴油作为锅炉点火和助燃用油,燃油管道接自上期厂区供、回油母管。

电厂原有2个500m3轻油罐,油泵房中有65AY50x9型油泵2台,本期不增设油罐及油泵房设备。

3 试验目的
本试验旨在考核锅炉断油稳燃能力是否达到锅炉厂家保证值≤35%BMCR(主蒸汽流量400t/h)
4 试验依据
4.1 《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1998版)》
4.2 GB10184-88《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4.3 《锅炉运行规程(试行)》
4.4 其他相关技术资料和图纸
5 试验仪器仪表
6 试验条件
6.1 一般条件
6.1.1 试运指挥机构健全,明确岗位职责及联系制度,试运、检修人员上岗,整套
启动方案措施已经过批准,并向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6.1.2 生产准备工作就绪,运行人员经过培训和考试合格,按岗位配齐,运行规程及系统图经过审批生效,运行所需工具用品已准备齐全;
6.1.3 质监中心站按“质监大纲”确认并同意进入整套启动试运阶段。

质监中心站提出的整改项目已按要求全部完成;
6.1.4 必须在整套启动试运前完成的分部试运、调试和整定项目,均已全部完成并验收签证,分部试运技术资料齐全。

所有参加整套启动试运的设备和系统,均能满足试运要求,交运行人员代管;
6.1.5 建筑、安装工程已验收合格,满足试运要求。

分部试运阶段发现的问题、缺陷已处理完毕。

分部试运中采取的临时措施已按设计恢复正常;
6.1.6 已准备好试运用的水、煤、油;
6.1.7 汽机、电气、热工、化学、燃料等专业已具备整套启动条件;
6.1.8 试运区域清洁、无杂物,照明充足, 道路畅通,不必要的临时设施已拆除;试运设备和系统与运行或施工设备和系统已采取安全隔离措;
6.1.9 通讯设施安装、调试完毕,已投入使用;
6.1.10 消防、保卫及医务人员应安排好,并进入现场值班。

6.2 确认下列设备、系统具备整套启动条件:
7 试验方法
试验前工作:检查和确认过热器、再热器的喷水减温装置投入灵活;检查和确认油枪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检查和确认机组的火焰监视系统和灭火保护装置性能良好;检查和确认厂用电切换装置正常投运。

试验前机组保持在可以稳定运行的负荷下,确认以上试验条件具备后,开始进行试验。

试验期间锅炉不吹灰、不打焦、不排污,不进行任何干扰试验进行的操作。

试验开始时以3%~10%额定负荷的幅度逐级降低锅炉负荷,并在每级负荷下保持15~30分钟,直至燃烧稳定的最低负荷。

降负荷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炉膛内燃料着火情况、炉膛负压、炉膛氧量,在每级负荷下需观测和记录锅炉各主要参数。

到达目标负荷后,稳定运行2小时以上,记录锅炉的运行状态参数,低负荷运行时,注意风量的调整,接近目标负荷时调节幅度要小要慢。

8 测试项目
8.1 原煤取样
试验期间在投运的给煤机处取样,每20分钟取样一次。

取样结束后,全部样品混合均匀,缩分成2份,一份做工业分析,一份为备份样品。

8.2 炉膛稳定测量
通过燃烧器区域上部和下部的看火孔,用光学高温计每30分钟测量一遍炉膛温度,比较炉膛温度变化情况,判断炉膛内燃烧的稳定性。

8.3 运行参数记录
试验开始后,记录机组DCS参数,每15分钟记录一次,直至试验工况结束,计算平均值。

9 试验结果与分析
试验时间为2010年11月8日8:00~10:00。

11月8日2:00机组负荷由300MW 开始缓慢下降,在负荷低于155MW时,火检信号闪烁较为频繁,再热汽温降为470℃,为安全起见,将负荷提升至165MW左右,燃烧工况基本稳定,此时锅炉主蒸汽流量为600t/h,对应机组负荷165MW,没有出现剧烈的火焰闪烁及炉膛温度大幅下降的不良状况,炉膛负压稳定,氧量波动正常。

9.1 试验煤质
试验煤种的发热量与设计煤种和校核煤种的煤质相差较远,发热量较低。

9.2 主要运行参数
9.3 二次配风情况
由于火电机组普遍有调峰运行工况,该炉以后会经常在低负荷下运行,所以摸索低负荷下安全,经济的运行控制方式,积累低负荷运行控制的操作经验对电厂运行人
员很有必要。

9.4 炉膛温度测量
随着锅炉出力的降低,整个炉膛温度水平也相应下降,到达试验负荷主蒸汽流量500t/h时,通过炉膛燃烧区域所布置的观火孔对炉膛温度进行了测量,整个燃烧器区域炉膛温度分布较为均匀,炉膛温度在1100~1200℃,与试验开始相比,略有下降,但仍能保证炉膛的稳定。

10 结论
锅炉燃用试验煤质,锅炉最低不投油出力500t/h,对应机组负荷为165MW,锅炉燃烧稳定,没有出现火焰闪烁,锅炉断油最低出力没有达到厂家保证的不大于35%BMCR(400t/h)的要求
#11机组锅炉断油最低出力试验报告- 1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