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模拟提高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模拟提高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
1.填上合适的单位。
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大约是5( );
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
轿车的速度大约是80( )。
2.王阿姨坐火车去北京,火车8:40发车。
王阿姨提前半小时到达火车站,王阿姨到达火车站的时间是( ),火车准时发车,12:05到达北京,全程用了( )。
3.在估算68×4时,应把68看作( ),乘积大约是( )。
4.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李明体重32( ),他跑50米大约用10( )。
(2)一辆载重量5( )的卡车,每小时大约行驶60( )。
5.用8、0、6三张数字卡片,摆成的最大三位数与最小三位数的和是( )。
6.口算350+230时,用十位的5和3相加得到8个( ),百位的3和2相加得到5个( ),和是( )。
7.要使341×□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能填______,要使积是四位数,□里最小能填
______。
8.如果□18×3的积是三位数,那么□最大填( ),如果积是四位数,那么□最小填( )。
二、选择题
9.同学们到动物园参观情况统计图如下图。
(1)去动物园的一共有( )人
(2)参观熊猫馆的有( )人,只参观大象馆的有( )人,两个场馆都参观的有( )人。
10.一头大象重6吨60千克,合()。
A.6060千克B.6600千克C.6006千克
11.一场电影大约播放()。
A.50秒B.8小时C.100分钟D.以上都不对12.三(2)班所有同学都参加了歌唱或舞蹈兴趣小组,其中参加歌唱兴趣小组的有19人,参加舞蹈兴趣小组的有22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9人,三(2)班一共有( )人。
13.一枚1分硬币厚2毫米,()枚叠在一起厚2厘米。
A.1 B.10 C.100
14.有同样大小的两杯奶,姐姐将其中一杯喝得剩下2
5
,妹妹将另一杯喝得剩下
3
5
,
()喝得多。
A.姐姐B.妹妹C.无法确定
15.电视台向100人调查前一天收看电视的情况,有62人看过cctv-3,34人看过cctv-5,11人两个频道都看过。
两个频道都没看过的有()人。
A.17 B.7 C.15
16.下图中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小正方形周长的()倍。
A.2 B.4 C.8
17.直接写出得数。
73-33=38+40=270-90=720+450=
398+107=802-598=412×2=198×5=
5 8+
2
8
=
6
9
-
4
9
=
3
7
+
4
7
=1-
1
4
=
320×3=102×5=120×0=250×4=18.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697+235=★501-384=320×9=
19.脱式计算。
719+38×436×(96-87)567-(67+25)
20.在每幅图里涂上颜色,分别表示出它的1
4。
21.如图:小凤家到商场有1200米,到博物馆有2300米。
小学到博物馆1500米。
小学到商场有多少米?
22.看图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23.贝贝家有2个书柜,每个书柜有4层,每层可放38本书。
贝贝家一共有多少本书?
(1)奇思列式:2×4×38=304(本)
他先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妙想列式:38×4×2=304(本)
她先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今年小芳8岁,奶奶64岁,妈妈的年龄比小芳的4倍还大3岁,妈妈今年多少岁?
25.奶奶买了梨子和苹果共14千克,其中3
7
是梨子,
4
7
是苹果。
奶奶买了梨子和苹果各多
少千克?
26.一个长方形操场,长是80米,长比宽多20米。
如果长和宽分别增加40米,增加后操场的周长是多少?
27.三年级一班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有23人,参加声乐兴趣小组的有27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13人。
(1)填写下边的图。
(2)参加这两个兴趣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千米/时
【解析】
根据生活常识回答,数学书封面的大小要选择面积单位,数字是5选择平方分米合适;教室的面积用面积单位,数字是50用平方米比较合适;轿车的速度是比较快,一般是以1小时跑的路程作为速度,此处根据数字80选择千米/时比较合适。
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大约是5平方分米;
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
轿车的速度大约是80千米/时。
【点睛】
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面积单位以及速度单位的理解与大小掌握情况。
2. 8:10##8时10分 3小时25分
【解析】
半小时是30分钟,因此用火车发车的时间减去30分钟即可;用火车到达北京的时间减去火车发车的时间即可,依此计算。
8时40分-30分钟=8时10分,即王阿姨到达火车站的时间是8:10(8时10分);12时5分-8时40分=3小时25分,即火车准时发车,12:05到达北京,全程用了3小时25分。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时间的推算,以及经过时间的计算,应熟练掌握。
3. 70 280
【解析】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时,利用四舍五入法,应将两位数估成整十再进行计算,依此计算并填空即可。
68≈70,即应把68看作70
70×4=280,即68×4≈280
【点睛】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千克##kg 秒吨##t 千米##km
【解析】
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1)李明体重32千克,他跑50米大约用10秒。
(2)一辆载重量5吨的卡车,每小时大约行驶60千米。
【点睛】
根据情景选择计量单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掌握。
5.1468
【解析】
要想摆成的三位数最大,将8放在百位,6放在十位,0放在个位。
要想摆成的三位数最小,而0不能放在百位,将6放在百位,0放在十位,8放在个位。
再将两个数相加求和。
摆成的最大三位数是860,最小三位数是608。
860+608=1468
则摆成的最大三位数与最小三位数的和是1468。
【点睛】
在数的组成上,要使数最大,大数字要放到高位上,反之,大数字要放到低位上。
6. 10 100 580
【解析】
350的十位上是5,即“5”表示5个10;百位上是3,即“3”表示3个100;
230的十位上是3,即“3”表示3个10;百位上是2,即“2”表示2个100;口算时将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百位上与百位上的数相加,依此计算并填空即可。
5个10+3个10=8个10,8个10是80;
3个100+2个100=5个100,5个100是500,500+80=580,即350+230的和是580。
【点睛】
熟练掌握整百整十数与整百整十数的加法口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 2 3
【解析】
根据估算判断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积是几位数的大致的范围,因为340×2=680,340×3=1020,所以试算341×2,341×3的积是多少,再进一步求解。
341×3=1023,1023是四位数,
341×2=682,682是三位数;
所以要使341×□的积是三位数,□内最大可以填2;要使积是四位数,□内最小可以填3。
【点睛】
一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积是几位数,把这个三位数估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整十数进行估算,找出大致的范围,然后准确计算求解。
8. 3 4
【解析】
把这个三位数看作300,300乘3得900,所以先求出318与3的积,再求出418与3的积,即可解答。
318×3=954
418×3=1254,要使□18×3的积是三位数,那么□最大填3,要使积是四位数,□最小填4。
【点睛】
此题先估算,确定出三位数百位数字的大概范围,然后精确计算后再填空。
二、选择题
9.(1)52
(2) 38 14 20
【解析】
(1)用只参观熊猫馆的人数+只参观大象馆的人数+两个馆都参观的人数=总人数;(2)只参观熊猫馆的人数+参观熊猫馆和大象馆的人数=参观熊猫馆的人数;观察韦恩图,找到只参观大象馆的人数和两个场馆都参观的人数填空即可。
(1)
18+20+14
=38+14
=52(人)
(2)
18+20=38(人),参观熊猫馆的有38人,只参观大象馆的有14人,两个场馆都参观的有20人。
【点睛】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情况时,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算,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留又无重复。
10.A
解析:A
【解析】
1吨=1000千克,依此将6吨化成千克后,再加60千克即可,依此计算并选择。
6吨=6000千克,6000千克+60千克=6060千克,即6吨60千克=6060千克。
故答案为:A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C
解析:C
【解析】
根据生活经验、对时间单位大小的认识和数据的大小,可知计量一场电影播放的时间用“小时”或“分钟”做单位。
据分析和题目所给数据大小可得:一场电影大约播放100分钟。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12.32
【解析】
用参加歌唱或舞蹈兴趣小组的人数减去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数即可解答。
19+22-9
=41-9
=32(人)
所以三(2)班所有同学都参加了歌唱或舞蹈兴趣小组,其中参加歌唱兴趣小组的有19人,参加舞蹈兴趣小组的有22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9人,三(2)班一共有32人。
【点睛】
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容斥原理。
利用容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
13.B
解析:B
【解析】
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是10,据此将2厘米换算成20毫米,2×10=20,则10个2毫米就是20毫米,也就是10枚硬币叠在一起的厚度是2厘米。
2×10=20(毫米)
20毫米=2厘米
则10枚叠在一起厚2厘米。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长度单位的换算,高级单位厘米换算成低级单位毫米应乘单位间的进率10。
14.A 解析:A 【解析】
要求谁喝得多,也就是求谁的剩下的少;姐姐的剩下2
5
,妹妹的剩下
3
5
,
2
5
<
3
5
,姐姐剩
下的较少,则姐姐喝得多;据此解答。
由分析得:
2 5<
3
5
,姐姐剩下的较少,则姐姐喝得多。
故答案为:A
【点睛】
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时,分子较大的分数就大。
15.C
解析:C
【解析】
用看过cctv-3的人数加上看过cctv-5的人数,减去两个频道都看过的人数,求出看过这两个频道的人数。
用被调查的总人数减去看过这两个频道的人数,求出两个频道都没看过的人数。
62+34-11
=96-11
=85(人)
100-85=15(人)
则两个频道都没看过的有15人。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问题,用各部分的总和减去重叠部分,求出实际总量。
本题中的实际总量是看过这两个频道的人数。
16.A
解析:A
【解析】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大正方形的边长就为2,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大小正方形的周长,用大正方形的周长除以小正方形的周长即可解答。
1×4=4
2×4=8
8÷4=2
故答案为:A
【点睛】
把小正方形的边长看作1,分别计算出大小正方形的周长,再作进一步解答。
17.40;78;180;1170
505;204;824;990
7 8;
2
9
;1;
3
4
960;510;0;1000
【解析】
18.932;117;2880
【解析】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加法可以利用交换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减法可以利用“差+减数=被减数”进行验算。
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法则:从右边起,依次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那一位对齐,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697+235=932★501-384=117320×9=2880 697
+235
932验算:
235
+697
932
501
384
117
-验算:
117
+384
501
320
9
2880
⨯
19.871;324;475
【解析】
719+38×4此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6×(96-87)此题先算减法,再算乘法;567-(67+25)此题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719+38×4
=719+152
=871
36×(96-87)
=36×9
=324
567-(67+25)
=567-92
=475
20.见详解
【解析】
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要想用1
4
表示涂色部分,则将每幅图平均分成4份,把其中一份涂
上颜色,据此解答即可。
【点睛】
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1.400米
【解析】
先用小凤家到博物馆的距离减去小凤家到商场的距离计算出商场到博物馆的距离,然后用小学到博物馆的距离减去商场到博物馆的距离即可,依此列式并计算。
2300-1200=1100(米)
1500-1100=400(米)
答:小学到商场有400米。
【点睛】
熟练掌握整千整百数的减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连环画有多少本?147本
【解析】
文艺书有120本,科技书有92本,连环画的本数比文艺书和科技书的总数少65本,求连环画有多少本。
先将文艺书和科技书的本数相加,再减去65本,即可求出连环画的本数。
(答案不唯一)
连环画有多少本?
120+92=212(本)
212-65=147(本)
答:连环画有147本。
(答案不唯一)
【点睛】
本题考查千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及应用。
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23.(1)两个书柜的总层数;
(2)每个书柜放书的数量
【解析】
这道题是连乘应用题,(1)、(2)分别是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1)是先求书柜的总层数,再求一共能放多少本书;
(2)是先求出一个书柜放
解析:(1)两个书柜的总层数;
(2)每个书柜放书的数量
【解析】
这道题是连乘应用题,(1)、(2)分别是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1)是先求书柜的总层数,再求一共能放多少本书;
(2)是先求出一个书柜放的本书,再求一共能放多少本书。
(1)
2×4×38=304(本),他先解决的问题是:书柜的总层数。
(2)
38×4×2=304(本)他先解决的问题是:每个书柜放书的数量。
【点睛】
这一题考查的是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方法,关键是列式前要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再列式。
24.35岁
【解析】
用小芳今年的年龄乘4,求出小芳年龄的4倍,再加上3岁,即可求出妈妈今年的年龄。
8×4+3
=32+3
=35(岁)
答:妈妈今年35岁。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倍数关
解析:35岁
【解析】
用小芳今年的年龄乘4,求出小芳年龄的4倍,再加上3岁,即可求出妈妈今年的年龄。
8×4+3
=32+3
=35(岁)
答:妈妈今年35岁。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倍数关系: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5.6千克;8千克
【解析】
根据题意可将梨子和苹果一共的重量平均分成7份,梨子为其中的3份,苹果为其中的4份,因此用14千克除以7即可计算出1份的重量,再根据梨子和苹果对应的份数计算出它们各自的重量即
解析:6千克;8千克
【解析】
根据题意可将梨子和苹果一共的重量平均分成7份,梨子为其中的3份,苹果为其中的4份,因此用14千克除以7即可计算出1份的重量,再根据梨子和苹果对应的份数计算出它们各自的重量即可。
14÷7=2(千克)
2×3=6(千克)
2×4=8(千克)
答:梨子买了6千克,苹果买了8千克。
【点睛】
熟练掌握分数的简单应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6.440米
【解析】
先用长方形原来的长减去20米,求出原来的长方形的宽,再把长和宽分别加上40米,求出后来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求解。
80-20=60(米)
80+40=120(
解析:440米
【解析】
先用长方形原来的长减去20米,求出原来的长方形的宽,再把长和宽分别加上40米,求出后来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求解。
80-20=60(米)
80+40=120(米)
60+40=100(米)
(120+100)×2
=220×2
=440(米)
答:增加后操场的周长是440米。
【点睛】
本题先求出后来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进行求解。
27.(1)23;13;27
(2)37人
【解析】
(1)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填写集合图即可。
(2)将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人数加上参加声乐兴趣小组的人数,再减去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数,求出参加这两个兴趣小组
解析:(1)23;13;27
(2)37人
【解析】
(1)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填写集合图即可。
(2)将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人数加上参加声乐兴趣小组的人数,再减去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数,求出参加这两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
(1)
(2)27+23-13=37(人)
答:参加这两个兴趣小组的一共有37人。
【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问题,各部分的总和减去重叠部分,求出实际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