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模拟提高试卷测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期末模拟提高试卷测试题(含答案)一、填空题
1.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头大象约重4( )。
(2)一部电梯限重1600千克,相当于( )吨( )千克。
2.下图钟表显示的是小华晚上睡觉的时间,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 )。
如果小华在第二天6:30起床,他一共睡了( )小时( )分。
3.在估算68×4时,应把68看作( ),乘积大约是( )。
4.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小明吃饭大约用了20______。
(2)脉搏跳10次大约用了8______。
(3)一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是35______,身高是130______。
(4)西流湾大桥全长1080______。
(5)一辆卡车的载重量为5______。
5.口算280+360时,可以这样想:28个十加上36个十得( )个十,也就是( );也可以这样想:因为28+36=( ),所以280+360=( )。
6.老师给同学们买奖品,如果买18本笔记本和5支圆珠笔要花87元,买10本笔记本和5支圆珠笔要花55元。
那么一本笔记本( )元,一支圆珠笔( )元。
7.下图中的涂色部分表示32,整个图形表示( )。
8.有一个三位数,百位上是2,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4,它的3倍是( )。
二、选择题
9.同学们参加义务劳动,周六参加的有:小静、玲玲、丁丁、小红、阿军、大林。
周日参加的有:玲玲、小云、豆豆、阿军、小雨。
(1)把名单写到相应的圈里。
(2)既参加周六劳动,又参加周日劳动的有()人。
10.用载重2吨和载重3吨的两辆车来运8吨大米。
如果每次车都装满,恰好运完的方法
是( )。
A .3吨的车运3次
B .2吨的车运一次,3吨的车运2次
C .2吨的车运3
次,3吨的车运1次
1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 )单位。
A .长度
B .质量
C .时间
12.115()5+< 6()5266-> 13.估一估,得数最接近1800的算式是( )。
A .598×3
B .398×7
C .203×6
14.同一本故事书,小明看了它的15,小红看了它的14
,( )看的多。
A .小明 B .小红 C .无法确定
15.如图,天天把两张长10厘米的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纸条重叠粘贴在一起,重叠长度为4厘米。
粘贴后纸条的总长度是( )。
A .14厘米
B .16厘米
C .20厘米
16.比较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 )。
A .甲的周长长
B .乙的周长长
C .一样长
17.直接写得数。
47+33= 800-140= 700-320= 86-44=
550+360= 77-35= 302+298= 760-260=
31=66- 45=99
+ 41=7- 124=999++ 18.列竖式计算。
(带☆的要验算)
☆307+235= ☆430-251= 275×4=
19.脱式计算。
(485-168)×3284×4+138395+72÷9
20.在下面的格子图里,按要求画图。
(1)画一个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
(2)画一个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
(3)再画一个长方形,使它的周长与你画的长方形的周长相等,但是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不同。
(下面每个小正方形格子的边长都是1厘米)
21.如图:小凤家到商场有1200米,到博物馆有2300米。
小学到博物馆1500米。
小学到商场有多少米?
22.王叔叔去进货,大米660千克,面粉340千克,花生油970千克,用一辆载重是2吨的小卡车来运,能一次运完吗?
23.阳光水果批发超市新进了一些水果。
梨有多少千克?
24.李小明买了一盒水彩笔36元;水彩笔的价钱是钢笔的4倍,一支钢笔多少钱?25.想一想,画一画,填一填。
(1)有一部分▲被遮住了,已知被遮住的部分是露出部分的3倍,请在方框里将▲补充完整。
(2)露出部分是这些▲的总数的()。
(填分数)
26.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0米,宽8米,在菜地四周围上竹篱笆,至少需要竹篱笆多少米?
27.三年级有423名学生去郊游,带面包的有267人,带火腿肠的有198人,每人至少带这两种食品中的一种,没有学生带其它的食品。
三年级的学生两种食品都带的有多少人?【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吨##t 1 600
【解析】
(1)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可知:计量一头大象的质量用“吨”作单位;据此解题即可。
(2)根据“1吨=1000千克”可知,1600千克=1吨600千克;据此解题即可。
根据分析可知,
(1)一头大象约重4吨。
(2)1600千克=1吨600千克
所以,一部电梯限重1600千克,相当于1吨600千克。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2. 21:00 9 30
【解析】
钟面的时间是晚上9时,用24时计时法就将时钟加上12,分钟不变即可;用24时-开始睡觉时间+ 6时30分即可得到小明睡觉总时间,据此解决。
钟表上是晚上9:00,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21:00。
24时-21时=3小时
3小时+ 6小时30分= 9小时30分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时间的计算,关键是熟练掌握普通计时法与24小时计时法的换算,注意加减运算时,分加减分,时加减时。
3. 70 280
【解析】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时,利用四舍五入法,应将两位数估成整十再进行计算,依此计算并填空即可。
68≈70,即应把68看作70
70×4=280,即68×4≈280
【点睛】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1)分
(2)秒##s
(3) 千克##kg 厘米##cm
(4)米##m
(5)吨##t
【解析】
计量小明吃饭的时间,数据是20,单位是分;计量脉搏跳10次的用时,数据是8,单位是秒;计量三年级学生的体重,数据是35,单位是千克;计量学生的身高,数据是130,单位是厘米;计量西流湾大桥的长度,数据是1080,单位是米;计量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数据是5,单位是吨;据此即可解答。
(1)
小明吃饭大约用了20分;
(2)
脉搏跳10次大约用了8秒;
(3)
一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是35千克,身高是130厘米。
(4)
西流湾大桥全长1080米;
(5)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为5吨。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5. 64 640 64 640
【解析】
因为280是28个十,360是36个十,28个十加上36个十,用28+36得出结果就是几个十,结果后面加一个0即是280+360的结果;也可以先计算28+36的结果,再在后面加一个0即是280+360的结果。
28+36=64,所以28个十加上36个十得64个十,也就是640;28+36=64,所以280+360=64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整百整十数与整百整十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6. 4 3
【解析】
“买18本笔记本和5支圆珠笔”比“买10本笔记本和5支圆珠笔”多了(18-10)本笔记本,“买18本笔记本和5支圆珠笔”比“买10本笔记本和5支圆珠笔”多了(87-55)元,用多出的钱除以多出的笔记本,求出一本笔记本的价钱;用55减去10本笔记本的价钱的差再除以5,求出一支圆珠笔的价钱。
87-55=32(元)
18-10=8(本)
32÷8=4(元)
55-10×4
=55-40
=15(元)
15÷5=3(元)
则一本笔记本4元,一支圆珠笔3元。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一本笔记本的价钱,再进一步解答。
7.192
【解析】
根据图示,可得整个图形表示的数等于图中涂色部分表示的数的6倍,所以用图中的涂色部分表示的数乘6,求出整个图形表示多少即可。
32×6=192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出整个图形表示的数等于图中涂色部分表示的数的6倍,再用乘法计算。
8.735
【解析】
根据已知写出这个三位数,再乘3即可。
245×3=735
【点睛】
熟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选择题
9.(1)图见详解过程
(2)2
【解析】
(1)只周六参加的写在左侧椭圆中,只周日参加的写在右侧的椭圆中,这两个椭圆重复的部分是既周六参加又周日参加的同学。
(2)根据(1)直接数出即可求解。
(1)如下图:
(2)既参加周六劳动,又参加周日劳动的有2人。
【点睛】
此题考查利用容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应用,借助图形(韦氏图)解决问题比较简便。
10.B
解析: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载重2吨的车运的次数×2+载重3吨的车运的次数×3=这两种车运的总吨数,只要这两种车运的总吨数刚好为8吨即可,依此计算并选择,
A.3×3=9(吨),9吨>8吨;
B.1×2+2×3=2+6=8(吨),8吨=8吨;
C.3×2+1×3=6+3=9(吨),9吨>8吨;
故答案为:B
【点睛】
熟练掌握对吨的认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C
解析:C
【解析】
计量时间的单位有时、分、秒,并且:1时=60分、1分=60秒;所以,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故答案为:C
12.3;2
【解析】
(1)1可以看成是5
5
,
1
5
+
( )
5
<
5
5
,则
1( )
5
+
<
5
5
,所以1+()<5,括号里的数可
以填3;
(2)根据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可知,
5 6-
( )
6
>
2
6
,则
5( )
6
-
>
2
6
,5-()>2,括号里可以填2,据此即可解答。
1 5+
3
5
<1;
5
6
-
2
6
>
2
6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数加减法和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3.A
解析:A
【解析】
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时,将三位数估成与其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再与一位数相乘求积。
据此分别求出各个算式的积,再看哪个积最接近1800。
A.598×3≈600×3=1800
B.398×7≈400×7=2800
C.203×6≈200×6=1200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方法,关键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出因数的近似数。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小明看了它的1
5
,小红看了它的
1
4
,将两个分数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1 5<
1
4
,小红看的多;
故答案为:B
【点睛】
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5.B
解析: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用两个长方形的长加起来,然后再减去4厘米即可,依此计算并选择。
10+10-4
=20-4
=16(厘米)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图形的重叠粘贴,熟练掌握长方形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C
解析:C
【解析】
观察上图可知,甲、乙两个图的周长都等于长为12、宽为5的长方形的周长,所以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据此即可解答。
根据分析可知,甲、乙两个图的周长都等于长为12、宽为5的长方形的周长,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注意大小不一样的两个图形,周长可以相等。
17.80;660;380;42
910;42;600;500
2 6;1;
3
7
;
7
9
【解析】
略。
18.542;179;1100
【解析】
整数加法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一。
加法验算时,用和减去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整数减法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减法验算时,用减数加上差,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多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
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上相应的积。
☆307+235=542
307235542+验算:542
235307
-
☆430-251=179 275×4=1100
430251179-验算:251179430+ 275
41100
⨯
19.951;1274;403
【解析】
(1)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的乘法;
(2)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485-168)×3
=317×3
=951
284×4+138
=1136+138
=1274
395+72÷9
=395+8
=403
20.见详解
【解析】
(1)根据题意,在方格纸上画边长为5格的正方形即可。
(2)根据题意,在方格纸上画长6格、宽4格的长方形即可。
(3)画一个周长为(6+4)×2=20厘米的长方形即可,因此长加宽等于10厘米,所以画一个长加宽等于10厘米的长方形即可。
答案不唯一。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画指定长、宽的长方形,关键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
21.400米
【解析】
先用小凤家到博物馆的距离减去小凤家到商场的距离计算出商场到博物馆的距离,然后用小学到博物馆的距离减去商场到博物馆的距离即可,依此列式并计算。
2300-1200=1100(米)
1500-1100=400(米)
答:小学到商场有400米。
【点睛】
熟练掌握整千整百数的减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能
【解析】
先求出大米、面粉和花生油的总重量,再同这辆车的载重进行比较,据此解答。
660+340+970
=1000+970
=1970(千克)
2吨=2000千克
2000>1970
答:能一次运完。
【点睛】
本题的关键是求出所运货物的重量,注意要统一单位。
23.560千克
【解析】
用245乘2,求出香蕉的重量;再加上70,求出梨有多少千克。
245×2+70
=490+70
=560(千克)
答:梨有560千克。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求一个数的
解析:560千克
【解析】
用245乘2,求出香蕉的重量;再加上70,求出梨有多少千克。
245×2+70
=490+70
=560(千克)
答:梨有560千克。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4.9元
【解析】
用一盒水彩笔的价钱÷4,求出一支钢笔的价钱。
36÷4=9(元)
答:一支钢笔9元。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的正确理解倍数关系: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解析:9元
【解析】
用一盒水彩笔的价钱÷4,求出一支钢笔的价钱。
36÷4=9(元)
答:一支钢笔9元。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的正确理解倍数关系: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25.(1)见详解;
(2)
【解析】
(1)露出部分有2个,遮住部分有2×3=6个,在方框里画6个▲即可。
(2)总共有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露出部分占1份,分数表示为。
(1)
解析:(1)见详解;
(2)1 4
【解析】
(1)露出部分有2个,遮住部分有2×3=6个,在方框里画6个▲即可。
(2)总共有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露出部分占1份,分数表示为1
4。
(1)
(2)露出部分是这些▲的总数的1
4。
(填分数)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倍的相关知识和分数意义的掌握。
26.56米
【解析】
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据此计算出这个长方形菜地的周长即可。
(20+8)×2
=28×2
=56(米)
答:至少需要竹篱笆56米。
【点睛】
熟记:长方形周长=(长+
解析:56米
【解析】
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据此计算出这个长方形菜地的周长即可。
(20+8)×2
=28×2
=56(米)
答:至少需要竹篱笆56米。
【点睛】
熟记:长方形周长=(长+宽)×2,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7.42人
【解析】
先用加法计算出带火腿肠的和带面包的总人数,再减去三年级的人数,即可求得两种食品都带的人数,据此即可解答。
267+198-423
=42(人)
答:三年级的学生两
解析:42人
【解析】
先用加法计算出带火腿肠的和带面包的总人数,再减去三年级的人数,即可求得两种食品都带的人数,据此即可解答。
267+198-423
=465-423
=42(人)
答:三年级的学生两种食品都带的有42人。
【点睛】
求得带买面包和带火腿肠的总人数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