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心理学意志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克服内外困难(坚持)
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坚决执行决定,努力 实现预定目的,是人意志努力的最好体现。
3 经受成败的考验
人的目的性行为有时可能成功,有时也可能失 败。这就需要通过意志来调节和控制。
遇到挫折时:百折不挠,坚持到底;冷静分析, 总结教训。
获得成功时:高兴、兴奋、但防止自满、松懈 等。
与之相反的是: 任性:不束缚,为所欲为,放任自己; 怯懦:畏缩不前,遇事惶恐失措。(意志薄
弱的表现)
(四)坚持性;在行动中,能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坚 决地实现预定目的的意志品质。
具有坚持性的人:长久地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胜利的信心, 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勾引面前不 动摇,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一)挫折承受力的涵义
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体遇到挫折时能够摆脱困扰以避免心理与行
为失常的能力。
(二)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1.生理条件: 2.认知因素: 3.人格因素: 4.过去的经验: 5.挫折的强度和频率: 6.社会支持:
(三)提高挫折承受力的途径 1.正确对待挫折 2.正确看待自我,对自己充满信心 3.运用适当的心理防卫机制
要做出决定:按照一定的标准从若干方案中选择出一 个最佳的方案。
做出决定会有反复。同时反复的次数也反过来说明 做出的决定是否经过事先的考虑及考虑深度。
(二)执行决定阶段:
是使行动按照确定目的和预定方向进行的过程, 它是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是意志努力的集中表现。
1 意志对行动的调节
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发动和激励采取积极的行动到达预定目的; 二是抑制和制止与到达目的相矛盾的行为。
2.挫折认知:即个体对挫折情境的态度、评价和解释; 3.挫折行为:即伴随挫折认知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
焦虑、攻击等。
2 挫折的种类 1.根据障碍的性质分 (1)外部挫折:即由于外部环境中的障碍所引起的
挫折。 (2)内部挫折:由于个体身体上或心理上的原因使
活动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
行动的目的是有层次性的,远大的目的确定后,需 要通过一个个近期目标逐步接近并最终得以实现。
3 选择行动的方法
目的确定之后,还需要选择行动方法,通常实现目的 的方法不止一种,需要反复思考,多方比较,最后选 择最有效、最经济、最优化的方法。
4 做出决定 确定了?制定了计划,选择了途径和方法,最后就是
极有害的一种方式。
妥协的表现情势:
-----采取折衷方式应对挫折,以消除心理 上的不平衡。
① 自我安慰:受挫后,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辩 护,一到达保护个人自尊心的目的。常见的有: “酸葡萄心理”
② 自我整饰:受挫后,尽管内心充满烦恼、忧 愁,但极力表面上不动声色,把真实的心理感 受埋藏在内心深处。(减轻心理压力,维护自 尊心)
2.根据挫折的性质分: 需要挫折、行为挫折、目标挫折和丧失挫折
3.从心理发展的角度 :
3 产生挫折的原因 客观因素(外在):个人意志和能力所不能左右的因素。 (l)自然因素 :天灾人祸、意外事件 (2)社会因素:社会骚乱 主观因素(内在):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阻碍了目标的实现。 (l)生理因素: (2)心理因素:即个体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水平,如需要、动机、
需要立即行动时:当机立断,毫不犹豫; 不需要行动时:能立即停止或改变。
与之相反的是:优柔寡断、草率从事。
(三)自制性: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和言行的意志品质。
------督促自己去执行已经采取的具有充分根 据的决定,
------善于抑制与目的相违背的情绪和行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心理防卫机制:个体处在挫折与冲突情境时解
脱烦恼、减轻紧张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一 种适应性反应。
受挫后积极的表现情势
---理智分析,积极对待。
① 升华:将个体对那些不为社会所接受的行为 与心理冲动,加以改变、净化、提高,使其成 为符合社会标准的、高尚的追求。如把失恋的 痛苦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理想、信念以及能力、气质、性情等所带来的影响。 ①自我估计不当: ②期望水平过高:
4 挫折的行为反应 1)理智反应: 个体遭受挫折以后,能保持冷静态度,客观地分析挫
折产生的原因,避免或减少焦虑和紧张反应。 2)非理智反应: (1)过度焦虑: (2)攻击: (3)逃避:
二 挫折承受力
与之相反的是: 固执性:不能正视现实,不能变通。明知不行,仍然我
行我素,一意孤行。 动摇性:见异思迁,虎头蛇尾。遇到困难会望而却步。
(消极的意志品质)
关于意志研究的最新进展
习得性绝望:是指主体在多次连续经受无法避免的 伤害后,即使改置于很容易避免伤害的环境中,也 不做躲避的尝试。
取决于被试对无可奈何的失败做何解释:是永远的 还是临时的;
3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核心价值 目的的确立与实现,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而克
服困难的过程就是意志过程。 根据难题来源是主体的内部还是外部客观环境,
将困难分为外部困难与内部困难。
克服的困难越大,表明这个人的意志越强;因此 人在活动中克服困难的情况,是衡量其意志强弱 的标志之一。
意志的作用
1 成功的驱动 “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不懈” 2 行为的维持: 3 制止行动的作用:
三、意志与认知、情感关系
三者是统一的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是意识的 不同表现情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密切联系。
1 意志与认知关系
认知:外部刺激向内部意识的转化,内化过程。 意志:内部意识向外部行动的转化,外化过程。 第一,认知是意志的前提 目的性是意志的主要特征,目的的确定和方法的选择等,都是
消极的表现情势:
-------是非理性的对抗行为
① 攻击行为:个体受挫,引起内心愤慨,表 现出种种伤害他人或物的行为。
如:动手打人,破口大骂,讽刺攻击等。
② 固执行为:受挫后,不冷静分析失败原因,
总结教训,改变策略,而是一味重复无效劳 动。
③ 退化行为:受挫后,表现出一种与自己年
龄身份极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如:无理取闹、 大发脾气等。
④白日梦:指个体遭受严重挫折后,陷于一 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境域,以求脱离现实,在 自己想象的似梦非梦的情境中获得满足。
空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受挫后的压力,但如果一味 空想,想入非非,反而不利于问题解决,甚至还影响正 常生活,影响身心健康,导致心理特殊。
⑤ 逆反:受挫后,不能理智分析思考失败之 原因,而是放任自己情绪,对任何事物都盲 目或有意地反抗、对峙、抵制与排挤。
归咎于自己还是归咎于外因; 是殃及生活的全面还是仅局限于手头所做的事。
实验:以狗为被试
一组:接受无可避免的电击,从而产生习惯性 绝望,放弃躲避的努力而静侯电击。
二组:当受到电击时,只要保持绝对静止就可 以终止电击。
所受电击的次数相同。
结果:虽然两组的活动均随着电击的次数而减 少,但第二组并没有产生习惯性绝望。
不仅能使本来的动机冲突得到宣泄,消除焦虑 情绪,保持内心的安静与平衡,还能满足个人 的进步与成绩需要。
② 补偿:因主、客观原因导致目标不能到达, 以其他成功的活动加以补偿。
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堤外损失堤内补; 可以消除个人的不适感或自卑感,降低挫折引起的消
极心态,甚至抵消挫折感。
③ 改变策略:受挫后,总结经验教训,重新选 择到达目标的方法。
(3)趋避斗争:当一个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两种相反 的动机时(对己有利故欲趋之,对己不利故欲避之, 既想要又畏惧)时的心理矛盾。
最终是趋是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但都是趋避 斗争的结果。
(4)双重趋避冲突:面临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目标, 每个目标都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时。
2 目的的确定 通过动机斗争,行动的目的就基本上确定了。
意志不仅能够调节人的外部动作,还可以调节人的心 理状态。
目的越明确,越远大,意志水平就越高,行为的盲目 性和冲动性就越小。
2 以随便动作为基础 行为---动作: 随便动作+不随便动作
随便动作是在不随便动作基础之上,通过有目的 的练习形成的,它受人的意志的调节和控制,具 有一定的目的性。
随便动作是意志行动的必要条件,随便动作水平 越高,越容易实现意志行动。
③ 推委:受挫后,不是积极地、实事求是地 寻找自身错误与过失,而是把责任推给他人, 或归咎于自身以外的原因,以减轻自己的内 疚或焦虑。
处理挫折的策略: 1 情境转移: 2 精神宣泄: 3 代偿转移: 4 心理咨询:
成绩感:活动的成功经常使人体验到成绩感。成绩 感与抱负水平直接有关。
在执行决定过程中,既经受得住失败考验,又 经得住成功考验的人,才是真正意志坚强的人。
三 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一) 挫折的一般概念 1 挫折的涵义
挫折是指人们在意志行动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
法克服的干扰或障碍,使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紧张 状态和情绪反应。
1.挫折情境:即导致意志行动目的不能实现的事件或情境, 如比赛失利等;
“ 决策要有政治家的远见,工作要有军事家的胆识, 管理要有企业家的干练,社交要有外交家的风度, 才识要有科学家的渊博,生活要有艺术家的浪漫。”
第一:要善于调整目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 好士兵”
其次:要脚踏实地:“不能当好士兵的人也当不了 元帅。”
第三: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努力做到胜不骄,败 不馁。
本节主要问题
1 意志的概念和作用 2 意志行动的特征 3 意志行动的过程 4 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5 意志品质及培养
第一节 意志概述
一、意志的涵义及作用
(一)意志的涵义
是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安排行 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的基本特点 特点: 1 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 动物:没有意识,其行为以直观反应为中介。 人类:是意识能动反作用于客观现实的表现。 2 对行动的调节: (1)激励作用:推动人们从事到达目的的行动; (2)抑制作用:制止与目的不相干的行动。 3 对客观规律的依存性---“自由”确定目的、选择
意志调节情感:
由于意志的组织、调节作用,也会反过来影响情感。
意志能够调节情感则取决于情感与意志的力量对照。
意志坚强---理智驾驭情感、理智战胜情感:意志力量 在理智认识的基础上克服了与理智相矛盾的情感。
意志薄弱---情感战胜理智:意志力量不足以抑制情感 的冲突而成为情感的俘虏,背离了理智的方向。
意志的品质 -------个人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点。
(一)自觉性:指一个人对行动和意义有充 分的自觉认识,并随时控制自己的行动,使之 符合于正确目的和社会要求的意志品质。
有自觉性:目的明确,行动果断。 无自觉性(盲目性):受暗示性与独断性。
(二)果断性:善于迅速地辩明是非,坚决地采 取决定和执行决定。
行为方法和手段。
(三) 意志行动及其特点
(一)意志行动的涵义
意志行动是指与自觉确定目的、主动安排调节
个体活动、努力克服困相联系的行动。
不同于本能行动和不随便行动,而是受意识发 动和调节的高级活动。
(二)意志行动的特征 1 有明确的目的性 首要特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
人—动物根本区分,就在于人在从事某种活动之前, 活动的目的就以观念的情势存在于人脑之中,并主动 地调节、安排人的行为。
认知活动的结果。 没有认知,就没有目的,就没有意志可谈。
其次,认知也离不开意志。 认知活动中总会遇到困难。要克服困难,就需要意志力,意志
对认知起着支持作用, 没有意志就不可能有深入的认知,积极的意志可以促进认知发
展,消极意志却阻碍认知发展。
2 意志与情感的关系
情感影响意志:情感既可为意志行为的动力,也可为 阻力。
二、意志行动过程
采取决定
(一) 动机斗争
1.动机冲突的类型
(1)双趋冲突。又称接近-接近型冲突。指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目标同时吸引个体,而个体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 所产生的内心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2)双避冲突。又称躲避-躲避型冲突。指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目标都是个体想要躲避的,而个体只能躲避其中一种 目标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