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各地陆续出现气管栓塞的病例
我国呼吸道腺病毒疾病流行病学现况分析
4、加强监测与预警: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呼吸道腺病毒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 现和控制疫情。同时,应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5、开展健康教育: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呼吸道 腺病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四、总结
我国呼吸道腺病毒疾病的流行病学现状不容乐观,发病率逐年上升。针对这一 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深入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建议加 以控制。特别是在疫苗接种、环境卫生和个人防护等方面,需要加大工作力度, 以切实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
三、结论
呼吸道腺病毒感染在流行病学上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发病率,对公众健康产生 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防控该病毒感染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控策略, 包括预防为主、早期筛查和快速应对等方面的措施。
通过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加强症状监测和早期筛查,以及制定科学的应 急预案和专业培训计划,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应对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挑战。广 大民众也需提高个人卫生防护意识,共同应对疫情扩散,以期达到全面控制疫 情的目的。
一、我国呼吸道腺病毒疾病的现 状
呼吸道腺病毒是引起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可导致轻重不同的上呼吸 道感染、肺炎和支气管炎等疾病。近年来,我国呼吸道腺病毒的发病率不断上 升,特别是在儿童和老年人中更为常见。据一项全国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近年来,我国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发病率已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5岁以下 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
二、原因分析
1、疫苗接种不足:目前针对呼吸道腺病毒尚无特效药物,疫苗接种是预防和 控制呼吸道腺病毒疾病的重要措施。然而,目前我国疫苗接种率并不高,尤其 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疫苗接种覆盖率较低。
2、环境因素:环境污染、空气质量恶化等因素也可能对呼吸道腺病毒的传播 起到一定作用。空气中的污染物可损伤呼吸道黏膜,导致呼吸道对外来病原体 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感染呼吸道腺病毒的风险。
鸡多发性支气管堵塞防治措施
鸡多发性支气管堵塞防治措施作者:高维艳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第18期高维艳(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农业农村局,唐山 064100)摘要:近年,鸡支气管堵塞疾病频繁出现,这种疾病病因复杂多变,而且传染性非常强,严重侵害了养鸡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阻碍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该文主要分析鸡多发性支气管堵塞的症状和病因,并提出几点防治措施以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鸡;支气管堵塞;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8.0640 引言鸡多发性支气管堵塞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且在大多情况下支气管堵塞并不是单独的一个症状,常是由于多种病原体感染和饲养管理不当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这同样给临床治疗造成极大的困难。
因此,相关养殖人员和单位要不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减少发病的几率,同时积极探索治疗鸡多发性支气管堵塞的有效方案,为我国养殖业做出贡献。
1 发病原因鸡的支气管堵塞是由于鸡的炎症组织渗出,气管和肺脏内粘液无法顺利排出,使液体被吸收后形成干酪物,堵塞气管和肺部,并附着在气囊壁上。
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受环境影响和病原体的感染。
环境因素:①当温度不符合鸡的正常生长要求时,会影响到呼吸道粘膜和肺部组织,使呼吸系统抗感染的能力下降。
②环境内的湿度较低,空气中粉尘含量超标,长期在此环境内,鸡的呼吸道内会出现小型颗粒集聚,造成阻塞,呼吸不通畅,如果微生物附着过多,也会造成呼吸感染。
③当空气中氨气浓度大于20 mg/m3,硫化氢浓度大于15 mg/m3时,会使呼吸道粘膜上的纤毛脱落,降低呼吸系统的保护功能[1],当二氧化碳浓度大于2 500 mg/m3时,影响气体交换,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造成肺损伤,造成呼吸系统感染。
病原体感染:①由于环境差、营养缺失等应激反应造成传染性支气管炎,而病鸡的呼吸道受到破坏,粘膜上皮细胞变原脱落,异物堆积,使气管或者气管堵塞。
中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达9.9%
中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达9.9%分享到: 你知道吗?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高达9.9%,也就是说每10人中就约有1人患病。
今天是第15个世界慢阻肺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主办,携手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河南、四川、山东、山西和湖北共10个省(市)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在各地医院同步开展了一次大型的慢阻肺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旨在让公众更多地了解这个沉默的杀手,预防慢阻肺病。
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被誉为“沉默的杀手”,每分钟导致2.5人死亡。
近年来我国慢阻肺患病率不断增高,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高达9.9%,也就是说每10人中就约有1人患病。
目前,公认吸烟为慢阻肺的重要发病因素,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患病率也越高。
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以上。
活动当天,全国10省市活动现场实现了直播联动。
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院士介绍,慢阻肺已经是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广州呼吸中心年底前即将开工建设,以后也将开展慢阻肺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的相关研究,希望能为我国慢阻肺的防治做更多的工作。
王辰院士介绍,慢阻肺已经成为各种慢性疾病防治中的“短板”。
我国民众对这一疾病了解甚少,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患病率高,经济负担重,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
所以,关注慢阻肺、预防慢阻肺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中日友好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等活动医院,来自各省临床一线的呼吸科专家结合各地情况,为现场群众提供了面对面科普咨询、健康科普讲座、免费的肺功能检查等形式多样的科普咨询服务,同时,还发放了慢阻肺科普读物。
据悉,CCTV主播张宏民、演员张晓龙受聘出任“健康中国行——全民慢病防治素养促进行动”健康宣传大使,呼吁大家凝心聚力共抗慢阻肺,助力深呼吸。
肺栓塞医疗事故案例
肺栓塞医疗事故案例近年来,肺栓塞在医疗领域内的事故频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系统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患者生命危险。
然而,在某些医疗机构中,由于医护人员的失误和疏忽,致使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遭遇肺栓塞医疗事故。
本文将以一起真实的肺栓塞医疗事故案例为例,探讨其原因和防止类似事故的对策。
案例描述:李先生,一位年轻的白领,不慎摔伤了腿部。
他紧急被送往A医院急诊科。
医生进行了全面检查后,发现李先生出现了血凝块,可能存在发生肺栓塞的风险。
于是,医生立即向李先生解释了肺栓塞的情况,并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包括抗凝治疗和器械介入手术。
李先生同意了医生的建议,并被安排在该医院心血管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但可悲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却发生了失误。
由于医生的疏忽和护士的疏忽大意,李先生的治疗并没有按照计划进行。
他错过了药物的规定时间,并在器械介入手术中遭到了错误的操作。
结果,李先生的肺栓塞情况迅速恶化,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事故发生后,李先生和他的家人对医院提出了严肃的投诉,并要求追究医疗人员的责任。
分析问题:这起肺栓塞医疗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医生和护士的失误和疏忽。
医护人员没有充分了解李先生的病情,对肺栓塞的风险评估不足,没有提供及时正确的治疗方案。
此外,对药物的使用和手术操作也存在明显的失误。
这些问题暴露了医护人员在职业素养和医疗流程上的不足。
防范措施:为了避免类似的肺栓塞医疗事故再次发生,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医院应加强对医生和护士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和风险评估能力。
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有关肺栓塞的培训和讲座,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2.制定明确的医疗流程:医院应建立明确的肺栓塞治疗流程,并将其纳入标准操作程序。
医护人员在治疗患者时应依据这一流程执行,确保每个治疗环节的准确和及时。
3.加强沟通与协作:医生和护士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协作,确保患者的治疗方案得到充分的讨论和确认。
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分布规律
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分布规律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呼吸道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呼吸道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等多种疾病。
了解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分布规律对于预防和控制呼吸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1.1 高发人群呼吸道疾病主要影响人群中的老年人、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
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下降和慢性疾病的存在,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儿童的呼吸道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易受感染。
免疫力低下者包括艾滋病人、器官移植者和化疗患者等。
1.2 季节性变化呼吸道感染在不同季节出现的概率有所不同。
寒冷的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尤其是流感等病毒性感染。
此外,在春季和秋季的温度变化较大时,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也会增加。
1.3 传播途径呼吸道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包括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
飞沫传播是指通过患者的喷嚏、咳嗽等活动释放的空气飞沫中的病原体悬浮在空气中,被他人吸入而感染。
气溶胶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小颗粒悬浮传播,例如结核菌等。
二、呼吸道疾病的分布规律2.1 地理分布呼吸道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
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会影响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例如,冷、潮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呼吸道感染的传播,而具有高度工业化和空气污染的地区则易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2 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也是呼吸道疾病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低收入和低教育水平的群体由于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差,对呼吸道疾病更易感染。
同时,这部分人群往往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导致呼吸道疾病的严重后果。
2.3 年龄与性别差异呼吸道疾病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
儿童因为免疫系统不完善,更容易受到影响。
而男性在患肺癌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面更为高发。
这些差异在预防和治疗过程中需要予以重视。
总结起来,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分布规律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肺部疾病,以气流受限和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
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全球健康问题之一。
在本篇文章中,将介绍一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病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疾病的特点和治疗挑战。
病例介绍:患者王先生,男性,65岁,退休教师,长期吸烟史,抽烟40余年。
近几年,他逐渐出现持续性咳嗽、咳痰,活动耐力下降等症状,每年冬季时症状加重。
他到医院就诊时,被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例分析:根据王先生的病史以及相关检查结果,他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该疾病主要由吸烟引起的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阻塞所致。
王先生长期吸烟导致了支气管壁的瘢痕化和黏液过多,进而引起气道狭窄和肺功能受限。
治疗方案:1. 吸烟戒断: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彻底戒烟。
吸烟会继续损害肺部组织,并加速疾病的进展。
医生向王先生详细解释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并提供了戒烟支持和建议。
2. 药物治疗:针对症状和疾病的进展,王先生被开具了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这包括短效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用于缓解气道痉挛和改善气流。
对于频繁发作的患者,长效支气管扩张剂也被用于维持肺功能。
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吸入型或口服类固醇等抗炎药物。
3. 呼吸康复:呼吸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运动训练、呼吸锻炼和教育,呼吸康复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心肺耐力和生活质量。
4. 支持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能会面临情绪问题、营养不良和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综合治疗包括心理支持、饮食指导和合适的疫苗接种,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疗效评估:王先生接受了上述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诊。
通过长期的管理和治疗,王先生的症状得到了缓解,肺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的吸氧需求减少,活动耐力增加,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肺栓塞个案分析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肺栓塞个案分析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是由于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了肺动脉或其分支而引起的。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一种针对支气管动脉的介入治疗方法,旨在解决支气管动脉栓塞引起的症状和并发症。
本文将以一个真实案例来分析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肺栓塞的风险和治疗。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成为了治疗支气管动脉栓塞的常用方法。
这种手术可以通过插入导管和释放药物或物理治疗手段来解决栓塞。
尽管该手术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我所研究的个案是一位50岁的女性患者,她因为长期吸烟引起的严重支气管动脉栓塞症状而接受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手术过程相对顺利,患者良好地恢复了自主呼吸能力,并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然而,术后第二天,患者突然出现了呼吸急促、胸闷和脉搏迅速而弱的症状。
经过紧急检查,发现患者出现了肺栓塞。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它可能导致肺部组织缺血和坏死。
在这个案例中,肺栓塞是由手术中释放的血栓导致的。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虽然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但仍然存在血栓脱落和肺栓塞的风险。
因此,在进行该手术之前,医生应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
治疗肺栓塞的方法主要包括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
抗凝治疗通过使用抗凝药物来防止血栓形成和进一步扩散。
溶栓治疗则是通过使用溶栓药物来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
在这个个案中,患者接受了抗凝治疗,并在数天后症状逐渐得到改善。
然而,尽管治疗方法的展望较好,肺栓塞仍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并发症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在术后的恢复期间,患者应接受密切监护和定期随访,以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并发症。
为了预防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肺栓塞的发生,医生在手术前应该对患者进行彻底的评估和筛查,包括对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对于高危人群,预防性的抗凝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除了医生的作用之外,患者本人也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降低肺栓塞的风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72例社区管理分析
队在 20 2l 0 8~ 0 0年 对 1 2例 慢 性 阻 塞 性 7
ma a e n f b s u l e l e vc s n g me to a i p b i h a t s r ie c c h i t tn a d ma a e n a e s w l e p n o s d r n g me t r a , i h l a l
慢 性 阻塞 性肺 疾 病 患 者 12例 社 区管理 分 析 7
t n, n o s e h iws o u o k a d i a d t e k t e v e f o r w r n o
慢性支 气管 炎和 ( ) 或 肺气 肿 。C P 的 OD
赵 华 朱 友 才
r d eet e p e a e c o e u h r v l n e f COPD , tb e i— sa l d s
e s , r tc a o , o a e p oe tlb r c mmu i n e i e t n t a d r sd n s y
t e uc 1 c o c h r n o ln s . o r d e n e e 0n mi u de file s
上 门随 访 服 务 。
结 果
发症 、 合并症 多, 病情复杂 ; 所有服务 对象
2 11 0 3 3上海市浦东新 区万祥社 区卫生
服 务 C , 0b
fu d h t t e s 7 2 % o n t a a la t 3 . 1
s mptms a d sg c n i e t e it y o n ins o tnu o xs ,
69% .7
一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治报告
长, 自然病程在 l O 天左右。病鸡、 康复后 的带毒鸡和
无症状 的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来源。由呼吸器 官及鼻
分泌物污染 的垫草、 饲料、 饮水及用具可成为传播媒 介, 经呼吸 、 消化道及 眼传染 , 人及野生动物 的活动
也可机械地传播 。通风不 良, 饲养管理不好 , 缺乏维
6 防治措施
末, 混饲喂, 每只鸡每天 2 克, 连喂 5 天, 效果显著。 干扰素每瓶用 2 5 0 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后 ,每只 鸡注射 1 毫升 , 同时在饮水 中加人环丙沙星、 黄芪多
糖和电解多维饮水 ,连用 5  ̄ 6 天后大部分鸡症状基
本消失 , 病情得到控制。 对于该病的预防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 ,建立有 效的生物安全体系, 防止病原侵入 , 是预防传染性喉 气管炎发生 的有效措施 。应加强消毒 ,搞好环境卫 生, 做好通风保暖工作 , 防治氨气浓度过大。 对流行地区首免 3 5 ~ 4 2 E l 龄时用传染性喉气管 冻干活疫苗点眼, 一头份点眼, 二免 7 0 ~ 8 0日 龄, 1 2 头份点眼或擦肛 。现在多数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属
呼吸 , 气喘 、 咳嗽时 咳出带血 的粘液 , 喉头及气管上 出血明显。根据上述症状及剖检变化可初步诊 断为
1流行情 况
本病各季都有发生 , 秋冬寒冷季节多发。虽然各
种年龄 的鸡都可感染 , 但是 7 0日龄左右的鸡和产蛋 期母鸡发生率较高 。本病一旦传人鸡群 ,则迅速传 开 ,感染率可达 8 0 % 一 1 0 0 %,死亡率一般在 1 0 % 2 5 %, 最急性型死亡率可达 5 0 %~ 7 0 %, 急性 型一般 在1 0 % ~ 3 0 % 之间 , 慢性或温和型死亡率约 5 %。病程
调
厚积薄发
厚积薄发,厚德载物——有感于内一科一名出院患者的礼赞(内一科李党生主任访谈录)本网站通讯员通讯员:李主任,您好!最近医院通报表彰了贵科张永强医师,缘由据说是他近期主管的一位复杂危重病人获得了非常成功的救治,出院后患者家属专门找总院王海林院长表达了感谢和赞誉之意,王院长对此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想这既是张医生个人的光荣,也是内一科集体的光荣。
能否请您就此谈点感想?李主任:好的。
首先,应该说,这件事对于内一科而言并非偶然遇到的个例,近几年中类似的病例可谓举不胜举,只是本例家庭背景及患病经过均较特殊(子女均在海外,患者是经历了40余年风雨的老“风心病”),故而引起的社会影响较大。
我们搞业务的习惯于专心做好本职工作,不好张扬之事,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言:“做好本职业务工作就是最大的讲政治”!所以,面对荣誉,大家固然都为之振奋,但也都很淡然坦然,保有必要的冷静与清醒:这是我们应尽的本分!当然,这当中所蕴涵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高度责任感是值得倡导的,具体的技术经验也是值得总结的。
通讯员:那么,可否请李主任透露点相关的具体情况?李主任:好。
说起来,这个病例无论从学术上还是思想上都是非常耐人寻味的:病情进展极富戏剧性变化,救治经过可谓一波三折、惊心动魄。
结局是圆满的,过程却充满了汹涌波涛,我们的感受就象坐过山车,又象是泛舟于惊涛骇浪的大海,回味起来那叫做“刺激”或“过瘾”,可置身其中就该说是倍受煎烤和磨砺。
这些您也许能从本例的一大串诊断名上领略个一二。
请先看一下其诊断:一、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置换术后,并瓣周漏三尖瓣关闭不全重度肺动脉高压快速房颤(永久性)急性左心衰淤血性肝损害急性肺动脉栓塞二、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II型)DIC三、高血压病3级四、右基底节区脑栓塞五、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这是一位61岁女性患者,“风心病”史40余年,曾经过三次大的心脏手术或介入治疗(二尖瓣的分离术、球囊扩张术和置换术)。
经历了省内几乎所有大医院(如省立、协和、总院等)的住院诊治,也算是“久病成医”了。
近期鸡气囊炎和支气管堵塞的流行情况
近期鸡气囊炎和支气管堵塞的流行情况作者:韩文格任广莲来源:《科学种养》2015年第06期很多兽医在鸡群发生气囊炎和支气管堵塞时都会感到力不从心,因为没有特效药物且病程长难以治愈,给养殖户带来不小的损失。
一、发病原因一般由病毒或细菌入侵气管、支气管、肺部,脱落的上皮组织以及尘埃通过体液循环和纤毛运动得不到及时排出而形成栓塞,表现发热、支气管肺炎。
前几年气囊炎和支气管堵塞一般由流感、支原体和传支混合感染引起,2013年以后气囊炎的发生与鼻支气管鸟杆菌(ORT)、支原体和链球菌有关。
单纯感染大肠杆菌、新城疫、法氏囊、传支、支原体等都可引起气囊炎,但在我国发现的气囊炎和支气管堵塞都是混合感染引起的。
研究证明:我国商品肉鸡气囊炎和支气管堵塞的发生由ORT+温和型流感+支原体混合感染引起的占60%,由ORT+温和型流感+链球菌+支原体混合感染引起的占30%,由ORT+链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的占10%。
由此可见,大肠杆菌等细菌病不是引起气囊炎和支气管堵塞的主要原因,ORT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混合感染才是加重病情的真正原因。
大量病例表明,ORT已经是气囊炎的主要病原,单纯感染ORT时鸡群死亡率不高,给1只健康鸡注射ORT会出现气囊炎和肺淤血、出血症状,死亡率低,如果继发感染温和型流感,死亡率会远远高于两者单独感染。
当遇到死淘率高、肺出血严重症状时,不能只考虑是ORT感染或温和型流感,有时是ORT感染起主导作用,继发感染链球菌导致气管渗出物增多,加重病情、增加了死淘率,所以说ORT与链球菌混合感染也是造成鸡群发生气囊炎和支气管堵塞的另一重要原因。
二、流行病学不同日龄的鸡群均可感染ORT,单纯感染只能引起轻微的咳嗽症状,冷热应激、通风不良等不利因素会加重病情,出现死亡难以控制,表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死亡率2%~20%不等,剖检部分死鸡可见明显的气囊炎和支气管堵塞。
3周龄以内的肉鸡易感染,产蛋鸡也易感染,表现轻微的产蛋率下降和呼吸道症状,有时还与鼻炎混合感染,但总体来说发病鸡群主要是肉鸡,ORT对肉鸡的危害比蛋鸡大。
呼吸系统病例48-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诊断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通过支气管镜或开胸活检获取病 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同时,结合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检查和肺功能检查结果 ,有助于明确诊断。
03
CATALOGUE
病例分析
疾病发展过程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一种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其特征是细支气管
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 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
心。
THANKS
感谢观看
支气管炎。
患者有长期吸烟史,每日吸烟 量约20支。
患者曾因急性肺炎住院治疗, 出院后症状未完全缓解。
患者无家族遗传病史,无过敏 史。
02
CATALOGUE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疾病介绍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一组以细支 气管闭塞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 病,属于呼吸系统疾病范畴。
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闭塞性细 支气管炎可分为继发性闭塞性细 支气管炎和特发性闭塞性细支气 管炎。
管腔闭塞和炎症。
疾病发展过程中,细支气管壁的 炎症和纤维化导致管腔狭窄,影
响气体交换。
随着病情加重,患者可能出现呼 吸困难、咳嗽和咳痰等症状。
诊断与治疗过程
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需 要进行肺功能检查、影像 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
治疗过程包括药物治疗、 氧疗、康复训练和手术治 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炎 药和支气管舒张剂,以减 轻症状和控制病情。
呼吸系统病例48-闭 塞性细支气管炎
目录
• 病例概述 •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疾病介绍 • 病例分析 • 病例总结与启示
01
CATALOGUE
引起支气管闭塞常见原因
引起支气管闭塞常见原因支气管闭塞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它是由于支气管内的痉挛、炎症或黏液堵塞引起的呼吸道通畅问题。
导致支气管闭塞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是最常见的引起支气管闭塞的原因之一。
它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黏膜长期受到刺激,并发生炎症反应,导致支气管狭窄和黏液增多。
而肺气肿是指肺组织的气腔扩张和气体潴留,使得支气管狭窄,进而导致闭塞。
2.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特征是呼气阻力增加和反复发作性的喘息。
它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吸烟、空气污染等)、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毛发等)等有关。
在哮喘发作时,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黏液分泌增多,导致支气管狭窄,并最终导致支气管闭塞。
3. 支气管炎症:支气管感染引起的炎症也是导致支气管闭塞的一个常见原因。
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的感染可以引起支气管黏膜炎症反应,进而导致支气管狭窄和黏液增多,最终导致闭塞。
4. 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如肺炎、结核等也是导致支气管闭塞的一种原因。
这些疾病引起肺部组织炎症反应,导致病变部位的支气管狭窄和闭塞。
5. 外源性刺激:吸入有害气体、烟雾和化学物质等外源性刺激也会引起支气管炎症,最终导致支气管闭塞。
6. 先天性异常:部分人存在先天性支气管异常,如支气管发育不良、支气管不正确分支等,这些异常结构容易导致支气管闭塞。
7. 肿瘤:支气管肿瘤、肺癌等恶性肿瘤也可以造成支气管闭塞。
肿瘤生长压迫了支气管,导致狭窄和闭塞。
总结起来,引起支气管闭塞的常见原因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症、肺部感染、外源性刺激、先天性异常和肿瘤等。
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
气体栓塞的病理简述
气体栓塞的病理简述
多量空气迅速进入血循环或原已溶解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均可形成气体栓塞(airembolism)。
前者可见于分娩或流产时,由于子宫强烈收缩,空气被挤入破裂的子宫壁静脉窦;头颈手术、胸壁和肺创伤损伤静脉时,空气也可在吸气时因静脉腔内的负压而被吸入静脉。
空气进入右心后,由于心搏动,将空气和心腔内血液搅拌形成大量的泡沫,泡沫状的液体有可压缩性,当心收缩时不被排出而阻塞肺动脉出口,导致猝死。
一般迅速进入血循环的空气量在100ml左右时,即可导致心力衰竭,尸检可见右心肺有泡沫状气体存在。
进入血循环的空气可引起一些器官的栓塞,气泡激活血小板使之释出5-羟色胺促进血管收缩,而血小板第3因子又促成该血管的血栓形成,从而加重栓塞症状。
但如气体量少,可被溶解于血液而不致引起严重后果。
溶解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引起的气体栓塞见于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
沉箱作业的工人,在沉箱内由于气压高,所吸入的空气较多地溶于血液、组织液和脂肪组织内。
如从深水中上升到水面常压环境过于迅速,所受外界气压骤然减低,原来溶于血液内的氧、二氧化碳和氮很快游离,形成气泡,氧和二氧化碳可再溶于体液内被吸收,氮则在体液内溶解迟缓,遂在组织和血液内形成小气泡或互相融合成较大的气泡,于是在血管内形成的气体栓塞及其合并的微血栓可引起局部缺血和梗死,组织(主要为肌肉、肌腱、韧带)内的的气泡引起局部症状(关节和肌肉疼痛)。
此称沉箱病(caisson disease)。
1/ 1。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钩端螺旋体病)
第十章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A1型题1.引起钩体病的病原体属于:A.密螺旋体属B.疏螺旋体属C.寄生性钩端螺旋体D.腐生性钩端螺旋体E.双曲钩端螺旋体2.钩体培养常用的培养基是:A.普通培养基B.含胆汁培养基C.碱性蛋白胨培养基D.含兔血清培养基E.含羊血清的培养基3.我国稻田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A.猪B.犬C.病人D.褐家鼠E.黑线姬鼠4.洪水型和雨水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A.猪B.犬C.病人D.褐家鼠E.黑线姬鼠5.引起我国南方稻田型钩体的主要菌群是:A.波摩那群〔型〕B.黄疸出血群C.犬群D.流感伤寒群E.七日热群6.引起洪水型和雨水型钩体病的主要菌群是:A.波摩那群B.黄疸出血型C.犬群D.流感伤寒群E.七日热群7.钩体病人排除钩体的主要途径是:A.大便B.小便C.飞沫D.呕吐物E.鼻咽分泌物8.在水和湿土中,钩体可存活多长时间:A.1~2周B.3~4周C.1~3月D.4~5月E.半年以上9.以下哪一种是钩体的运动器官:A.菌体B.轴丝C.鞭毛D.包膜E.伪足10.钩体显凝试验抗体效价的阳性值是:A.>1s100B.>1s200C.>1s300D.>1s400E.>1s80011.采用柯氏培养基培养钩体的时间最短为:A.1周B.3天C.2周D.3周E.4周12.钩体病的潜伏期为:A.2~3天B.4~6天C.7~14天D.15~20天E.21~25天13.钩体致病的主要物质是:A.菌体B.钩体一端的钩C.轴丝D.毒素E.胞壁14.传播钩体病的主要方式是:A.虫媒叮咬B.皮肤接触疫水C.食入污染食物D.呼吸道吸入病原体E.接触受感染的动物15.关于钩体病的流行病学,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波摩那群分布最广,主要储存宿主是野鼠B.黄疸出血群毒力强,主要储存宿主是猪C.钩体病主要传染源包括带菌动物和病人D.病人可获得对同型及异型钩体的免疫力E.黄疸出血群所致钩体病的临床分型多为感染中毒型16.感染钩体后,发病与否及病情的轻重主要由什么决定:A.钩体的毒力B.钩体的数量C.钩体的菌群D.机体的免疫力E.钩体的菌型和机体的免疫力17.钩体病病损的基本特点是:A.肺毛细血管出血B.肝细胞变性、炎性细胞浸润C.弥漫性血管内溶血D.毛细血管损伤所致的严重功能紊乱E.全身性小血管中毒性损伤18.钩体病病理改变的突出特点是:A.机体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和组织形态变化轻微的不一致B.肝细胞变性肿胀、炎性细胞浸润C.肾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D.肺毛细血管出现微型缺口,红细胞溢入肺泡E.腓肠肌肿胀、横纹消失与出血19.已成为南方各省流行中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死亡的主要类型是:A.流感伤寒型B.黄疸出血型C.肺出血型D.脑膜脑炎型E.肾功能衰竭型20.钩体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是:A.肝功能衰竭B.肾功能衰竭C.肺大出血D.消化道大出血E.中枢性呼吸衰竭21.黄疸出血型钩体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急性肝衰竭B.急性肾衰竭C.消化道大出血D.肺大出血E.中枢型呼吸衰竭22.钩体病最常见的热型是:A.稽留热B.驰张热C.间歇热D.波状热E.不规则热23.在临床中对钩体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的鉴别诊断最有意义的是:A.稽留热B.头痛、周身酸痛C.皮肤出血点D.腓肠肌明显压痛E.结膜充血24.钩体病人后发热的原因是:A.复发B.再燃C.继发感染D.变态反应E.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25.以下各项中,对钩体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是:A.血培养B.显凝试验C.红细胞溶解试验D.补体结合试验E.PCR检测钩体核酸26.目前国内钩体病病原治疗首选:A.四环素B.青霉素C.庆大霉素D.头孢噻吩E.红霉素27.钩体病的预防可采取综合性措施,主要依靠:A.管好猪犬B.消灭家鼠、野鼠C.改造疫源地,切断传播途径D.钩体菌苗接种E.注意个人防护,防止接触疫水28.以下各项中,对于钩体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的鉴别诊断意义最小的是:A.发病季节B.颜面和肢体明显出血倾向、肿胀C.腓肠肌明显按压痛D.浅表淋巴结非化脓性肿痛E.急性肾功能衰竭29.钩体病的临床表现及严重程度与以下哪种因素无关:A.钩体的类别B.钩体的毒力C.钩体的数量D.机体的个体反应差异E.年龄及性别30.关于钩体病的临床表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急起发热,多呈稽留热型,部分呈驰张热B.全身肌肉酸痛,以腓肠肌和腰背肌肉疼痛较为突出C.结膜充血,伴明显畏光、有分泌物D.浅表淋巴结肿大与疼痛,多为腹股沟淋巴结E.少数病人有腹泻31.关于钩体病的临床表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各型病人都可有肾脏损害的表现B.少数钩体病人可发生少尿、氮质血症C.黄疸出血型主要表现为黄疸、出血倾向和肾脏损害,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D.腹股沟淋巴结红肿、疼痛和压痛,触之有波动感E.钩体病脑膜炎型可出现脑膜刺激症或者是神志改变,脑脊液呈无菌型脑膜炎改变32.关于钩体病后发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多于体温正常后3~4天发生,体温38℃左右,持续1~3天B.后发热与抗生素的剂量无关C.后发热时重新出现钩体血症D.血内嗜酸粒细胞可增高E.后发热预后好33.关于钩体病,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每次流行时,单纯型最多见B.肺大出血是钩体病致死的主要原因C.各型病人均可出现肾损害D.部分病人可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E.脑膜脑炎型患者的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34.钩体病肺弥漫性大出血的因素包括以下各项,除外:A.病原体毒力强B.病人免疫力低C.病后未及时治疗D.青霉素治疗后加重反应E.早期应用镇静剂35.钩体病的诊断依据除外哪项:A.在流行地区6~10月,在近20天内曾接触过可能污染钩体的水B.急起发热,全身疼痛,腓肠肌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无其他原因者C.血象中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正常或降低D.在青霉素治疗过程中出现赫氏反应E.胸片、双肺呈毛玻璃状或有弥漫性点状、片状或融合性片状影36.钩体病治疗措施中不妥当的是:A.抗生素治疗用至退热后3天B.为尽快杀灭病原体首先应大剂量使用青霉素C.青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是有效的病原治疗药物D.肺大出血型应尽早使用镇静剂E.黄疸出血型患者应采用保护肝肾治疗A2型题37.男,20岁,持续发热7天于7月20日入院,伴畏寒、周身酸痛、乏力、鼻、食欲减退。
呼吸疾病疫情分析报告
呼吸疾病疫情分析报告一、引言近年来,呼吸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给社会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对呼吸疾病疫情进行了全面分析,旨在探讨疾病的影响因素及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呼吸疾病概述呼吸疾病是指影响呼吸系统功能的一类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炎等疾病。
这些疾病会导致呼吸道症状、气流受限、肺结构损害等不同程度的危害。
三、呼吸疾病疫情分析1. 发病人数根据卫生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呼吸疾病的发病人数近年来持续上升。
其中,COPD和哮喘是最常见的呼吸疾病,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显示,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等是导致呼吸疾病患病风险增加的主要因素。
2. 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空气污染是导致呼吸疾病高发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
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排放物释放到大气中,污染了空气,极大地影响人们的呼吸健康。
(2)生活方式吸烟和饮酒是导致呼吸疾病的不可忽视的生活方式因素。
研究表明,长期吸烟会导致支气管收缩、肺功能减弱等呼吸道问题,增加了患呼吸疾病风险。
(3)职业暴露部分从事有害物质接触的职业人群,如矿工、农民、工地建筑工人等,容易受到呼吸疾病的威胁。
长期暴露在粉尘、有毒气体等环境中,会损害肺部健康,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3. 预防和控制措施(1)宣传教育加强对呼吸疾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呼吸道保健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各类媒体渠道,普及有关防范呼吸疾病的知识,鼓励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
(2)改善环境政府应加强环境治理和监管,督促企事业单位合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物的释放。
此外,人们也应积极行动,提倡绿色出行、减少二手烟暴露等举措,减缓呼吸病疫情蔓延。
(3)个人保健个人应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戒烟限酒,合理饮食,保持适度运动。
此外,减少与有害物质的接触,注意呼吸道保暖等也能有助于预防呼吸疾病。
四、结论呼吸疾病疫情的不断升级对社会公众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采取一系列的科学、综合的措施严防呼吸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势在必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羽肉鸡或817肉杂鸡气管栓塞的防控
近各地陆续出现气管栓塞并发气囊炎腹膜炎的病例,尤其以冬季发病率最高,多发于白羽肉鸡和817肉杂鸡。
近两年在蛋鸡上也偶有发生,发病率和死淘率也是越来越高,这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气管栓塞是以伸脖喘,怪叫,气管、被饲料堵塞,肺发红、水肿、鸡冠、鸡脖、腹部呈紫黑色,为主要特征,死亡鸡只大部分体重比较大的鸡肚皮朝上,两腿蜷曲。
1.导致气管栓塞原因
1.1病原复杂:大多数情况下气管栓塞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全身性感染的一个症状。
细菌、病毒、支原体的感染以及饲养管理不到位等都可造成鸡支气管栓塞的出现。
1.2鸡舍环境较差的鸡群多发:有的养殖户不注重鸡舍和鸡场的环境卫生,导致养殖场病原菌数量增加,而易引发该病。
还有的鸡群由于饲养密度过大,通风差,鸡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严重的损害鸡的呼吸道黏膜,导致鸡群发生呼吸道病,进而发生支气管栓塞并发肺栓塞。
1.3鸡呼吸系统特殊的生理结构:鸡的上呼吸道、肺脏、气囊、骨骼相互连通的结构特点,使机体形成一个半开放的系统,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很容易通过上呼吸道感染造成全身感染,消化道发生疾病后也很容易造成气囊得感染,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造成败血症全身感染甚至气囊炎、气管栓塞等,这也是造成肉鸡气囊炎、气管栓塞多发的主要原因。
1.5应激因素:分为两种:一种是指接种疫苗时产生的疫苗应激反应。
一般多发生在首免或二免后,鸡群容易出现咳嗽、甩鼻、呼噜的症状,如不能及时治疗,很快引发气囊炎,管理稍疏忽就会造成气管堵塞。
而另一种是冷热应激。
有因春、夏、秋、冬季节交替时,昼夜温差普遍超过15℃,温差过大、鸡舍温度突然降低,或者鸡舍内温度不匀,扩群没提前预温引发。
也有因春季刮风多。
鸡舍密闭不严出现贼风,或突然刮风,直吹鸡体导致。
2.致病因素
2.1个别病毒性疾病感染所致,如流感H5型或H9型与其他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导致。
2.2细菌因素所致,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衣原体病、支原体病等混合感染导致。
2.3机体患免疫抑制性疾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呼肠孤病毒病、马立克氏病、传染性贫血等都能引起家禽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力低下,增加疾病感染风险,染病后治疗难度加大。
2.4霉菌性肺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季节高发,这主要与饲料中玉米、豆粕等原料发生霉变有关。
3.临床症状
鸡群突然发病,临床常无明显症状,传播快,一般1~2天可迅速波及全群,死亡率高,从出现死亡开始每日翻倍增长,日死亡率高达10%左右。
发病初期表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病鸡“吭吭”甩鼻,流清鼻液,眼睑变长,眼圈内有泡沫,之后出现呼噜,咳嗽,张口伸脖喘、
“呴呴”怪叫的症状,鸡群采食量严重下降、羽毛蓬乱、缩头闭眼,个别鸡排黄绿色稀便,最后出现支气管栓塞并发肺栓塞,窒息而亡。
死亡鸡只多为中上等个体并且大部分都肚皮朝上,
两腿蜷曲。
4.病理变化
病鸡鼻腔黏膜潮红,腔内有黏液,支气管、细支气管充血、出血,内有黏液。
剖开气管或支气管后可见栓塞物,严重的延伸到肺内形成树枝状的堵塞,气囊浑浊,胸气囊、腹气囊有黄白色泡沫样分泌物,严重的包心包肝,肺脏瘀血水肿明显,肺内细支气管有黄白色纤维素样分泌物,形成肺内支气管栓塞,病程稍长者有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全身败血症,肾脏红肿,有明显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输尿管内有尿酸盐沉积。
本病典型病变是在气管出血,喉头部位可以看到粘痰或饲料堵塞气管,严重的延伸到肺内细支气管,这也是造成鸡高死亡的主要原因。
气管出血.禽流感新城疫诊断试纸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
药敏结果
5.1防控见解
5.1.1疫苗免疫:建议雏鸡7日龄时免疫接种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禽流感疫苗最好免疫当地流行毒株相对疫苗。
5.1.2季节因素:该病之所以在春冬季多发,现在夏季也时有发生。
5.1.3饲养管理因素: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降低饲养密度,减少应激,供给优质饲料,同时做好疫苗防疫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抗病力,尽量减少发病诱因,降低发病几率。
5.2防控原则
5.2.1选用血清或禽流感卵黄抗体注射,快速高效一般24-48h。
5.2.2用药原则是后期出现气囊炎、腹膜炎等,配合抗菌药物强力霉素、硫酸新霉素、粘杆菌素、利福平等扩张支气管,溶解栓塞物。
5.3治疗
5.3.1选用与当地株相近的血清或高免提纯卵黄抗体,一天一次,每只0.5毫升,连续注射1~2天,同时根据药敏试验选用相应的抗生毒配打。
如果治疗及时,还是能够控制病情的。
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还会陆续出现鸡只死亡的现象(死亡鸡只大部分是“老病号”鸡),但是鸡群精神状态、采食量会有所好转,这是疾病的正常发展过程。
此时还应继续并坚持用药,用药1~2个疗程后每天死鸡数量会明显减少,逐步治愈。
5.3.2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有两点最为重要,第一,因为导致鸡死亡的原因是肺栓塞,急症治其表,必须要使用肺部血液浓度高的药物。
第二,该病的致病原主要是流感,而流感可以导致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引起继发感染,如继发传支、冠状病毒、大肠
杆菌病等。
但是出现这种情况,因为鸡的7分支流感在北方污染面很大,东北、华北、西北华中一部、华东大部均有感染,及时分离病毒,进行血清检测与基因比对,发病后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