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断句知识点总结高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断句知识点总结高中
一、断句的基本概念
1. 断句是什么
断句是指在书写文章时,按照一定的规则把文章按照意义和语音进行分割的技巧。
断句的
目的是使句子更加通顺,增加阅读的舒适度和表现力。
断句是一种书写技巧,它并不改变
句子的意思,而是使句子更好地表达出来。
古代的文章往往是不加标点符号的,所以断句
尤为重要。
2. 断句的原则
(1)按照语法进行断句。
即根据句子的成分和结构,在合适的地方进行断句。
(2)按照意义进行断句。
即根据句子的意思,把句子进行适当的断句,使文意更加清晰。
(3)按照语音进行断句。
即根据句子的语音节奏和停顿来进行断句,使句子更加通顺。
(4)注意不同修辞手法的断句。
比如对仗、排比、疑问句等修辞手法在断句时要特别注意。
(5)要注意上联下联的衔接。
不同断句对上下句的关系和衔接也有很大影响,要注意整
体的断句效果。
二、断句的常用方法
1. 顿号
顿号是古代文章中常用的一种断句标点符号,顿号一般用于句子的中间,表示句子停顿的
地方。
顿号的位置一般应该在句子意思的分界处,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分明。
在平水韵中,
顿号有单点、双点和三点等,这些不同的顿号在断句时要根据句子的语气和意思来选择使用。
2. 句号
句号是现代文章中常用的一种断句标点符号,它表示句子的结束。
在古代文章中,句号并
不常用,通常使用顿号来表示句子的停顿。
但在现代古文中,句号的使用也不会显得突兀,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3. 问号和感叹号
问号和感叹号是古代文章中用于表示疑问和感叹的标点符号,它们也可以用于断句,表示
句子的结束和停顿。
但使用时要注意,不宜滥用,否则容易破坏文章的整体氛围。
4. 逗号
逗号是古代文章中最常用的断句标点符号,它可以用于表示短暂停顿的地方,也可以用于
连接两个相对独立的句子。
在书写时,逗号的使用要符合语法规则,不能滥用。
5. 其他断句方法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断句方法之外,古代文章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断句方法,比如折叠句、
叠字句、破折号等。
这些断句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和用法,在学习古文断句时也要了解
和掌握。
三、古文断句的注意事项
1. 断句要符合语法规则
在进行古文断句时,要符合语法规则,即根据句子的成分和结构进行适当的断句。
古代文
章中的语法结构和现代有所不同,所以要对古代语法有所了解才能正确地进行断句。
2. 断句要符合句子的意思
在进行古文断句时,要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断句,使句子更加通顺和清晰。
要注意整体的
逻辑和语气,不能因为追求断句效果而破坏句子的表达。
3. 断句要符合语音节奏
在进行古文断句时,要根据句子的语音节奏和停顿来进行断句,使句子更加通顺和有韵律感。
要注意句子的长短和重音,选择适当的地方进行断句。
4. 断句要考虑修辞手法
古代文章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在断句时也要特别注意,不能破坏修辞
效果。
比如对仗、排比、疑问句等修辞手法在断句时要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断句,使修辞
效果更加突出。
5. 断句要注意整体衔接
在断句时要注意上联下联的衔接,不能因为断句而破坏上下句的关系,使整体的断句效果
更加连贯和自然。
四、如何提高古文断句能力
1. 多读经典古文
提高古文断句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多读经典古文,了解古代文章的写作技巧和断句方法。
通过阅读经典古文,能够提高对古文断句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也能够积累丰富的断句经验。
2. 学习古代语法
古代语法和现代语法有所不同,要想正确地进行古文断句,就必须了解古代语法的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古代语法,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古代文章的断句规则和技巧,从而提高古文
断句能力。
3. 多进行训练和练习
在学习古文断句的过程中,要多进行训练和练习,不断总结经验和提高技能。
可以选择一
些古代文章进行练习,或者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练习,逐渐掌握古文断句的技巧和方法。
4. 多与他人交流讨论
在学习古文断句的过程中,可以多与他人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借鉴他人的
好的断句方法和技巧,也可以听取他人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古文断句能力。
5. 多参加相关活动和比赛
可以参加一些古文断句比赛或活动,通过比赛和交流,能够锻炼古文断句的能力,也能够
提高对古文断句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总之,古文断句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能力。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不断的练习,相信每个
学生都能在古文断句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