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专题2 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练 人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情景问题切入
端午节时,汨罗江畔,总是人头攒动,万船竞发。

据说,这一传统的节日盛会,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两千多年前,屈原因遭小人诬陷而被楚王流放,相传在汨罗江投江而死。

汨罗江畔响起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愤呼号,响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之音,激励着后人,也为我国诗歌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就让我们走近屈原,走进我国古代瑰丽的文学宝库,来感悟《诗经》、楚
整体结构感知
本课第一目“诗的经典”主要讲述了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的主要内容及地位。

本课第五目“宋代词苑”主要讲述了词
自主预习梳理
【答案】 ①诗经 ②西周 ③春秋 ④风 ⑤雅 ⑥颂 ⑦现实主义 ⑧儒家经典 ⑨4⑩南方楚国 ○11浪漫主义 ○12奔放 ○13奇特 ○14华美 ○15楚国地方特色 ○16神化色彩 ○17屈原 ○18《离骚》 ○19骚体诗 ○20汉武帝 ○21子虚赋 ○
22上林赋 ○23杨雄 ○24班固 ○25张衡 ○26李白 ○27诗仙 ○28狂放炽烈 ○29盛唐气象 ○30浪漫主义 ○
31甫 ○32时代歌手 ○33由盛转衰 ○34凝重 ○35沉郁 ○36三吏 ○37三别 ○38长短句 ○39宋代 ○40柳永 ○41感受 ○
42市井风光 ○43清浅语言 ○44都市繁华 ○45悲欢离合 ○46苏轼 ○47社会人生 ○48清新俊逸 ○49刚健豪放 ○50慷慨悲壮 ○51低迷感伤 ○52李清照 ○53张元干 ○
54张孝祥 ○55辛弃疾 ○56元杂剧 ○57元散曲 ○58金元 ○59北方民间 ○60元明 ○61小令 ○62套数 ○63戏曲
○64关汉卿 ○
65感天动地窦娥冤 ○66城市经济 ○67市民阶层 ○68城市 ○69瓦肆 ○70勾栏 ○71明清 ○72章回 ○73三国演义 ○74水浒传 ○75手工业、商业 ○76市民阶层 ○
77个性解放 ○78积极进取 ○79东周列国志 ○80封神演义 ○81游记 ○82社会风俗 ○83人情世界 ○84三言 ○85二拍 ○86儒林外史 ○87红楼梦 ○88聊斋志异 ○89近代政治生活 ○90改良主义 ○91《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92
重难疑点探究 1.
第一,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又称“长短句”,可以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但也并非随意,其格式也有讲究,有很多词牌是讲究格式的,如《水调
第二,词于宋代以前产生,宋代是词发展最繁荣的时期,是这一时期文学的突出特色。

第三,从风格上,宋词一般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北宋的苏轼、南宋的辛弃疾,其词作气宇昂扬、声势宏伟、激人向上,特别是辛弃疾的词有一种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婉约派代表人物主要是两宋之际的李清照,其词作尽述悲欢离
第四,宋词繁荣的根本原因是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和对精神
2.
(1)唐代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经济发达,为诗歌的繁荣创造了雄厚的物
(2)唐代统治者实行较为开明的思想文化政策,是诗歌繁荣的有利条件。

唐代君主对
(3)科举制的推行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唐代的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显耀,而进士科又
(4)南北文化的融合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诗歌高潮的到来。

唐代以前五言、七
(5
3.社会变迁对唐 (1)
盛唐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
(2)
宋代城市经济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平气象下城市的多彩;两宋之际,金人南下,词充满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诗词体现了诗人们杀敌报国的雄心
(3)
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遂用散曲来抒发人生的失
4.
(1)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明清时期腐朽的封建礼教、科举制等为明清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

另外,一些神仙方术、迷信、佛教等思想以及各种历史人物的轶闻
(2)繁荣的封建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文化作
(3)
(4)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等也是明清小说繁荣的重
典型例题示例
【例1】(2011·上海市单科历史·1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
【解析】汴梁(开封)和临安(杭州)作为政治中心,以及经济中心南移,使黄河中
【答案】D
【例2】(2010·重庆卷·14)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
C.陆游
D.
【解析】学士指苏东坡,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四个选项中辛弃疾是豪放派词
【答案】D
【例3】(2010·全国卷·2)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撰《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西山把菊看。

”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酌酒相劝。

”从中可以得知(
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
B.
C. D.
【解析】重阳节是中原传统,属于中原文化精粹之一。

而金朝也有重阳节,说明金朝吸取了中原的优秀文化。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答案】D
【例4】(2009·广东卷·B)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老子》
B.
C.《诗经》
D.
【解析】A项《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哲学著作,B项甲骨卜辞主要是反映商朝时期问
卜事宜,D项《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地区的诗歌。

C项《诗经》是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答案】C
随堂巩固演练
1.(2011·海口第二次调研)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
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
B.
C. D.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反映的信息体现了一定时期的文学作品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故选B
2.(2011·沈阳联考)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

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

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
B.
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清小说产生的根本原因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阶层迅速崛起,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正是适应了市民文化的需求。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3.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

如果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最好查阅(
A.《诗经》
B.
C.《窦娥冤》
D.
【答案】A
【解析】本题中的限制条件是“西周”“劳动人民”,据此可排除B、C、D
4.(2011·福建莆田)鲁迅先生说“秉持公心,指谛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的小说是( )
A.《水浒传》
B.
C.《儒林外史》
D."三言二拍"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尤在士林”可知C项符合题意,《儒林外史》对于士林
5.(2011·徐州)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 )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A.①②
B.
C.②③
D.
【答案】B
【解析】①出自春秋时期的《诗经》,②出自战国时期的《离骚》,③出自唐朝李白的《静
6.
材料一
——
-——
——
(1
(2)许多人都喜欢用屈原《离骚》中的哪一诗句来激励自己?这又表达了屈原怎样的精神?(3)我国有在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的习俗。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列
【答案】(1)热爱祖国和人民并忠诚于祖国和人民,关注祖国的安危和人民生活的艰难。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诗句表达了屈原在困境中不断探索,对理想执
(3
课后强化作业
一、选择题
1.(2011·南通调研)明清时代,大量以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并取得长足发展。

下列情况在清代作品中可能有所反映的有( )
①家中摆有青花瓷、彩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
【答案】A
【解析】清代我国陶瓷业发展,青花瓷、彩瓷已经出现;清政府强迫人民留辫子表示归顺;清政府严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清代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票号等金融机构。

故①②③④都正确。

2.(2011·苏州调研)下列两段文字,见于何书?(甲)只听山坡前一声炮响,箭如飞蝗,只望骑白马者射来。

可怜庞统竟死于乱箭之下。

时年止三十六岁。

(乙)进围雒县,(庞)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


A.甲、乙皆见于《三国演义》
B.
C. D.甲见于《三国志》,乙见于《三国演义》
【答案】C
【解析】
3.(2011·深圳)有位同学到某名人故居参观,记下这幅对联“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其刻画的对象是(
A.李白
B.
C.白居易
D.
【答案】B
【解析】
4.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宗教化
B.
C.逐渐神秘化
D.
【答案】D
【解析】汉赋主要描述封建王朝的奢华,唐诗、宋词逐渐为中下层文人所作,并开始广泛流传于民间,而明清小说则是适应市民的需要而产生的,故该题选D
5.关于图中书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反
A.②③④
B.
C.①③④
D.
【答案】A
【解析】由图可得,此书应为《诗经》,它收录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因此它也只能是仅仅反映这一阶段的生活状况,①可排除。

故可选②③④。

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材料表现的这一文学体裁取得最为辉煌的成就是在(
A.汉朝
B.
C.元朝
D.
【答案】B
【解析】
7.唐诗兴盛的原因有()
①社会经济繁荣
A.①②③
B.
C.②③④
D.
【答案】B
【解析】文化的繁荣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诗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反映一定阶级(地
8.在表现手法和风格上与李白的诗相近的明清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
C.《红楼梦》
D.
【答案】B
【解析】李白诗风以豪放浪漫为特征,而A、B、C、D四项中,只有B项采用神化的手段,体现出对现实美好的向往,与之相似,故选B。

9.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反映的是作者(
A.
B.
C.
D.寄托自己的政治报负和对百
【答案】A
【解析】本题从杜甫的一些诗句切入,考查学生对唐诗时代特色的分析能力及其认识。

本题中“去年潼关破”是指安史之乱中潼关被叛军攻破;从“妻子隔绝久。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可知,作者与子女及妻子长期分离,颠沛流离。

由此可知,杜甫的诗反映了唐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是高考的切入点。

因此备考中应关注中国古
10.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但二者作品的内容却大相径庭,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二人的阶级立场截然不同
B.
C. D.
【答案】B
【解析】苏轼、辛弃疾虽都属豪放派,但由于辛弃疾生活于南宋时期,有其鲜明的个性豪
11.话本和明清小说兴起和繁荣的根本原因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12.通过文学来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可读性最强的作品是(
A.“三言”“二拍”
B.
C.《聊斋志异》
D.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典名著的了解情况,“三言”“二拍”主要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主要揭露官场腐败,社会黑暗。

只有《红楼梦》借爱情悲剧较全
13.
材料一唐
(1
(2
材料二
上图是中国古代描绘市井生活的一幅名画的局部。

有人称,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
(3
(4
【答案】(1)李白,浪
(2)政治:国家统一;政策开明。

经济:经济繁荣和国力强盛。

文化:文化政策和科举“以
(3
(4
14.
材料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在明清时期终于大踏步地闯入文坛,展示了矫健挺拔的雄姿和叱咤风云的气魄。

明清小说凝聚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要真切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
材料二
(1
(2
(3
【答案】(1)一方面是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另一方面经济领域出现新气象,资
(2
(3)支持可从阅读文言原著的人较少,看电视剧的人多;新版加入现代人对名著的理解,有新的诠释;拍摄手法也会更为新颖等角度谈论。

反对可从新版过于商业化、娱乐化,难以
视野拓展升华
1.
——李商隐《无题》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专题知识整合
古代中国是“发明和发现的摇蓝”,获得“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美誉,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同时,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亦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们都是所处时代的
产物,反映了所处时代的面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