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第一单元集体备课(修订稿)牛心中心学校:肖秀丽
一、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这一单元内容分为4个层次:
1、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表示测量;
3、认识线段,画线段;
4、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由于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长度单位,为了让学生体会长度单位的作用,教材以浓缩的、学生可理解的方式,简要介绍长度单位产生的过程,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材引领学生结合尺子认识厘米和米,并通过比画、比较、实际测量等多种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积累测量长度的活动经验。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水平比较低,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让学生从“直的”“可测量”的角度来感知认识线段。

教材利用长度单位的表象,引领学生以熟悉的长度为标准判断物体的长度,由此体会建立长度单位表象的重要性,以产生类似“一张床长2cm”的错误,同时,在选择不同长度标准进行判断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为利用已有长度表象估测物体的长度积累经验。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CM、1M的长度观念,知道1M=100CM。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限整厘米和整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整数)。

5、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四、本单元课时划分:
按参考书规定,本单元建议用4课时教学。


五、教学措施:
1、从感性入手,借助直观演示,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通过看、数、比、量,使学生对长度单位1厘米、1米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表象。

2、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放手发动学生独立探索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设计:
(一)课题: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
(二)教材分析: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教材选择将厘米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一个长度单位,例2借助实际大小的厘米尺,让学生实际1厘米有多长,同时给出了表示厘米的符号“cm”,让学生了解;例3教学用厘米度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例4认识米尺和米,从用厘米尺黑板的长引入,其目的在于体现测量时选择合适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到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

再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深化对米的认识,逐步形成1米的实际表象;例5认识米和厘米
教学内容研讨的关系,教材能过让学生观察米尺,找出长度计量的基本单位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五)教学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米”作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实际长度。

(六)教具、学具:
刻度尺、米尺、图钉、信封、铅笔、蜡笔、粉笔、小纸条、课件等。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意,导入新课
师:老师手里拿的信封中有两支笔,请你来认一下,这是什么笔?
师拿出水彩笔,这支笔有多长呢,这就需要有统一的工具来进行实际测量,才能准确知道,你们将会用什么工具呢?(尺子)
师:对,要用尺子量,我们必须知道尺子上的刻度所表示的实际意义,那就是长度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用厘米和米去测量。

(板书课题)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①认识“尺”
师:请拿出自己准备的尺子,观察。

学生观察。

师:你发现了什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厘米尺吗?生汇报。

师出示课件:厘米尺的放大图。

a、刻度尺
师:这一条一条的竖线是厘米尺的刻度线,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均匀。

b、数字
师:厘米尺上面还有一些数,0,1,2,3,4……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结合课件强调),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而不是从尺子的顶端开始测量。

c、厘米尺上标的“厘米”和“cm”。

师:“厘米”表示尺子上一个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cm”。

②认识厘米
a、师:1厘米有多长呢?从刻度“0”到“1”这一段长度是1厘米。

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的长度吗?
启发学生找一找,学生展示。

师: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尺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具,通过尺子认识厘米,既直观,又便于学生体会1厘米、几厘米的实际长度。

)b、建立1厘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教师分步提出如下要求让学生活动:
①同桌两人以厘米尺上的1厘米为标准,互相比画1厘米。

②闭眼,想象1厘米的长度。

教学内容研讨③哪个手指宽大约是1厘米?(比一比)
④请同学们找出几中长1厘米的物品。

C、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那么2厘米有多长呢?
学生观察尺子,交流。

(在直尺上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亲身体验1厘米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用厘米量
①师:课件出示4页“做一做”,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铅笔长多少,说一说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

师进行补充说明: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从尺子的0刻度量起,物体的末端对准的刻度是几就说明物体的长度是几厘米。

②生拿出师准备的纸条,测量一下长度是多少厘米?学生两人一组商量怎么样测量?(先用手指估测,再实际测量,再量一扎的长度)
分组进行测量,学生操作,师巡视,注意一测量方法是否正确,汇报时,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3)认识1米
①认识米尺
a、指名学生用厘米尺测量黑板的长。

师用米尺测量,问:哪一个更快,更准确?
揭示:老师手中拿的是“米尺”,在测量较长的物体时,就用“米”来作单位,“米”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用字线“m”来表示。

b、师: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多长?比划一下。

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问:想不想亲身体验一下1米究竟有多长?学生到黑板前展开双手比划。

同桌合作,一个比量,一个用尺子量。

c、测量几步为1米。

d、联系生活:你能找到教室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米的吗?学生展示,也可测量一下。

②厘米和米的关系。

小组交流,厘米和米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汇报,并说明你是怎么知道的?
a、数:一格一格地数,10厘米10厘米的数。

b、观察:尺子上1米上面写着100厘米。

师板书:1米=100厘米
③米的测量。

师: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都已经学会了,用米测量物体的长度,你们会吗?
拿一根绳子,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测量方法。

汇报时说一说是怎么样测量的,需要注意些什么?
3、巩固练习
①、课件出示,读尺(你能从尺子上看出下列物体的长是多少厘米吗?)
②、练习一、1题、2题、3题,学生估、量活动。

③、我会选。

练习一4题,课件出示补充题。

④、我会判。

练习一8题,课件出示补充题。

⑤、拓展题。

4、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5、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测量厘米cm较短物体
米m较长物体
1米=100厘米
反思
本次集体备课,我承担了主备的任务,在准备过程中我遇到了诸多的困惑,但是备课过程中,在各位参备老师的帮助下,我的困惑得到了解决,使我明白了二年级的长度单位应该如何去教学,也明白了如何去提高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以及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另外,通过与各位老师的交流,使我深深地明白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既便于学生学习新知,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学,善学。

此次备课也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学有了很大的进步,今后自己一定多参加这样的集体备课,以促进自己的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