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起点)英语五下《revision 1》(story time)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vision1 Story Time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一起点)五年级下册Revision1
【主题】Revision1
【课时】第3课时:Story Time
一、本课教学目标
1. 能够读懂本课的配图故事,完成故事后面的练习,并能够根据关键词等简单复述和表演故事。

教学建议
热身、复习
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第一单元的相关话题。

师生对话如下:
T: Do you want to be strong? What should we do if we want to be strong? What can you do if you are strong?
S: I play football and go jogging every day, so I am strong. I can run fast.
I can help my mother.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进行复习。

读前活动
1. 教师结合故事内容,与学生展开谈话,如:Look, who are they? Yes, the cow, the dog and the cat also want to be strong. What should they do? Can you guess?
2. 师生谈论故事图片,教师适时呈现故事内容。

Picture1: This is a cow. He leaves his home and wants to play music in the town. Can you play the horn?
Picture2-3: But on the way, the cow sees the dog and the cat. They want to play music with the cow. What can they play? 教师引出短语:play the drum/bells.
3. 学生预测故事。

教师把Picture4-7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排序,从而引导学生预测故事内容。

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Look at these pictures. What happens next?
读中活动
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故事,根据故事内容完成Picture 4〜7的图片排序。

学生如果碰到有分歧或者读完一遍后还没排完,教师可以让学生再快速浏览一遍故事。

2. 再读故事,检验排序结果,了解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阅读一遍故事,检验上述图片排序是否正确,然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一些概括性的问题,如:What do they see when they are in the town? 从而引出robbers—词。

教师接着提问:What can they do then? 引导学生回答:They can play music together...
3. 默读故事,处理生词。

学生默读故事,画出不认识的单词或者不能理解的短语及句子,然后分组讨论各自遇到的困难,并在小组内尝试解决。

可以采用共同讨论、查字典,或者根据上下文推断等方式解决。

最后,教师收集各组难以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集中讲解,如:robber, frighten ... away 等。

4. 再读故事,关注细节。

(1) 教师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再读故事,抓住细节,如:Who can play the drum? Why is the dog strong? What can they do in the town every day?
(2) 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主观性的问题,如: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at and the dog?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ow? 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故事发表观点。

5. 朗读故事。

(1) 学生听录音跟读故事,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喜欢的情节读一读。

(2) 分角色朗读。

教师可以先做示范朗读,由自己和数名学生分别扮演the cow, the dog,the cat 和the narrator.
读后活动
1. 学生完成B项的简答题,然后在小组内核对答案,最后在全班范围内订正。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采用“多米诺”的方式完成B项任务,如:
说明:每个小组事先准备一张这样的表格,然后用剪刀一条一条地剪开,打乱顺序后分发给每位组员(一人一条)。

拿到start纸条的学生开始提问:Who leaves
the farm? 其他人注意听问题,看看答案是不是在自己的纸条上,如果在自己的纸条上,那么就回答问题,回答之后再提出自己纸条上的问题。

依此类推,直到说完所有纸条上的内容。

2. 教师给出故事的框架,引导学生填写关键词句,补全故事内容,如:One day,
a cow leaves the. He wants to in the town. On the way, he...
3. 复述或表演故事。

学生根据板书线索和上一步骤中教师提供的故事框架复述故事内容,或表演故事。

4. 教师还可以提出以下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What will you do if you meet robbers? 等等。

【教学反思】
写作学习改写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一、填空(20分)
1. 2.15小时=()分 2.()米=18厘米3. 3.6吨=()千克 4. 0.8公顷=()平方米[#&%^~]
5. 4.15×0.53的积有()位小数,54.16÷3.2的商数的最高位[#%~&*]
在()位上。

6.把9.5463保留两位小数约是(),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
(),保留整数约是()。

7.甲数是a,乙数比甲数的5倍多X,乙数是()。

8.一根铁丝长b米,每次截下3米,截了m次后还剩下()米。

当b=40,m=10时,还剩下()。

9.一个梯形上低是8厘米,下底是14厘米,高与上低相同,它的面积
是()平方厘米。

10.一个三角形的低是7分米,是高的2倍,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11.在3.24, 3.204,3.204,3.204中,最大的数是()最
小的数是()。

12.3.53737…用简便写法写作(),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13.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为:6,7,12,15,18,20这组数的中位数是(),平均数是()。

[~^#*&]
二、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把1
2.4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100位。

()2.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3.从卡片
和是单数的对手赢,是公平的。

()
4.一个不等于0的数除以小数时,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5.中位数就是处于一组数据中间位置的数。

()
三、计算:(30分)[#^%&@]
1.列式计算(6分)
1. 14.06×3.5=
2. 4.25×6.8=
3. 12.5×2×0.8=
[@*#&^]
2.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①0.125×9×8×0.3 ②4.62÷5÷0.66
③5.78×2.3+5.78+5.78×6.7 ④7.75×[20÷(3.24-3.04)]
3.解方程:(12分)
①6X+15+7=141 ②15X+6X=168
[~#@*^]
③12(X+3.7)=144 ④4.2×3+3X=15.3
四、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20分)
1、2、
10.5cm
1.8am
8cm
3.6am
24cm
[~@%#&]
五、解决问题。

(20分)
1.修路队修一条公路,16天修了24.48千米,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2.有一块三角形的麦田。

低是250米,高是60米,这块麦田有多少公顷?
[~#@&^]
如果这块麦田收小麦7.7吨。

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吨?[&@~^#]
[#*&@~]
3.一袋面粉质量是一袋大米的2倍,学校食堂买了一袋面粉和5袋大米一共
[~%*@^]
350千克,一袋大米和一袋面粉各有多少千克?(用方程解)[#~^@%]
4. 甲、乙两城相距546千米,一列快车从甲城出发,同时一列慢车从乙城开
出,两车相向而行。

快车每小时行80千米,是慢速度的1.6倍,经过多
少时间两车相遇?
[^#@~%]
[^@#~&]
三年级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测试题[*#%&^]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

(16%,每小题2分)
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
2、12×5=60,12和5都是乘法中的()数,60是乘法中的()。

[#*@&%]
3、6个418的和是多少?列式与得数是()。

4、要使“341×□”的积是三位数,□内最大可以填();要使积是四位数,□内最小可填()。

5、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6※、算式X÷Y=15……3,当Y为最大一位数时,X=(),当Y为最小时,X=()。

[^%*#~]
7、对折3次后的绳子长度是5厘米,这根绳子长是()厘米。

8※、小苗看一本105页的连环画,第一天看10页,第二天看的页数是第一天的2倍,第三天应从第()页看起。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

(4%)
1、一个三位数乘1,所得的积还是三位数。

()
2、在乘法里,积一定比其中的一个因数大。

()
3、已知A×B=0,可以确定A、B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0。

()
[^#~&%]
4※、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们的积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

()
[#*&@~]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

(3%)
1、不计算,比较大小,879×5()879×8。

[^*#%&]
A、>
B、=
C、<
2※、a×5=b×3,则a与b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
D、无法比较
3※、480×2×6的结果与算式()的结果相等。

A、480×4
B、480×8
C、480×12
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

(48%)
1、在○里填上+、-、×或÷。

(5%)
0 ○10=10 9 ○0=0 23 ○0=23 4 ○4=1 5 ○5=0 2、估算。

(8%)
398×4 502×2 983×7 636×7 4638×9 2386×3 6299×5 6809×4 3、列竖式计算。

(8%)
235×7 649×5 5084×9 4207×5
[^@*&#]
4、脱式计算。

(15%)
6×409-2300 528+323-60×8 1100×5-(560+690) [@^~#&]
[^*~&@]
[@~#^%]
7×(555-377) 200-(76+40×3) 220-(45×3-60)
5、列式计算。

(12%)
一个因数是1177,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
一个数比145的4倍少68,这个数是多少?
180减去175的差,乘124的积,结果是多少?[%~^@*]
37的5倍减去55,再乘8,积是多少?
[&^@~%]
五、活用知识,解决问题。

(29%,第1题4.5分,其它每题3.5分)
1、李老师去商店买办公用品,他要带多少元钱?(填表即可)
2、学校图书室买回科技书240本,文艺书320本。

买回的故事书是科技书和文艺书本数的和的3倍,买回的故事书有多少本?
[#*~@^]
3、一台录音机229元,一辆自行车236元,1000元够买3辆自行车和1台录音机吗?
4※、冬冬一家三口寒假准备去广州探望外公、外婆。

如果乘火车,票价为每人253元;如果乘飞机,票价为每人850元。

往返车费必须控制在3400元以内。

你能帮冬冬一家设计怎样买票吗?
[~#%^&]
[#*~&^]
5、玩具店里有玩具熊130只,玩具狗的只数比玩具熊的5倍多12只,玩具狗有多少只?
[^#~%*]
6※、果园里有桃树120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桃树比梨树少多少棵?
7、1只猪平均每月吃饲料205千克,8只猪4个月一共要吃饲料多少千克?
8、一列火车挂了10节车厢,共有1142个座位,其中9节车厢各有118个座位,另一节车厢有多少个座位?
《短诗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诗歌节奏,感受诗歌韵律美。

2.结合诗歌背景,能够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

3.能够体会诗歌情思、哲理。

【教学过程】[*&#~^]
月夜——沈尹默[@%^*~]
一.新课导入
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发表白话诗九首,开创了中国新诗的先河。

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他发表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

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地位如此之高,它到底具有怎么样的魅力呢?
二.作者简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

“五四”运动时期,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代表作《月夜》《落叶》《三弦》等。

三.背景资料
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

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

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

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

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

我国传统诗歌中,是没有“我”(指独立存
在的意识)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出现,例如这首《月夜》。

因此《月夜》便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四.细读感悟[&#*^~]
1.读出节奏;感受意蕴。

2.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它描绘出来。

3. 如何理解“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4. 诗中“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我”和树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
5.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
一.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

出版第一本诗集中《雨巷》传诵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人”之誉。

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

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相关介绍:【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

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

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二.整体感知[*@^&%]
1.读出节奏;体会情感。

2. 初读本诗你有怎样的感受?[@^~#%]
【背景链接】
萧红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她因病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

这对当时同样在
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可是当时要埋葬萧红谈何容易,戴望舒“他们多方设法,托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张证明,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拉到了浅水湾理葬并且只插了一块写有‘萧红之墓’的木签。

”萧红生前是那样坎坷不幸,而身后又偏偏是那样寂寞、凄楚。

死者是如此,活者也是如此。

戴望舒曾因宣传抗日而被日本宪兵投人监狱,受尽了折磨。

出狱以后,原先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的帮助,早已纷纷离港潜返内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地、寂寞地等待、等待……过了很多年,诗人才得以前来凭吊萧红。

【细读感悟】
1. 结合诗歌背景,你从“走了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中体会到了什么?
2. 如何理解“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
3. 如何理解“我等待着,长夜漫漫”和“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断章——卞之琳[^~&*@]
一.作者简介
【卞之琳】(1910-2000),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被公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二.背景介绍[&#~@%]
本诗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

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
留下来,自成一篇。

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三.细读感悟
1.读出节奏;感受意蕴。

2. 这首诗由哪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
3. 诗歌的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

这四个画面又有什么联系呢?[#~@^*]
4. 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
5.这首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
[^~&*#]
风雨吟——芦荻
一.作者简介
【芦荻】1912年生,现代诗人。

原名陈培迪,生于广东南海。

曾与人合编刊物。

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后任暨南大学教授。

著有诗集《桑野》《驰驱集》《芦荻诗选》等,亦有诗歌理论、鉴赏文章和著作行世。

[^#%~@] 二.细读感悟
1.读出节奏;体会内涵。

2. 开头两句“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3. 诗中的“风雨”有哪些含义?
[*@&~^]
4. 如何理解“年轻舵手的心”?
统一————聂鲁达
一.作者简介
【聂鲁达】智利著名诗人。

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

聂鲁达的一生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

二.细读感悟
1.读出节奏;体会哲理。

2. 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3. 如何理解“繁多是个谎言”?
4. 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就能对所有叶有所认识”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艺术特色】[%~&#@]
从这五首短诗中举例说说新诗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
Lesson21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Just read and talk
通过阅读学习有关3月和4月的时间、活动以及节日的英文表达,结合阅读内容进行口头交流。

二、课前准备
1. 准备教学挂图和教学音频。

2. 准备一个年历和3月、4月的月历。

3. 准备节奏欢快的音乐音频。

4. 准备植树节、复活节有关的装饰品或图片、照片。

5. 准备3月、4月有关活动的图片、照片。

三、教学步骤与建议
1. 热身/复习(Warm-up / Revision)
1) 师生问好。

2) 师生同唱歌曲Months of years,复习12个月份的英语表达。

2. 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 展示年历,问学生:Do you know what month goes after February? 引导学生从年历中找到三月March。

教师板书March,并领读。

2) 提出问题Do you know what festival is in March?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三月份中的节日。

3) 引导学生听录音,了解录音中谈论的是什么节日,小朋友都做什么。

提出以下问题,提示孩子们认真听,并找到问题的答案。

What is the third month of the year?
What can people do?
When is Tree Planting Day?
Why do people plant trees?
4) 请同学回答问题,并引导学生看图讨论Why do people plant trees?引导学生用They want to ...来表达。

5) 听音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模仿。

6) 运用同样的方法,借助图片学习April, Easter Day。

3. 趣味操练(Practise)
1) 教师引导学生在模仿录音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谈论本课图片,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参考问题:
What is the third month of the year?
What can people do in March?
When is Tree Planting Day in China?
What do people do on Tree Planting Day?
What is the fourth month of the year?
What festival is in April?
When is Easter?
What do people do in Easter?
2) 日历游戏:学生四人一组,玩猜月份游戏。

每组发放1-4月日历卡片,卡片正面写着月份的英文。

把卡片反扣在课桌上,让学生依次猜是哪个月份,每个学生一次只能猜一个。

先说一个月份的英语单词,再翻开一张卡片,猜对的可以赢
得卡片,看谁赢得多。

此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3) 小组活动。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喜欢的月份和节日,借助相关图片,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4) 四个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和自由讨论的内容,分别到前面表演1-4月份的活动,每人表演一种动作,请下面的学生猜猜表演的活动是哪一个月的。

注意运用所学语言。

4. 语言运用(Language use)
情景设置:假设A同学和B同学相遇,A同学正要去参加某个活动(如植树活动或参加Easter庆祝活动),他们互相询问和交谈。

教师布置任务,两人自编对话。

语言支持:
S1: Hello! S2, nice to see you!
S2: Nice to see you. Where are you going?
S1: I am going to East Mountain.
S2: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ere?
S1: Today is March 12th. It’s Tree Planting Day. I am going to plant trees there.
5. 课堂评价(Assessment)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1) 对学生掌握本课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及综合学习能力等情况进行评价。

建议教师结合学校或班级的具体情况,设计“手拉手,交朋友”的评价方式,以男女生分组,或以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评价,体现手拉手,互相帮助。

2) 结合本课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注意对学生学习中表现出的表演能力、合作精
神、动机与兴趣等方面进行评价,也可设置有关本课学习的评价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注意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充分发挥学生评价主体地位的方式进行。

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在本课的表现用A (优秀),B (良好),C (继续努力)记录在评价表格内。

3) 教师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评出本组的“今日英语之星”。

6. 拓展活动(Extended activities)
演讲大赛:由学生选择相关的月份和节日,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相关资源,编写演讲稿,开展演讲比赛。

写作学习改写
教学反思
Unit4单元教学目标
【内容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一起点)六年级下册Unit4
语言技能目标
第一层次:
1.通过听、说、读、写等形式的语言活动,帮助学生复习以前所学话题的重点词汇和功能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

2.引导学生就所听或所读内容与他人展开对话交流。

3. 引导学生仿照阅读文段,按相应的提示或要求写几个意义连贯的句子。

第二层次:
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和其他阅读策略读懂Story Time的小故事,根据故事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并尝试复述小故事。

其他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各种活动或游戏,并与同伴合作完成活动或游戏。

2.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认真倾听同伴发言,并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

本单元各课所复习知识点列表
Lesson1
Lesson2
Lesson3
【教学反思】
Unit3 第1课时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一起点)四年级上册Unit3 Transportation 【课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听懂、会说by bus, by boat, by ship, by car, by taxi, by bike, by school bus, by subway, by plane, by train和on foot等表示父通工具的短语;能够根据语境恰当使用它们,并能借助拼读规律认读和识记单词。

2. 能够使用结构I usually ... by ... 表达自己做某事或去某处通常使用的交通方式。

3. 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使用本课所学词汇完成句子填空,同时强化良好的英文书写习惯。

二、教学建议
A. Look, listen and repeat.
1. 热身活动(I am a little driver.)
教师利用已知单词car、bus、train的图片,引导学生扮演小司机,一边做动作一遍说:“Car, car, I like my car. I am a little driver. Bus, bus, I like my bus. I am a little driver.”
2. 呈现新词汇,导入新课
(1) 情境导入。

教师呈现自己骑自行车的照片,并表达:Look, this is me. I have a beautiful bike. Do you have a bike? I usually go to work by bike.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上学时的交通工具。

教师表达:I go to work by bike. But you can’t go to school by bike, because you are too young. So,
how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3) 用图片或课件形式呈现本课新词汇,教师边出示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Do you often/usually go to school by car? By bus? Or on foot?
3. 词汇学习和操练
(1) 学生听A项录音,整体感知新语言。

(2) 播放词汇录音,学生边听边指认图片。

(3) 再次播放词汇录音,学生尝试跟读。

(4) 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并带领全班认读。

(5) 学生使用单词卡片两人结对读一读这些新词汇。

教师帮助学生纠正发音。

(6) 小游戏(Let’s guess!):教师利用图片或课件呈现一个学生和某种交通方式的一部分,提问:How does ... usually go to school? Guess! 学生回答出By ... 即为正确。

之后要求学生重复完整的句子I usually go to school by ... 并将此功能句进行板书。

(7) 再次播放A项录音,学生尝试跟读。

B. Let s play.
1. 熟悉功能句,为小游戏作准备
观看教师提前准备好的小视频或呈现图片配录音的课件。

画面1:小朋友左边是公交车,右边是学校。

配音:I usually go to school by bus.
画面2:小朋友左边是小汽车,右边是公园。

配音:I usually go to the park by car.
画面3:小朋友在人行道上,右边是书店。

配音:I usually go to the bookshop on foot.
要求学生跟读语句。

2. 示范B项活动要求
(1) 教师提前准备好公园、医院、电影院、书店、超市、学校等学生已经学过的地点图片。

(2) 教师拿着学校和轮船的图片引导学生听B项第一个对话的录音并跟读。

(3) 教师邀请学生到前面来,抽公园和小汽车的图片,然后模仿B项第二个对话进行示范。

3. 小组活动:四人一组或两人结对,使用准备好的图片进行活动操练,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伴发言。

C. Let’s write.
1. 带读词汇
2. 教师示范,学生书空
3.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书空小操练
4. 完成句子填空练习
三、备选活动
Which transportation is most popular?
教师可准备一张比较大的纸张,画上表格,如下所示:
注:*代表小贴纸
教师可以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小贴纸,要求学生在自己上学通常使用的交通方式上方空格内贴上贴纸,并口头表达:I usually go to school by/on ...
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统计一下各种交通工具的选乘数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第四单元卷[%^#*@]
一、填空。

1.6×4=(),读作()乘()等于(),用口诀()求积。

2.81÷9=(),读作()除以()等于(),用口诀()求商。

3.72÷8=(),表示72里面有()个();也表示72是8的()倍。

4.用16、4、2、8这四个数写出2个乘法和2个除法算式。

()×()=()()÷()=()
()×()=()()÷()=()
二、计算题。

1.口算。

3×7= 3×8= 48÷6+15= 18+2×4=
54÷9= 36÷6= 18÷3= 63÷7÷9=
17+38= 4×6= 27÷9÷3= 15+3×4=
[@^~#%]
2.看算式填空。

[&#%*~]
4×9→()÷6→()72÷8→()×6→()
2×9→()÷3→()40÷8→()÷5→()8×3→()÷4→()48÷6→()×4→()3.连线。

[*%&#~]
9×4÷6 26 8×4+6
7×8+8 6 72÷9×8
4×7-2 64 3×6-12
40-15+13 38 15+20-9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3×7=7×3,计算时用同一句口诀。

()2.45是5的9倍,列算式是45÷5=9。

()3.12÷4=3可表示12里面有3个4。

()4.72里面有6个9。

()四、在○里填上“+”、“—”、“×”、“÷”。

3○8=24 1○8○9 =18 3○8=4○6
6○6=0 36○9=27○0 18○12=18○3
4○9=36 28○4=7○1 7○3=16○6 [~%^&*]
五、列算式计算。

1.63里面有几个9?2.6的4倍是多少?
3.5个9是多少?4.把40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几?六、解决问题。

[~@^#%]
1.同学们参加跳远比赛,平均每人跳3次,一共跳了24次。

有多少个同学参加了跳远比赛?
[^*%~#]
2.明明给奶奶买水果,1千克苹果2元钱,菠萝的价钱是苹果的4倍。

他拿10元钱,先买了1千克苹果,剩下的钱能买几千克菠萝?[@#&%^]
[@~^%*]
[%#~^&]
3. 苹果树有8行,每行8棵,梨树比苹果树多10棵,梨树有多少棵? 4.
(1
[&@#~%]
[*&^@%]
(2)、如果把它们装在盒子里,可以怎样装? [^~&*@]
5 . 8个同学做花,每人做5朵,送了18朵给幼儿园小朋友,还剩下多少朵?
[@~%*#]
6. 光华路小学买了1个排球和4个铅球,共用去42元。

如果一个排球18元,那么每个铅球多少元? [*&^%~]
[~&%#^]
7. 修路队修一段长60米的公路,前3天已修了42米,剩下的要2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