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阶段性效果检测 4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多选题已在题号后标出,选不全得3分)
1.(2018·太原模拟)某弹簧振子在水平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其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为x=Asin ωt ,振动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弹簧在第1 s 末与第3 s 末的长度相同
B.简谐运动的圆频率是
4
rad/s
C.第3 s
D.从第3 s 末到第5 s 末,振子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2.(2018·三明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台发射无线电波必须进行调谐,收音机接收电磁波需对无线电波进行调制
B.光是电磁波而且是纵波,在光导纤维中的传播是光发生全反射特性的应用
C.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 射线,此射线是由于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且比γ射线强
D.激光具有高亮度、单色性、相干性的优点,其应用有激光切割、全息照相等
3.(2018·福州模拟)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t=0.35 s 时Q 质点第二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而此时P 质点正通过平衡位置向-y 方向运动,则该波的传播方向及波速大小为( )
A.沿+x 传播,5 m/s
B.沿+x 传播,7 m/s
C.沿-x 传播,5 m/s
D.沿-x 传播,7 m/s
4.(2018·漳州模拟)如图所示,一束红光PA 从A 点射入一球形水珠,光线
在第一个反射点B 反射后到达C 点,CQ 为出射光线,O 点为球形水珠的球
心。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光线在B 点可能发生了全反射 B.光从空气进入球形水珠后,波长变长了 C.光从空气进入球形水珠后,频率增大了
D.仅将红光改为紫光,光从A 点射入后到达第一个反射点的时间增加了
5.(滚动单独考查)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0∶1,原线圈接正弦交流电,副线圈接入“220 V 60 W ”灯泡一只,且灯泡正常发光。

则( )
A.电流表的示数为
311A B.电源输出功率为1 200 W C.电流表的示数为
3220
A D.原线圈端电压为11 V
6.(多选)(2018·杭州模拟)如图所示表示产生机械波的波源P 做匀速运动的情况,图中圆表示波峰,已知波源的频率为f 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波源正在向B 点移动
B.观察者在图中A 点接收波的频率是定值,但大于f 0
C.观察者在图中B 点接收波的频率是定值,但大于f 0
D.观察者在图中B 点接收波的频率是定值,但小于f 0
7.(多选)(2018·绍兴模拟)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光盘是存储信
息的一种重要媒介。

如图所示,若光束不是平直投射到光盘的盘面上,则光线在通过透明介质层时会发生折射,从而改变行进的方向。

因为光的频率越高,对介质的折射率越大,故红色激光与蓝色激光的偏折程度
不同,下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是红光,②是蓝光 B.“光驱”中的光指的是激光 C.激光光子比普通光光子的能量要高
D.光盘记录信息的密度高是由于激光的平行度好
8.(多选)(2018·金华模拟)在O 点有一波源,t=0时刻开始向上振动,形成向右传播的一列横波。

t 1=4 s 时,距离O 点为3 m 的A 点第一次达到波峰;t 2=7 s 时,距离O 点为4 m 的B 点第一次达到波谷。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横波的波长为2 m
B.该横波的周期为4 s
C.该横波的波速为1 m/s
D.距离O 点为5 m 的质点第一次开始向上振动的时刻为6 s 末
9.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可观察到清晰的明暗相间的图样,下列四幅图片中属于光的单缝衍射图样的是( )
A.甲、丙
B.乙、丙
C.甲、丁
D.乙、丁
10.(多选)(2018·宁波模拟)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等腰三棱镜ABC置于
空气中,两者的AC面相互平行放置,由红光和蓝光组成的细光束平行于BC面从P点射入,通过两棱镜后,从a、b两点射出。

对于从a、b射出的这两束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a、b两点射出的两束光不平行
B.从a、b两点射出的两束光仍平行,且平行于BC
C.从a点射出的为红光,从b点射出的为蓝光
D.从a点射出的为蓝光,从b点射出的为红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1.(2018·福州模拟)(6分)在“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完成如下问题:
(1)在实验时,如果已知摆球直径用精确程度为0.05 mm的游标卡尺测量,卡尺上的游标位置如图所示,则摆球直径读数是__________mm。

(2)实验中,测得重力加速度的值较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 )
A.摆球的质量偏大
B.单摆振动的振幅偏小
C.将实际振动次数n次误记成(n+1)次
D.计算摆长时没有加上摆球的半径值
12.(6分)如图所示,某同学用插针法测定一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在平铺的白纸上垂直纸面插大头针P1、P2确定入射光线,并让入射光线过圆心O,在玻璃砖(图中实线部分)另一侧垂直纸面插大头针P3,使P3挡住P1、P2的像,连接OP3。

图中MN为分界面,虚线半圆与玻璃砖对称,B、C分别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圆的交点,AB、CD均垂直于法线并分别交法线于A、D点。

(1)设AB的长度为l1,AO的长度为l2,CD的长度为l3,DO的长度为l4,为较方便地表示出玻璃砖的折射率,需用刻度尺测量_________,则玻璃砖的折射率可表示为_________。

(2)该同学在插大头针P3前不小心将玻璃砖以O为圆心顺时针转过一小角度,由此测得玻璃砖的折射率将
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8分。

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3.(2018·洛阳模拟)(6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某时刻t=0的图像如图所示,经过Δt=1.2 s的时间,这列波恰好第三次重复出现图示的波形。

(1)该列波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2)画出t=0.6 s时刻的波形。

14.(2018·三明模拟)(8分)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照射在半径为R的半圆柱形玻璃砖的圆柱面上,光线a是与一条半径重合的光线,该光线照射到圆心O点与直径AB夹角为45°,且刚好发生全反射。

请作图并确定出光线能从AB面射出的范围。

15.(滚动单独考查)(12分)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坐标系xOy,在其第三象限空间有沿水平方向的、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5 T,还有沿x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2 N/C。

在其第一象限空间有沿y轴负方向的、场强大小也为E的匀强电场,并在y>h=0.4 m的区域有磁感应强度也为B
的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一个带电荷量为q的油滴从图中第三象限的P点得到一初速度,恰好能沿PO做匀速直线运动(PO与x轴负方向的夹角为θ=45°),并从原点O进入第一象限。

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2,问:
(1)油滴在第三象限运动时受到的重力、电场力、洛伦兹力三力的大小之比,并指出油滴带何种电荷。

(2)油滴在P点得到的初速度大小。

(3)油滴在第一象限运动的时间。

16.(滚动单独考查)(12分)如图甲所示,光滑矩形斜面ABCD的倾角θ=30°,在其上放置一矩形金属线框abcd,ab的边长l1=1 m,bc的边长l2=0.6 m,线框的质量m=1 kg,电阻R=0.1 Ω,线框通过细线绕过定滑轮与重物相连,细线与斜面平行且靠近;重物质量M=2 kg,离地面的高度为H=4.8 m;斜面上efgh区域是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0.5 T,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已知AB到ef的距离为4.2 m,ef到gh的距离为0.6 m,gh到CD的距离为
3.2 m,取g=10 m/s2。

现让线框从静止开始运动(开始时刻,cd边与AB边重合),求:
(1)通过计算,在图乙中画出线框从静止开始运动到cd边与CD边重合时(不考虑ab边离开斜面后线框的翻转)线框的v -t图像。

(2)线框abcd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

答案解析
1.D 由振动图像可知,弹簧在第1 s末与第3 s末的位移相同,弹簧长度相同,选项A正确;由振动图像可知,
振动周期为8 s,简谐运动的圆频率是ω=2
T
=
4π rad/s ,选项B 正确;第3 s 末振子的位移大小为x=Asin ωt=Asin(4
π
·
3)= A ,选项C 正确;从第3 s 末到第5 s 末,振子的速度方向不发生变化,选项D 错误。

2.D 电台发射无线电波必须进行调制,收音机接收电磁波需对无线电波进行调谐,A 错;光是电磁波而且是横波,B 错;X 射线是由于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的,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但比γ射线弱,C 错;激光具有高亮度、单色性、相干性的优点,其应用有激光切割、全息照相等,D 对。

3.C 由P 质点正通过平衡位置向-y 方向运动,且Q 质点第二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可知
5
4
T=0.35 s ,t=0时刻Q 质点向+y 方向运动,因此波沿-x 方向传播,v=
T
λ
=5 m/s ,故选C 。

4.D 由几何关系可知∠OAB=∠OBA ,据光路的可逆原理知光线在B 点不会发生全反射,A 错误;光从空气进入球形水珠后,频率不变,据v=
c n 可知波速变小,再据λ=v
f
可知波长变短了,B 、C 错误;将红光改为紫光,n 变大,波速变小,光从A 点射入后到达第一个反射点的时间增加了,D 正确。

5.C 灯泡正常发光,则副线圈的电流为I 1=
P 3
U 11= A ,根据变压器的电流关系可得:0101
n I I n =,原线圈中的电流I 0=
110n I 3
A n 220=,即电流表的示数为3 A 220,A 错,C 对;原线圈中电压为:U 0=011
n U n =4 400 V ,电源的输出功率P =UI =4 400×
3
220
W =60 W 。

B 、D 错误。

6.A 、C 当波源靠近静止的观察者时,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增大;当波源远离静止的观察者时,观察者“感觉”到的频率降低。

从图看出波源正在向B 点移动,所以观察者在图中A 点接收波的频率是定值,但小于f 0,在图中B 点接收波的频率也是定值,但大于f 0,所以A 、C 正确。

7.B 、D 在第一界面处,入射角相同,折射角θ2>θ1,由折射定律
1
2
sin sin θθ=n ,则n 2<n 1,①是蓝光,②是红光,A 错误;“光驱”中的光指的是激光,B 正确;激光是人工产生的相干光,激光只是频率单一,并不比所有普通色光的频率高,所以激光光子并不比普通光光子的能量高,C 错误;光盘记录信息的密度高是由于激光的平行度好,D 正确。

8.B 、C 设波速为v,周期为T ,由题意得
13T
t 4 s v 4
=
+= 243
t T 7 s v 4
=
+= 由以上两式得v=1 m/s,T=4 s ,B 、C 均正确;该波波长为λ=vT=4 m,A 项错误;波传播5 m 所用时间为t=s v
=5 s,所以t=5 s 时,距离O 点为5 m 的质点开始振动且振动方向向上,D 项错误。

9.D 根据衍射图样特点“条纹不等间距且中央条纹最亮最宽”可知本题正确选项为D 。

10.B 、C 细光束在AB 面折射时,蓝光偏折大,从b 点射出的是蓝光,C 正确,D 错误;光通过两棱镜之间相当于经过平行玻璃砖,故蓝光在玻璃中的光束①、②互相平行,光束②射到AB 面时的入射角与光束①对应的折射
角相等,故两束光从a 、b 点射出时互相平行,A 错误,B 正确。

11.【解析】(1)游标尺的读数=主尺+游标=9 mm+9×0.05 mm=9.45 mm 。

(2)据g=22d
4()
2T
π+l 可知测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与摆球的质量和振幅无关,计算摆长时没有加上摆球的半径值,测得重力加速度的值偏小,A 、B 、D 错;据T=t
n
知将实际振动次数n 次误记成(n+1)次,则T 值偏小,测得重力加速度的值偏大,故选C 。

答案:(1)9.45 (2)C
12.【解析】(1)据尺规法可知只要测出l 1和l 3,根据n =
1
3
l l 就可测出玻璃的折射率。

(2)插大头针P 3前将玻璃砖以O 为圆心顺时针转过一小角度,则据图中所测的入射角和折射角都比真实值小,但折射角偏小得更多,据n=
sini
sinr
可知由此测得玻璃砖的折射率将偏大。

答案:(1)l 1和l 3 n =
1
3
l l (2)偏大 13.【解析】(1)从图像可知波长λ=8 m ,经过Δt=1.2 s 的时间,恰好第三次重复出现图示的波形,则周期T=0.4 s ,波速v=20 m/s 。

(3分)
(2)虽然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但由于t=0.6 s =1.5T ,可以确定该时刻的波形图如图中虚线所示。

(3分
)
答案:(1)20 m/s (2)见解析 14.【解析】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则:
(2分)
(2分)
①a 左侧的光线在AB 面发生全反射,从圆弧面上射出;
(1分)
②a 右侧的光线在AB 面不发生全反射,直接从AB 面射出;
(1分)
③跟圆弧面相切的光线b ,入射角为90°,沿垂直AB 面的方向射出。

OC 为光线射出的范围,R
(2分)
答案:见解析
15.【解析】(1)油滴带负电。

(1分) 油滴受三个力作用(如图),
设油滴质量为m : 由平衡条件有 qvBsin45°=qE , mgtan45°=qE ,
重力、电场力、洛伦兹力三力的大小之比为
mg ∶qE ∶qvB=1∶1
(3分)
(2)由qvBsin45°=qE 可得油滴在P 点得到的初速度大小= m/s (2分)
(3)油滴进入第一象限,由电场力和重力大小相等可知,油滴先做匀速直线运动,进入y>h 的区域后做匀速圆周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最后从x 轴上的N 点离开第一象限。

由O→A匀速运动位移为s 1h , 运动时间:1
1s t v
=
=0.1 s 。

(2分)
油滴由A→C做圆周运动,
qvB=2
v m R
,又mg ,
解得R =
由A →C 的圆周运动时间为 t 2
=
R 2v 5
ππ
===0.628 s (2分)
由对称性知从C →N的时间t 3=t 1=0.1 s 。

在第一象限运动的总时间t=t 1+t 2+t 3=0.828 s
(2分)
答案:(1)1∶1
油滴带负电
m/s (3)0.828 s
16.【解析】(1)线框abcd 由静止沿斜面向上运动到ab 与ef 线重合的过程中,线框和重物在恒力作用下以共同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

设ab 恰好要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v 0,对线框和重物的整体在这一过程运用动能定理
()2
110
1Mgs mgs sin M m v 2
-θ=
+ (1分)
解得v 0
/s =6 m/s
(1分)
该过程的时间为
1110
1s s 4.20.6t s 0v 6v 22
-=
==+=1.2 s
ab 边刚进入磁场时由于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流,所以线框受到沿斜面向下的安培力作用
2210A 1B v F BI R
==l l 故此时,F 合=Mg-mgsin θ-F A =20 N-10×0.5 N-220.516
N 0.1
⨯⨯=0
(2分)
故线框进入磁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cd 边离开gh 的瞬间为止,
22021.2t s v 6
=
=l =0.2 s (1分)
此时M 刚好着地,细线松弛,线框继续向上做减速运动,设线框的cd 边到达CD 线的速度为v 1, 则对线框有 -mgs 2sin θ=22
10
11mv
mv 22
- 得1v =
/s =2 m/s
223012
s s 3.2
t s v v 62
v 22
=
=
=++=0.8 s
(1分)
则线框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
(2分)
(2)线框abcd 只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焦耳热
Q=222
2
10
22B v I Rt t R =l =18 J
(4分)
答案:(1)见解析 (2)18 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