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氮及其化合物 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氮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A.配一定浓度硫酸B.制备少量氨气
C.制备并收集少量NO2 D.制备少量氧气
【答案】B
【详解】
A.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溶解物质,应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冷却后再转入容量瓶,故A 不符合题意;
B.氨水滴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使氨水分解生成氨气,可以制备少量氨气,故B符合题意;
C.可上下移动的铜丝可以控制反应速率,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得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该实验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少量NO2气体,故C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钠和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能快速制取氧气,过氧化钠不是难溶于水的块状固体,不能用简易启普发生器,该装置不能起到随时反应、随时停止反应原理的要求,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2.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A.CO2B.N2C.SO2D.NH3
【答案】D
【详解】
A. 浓硫酸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因此可以干燥,A不符合题意,A不选;
B. 浓硫酸不和氮气反应,因此可以干燥,B不符合题意,B不选;
C.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可以干燥室温下能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气体例如硫化氢、碘化氢等,但二氧化硫和浓硫酸不能反应,故浓硫酸能干燥二氧化硫,C不选;
D. 浓硫酸具有酸性,不可以干燥碱性气体氨气,D符合题意,D选;
答案选D。

3.除去铝制品表面的铜镀层,宜选用的试剂是()
A.稀盐酸B.氯化钠溶液C.水D.浓硝酸
【答案】D
【详解】
室温下,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而溶解,铝在冷的浓硝酸中钝化而不溶解,因此除去铝制品表面的铜镀层,宜选用的试剂是浓硝酸,故D正确;
答案选D。

4.下列对NO、NO2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NO2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不是酸性氧化物
B.NO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不能由N2和O2直接化合而得到
C.NO、NO2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D.NO、NO2都有毒,且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答案】B
【详解】
A. NO2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3NO2+ H2O == 2HNO3+ NO,由于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NO2不是酸性氧化物,A正确;
B. NO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但由于N2性质稳定,室温下不容易反应,但在放电时可由N2和O2直接化合而得到,B错误;
C.NO与氧气发生反应会产生NO2;NO2溶于水反应产生硝酸和NO,因此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且二者都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大气污染物,C正确;
D. NO、NO2都有毒,且在汽车发动时,在电火花作用下N2和O2化合产生NO,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D正确;
故选B。

5.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2中的几种,将一定量的甲气体经过如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A.NO2、N2B.NO、CO2
C.NO2、CO2D.NO、CO2、N2
【答案】B
【详解】
二氧化氮是红棕色的气体,所以无色混合气体甲中一定不存在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一氧化氮无色,与氧气立即反应变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后气体显红棕色,说明有NO、CO2,排水法收集气体,广口瓶被上升的水注满,说明没有N2,所以甲气
体的组成为:NO、CO2,故答案为B。

【点睛】
考查常见气体的检验和性质,把握常见气体的化学性质及气体的溶解性是解题的关键,二氧化氮是红棕色的气体,浓硫酸可以和氨气反应,二氧化碳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一氧化氮无色,与氧气立即反应变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氮气不溶于水,将一定量的甲气体经过如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而几乎无气体剩余,说明无氮气。

6.下列操作不能用于检验氨的是()
A.气体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
B.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C.气体与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
D.气体与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
【答案】C
【详解】
A.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发生反应NH3+H2O=NH3‧H2O,NH3‧H2O⇌NH4++OH-,溶液呈碱性,酚酞溶液变红,该操作可以能用于检验氨气的存在,A不符题意;
B.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用于检验氨气,B不符题意;
C.浓硫酸是难挥发性的酸,氨气与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不会产生白烟,此操作不能用于检验氨气,C符合题意;
D.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会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氯化铵的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产生白烟,该操作可以用来检验氨气,D不符题意。

答案选C。

7.按图进行实验,试管内装有12mL NO,然后间歇而缓慢地通入8 mLO2,下面有关实验最终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试管内气体呈红棕色
B.试管内气体无色,是NO
C.试管内气体无色,是O2
D.试管内液面高度不变
【答案】B
【详解】
试管内装有12mLNO,然后间歇而缓慢地通入8mL氧气,依据反应定量关系分析,当一氧化氮和氧气恰好反应生成硝酸发生的反应为:4NO+3O2+2H2O=4HNO3,结合一氧化氮和氧气按照4:3全部溶于水,试管内装有12mL NO,然后间歇而缓慢地通入8mLO2,反应后剩余一氧化氮12ml-8×4/3mL=4/3mL。

故选B。

8.许多装有化学物质的瓶子上贴有危险警告标志,下面是一些危险警告标志,其中标志贴错的是( )
选项A B C D
物质浓硝酸汽油纯碱氯酸钾
危险警
告标志
【答案】C
【详解】
A.浓硝酸有腐蚀性,是腐蚀品,故A正确;
B.汽油易燃烧,是易燃液体,故B正确;
C.纯碱属于盐,可用于食品加工,不是剧毒品,故C错误;
D.氯酸钾有强氧化性,易爆炸,是爆炸品,故D正确;
答案选C。

9.足量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O的混合气体2.24L(标准状况),这些气体与一定体积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4mol•L﹣1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是5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硝酸是0.4mol B.消耗氧气的体积为1.68 L
C.此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0.3 mol D.混合气体中含NO21.12 L
【答案】D
【详解】
A. 沉淀达到最大,溶液中溶质为NaNO3,故产物中的氮元素为硝酸钠和氮氧化物,2.24L氮
氧化物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根据N 元素守恒,参加反应硝酸的物质的量为n (NaNO 3)+n (NO x )=50×10-3L×4mol/L +0.1mol =0.3mol ,故A 错误;
B. Cu 2++2OH -=Cu(OH)2↓,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求出参加n (OH -)=50×10-3L×4mol/L =0.2mol ,n (Cu)=0.1mol ,根据分析,铜失去得电子最终给了氧气,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即n (Cu)×2=n (O 2)×4,即n (O 2)=0.2mol 1
4
⨯=0.05mol ,即氧气的体积为0.05 mol×22.4L/ mol =1.12L ,故B 错误;
C. 铜和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物质的量为0.1×2mol=0.2mol ,故C 错误;
D. 2.24L 氮氧化物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令NO 的物质的量为x ,则NO 2的物质的量为0.1mol -x ,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即3x +(0.1mol -x )=0.2 mol ,解得x =0.05mol ,因此NO 2体积为0.05 mol×22.4L/ mol =1.12L ,故D 正确; 答案选D 。

10.将红热的木炭与浓硝酸共热产生的气体等分为①和②两份,第①份先通过适量蒸馏水,再通过少量澄石灰水;第②份直接通过少量澄清石灰水。

则石灰水的变化最可能为( ) A .①不变浑浊,②变浑浊 B .①变浑浊,②不变浑浊 C .①变浑浊,②变浑浊 D .①不变浑浊,②不变浑浊 【答案】B 【详解】
C 与浓硝酸反应产生2CO 和2NO 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直接通过澄清石灰水,2NO 与水
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先与氢氧化钙反应,难以得到3CaCO 沉淀;混合气体先通过水,
2NO 可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 ,NO 和2CO 的混合气体再通过澄清石灰水,NO 与氢
氧化钙不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会产生3CaCO 沉淀,故选B 。

11.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4NH +
,你认为下列试纸和试剂可用到的是 ①蒸馏水 ②NaOH 溶液 ③红色石蕊试纸 ④蓝色石蕊试纸 ⑤稀硫酸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⑤
【答案】C 【详解】
检验固体物质中的4NH +
时,为便于反应,通常将固体先溶于水,然后加入强碱溶液、加热,逸出的NH 3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所以应选择①②③,故选C 。

12.有一充有10mL NO 和NO 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仍有6mL 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 和NO 2体积比为( ) A .1∶4
B .2∶3
C .1∶3
D .4∶1
【详解】
设NO 的体积为amL ,则NO 2的体积为(10-a)mL ,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发生3NO 2+H 2O=2HNO 3+NO ,根据反应方程式,生成NO 的体积为10a
3
-mL ,充分反应后,6mL 气体为NO ,因此有a +
10a
3
-=6,解得a=4,NO 和NO 2的体积比为4mL :(10-4)mL=4:6=2:3,答案选B 。

13.下列有关浓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大量浓硫酸洒在皮肤上应立即用纱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B .稀释时要将水沿器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 .欲除去NH 3中的H 2O ,可让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D .浓硫酸不分解、不挥发,所以能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A 【详解】
A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当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故A 正确;
B .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散发出去,故B 错误;
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气体,但氨气能与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故C 错误;
D .浓硫酸不分解、不挥发,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浓硫酸质量会增加,故D 错误; 故选A 。

14.近年来在中国汽车的销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

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 、NO 和N 2
B .反应中NO 为氧化剂,N 2为氧化产物
C .NO 和O 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 .催化转化总反应为222催化剂
2NO+O +4CO 4CO +N
【答案】D
A .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是CO 、NO 、NO 2等,氮气为空气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A 错误;
B .根据图示反应,氮元素从NO 中的2+价降为0价,化合价降低,所以一氧化氮为氧化剂,氮气为还原产物,碳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升至+4价,二氧化碳为氧化产物,故B 错误;
C . NO 和2O 在常温下就会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C 错误;
D .尾气处理净化的目的是把有毒的污染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空气中的无毒成分,根据图示反应的方程式为2222NO O 4CO 4CO N ++=+催化剂
,故D 正确。

答案选D 。

15.(NH 4)2SO 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4(NH 4)2SO 4=N 2↑+6 NH 3↑+3SO 2↑+SO 3↑+7H 2O , 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一定量的BaCl 2溶液中,发现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还有部分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检验发现从溶液中逸出的气体无色、无味,溶液中氯化钡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的沉淀中既有BaSO 4、又有BaSO 3,且n (BaSO 4):n (BaSO 3)约为1:1
B .生成的沉淀中既有BaSO 4、又有BaSO 3,且n (BaSO 4):n (BaSO 3)约为1:2
C .生成的沉淀中既有BaSO 4、又有BaSO 3,且n (BaSO 4):n (BaSO 3)约为1:3
D .从溶液中逸出的气体只有N 2,最后留下溶液中溶质只有较多的NH 4Cl 【答案】A 【详解】
(NH 4)2SO 4分解的方程式为4(NH 4)2SO 4=N 2↑+6 NH 3↑+3SO 2↑+SO 3↑+7H 2O ,设分解了4mol (NH 4)2SO 4,则分解生成的N 2、NH 3、SO 2、SO 3物质的量依次为1mol 、6mol 、3mol 、1mol ,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BaCl 2溶液中,发生反应2NH 3+SO 3+H 2O=(NH 4)2SO 4、(NH 4)2SO 4+BaCl 2=BaSO 4↓+2NH 4Cl ,此过程中消耗1molSO 3、2molNH 3、生成1molBaSO 4沉淀;还剩余4molNH 3,最终从溶液中逸出的气体无色、无味,溶液中氯化钡恰好完全反应,说明3molSO 2全部反应,则发生的反应为4NH 3+3SO 2+3H 2O=(NH 4)2SO 3+2NH 4HSO 3、(NH 4)2SO 3+BaCl 2=BaSO 3↓+2NH 4Cl ,此过程将4molNH 3、3molSO 2全部消耗,生成1molBaSO 3沉淀;根据上述分析,生成的沉淀中既有BaSO 4、又有BaSO 3,且n (BaSO 4):n (BaSO 3)约为1:1,从溶液中逸出的气体只有N 2,最后留下的溶液中有较多的NH 4Cl 和NH 4HSO 3,故答案为A 。

16.下列各组离子在选项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无色溶液:Na +、Cu 2+、Cl -、SO 2-
4 B .含稀硫酸的溶液:4NH +
、Fe 2+、Br −、NO -
3 C .遇酚酞变红的溶液:Ba 2+、K +、SO 2-
4、Cl - D .含烧碱的溶液:K +、Ba 2+、Cl -、NO -3
【详解】
A. 铜离子在溶液中不是无色的,无色溶液不能大量存在Cu2+,A不选;
B. 含稀硫酸的溶液中Fe2+、NO-
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不选;
3
C. 遇酚酞变红的溶液显碱性,Ba2+、SO2-
之间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不
4
选;
D. 含烧碱的溶液显强碱性,K+、Ba2+、Cl 、NO-3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选;
答案选D。

17.如图所示是NH3的两个性质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易溶于水
B.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易挥发
C.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碱性气体
D.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还原性气体
【答案】C
【详解】
A. 实验一体现了NH3易溶于水和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实验二体现了氨气的挥发性而没有体现氨气易溶于水的性质,故A错误;
B. 实验一体现了NH3易溶于水,没有体现氨气的挥发性,故B错误;
C. 实验一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一水合氨弱碱溶液,滴加酚酞的溶液变红色,证明氨气是碱性气体;实验二证明浓氨水易挥发,氨气遇到氯化氢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证明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碱性气体,故C正确;
D. 两个实验中都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没有体现氨气的还原性,故D错误;
答案选C。

18.同温、同压下,在3支体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充有体积比为1:1的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它们是:①NO、NO2;②NO2、O2;③NH3、N2。

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①>②
【答案】B
假设气体体积为0.5V和0.5V,则:
①NO、NO2中,发生3NO2+H2O=2HNO3+NO,0.5VNO2的反应生成0.5V
3
的NO,NO与水不
反应,则剩余气体体积为0.5V+0.5V
3

②NO2、O2中,发生4NO2+O2+2H2O=4HNO3,0.5VNO2的反应消耗0.125V的氧气,则剩余气体体积为0.375V;
③NH3、N2中氨气易溶于水,而氮气不溶于水,则剩余气体体积为0.5V;
综上所述,剩余气体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①>③>②,答案为B。

19.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NH4Cl、(NH4)2SO4、NaCl、Na2SO4,四种溶液区别,这种试剂是A.NaOH溶液B.AgNO3溶液C.Ba(OH)2溶液D.BaCl2溶液
【答案】C
【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能与NH4Cl溶液或(NH4)2SO4溶液产生有刺激气味的气体,现象相同,且与NaCl溶液或Na2SO4溶液不反应,则无法鉴别四种溶液,故A错误;
B.AgNO3溶液与这四种溶液混合均会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B错误;C.氢氧化钡溶液与(NH4)2SO4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NH4Cl 溶液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NaCl溶液混合无现象,与Na2SO4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能鉴别四种溶液,故C正确;
D.氯化钡溶液能与(NH4)2SO4溶液及Na2SO4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溶液和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H+
4
B.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C.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Na+
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存在SO2-4
【答案】C
【详解】
A.氨气是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所以某溶液与NaOH溶液共热,产生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可说明原溶液中存在
4
NH ,故A错误;
B.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可能为碳酸银,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不一定含Cl−,故B错误;
C.钠的焰色为黄色,若焰色试验的火焰呈黄色,可说明原溶液中含有Na+,故C正确;
SO-,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原溶液中不一定存在2
4
SO-,应先加稀盐酸,无沉淀,再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才能证明溶液中存在2
4
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21.下列各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
A.NO2、NH3、N2B.N2、N2O、NH3
C.NH3、NO2、N2O5D.N2O3、N2、NH3
【答案】D
【详解】
A.NO2中N元素化合价为+4价,NH3中N元素化合价为-3价,N2中N元素化合价为0价,由高到低应为NO2、N2、NH3,故A不符合题意;
B.N2中N元素化合价为0价,N2O中N元素化合价为+1价,NH3中N元素化合价为-3价,由高到低应为N2O、N2、NH3,故B不符合题意;
C.NH3中N元素化合价为-3价,NO2中N元素化合价为+4价,N2O5中N元素化合价为+5价,由高到低应为N2O5、NO2、NH3,故C不符合题意;
D.N2O3中N元素化合价为+3价,N2中N元素化合价为0价,NH3中N元素化合价为-3价,由高到低应为N2O3、N2、NH3,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2.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
A.向某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原溶液一定是酸。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2-4
C.灼烧固体样品,焰色反应为黄色,样品一定是NaCl
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
4【答案】D
【详解】
A.向某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原溶液一定显酸性,但不一定是酸的溶液,故A错误;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此沉淀可能是BaSO4,也可能是AgCl,则原溶液中可能有SO2-
,也可能是Ag+,故B错误;
4
C.灼烧固体样品,焰色反应为黄色,此样品一定含有Na元素,但不一定是NaCl,故C错误;
D.NH3的水溶液显碱性,则在含有NH+
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
4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氨:+4NH +OH -ΔNH 3↑+H 2O
B .向氨水中加盐酸:NH 3·H 2O +H +=+4NH +H 2O
C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 ++2-
3NO =3Cu 2++2NO 2↑+4H 2O
D .将SO 2通入到BaCl 2溶液中:SO 2+H 2O +Ba 2+=BaSO 3↓+2H +
【答案】B
【详解】
A .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制氨,不在溶液中发生,不能写离子方程式,故A 错误;
B .向氨水中加盐酸,生成NH 4Cl 和水:NH 3·H 2O +H += 4NH + +H 2O ,故B 正确;
C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 和水:3Cu+8H ++2 3NO - =3Cu 2++2NO↑+4H 2O ,故C 错误;
D .亚硫酸酸性弱于盐酸,SO 2不和BaCl 2溶液反应,故D 错误;
故选B 。

24.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 23-
B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 24-
C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D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 4+
【答案】D
【详解】
A.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溶液中可能含有CO 23-或3HCO -,故A 错误;
B.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溶液中可能含有银离子或SO 24-,故B 错误;
C.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含有钠离子,但不能确定是否是钠盐溶液,故C 错误;
D.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产生了氨气,则该溶液中一定有NH 4+,故D 正确。

故选D 。

25.将足量的 SO 2 气体通入 BaCl 2 溶液中,未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当通入下列气体后,仍然观察不到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
A .Cl 2
B .CO 2
C .NO 2
D .NH 3
【详解】
A.Cl2具有氧化性,在溶液中将SO2氧化为SO42-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
BaSO4,选项A不符合;
B.亚硫酸、碳酸的酸性都比盐酸弱,根据强酸制备弱酸规律可知,SO2与CO2都不与BaCl2反应,都不会生成沉淀,选项B符合;
C.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将SO2氧化为SO42-离子,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BaSO4,选项C不符合;
D.氨气具有碱性,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铵,亚硫酸铵与钡离子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
26.Ⅰ.2019年3月1日晚,一艘外籍冷藏运输船在山东威海荣成市荣喜港装卸过程中,货舱发生液氨泄漏事故,造成5名中国籍雇员死亡。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液氨能做制冷剂的原因是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Ⅱ.液氨是否泄漏可以用氯气进行检验,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之间的反应。

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

(2)D中体现了浓硫酸的___________性。

(3)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若生成标况下的氯气2.24L,则被氧化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4)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试写出检验液氨泄漏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液氨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 2NH4Cl+Ca(OH)2Δ
CaCl2+ 2NH3↑+2H2O
干燥管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吸水性 MnO2+4HCl(浓)Δ
MnCl2+Cl2↑+2H2O 0.2 mol
3Cl2+8NH3 = N2+6NH4Cl
Ⅰ.(1)液氨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
(2)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取氨气;
Ⅱ.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装置E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D用于干燥氯气,B中碱石灰用于干燥氨气,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反应的装置,在C中氨气中的氮被氯气氧化生成氮气,氯气被还原成HCl,遇过量的氨气生成固体NH4Cl。

【详解】
Ⅰ.(1)液氨能做制冷剂的原因是液氨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故答案为:液氨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
(2)实验室用NH4Cl和Ca(OH)2制取氨气,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Δ
CaCl2+
2NH3↑+2H2O;故答案为:2NH4Cl+Ca(OH)2Δ
CaCl2+ 2NH3↑+2H2O;
Ⅱ.(1)装置B中碱石灰用于干燥氨气,装置B中仪器的名称是干燥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装置E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故答案为:干燥管;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2)D用于干燥氯气,D中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故答案为:吸水性;
(3)装置F中发生反应是:MnO2和HCl(浓)加热后产生氯气,化学方程式:
MnO2+4HCl(浓)Δ
MnCl2+Cl2↑+2H2O,由方程式每生成1molCl2,有2molHCl被氧化,若生成
标况下的氯气2.24L,则被氧化的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2mol。

故答案为:
MnO2+4HCl(浓)Δ
MnCl2+Cl2↑+2H2O;0.2mol;
(4)氯气和氨气的反应中,氯气被还原成HCl,遇过量的氨气生成固体NH4Cl,氨气中的氮被氯气氧化生成氮气。

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说明生成物中有氯化铵固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氨气中的氮被氯气氧化生成的氮气,检验液氨泄漏的化学方程式3Cl2+8NH3 = N2+6NH4Cl。

故答案为:3Cl2+8NH3 = N2+6NH4Cl。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实验室制取氯气、氨气的方法、干燥、性质,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方程式的计算等方面的知识,考查角度广,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4)氯气和氨气的反应中,涉及到过量问题,氯气被还原成HCl,遇过量的氨气生成固体NH4Cl,氨气中的氮被氯气氧化生成氮气。

27.为研究 NH3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某小组课外活动欲利用 CuO 与 NH3反应,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 D 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装置 C 中黑色 CuO 粉末变为红色固体,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上述现象证明 NH3 具有 _____________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3)E 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 ____________。

(4)读取气体体积前,应对装置 F 进行的操作:_____________。

(5)实验完毕,若测得干燥管 D 增重 mg,装置 F 测得气体的体积为 n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用含 m、n 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6)在实验室中用图中 A 装置也可制取 SO2气体:
①选用的药品可以是 _____________。

A.Na2SO3溶液与 HNO3 B.铜与浓 H2SO4
C.碳与浓 H2SO4 D.Na2SO3固体与浓 H2SO4
②将制得的 SO2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 SO2的氧化性比 I2________(填“强或“弱”)。

③实验室用 NaOH 溶液作为 SO2的吸收剂防止污染空气,若向 100mL 0.3mol/L 的 NaOH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 0.448LSO2 气体,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球形干燥管还原 2NH3 + 3CuO Δ
3Cu + N2 + 3H2O 防止F中的水分进入D装
置,并吸收未反应的氨气调整F装置,使两边液面相平
9n
11.2m
D 无明显现象或溶
液不变蓝弱 Na2SO3和NaHSO3
【分析】
实验室一般用浓氨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用碱石灰干燥氨气,再通入到氧化铜中生成铜、氮气和水,用碱石灰干燥,再用浓硫酸吸收未反应的氨气,用量气管测定生成的氮气的体积时,使用量气管读数之前要冷却至室温,将两端液面相平。

【详解】
(1)仪器D的名称为球形干燥管;故答案为:球形干燥管。

(2)实验中观察到装置 C 中黑色 CuO 粉末变为红色固体,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氧化铜变为铜,化合价降低,氨气反应生成氮气,化合价升高,因此上述现象证明NH3 具有
还原性,相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 + 3CuO Δ
3Cu + N2 + 3H2O;故答案为:还原;2NH3 +
3CuO Δ
3Cu + N2 + 3H2O。

(3)C装置中氨气与氧化铜反应,部分未反应完的氨气进入到后续装置,因此E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防止F中的水分进入D装置,并吸收未反应的氨气;故答案为:防止F中的水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