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

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

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司空见惯责无旁贷迫不及待一目了然
B.不可或缺义不容辞迫在眉睫一览无余
C.司空见惯义不容辞迫不及待一览无余
D.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迫在眉睫一目了然
3.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虽然技术不能解决所有的我们的遇到问题,但是没有技术,你什么问题也几乎解决不了。

传统媒体所遇到的挑战,面临的所有问题,,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

要解决这些问题,还必须向技术要客案。

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紧紧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 ,加快追赶的速度,积极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对传统的传播手段进行升级改造。

要坚持把内容创新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以内容优势赢得媒体融合发展的主动权。

要主动跟进时代的节拍,关注读者的需求,聚焦社会的热点,维护公平正义,彰显道德良知,切忌闭门造车的“新闻策划”、的“自说自话”和“慢了三拍”的传播节奏。

要深化“走转改”,掌握真情况,了解群众的,贴近群众的生活现实,通过好的策划、好的作风,让内容更契合读者关注,更吸引读者眼球,让新闻报道更有焦点、更有亮点、更有看点,培养最忠实的受众,打造读者最信赖的媒体。

传统媒体内容创新不是漫天撒网,也不是四面出击,内容创新一定是突出重点,发挥自身优势。

未来报纸内容的发展总体方向趋于“慢、精、深”,也就是不去和网络抢时效,更多地做精品,做深度,做公信。

()。

未来纸质媒体承载的一定是深度的内容。

对此,传统媒体的从业者一定要有充分的自信。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A.虽然技术不能解决我们遇到的所有的问题,但是没有技术,你几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B.虽然技术不能解决所有的我们遇到的问题,但是没有技术,你什么问题几乎也解决不了。

C.技术虽然不能解决我们遇到的所有的问题,但是没有技术,你什么问题几乎也解决不了。

D.技术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的我们遇到的问题,但是没有技术,你什么问题也几乎解决不了。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归根结蒂分秒必争津津乐道悲欢离合
B.归根结蒂争分夺秒乐此不疲喜怒哀乐
C.寻根究底争分夺秒津津乐道悲欢离合
D.寻根究底分秒必争乐此不疲喜怒哀乐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媒体粗糙的生产方式与这截然不同
B.自媒体的生产方式粗糙,和这截然不同
C.和这截然不同的是自媒体粗糙的生产方式
D.这和自媒体粗糙的生产方式截然不同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两句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侧面描写出箫声的悲伤感人。

4、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方老太太当夜翻箱倒箧.(qiè),终于找出两件劫余的手饰,明天给大媳妇作见面礼。

丈夫哂.(shěn)笑道:“她们新式女人还要戴你那些老古董么?我看算了罢。

她也不会稀罕。


B.方老太太不顾丈夫絮絮叨叨地掉书袋,只说:“他们过去的事,千万得闷.(mēn)在心里。

”遯翁怫.(fú)然道:“我在社会上做了三十多年的事,这一点人情世故还不懂么?”
C.那是麦子扬花时节,节令正到小满,脱下棉衣夹.(jiā)裤换上单衣单裤的庄稼人仍然不堪躁热。

午饭后,秉德老汉叮嘱过长工鹿三后晌.(shǎng)该种棉花了,就躺下来歇息了。

D.冷先生坐上那张漆得黑乌锃.(zèng)亮的椅子,虽不多说话倒也不怠慢焦急如棼的患者。

他永远那么笃.(dū)定,看好病是这副模样看不好也是这副模样看死了人仍是这副模样。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①
苏轼
其二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蒨罗裙。


老幼扶摧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三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餪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④
[注]①宋元丰元年,徐州春旱,词人时任徐州太守,往石潭祈雨,得雨,复往石潭谢雨,途经乡村,写下一组《浣溪沙》词记途中观感。

②蒨:同茜,绛红色。

③络丝娘:纺织娘,此处代指缫丝姑娘。

④餪:女嫁三日送食曰“餪”,此处指馈赠饭食。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浣溪沙》组词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初夏雨后乡村两三画面,笔触始终不离农事和乡情,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

B.《其二》下阕写村落祠堂,村民扶老携幼,举行麦收前的赛神活动来感谢天降喜雨,祠前乌飞鸢翔,道旁老翁醉卧,人与自然和谐,一片喜庆。

C.《其三》下阕写扶杖老农见太守造访,情不自禁地从田头捋下待熟青麦粒捣成粉,馈赠客人以尝新,词人趁势询问豆子何时成熟,满是关切。

D.苏轼为官对田园怀有亲近之心,这两首《浣溪沙》词,写了行经乡村路途所见或所闻所问,无不反映乡民情绪,也交织着词人的欣悦和同情。

2.两首词的上阕分别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乡村女子?请简要分析。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2)不宜妄自非薄,引喻失义,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3)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4)_________________,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弊翁亭记》)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7)__________________,鲜矣仁。

(《论语》)
(8)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星际旅行靠什么导航
苟利军
日前,我国首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持续创造票房纪录。

这部电彩里的很多情节让人非常好奇比如为地球流浪领航的太空站如何导航。

未来,人类进行更远的星际旅行时,还可能用到什么样的导航系统?
一提到导航,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手机里的各种导航软件。

它们都是利用导航卫星来确定方位的。

手机软件导航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是这样的:在地面之上约2万公里的空间,有几十个处于不同轨道的导航卫星。

每时每刻,这些卫星都会发送特有的位置和时间信号,手机中的导航卫星信号接收器可以接收到4个不同导航卫星的信号,根据接收到的信号之间的差别,就可以算出手机所在的空间位置信息。

未来,如果人类有机会跨入到离地面2万公里外的深空,就需要全新的导航系统。

空间导航的核心是在每一时刻,需要知道至少四个位置的参考源。

根据众多观测结果,天文学家选用不同的天体源,提出了几种可能的导航系统。

一种就是最近几年谈得比较多的脉冲星导航。

脉冲星就是我们极为熟悉的中子星,因为磁极方向能够产生射电或者Ⅹ射线辐射,当转动轴和磁极不重合,而转动轴扫过地球的时候,就会产生人类所看到的脉冲,因此被称之为脉冲星。

某一些脉冲星转动速度特别快,转动周期可以达到毫秒量级。

这些脉冲星的转动稳定性非常好,可以比拟于地球上最好的原子钟,所以脉冲星也时常被称为宇宙间的原子钟。

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找到了几十个类似的脉冲星,如果人类可以接收到它们的信号,并且已知它们位置的话,
可以利用这些脉冲星进行星际航行。

还有一种很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恒星来导航。

在2013发射的欧洲盖亚卫星(GAIA)就计划对银河系内的10顆恒星的位置、恒星特征、距离以及运动速度进行精确测量。

目前,科学家已经得到了第一批结果,等到这个计划的最终目标实现之后,人类就会有一个很好的银河系内星图,可以利用它来进行导航。

如果人类有机会迈出银河系,进入更远宇宙的时候,能用什么来导航呢?
有些天文学家就提出,或许可以以那些遥远的某些星系作为参考,这些被选出来的天体就是天文学中常说的活动星系核。

这些天体是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所产生的喷流,因为辐射非常明亮,往往比星系本身的辐射还要强很多。

因为中心体积非常小,从遥远的地方去看,就像一个小点很难分辨,以至于在这类天体发现的最早期,最明亮的那一类被称为“类星体”。

尽管这类星系也在空间运动,然而因为这些天体至少距离地球几十亿光年之外,看起来几乎不动,相比较上面提到的脉冲星位置上要稳定很多。

法国的天文学家Charlot和他的团队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选取了一些最致密和最稳定的活动星系核,建立了一个被称之为国际天球参照系统。

经过20余年发展和不断更新,这个系统当中从最早的包含了212个源,到现在遍布整个天空的300多个。

这个系统或许也能够成为人类以后进行宇宙旅行所使用的导航系统。

未来无论是地球附近的太空旅行,还是更远的星际旅行,都需要人类的共同努力和推动只有这样,当地球真的面临“流浪”危险的时候,人类才真正能够坦然相对。

《光明日报》(2019年02月21日16版,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脉冲星”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
A.脉冲星,就是旋转的中子星,因不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而得名。

B.脉冲星高速自转,其转动轴扫过地球,我们就接收到一次它辐射的电磁波,于是就形成断一续的脉冲。

C.脉冲星的数量虽然只有几十个,但如果能接收到它们的信号,并知道其位置,就可以利用脉冲星进行星际航行。

D.脉冲星是高速自转的中子星,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子星都是脉冲星。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因为手机软件导航的工作原理简单,所以到达2万公里外的深空,就需要全新的导航系统。

B.欧洲盖亚卫星(GAIA)试图利用恒星来导航,从而为银河系内的星际旅行提供帮助。

C.活动星系核比脉冲星在位置上要稳定很多,是因为这些天体至少距离地球几十亿光年之外。

D.国际天球参照系统有可能成为人类在更远的星际旅行中所使用的导航系统。

3.请结合全文,概括星际旅行导航系统构成的必要条件。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种子的力量(节选)
梁晓声
当然,种子在未撞触到土壤的时候,是没有任何力量可言的。

尤其,种子仅仅是一粒或几粒的时候,简直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微不足道,那么的不起眼,谁会将一粒或几粒种子的有无当成一回事呢?
我们吃的粮食,诸如大米、小米、包谷、高粱……皆属农作物的种子;桃和杏的核儿,是果树的种子;柳树的种子裹在柳絮里,榆树的种子夹在榆钱儿里;榛树的种子就是我们吃的榛子,松树的种子就是我们吃的松子……都是常识。

据说,地球上的动物,包括人和家畜禽类在内,哺乳类大约四五千种之多;仅蛇的种类就有两千种以上;鸟类一万五千余种;鱼类三百种以上。

虫类是生物史最多的。

草虫之类的原生虫类一万五千余种;毛虫之类四千余种;章鱼、墨鱼、文蛤等软体动物近十万种;虾和螃蟹等甲壳类节肢动物估计两万种左右;而我们常见的蜘蛛竟也有三万余种;蝴蝶的种类同样惊人的多……
那么植物究竟有多少种呢?分纲别类地一统计,想必其数字之大,也是足以令我们咋舌的吧?想必,有多少类植物,就应该有多少类植物的种子吧?
而我见过,并且能说出的种子,才二十几种。

比我能连绰号说出的《水浒》人物还少半数。

像许多人一样,我对种子发生兴趣,首先由于它们的奇妙。

比如蒲公英的种子居然能乘“伞”飞行;比如某些植物的种带刺,是为了免得被鸟儿吃光,使种类的延续受影响;而某类披绒的种子,又是为了容易随风飘到更远处,占据新的“领地”……关于种子的许多奇妙特点,听植物学家们细细道来,肯定是非常有趣的。

我对种子发生兴趣的第二方面,是它们顽强的生命力。

它们怎么那么善于生存呢?被鸟啄食下去了,被食草类动物吞食下去了,经过鸟兽的消化系统,随粪排出,相当一部分种子,居然仍是种子。

只要落地,只要与土壤接触,只要是在春季,它们就“抓住机遇”,克服种种条件的恶劣性,生长为这样或那样的植物。

我是知青时,曾见过最为奇异的由种子变成树木的事。

某年扑灭山火后,我们一些知青徒步返连。

正行间,一名知青指着一棵老松嚷:
“怎么会那样!怎么会那样!”--众人驻足看时,见一株枯死了的老松的秃枝,遒劲地托举着一个圆桌面大的巢,显然是鹰巢无异。

那老松生长在山崖上,那鹰巢中,居然生长着一株柳树,树干碗口般粗,三米余高。

如发的柳丝,繁茂倒垂,形成帷盖,罩着鹰巢。

想那巢中即或有些微土壤,又怎么能维持一棵碗口般粗的柳树的根的拱扎呢?众人再细看时,却见那柳树的根是裸露的--粗粗细细地从巢中破围而出,似数不清的指,牢牢抓住巢的四周。

并且,延长下来,盘绕着枯死了的老松的干。

柳树裸露的根,将柳树本身,将鹰巢,将老松,三位一体紧紧编结在一起。

使那巢看去非常的安全,不怕风吹雨打……
一粒种子,怎么会到鹰巢里去了呢?又怎么居然会长成碗口般粗的柳树呢?种子在巢中变成一棵嫩树苗后,老鹰和雏鹰,怎么竟没啄断它呢?
种子,它在大自然中创造了多么不可思议的现象啊!
我领教种子的力量,就是这以后的几件事。

第一件事是大宿舍内的砖地,中央隆了起来。

且在夏季里越隆越高。

一天,我这名知青班长动员说:“咱们把砖全都扒起来,将砖下的地铲平后再铺上吧!”于是说干就干,砖扒起后发现,砖下嫩嫩的密密的,是生长着的麦芽!原来这老房子成为宿舍前,曾是麦种仓库。

落在地上的种子,未被清扫便铺上了砖。

对于每年收获几十万斤近百万吨麦子的人们,屋地的一层麦粒,谁会格外在惜呢?而正是那一层小小的,不起眼的麦种,不但在砖下发芽生长,而且将我们天天踩在上面的砖一块块顶得高高隆起,比周围的砖高出半尺左右……
第二件事是有位老职工回原籍探家,请我住到他家替他看家。

那是在春季,刚下过几场雨。

他家灶间漏雨,雨滴顺墙淌入了一口粗糙的木箱里。

我知那木箱里只不过装了满满一箱喂鸡喂猪的麦子,殊不在意。

十几天后的深夜,一声闷响,如土地雷爆炸,将我从梦中惊醒。

骇然奔入灶间,但见那木箱被鼓散了几块板,箱盖也被鼓开,压在箱盖上的,腌咸菜用的几块压缸石滚落地上,膨胀并且发出了长芽的麦子泻出箱外,在地上铺了厚厚一层……
于是我始信老人们的经验说法--谁如果打算生一缸豆芽,其实只泡半缸豆子足矣。

万勿盖了缸盖,并在盖上压石头。

谁如果不信这经验,膨胀的豆子鼓裂谁家的缸,是必然的。

我们兵团大面积耕种的经验是--种子入土,三天内须用拖拉机拉着石碾碾一遍,叫“镇压”。

未经“镇压”的麦种,长势不旺。

人心也可视为一片土。

因而有词叫“心地”,或“心田”。

在这样那样的情况下,有这样那样的种子,或由我们自己,或由别人们,一粒粒播下在我们的“心地”里了。

可能是不经意间播下的,也可能是在我们自己非常清楚非常明白的情况下播下的。

那种子可能是爱,也可能是恨;可能是善良的,也可能是憎恨的,甚至可能是邪恶的。

比如强烈的贪婪和嫉妒,比如极端的自私和可怕的报复的种子……
播在“心地”里的一切的种子,皆会发芽、生长。

它们的生长皆会形成一种力量。

那力量必如麦种隆起铺地砖一样,使我们“心地”不平。

甚至,会像发芽的麦种鼓破木箱,发芽的豆子鼓裂缸体一样,使人心遭到破坏。

唯一行之有效的措施是,时时对于丑恶的邪恶的种子怀有恐惧之心。

因为人当明白,丑陋的邪恶的种子一旦入了“心地”,而不及时从“心地”间掘除了,对于人心构成的危险是如癌细胞一样的。

首先是,人自己不要往“心地”里种下坏的种子;其次是,别人如果将一粒坏的种播在我们心里了,那我们就得赶紧操起我们理性的锄了……
“人之性如水焉,置之圆则圆,置之方则方。

--古人在理之言也。

1.联系上下文,分析首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

2.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

3.“种子的力量”,结合文本,你能梳理出文章中提到的植物种子的几种力量吗?
4.文章“土壤”转到“心地”,你对“心地”有着怎样的理解与思考?
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皆有错(节选)
[美]刘易斯·托马斯
①错误就深藏在人类思维的基础之中,像根瘤那样滋养着整个结构
...........。

要不是我们具有犯错误的能耐,我们决做不成任何有用的事情。

我们是生来就要犯错误的,编好了码犯错误的。

②常言道,我们在“尝试和出错”之中学习。

我们为什么总是这么说呢?为什么不说“尝试和搞对”或“尝试和获胜”呢?老话这么说,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事情就是这样的。

一个好的实验室,正像一个好的银行、好的公司、好的政府一样,动作应像一台计算机。

几乎一切事情都做得按部就班, 无懈可击,各种数字相加正好就是预期的答数。

日子就这么过去。

碰巧哪天幸运,于是哪个幸运的实验室里会有个人见下一个错误:用错了减震器,填错了一个空格,读数时小数点错了位,暖房温度低了一度半,一只老鼠溜出了箱子,或者无非看错了当天的日志。

不管是什么,当然结果出来的时候,明显出了纰漏,于是行动就此开始。

③错读本身并不是重大错误,但它开了条路。

下一步才是关键性的。

假使研究人员能够说:“可是即使如此,你看那结果! ”假使这样,那么新的发观(不论它是什么),就可以捕捉了。

要取得进展,就须在错误的基础上迈步。

④这可能是人类独有的天赋,甚或是我们的遗传密码中注定的。

其它生物看来都没有注定要在日常生活中犯错误的DNA链, 更肯定没有要它以必然犯错误作为行为准则的 DNA链。

⑤作为人类,我们最高明,最能眉飞色舞开动脑筋的时刻,是当我们面前摆着两个以上选择的那会儿。

有时候,同时有十条甚至二十条路可走,而除了一条之外,其余肯定是错的,这种富于选择的场合能把我们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地。

这过程就称为探索,而它是以人类难免出错为基点的。

假使我们的头脑里只有一个中心,仅能在该作出正确决定时有所反应,而不是有着一丛丛各不相同、轻信而且容易受骗的神经元,足以把我们引进死胡同,抛到树梢头, 带进末路,送上蓝天,转弯抹角,拐错弯儿, 要不是这样,我们只能原地踏步,裹足不前。

⑥比我们低等的动物就没有这种了不起的自由。

它们大多数都困于绝对不犯过失的境地。

猫当然有它好的一面,然而它就绝对不犯错误。

我还从没有见过一只举止笨拙、屡屡出错的猫。

狗有时不太稳当,偶尔会犯些可爱的小错,但那是模仿它们的主人才学来的。

鱼无论做什么都无懈可击。

⑦当我们越来越依靠更为复杂的计算机来处理事务的时候,我们应该记住这些。

我是说,应让计算机具有它们的头脑;让它们自行其是。

假使我们能够做到这点,能在事情的进展过程中皱皱眉头把头侧向一边,不去管它,那么人类和计算机类就前程无量了。

你们通常用的好些的计算机一瞬间所能完成的计算量,就要我们任何人用算尺拉上一辈子。

因此,现今轻易能够获得的、机器所造成的精确误算,几乎是无穷无尽的。

这样你就可以想象,从中我们能够得到多大的机会。

因此我们将能着手解决一些最棘手的问题。

例如,现今生活的实际已经显然表明,全世界已是个单一的共同体,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组织我们全球规模的社会生活呢?作为工作设想,我们可以假定,所有正确的安排方式都行不通。

于是,为了向前推进,我们所需要的是一整套错误的选择,而且必须比我们任何人现在所能想出的少数错误做法,更为多样和有趣得多。

事实上我们需要一张无穷尽的选择单子,为了把这张单子打印出来,我们必须让计算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