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
一、文学常识:
《陋室铭》作者是唐代的刘禹锡,本文体裁铭。

二、理解性默写
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④文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⑤文中表现陋室主人情趣高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⑥从反面写出陋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⑦用类比赞美'陋室',并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⑧《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⑨《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四、问答题
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环境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

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言外之意?
答:①表现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

②作者对官僚们的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对官府公事的厌倦。

4.作者在本文的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答: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用下句,隐含“陋室”主人以“君子”自居之意,既巧妙地照应了开头的“惟吾德馨”,又画龙点睛,强调了陋室不陋的主题。

5.文章是在写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还要提到“诸葛庐”“子云亭”?
答:此句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6、作者在文中以仙人蛟龙自况,更以孔子、诸葛亮、子云等古代名贤自比,这种毫不自谦的思想是否让人觉得有些自以为是、不可一世?
答:不会的。

作者的这种自比,并非狂妄自大,实是自勉自励,是要求自己交往纯正,志趣高雅,品质高洁,要以古代名贤为榜样,去追求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

立身处世就要有这种自知自勉的精神。

四、课文理解:
1、本文的主旨句:惟吾德馨(“德馨”一语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生发。

)全文的点睛之笔:孔子云:何陋之有?本文表达的主题是: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2、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写室中事情趣之雅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前两句正面实写,可知室主任高雅脱俗的情致;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任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写诸葛庐,写子云亭,有何用意?(运用类比,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3、本文写作特点:(1)采用托物言志写法,(2)本文句式整齐,对仗工巧,节奏分明,言韵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

4、作者为什么人他的陋室不陋?(因为“惟吾德馨”)。

“诸葛”指诸葛亮,“子云”指杨雄。

5、有人认为本文反映出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不同意,因为本文表达的是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6、“调素琴”说明作者喜爱音乐,下文却说“无丝竹之乱耳”,这两者矛盾吗?
这两者不矛盾,前者指悦耳的声音,暗示作者在陋室中自得其乐,独善其身;后者指不悦耳的灯红酒绿之中的声音,暗示作者不与官场的黑暗势力同流合污,这两者不过是从正反两个角度对同一问题作描写抒情罢了。

7、“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何作用?(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8、“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9、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恪守的“惟吾德馨”的情操?(作者恪守的“惟吾德馨”表现出封建知识分子洁身自好的人生品格,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仍然有进步意义,物质生活再丰富也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


一、理解性背诵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2、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7、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8、《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0、表现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调素琴,阅金经。

11、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2、本文开头起兴,以虚衬实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二、重点分析
1、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每层的大意是什么?
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
概括各层大意。

前六句,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

中间八句,描写陋室的特点。

(自然环境优美、来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的高雅)最后三句,点明陋室不陋。

2、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山水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回答:(1)从山水写起,目的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点明文章的主旨。

(2)采用比兴的修辞手法,构思新颖,使文章显得起伏多姿,对陋室起到渲染烘托的效果。

3、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回答:从陋室的自然环境优美、室中往来人物不俗、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三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的妙处。

回答: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让人感觉陋室环境的春意正浓,生机盎然。

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修辞+内容+情感)
5、作者在本文提到诸葛亮和杨子云有何作用?
回答:作者以古代贤人自比,表明自己也有古代贤人的志趣和抱负,暗示了陋室不陋。

6、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回答: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只引用孔子答话的后半句,省略前半句,语意却在前句,言外之意,自己就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贫乐道,所住的陋室不陋。

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7、体会文中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回答:本文对偶句: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调素琴,阅金经。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表达效果:使句子整齐,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

8、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回答:画龙点睛,总结全文。

与开头“惟吾德馨”相照应。

有力地表现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9、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回答: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10、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表达的情感: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1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

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

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