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微专题3+湖泊面积的动态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闭
合流域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 毫 米 , 水 下 已 形 成 较
厚盐层,因此湖泊水量的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 蒸发量( )
A.远大于2000毫米
B.约为2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损失不用考虑湖水的下渗。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 湖水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 一致,因此答案选C。
微专题系列之三 湖泊面积的动态变化
【思维导图】
水量平衡原理P71 水量平衡: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
量。这就是水平衡原理。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
水量平衡原理基本公式
W入 = W出 ± △u
①收入——大气降水;地下水 的输入;人工调水等。 ②支出——蒸发、植物蒸腾; 径流输出;下渗;人工取水等。
B.②③ 由于该月降水异常增多,因此到第5次降水时,土壤含水量 D.①④ 达到饱和,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从而产生洪峰;
(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 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 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
) 已经饱和,入湖水量减 少不会影响湖泊盐度, 同时种植植被也不能导 致湖水的富营养化,因
注意:某一区域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在一段时期内几乎保持不变
此答案选B。
(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 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 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 水土保持能力增强。
(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 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 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
降水序号 1 2 3 4 5 6
降水历时/天 2 4 5 2 2 2
降水量/mm 53.0 80.3 100.1 73.2 90.7 54.4
汾川河洪峰情况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洪峰流量346 m3/s 洪峰流量1 750 m3/s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解析 该流域气候较干, 可能蒸发量是大致一样的, 而实际蒸发量差异主要取 决于地表可供蒸发的水量 的多少。从图中可以看出, 坡面区域坡度大且以基岩 为主,地表水难以存留且 下渗少,导致土壤中含水 量少,因此该处的实际蒸 发量最小,答案选A。
1.(2017·课标Ⅰ,6~8)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 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 750 m3/s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C.③④
3.湖泊水污染及治理措施:
(2016·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 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 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 此完成4~6题。
5.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成因
引入湖的河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少,水土 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泥
人为
流失加重,泥沙淤积
沙淤积;围湖造田
①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
②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
影响 ③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大;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退化;
⑤湖岸周围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项目
咸水湖
淡水湖
对策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用水量; ②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③国家间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④立法保护水资源; ⑤退耕还湖; ⑥疏通清淤; ⑦中上游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1.(2017·课标Ⅰ,6~8)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 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 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
小的是(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第五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说明 泥沙的来源不是来自于裸露的坡面。
(2016·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 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 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 此完成4~6题。
4.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 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河流、湖泊水量稳定 ③ 收入水量(来水)=支出水量(去水)
[探究升华] 运用水平衡解释湿地的形成和内流河断流的原因 (1)沼泽地的形成——来水多、去水少。
来水多,去水少(上不去,下不来,排不走) (2)内流河断流的成因——来水少、去水多。
来水少,去水多
内流河到湿地形成过程中降水和蒸发的变化
1.(2017·课标Ⅰ,6~8)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 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 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5)淡、咸性质:盐度低→为淡水湖;盐度高→为咸水湖→降水量与蒸发量 关系,有无河流流出。 (6)含沙量→取决于植被。 (7)水质优劣→根据材料推断。 (8)风浪大小→看是受盛行风影响还是受气压带风带控制,看温差大小。
2.湖泊的演变——萎缩:
项目
咸水湖
淡水湖
自然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降水减少,气候变干
(W入为收入水量,W出为支出水量;△u为蓄水变量。)
在多年情况下:△u为零(多年平均蓄水量保持不变) 即W入=W出
水量平衡原理的应用
应用1:“来水”与“去水”问题
1915-1983年洞庭湖面积变化示意图
黑龙江扎龙湿地分布图
湿地、洪涝灾害形成 ① 收入水量(来水)>支出水量(去水),蓄水量增加
河流断流、湖泊萎缩 ② 收入水量(来水)<支出水量(去水),蓄水量减少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 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 750 m3/s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A.河床 C.裸露坡面
B.沟谷 D.植被覆盖坡面
A.①②
B.②③一般变化小;
【核心要点】 1.湖泊水文特征的“八个”方面: (1)湖泊水量大小→取决于湖水补给量与蒸发量→取决于气候。 (2)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小→取决于湖水补给方式。 (3)有无结冰期→取决于温度(纬度、海拔): 有,若材料有提供冰期长短、冰层厚度,则答结冰期长短与冰层厚薄。 无,则只答“无结冰期”。 (4)补给水源→以哪类水体为主要补给水源。
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
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解析 如果该流域大量种
植耐旱植物,需要引水
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少,
湖泊的面积缩小,湖盆
蒸发量减少。湖水盐度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