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16G101与11G101的24个不同之处(附图解)

合集下载

16G101图集与11G101图集对比

16G101图集与11G101图集对比

16G101图集取消了非抗震设计标准16G101-1与11G101-1主要修改页面与不同2016年9月1日起实施16G101-1 11G101-1P5、总说明3.本图集标准构造详图的主要设计依据:增加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 18306-2015当依据的标准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产品,视为无效。

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使用。

P5、无GB 18306-2015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1.总则P7、16G101-1中、1.0.9条未有该内容;1、0、9条中8款:注明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位置: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但仍需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也应注明。

总则P7、11G101-1中1.0.9条3款中的“当抗震设计时,也应注明以明确选用相应抗震的标准构造详图。

”对应的8款未具体注明。

2.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P8、2.1柱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增加了2.1.4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注写:1、框架柱嵌固部位在基础顶面时,无需注明。

2、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基础顶面时,在层高表嵌固部位标高下使用双细线注明,并在层高表下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标高。

3、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但仍需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可在层高表地下室顶板高下使用双虚线注明,此时首层柱端箍筋加密区长度范围及纵筋连接位置均按嵌固部位要求设置。

P8、无具体要求双虚线——地下室顶板(考虑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双细线——嵌固部位2.2列表注写方式P8、2.2.2中1款,柱编号,表2.2.2中原“框支柱KZZ”改写为“转换柱ZHZ”其他编号不变。

(以下各条均同该条)右栏第二行:“框支柱”更正为“转换柱”。

P8为KZZP9、2.2.2条3款中,强调了“芯柱中心应与柱中心重合”P9未明确强调P9、2.2.2条4款中,明确用了“对于采用非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必须每侧均注写中部筋”的要求。

16g101与11g101对比 变化内容(超详细分析对比)

16g101与11g101对比 变化内容(超详细分析对比)

16G101与11G101对比改变的内容(非常详细)(第一部分图解说明)原来03G图集计算锚固长度就是直接查的,11G图集给变复杂了,计算一个锚固长度竟然需要4个步骤,现在又终于回归到查表了,简单明了,不会产生争议,好!你看看,按照11G图集,以上案例最后的锚固长度可以是33d,也可以是34d,好像都有理由奥,16G图集,给你一锤定音,就是33d,消除了争议。

搭接长度可以直接查,还是第一次出现,03G和16G都需要计算,16G真好,替我们算了,直接查就可以了,这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甲乙双方少打了多少口舌官司。

这里图集是不是一个字写错了,明明是横向施工缝吗!连梁增加非贯通筋,这个节点原来是没有的,但是实际上会碰到,原来对我们来说左右为难的事情,现在给了你确切的答案。

第一个节点是在连梁上部上通筋出现搭界时候用到,第二个节点是连梁出现架立筋时候用到。

这里的加密范围其实和框架梁是一样的,如果掌握规律,我估计你也能猜出来加密范围是多少。

现在这个节点有办法算了,原来节点还真不好计算,净长多少很难确定,这不是给吵架打下基础了吗?哈哈!框架扁梁就是我们平时遇到的宽扁梁,终于给出了准确的计算依据。

这里注意,所谓的附加钢筋在梁中,我指的是梁竖向标高的中间,不是水平面的中间。

注意,当柱截面宽-框架梁宽≥100时,需要增加了u型筋。

(第二部分制图规则说明)1.取消了原101-1图集中的总说明第2条的平法系列图集包括的内容.2.增加了第3条中的设计依据的规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调整了2本规范依据的版本,新增了当依据的标准进行修订或者有新的标准出版实施时,图集与规范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产品,视为无效。

3.总说明第5条调整了图集的适用范围。

取消了原11G101-1图集中的非抗震设计。

4.第 1.0.2条图集制图规则适用范围取消了楼板部分也适用于砌体结构这句话。

5.第 1.0.9条,取消了第3款非抗震设计部分的要求;整了第5款中可选用图集构造做法的例子所在图集的页数。

16G101图集与11G101图集区分培训

16G101图集与11G101图集区分培训

第5页,共27页。
To make the world a more simple business
第二部分 图集在本项目的应用
输入企业的中英文名称
EnEtnetretrhtheebbuussinineessssEEnngglliisshh nnaammee
第6页,共27页。
To make the world a more simple business To make the world a more simple business

KBL的配筋与水平放置的剪力墙配筋相似。在
梁与柱重合部分周围设置竖向拉钩。当支座柱为边
柱时,柱截面比边梁宽出100mm以上时,在宽出
边梁的范围内附加U型箍。

图集中KBL的核心区附加纵向钢筋以大写的
“F”打头,并注明纵横向及间距。
输入企业的中英文名称 Enter the business English name
补充构造边缘翼墙部位的 墙体分布筋的要求
对普通构造边缘柱部位 在非墙体底部加强部位的墙 体分布筋的连接方式
输入企业的中英文名称
Enter the business English name
第25页,共27页。
To make the world a more simple business
其余更改
16G101中取消了适用范 围中关于非抗震区域的相关 规定。
输入企业的中英文名称 Enter the business English name
第10页,共27页。
To make the world a more simple business
16G101取消纯非抗震区域的设计
第1.0.2条图集制图规 则适用范围取消了楼板部 分也适用于砌体结构这句 话。

16G101图集与11G101图集对比

16G101图集与11G101图集对比

16G101图集与11G101图集对比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中,常会使用不同规格的图集来进行数据分析和算法训练。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比两个较为常用的图集——16G101图集和11G101图集,探究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16G101图集16G101图集是由Google整理并公开发布的图像数据集。

该数据集包含101类物体和对象,每类物体或对象都有大约800到1000个样本。

其中,每个样本为分辨率为256x256的彩色图像。

总计16,427张图像。

该图集可供学术研究者、数据科学家和开发人员使用。

该数据集涵盖了许多日常物品和生活场景,包括动物、机器设备等,因此可以在许多真实世界的场景下应用,如目标检测、图像分类、目标跟踪和场景分割等。

11G101图集11G101图集是由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计算机视觉实验室创建和维护的图像数据集。

与16G101图集相比,该数据集包含101类物体和对象,每个类别有50个摄像机提供的近1200张图像。

因此,该数据集总共约包含11.6万张图像。

该数据集中物体和对象的种类跨度较广,包括食品、家具、自然物体、交通工具等,可以用于常见场景下的图像分类和物体检测。

两者的异同图像数量从上述介绍中可以看到,两个图集的样本数量和总共的图像数量有很大的差别。

16G101图集共有16,427张图像,而11G101图集共有11.6万张图像,前者只是后者的约14%。

如果进行大规模的机器学习算法训练,则11G101图集的图像数量更为适合。

而如果是进行小规模的模型训练或高速运算,则16G101图集可能更为适合一些。

物体种类两个图集在物体种类数量方面是相等的,都包含101个物体或对象的类别。

但是它们的物体种类有一定的差异。

16G101图集中包含了许多常见的物品和场景,如动物、家具、家用电器等。

而11G101图集中可以发现许多其他数据集很少涵盖的物体,如汉堡包、火箭、枪支等。

选择相应的图集应当基于所需的应用场景和数据分析目的。

16G101-1与11G101-1的区别

16G101-1与11G101-1的区别

目录1、取消非抗震框架梁作法2、增加扁梁柱节点、构造2.1.4 嵌固端的注写细化a、不在基础顶面b、不在顶板3.2.2 增加跨高比不小于5的LL按框架梁设计,代号为LLK3.2.3 取消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拉筋(或箍筋)的表达规定放在了3.2.4增加了非底部加强区构造边缘构件不设置外封闭箍的时候墙身水平钢筋应按相应作法(计入水平筋构造)3.2.5 增加LLK相应规定(在第8点)3.6.3 为增项、一级墙水平施工缝作法表4.2.2 增加了TZL(托柱梁)KBL(宽扁梁)附注3 增加了L、JZL端部预定为铰接表充分利用钢筋时为Lg 4.2.5 4.2.6 增项、宽扁梁作法4.3.4 扁梁注写方式取消4.6.2 非抗震设计取消4.6.7 KZL中托墙、柱区别5.2.2 增加板考虑竖向地震时规定5.4其它增加板竖向地震规定5.4.1增加5.4.3 板、墙钢筋顶部搭接6.5其它6.5.1 板考虑竖向地震6.5.2 锚固搭接要求6.5.4 在塔顶连接的搭接要求表7.1.2 增加板阴角放射筋7.2.9 增加悬挑板阴角附加钢筋7.2.10 阳角附加筋增加详图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2.同表述方式,取消非抗震名词la与laE 都列表了修正系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ll、llE 搭接长度也都列表了P69 增加了K2伸上板面的作法P72 增加水平变截后增厚长度的作法(二)连通法P73、74 剪力墙竖向钢筋连接构造加了一页P76 计入水平筋作法画法改变P77 增加了构造边缘构件利用墙体水平钢筋的作法P78 增加LL不同截面的详图P80 LLK 纵向箍筋的构造P83 大于300小于800洞口补强作法不同P84 增加上板小于下板时,梁上下锚固长度不同的算法P87、88、89取消原纵向钢筋弯拆要求增加非框架梁下部纵向钢筋弯锚构造P93、94 增加框架扁梁中柱节点P96 KZZ 改为ZHZP97 增加托柱转换梁TZL作法P98 增加井字梁JZlg 构造P100 增加板在端部支座的锚固构造。

16G101与11G101系列平法规则对比

16G101与11G101系列平法规则对比

注:对计算根数有影响。
四、16G 条形基础起步距离节点更明确详细
16G101-3P76
11G101-3P69
五、16G新增剪力墙、砌体墙下条形基础截面
见16G101-3P 77
16G新增剪力墙下条形基础截面、砌体墙下条形基础截面 并分开来表示
六、基础梁端部无外伸构造长度发生变化
16G101-3P81
第三部分:梁部分
一、增加2类梁构件 二、框架扁梁(一)---中柱节点
框架扁梁(二)---边柱节点1 框架扁梁(二)---边柱节点2 三、增加框支梁上部墙体开洞构造 节点1、2、3 四、16G增加梁上生柱构造
一、增加2类梁构件
16G101-1P27
11G101-1P26
二、框架扁梁(一)---中柱节点
一、柱名称有变化
二、16G新增柱顶等截面伸出时纵向钢筋构造
三、梁上柱
11G101-1P61
16G101-1P65
纵筋伸入节点内长度及弯折长度发生变化
四、柱净高计算明确
五、边角柱、角部附加钢筋
六、地下室中柱柱顶弯折发生变化
第二部分:剪力墙部分
• 一、16G新增拉结筋 • 二、剪力墙水平筋节点有增减 • 三、11G有非抗震连接构造,16G统一为抗 • 四、16G剪力墙水平筋交错搭接更详细 • 五、外侧水平筋搭接长度发生变化 • 六、端柱端部墙节点发生变化 • 七、16G增加墙抗震缝局部构造 • 八、16G增加剪力墙上起边缘箍筋构造 • 九、16G增加剪力墙竖向插筋顶部构造 • 九、16G增加剪力墙竖向插筋顶部构造 • 十、地下室外墙顶部构造发生变化 • 十一、剪力墙洞口加固筋发生变化 • 十二、增加连梁类型LLK • 十三、连梁LLK构造 • 十四、双洞口连梁LL配筋构造 • 十五、16G增加连梁、暗梁、边框梁侧面纵筋及拉筋节点

16G新平法与11版对比解析

16G新平法与11版对比解析

16G新平法与11版对比解析
(连载五)【内部资料】16G新平法与11版对比解析2016-10-11
1 剪力墙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区别:1、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按框架梁设计时,代号为LLK;2、注写规则同框架梁;16G101-1——P15
11G101-1
区别: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和非阴影区钢筋注写方式; 16G101-1——P15
11G101-1
区别:拉筋布置节点图名称变化变化双向布置改为矩形布置;16G101-1——P16 11G101-1 区别:对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侧面纵筋配置要求及支座内锚固依据,注写规则依据;16G101-1——P17~18 11G101-1 区别:一级抗震剪力墙水平施工缝设置附加竖向插筋的制图要求; 16G101-1——P21 11G101-1 区别:LLK图纸配筋实例; 16G101-1——P22 11G101-1 11版中无此点; 2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构造区别:1、端部无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端部做法,16G合并为一个节点,取消原11GU形封口筋做法。

2、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端部做法,要求水平分布钢筋紧贴角筋内侧弯折。

以前在外侧弯折。

3、新增端部有L型暗柱时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端部做法; 16G101-1——P71 11G101-1。

16G101图集与11G101图集对比

16G101图集与11G101图集对比

16G101图集取消了非抗震设计标准双虚线——地下室顶板(考虑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双细线——嵌固部位2.2列表注写方式P8、2.2.2中1款,柱编号,表2.2.2中原“框支柱KZZ”改写为“转换柱ZHZ”其他编号不变。

(以下各条均同该条)右栏第二行:“框支柱”更正为“转换柱”。

P8为KZZP9、2.2.2条3款中,强调了“芯柱中心应与柱中心重合”P9未明确强调P9、2.2.2条4款中,明确用了“对于采用非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必须每侧均注写中部筋”的要求。

P9未明确P11、2.2.4柱平法施工图列表注写方式示例,左侧结构层楼面标高,结构层高,注4,(主要明确了用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时,存在嵌固作用时,首层也按嵌固部位要求加密和确定终为连接墙。

)柱表右下角备注“○3x○B轴”更正为“○5x○C轴”P11、只注明嵌固部位在-0.0302.3截面注写方式P12、截面注写方式表达柱平法施工图示例:左侧结构层楼面标高,结构层高,嵌固层与首层同上列表法。

P12同上P65 注:P61 注:P65 P61P65底层刚性地面上下各加密500P61 只有P67 节点图①中左上注写第二行:但不少于3根直径不少于10的角部附加钢筋更正为:且不少于3根直径不少于10的角部附加钢筋P69 新增:K2边柱、角柱柱顶等截面伸出时纵向钢筋构造11G101-1无该内容图○2中标注“15d”更正为“12d”。

上图P58注下内容:P14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3.2.2-1构造边缘构件中的构造边缘翼墙和构造边缘转角墙,增加了括号内的数值,该数值用于高层建筑。

11G101-1无该内容P15表3.2.2-2 墙梁编号增加了连梁LLK,(跨高比不少于5)11G101-1无该内容P17 11G101-1无该内容P15设计施工时应注意:有Ⅰ、Ⅱ、Ⅲ、Ⅳ条,比11G101-1主要增加了以下内容①3.2.3条中3后部分内容大意是“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中需注写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内布置的拉筋或箍筋直径,与阴影区箍筋直径相同时,可不注。

施工技术丨16G101与11G101的终极PK,大神全面解析不同之处,看这一篇就够了!

施工技术丨16G101与11G101的终极PK,大神全面解析不同之处,看这一篇就够了!

施工技术丨16G101与11G101的终极PK,大神全面解析不同之处,看这一篇就够了!16G101与11G101相比有不少变化的地方,两本图集的不同之处对比在这里!下面的所有截图,上半部分为16G101,下半部分为11G101。

1、总说明中更新了最新参考规范。

2、总说明中取消了楼板平法适用于砌体结构的说明。

3、总说明中取消了非抗震设计的相关说明。

4、总说明中更新了必须注明的相关内容举例。

5、总说明中强调了必须注明构造边缘构件外圈是否设置封闭箍筋,也就是说非加强区的构造边缘构件可以不设置封闭箍筋。

6、当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但仍需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的嵌固作用时应注明,主要跟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有关。

7、在层高表中应根据项目嵌固部位、地下室顶板嵌固作用情况等增加双细实线和虚线。

8、框支柱的代号取消,改为转换柱。

9、强调对于采用非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必须每侧均注写中部筋。

10、本图集取消了非抗震的存在。

11、增加了首层框架柱在地下室顶板箍筋加密区的注写要求。

12、取消了非抗震时,厚度不大于160毫米的剪力墙可以采用单排筋的规定。

13、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按框架梁设计时需要单独编号为LLK。

14、进一步强调了非底部加强部位构造边缘构件可以不设置外圈封闭箍筋。

15、拉结筋的布置方式由“双向”和“梅花双向”,改为“矩形”和“梅花”两种称呼。

16、进一步说明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按框架梁设计时,两侧面纵筋平面注写方式以大写字母N打头,梁侧面纵向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要求同连梁中受力钢筋。

17、对于约束边缘构件,取消了当仅Lc不同时可编为同一构件编号的规定。

18、取消了洞口补强钢筋如果按标准构造详图设置时,可不在平法图中标注的规定。

19、对于环形洞口补强钢筋,取消了按照圆外切正六边形的边长方向布置的规定,改为注明洞口上下左右每边布置的补强纵筋的具体数值,以及环向加强钢筋的具体数值。

20、增加了抗震等级为一级的剪力墙,水平施工缝处需设置附加竖向插筋的规定,设计应注明构件位置,并注写附加竖向插筋规格、数量及间距,竖向插筋沿墙身均匀布置。

平法16G101-1与11G101-1对比解析

平法16G101-1与11G101-1对比解析

平法16G101-1与11G101-1对比解析
• 总说明的变化对比
• 16G101的设计依据
• 11G101的设计依据
对比看成 16G101系列多遵照一个地震区划图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变成2015修正板 抗震设计规范变成2016修订板 高层技术规程和结构制图标准没有变化
16G101-1总说明3:“当依据的标准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 准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 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产品,视为无效。工程技术人 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 ,并应对本图集相 关内容进行复核后使用。 ”而原11G101图集并无此说明,有这条说明可以理解为, 一、是图集从属和依附于规范;图集不是规范 二、凡图集与规范不符的以规范为准; 三、当规范修订与图集不符部分,图集无效; 四、使用者不能教条地使用图集,要与规范对照复核后 使用。 五、图集仅是指导性做法,在不违背现行规范的前提下, 方可使用
3变化三 3.6.3:抗震等级为一级的剪力墙,水平施工缝处需 设置附加竖向插筋时,设计应注明构件位置,并注 定附加竖向插筋规格、数量及间距。竖向插筋沿墙 身均匀布置。
本条为新增,一般在地下室外墙设置附加竖向附加 插筋,若有,设计都会注明插筋规格和间距,一般 不注具体数量
16G101柱墙竖向构件的解读 1、柱 2、剪力墙
第8条.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按框架梁设计时(代号 为LLK**),采用平面注写方式 ,注写规则同框架梁。 LLK的表示方法按框架梁,因为它的配筋形式与框架无 异。LLK的构造同连梁,不能按框架梁,因为LLK属于连 梁范畴。框架梁要求梁纵筋满足直锚长度时伸入支座内 长度为支座宽/2+5D,而剪力墙(通常是边缘构件与墙 向联体体)支座很长,伸入支座内长度为支座宽/2+5D 造成极大浪费,也无必要,应按连梁构造,伸入墙内锚 固长度即可。

16G101与11G101区别

16G101与11G101区别

总说明和制图规则部分一、绪论11G101自2011年9月1日实行,16G101自2016年9月1日实行,正好5年一个周期。

当初11G101的推出变化挺大的,因为2010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混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高规》)进行了重大修订,因为G101是以规范为依据,所以,11G101相对于03G有很大变化,加之,11G101的体系也作了重大调整,进行了一些合并,从原6本图集压缩了3本图集。

那么,16G101相对于11G101有哪些变化呢?无重大变化,相似度约90%。

但即使10%的差异也是需要研读。

平面表示法及平法制图规则不会有变化,规则有稳定性,不可能一直变来变去,但可以局部修正和完善。

其次,原规范依据没有变化,如果说有变化,仅《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是新增的。

同时,16G101-1总说明3:“当依据的标准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产品,视为无效。

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使用。

”原图集无此说明,这条说明有多重含义,一是图集从属和依附于规范;二、凡图集与规范不符的以规范为准;三、当规范修订,图集不符部分视为无效;四,使用者不能教条地使用图集,要与规范对照复核后使用。

本次图集修订必要性不大。

首先是因为规范还没修订,图集的修订应与规范的修订保持同步。

其次是平法图集本身也没有重大理论发现和科研成果。

不论是规范和图集都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不可频繁变更与升版。

复次,图集标准体系没有作出重大调整,笔者在点评03G101和 11G101时曾建议G101整合成一本。

图集一分为三,每本图集都有相同内容,如一些通用性说明和规定,可以合而为一,避免重复,减少容量。

同时合而为一便于随带、翻阅和查询,如竖向构件柱墙的上部构造做法要到11G101-1上去查,柱墙在基础内构造要到11G101-3上去查,把一种构件进行人为的割裂。

16G101-1相较11G101-1的变化汇总

16G101-1相较11G101-1的变化汇总

16G101-1相较11G101-1的变化汇总16G101-1已于2016年9月1日起实行,图集不再涉及非抗震内容,现将该图集与以前的11G101-1对比总结如下:一、目录1、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及最小保护层厚度提至了受拉钢筋基本锚固的规定之前;P562、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及抗震时基本锚固长度单列一页,并增加钢筋弯弧内直径D项目;受拉钢筋锚固长度及抗震时锚固长度单列一页,表中直径不大于25和大于25的直接给出,其余情况的修正还要根据小注计算;P57P583、将纵向钢筋的锚固形式、搭接区箍筋构造及纵筋的连接归纳于一页;P594、将纵向钢筋的搭接及抗震搭接长度分列两页;P60P615、在封闭箍筋及拉筋弯钩构造页增加了拉结筋构造;P626、取消了原图集中非抗震KZ、QZ、LZ等相关内容;7、增加KZ边柱、角柱柱顶等截面伸出时纵向钢筋构造;P698、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改为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剪力墙身竖向钢筋改为剪力墙竖向钢筋,并将剪力墙边缘构件及上起约束边缘构件纵筋连接构造并入;P72P739、剪力墙AL、BKL配筋构造目录中不体现,但构造图中仍然保留;P7810、增加剪力墙连梁LLK(跨高比大于5)的纵筋、箍筋加密区构造;P8011、增加抗扭非框架梁Lg构造;P89 (新图集中将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的构件编号后均增加“g”,梁、板均如此)12、增加框架扁梁相关构造要求;P93P94P9513、改框支柱(KZZ)为转换柱(ZHZ);14、增加框支梁上部墙体开洞部位及托柱转换梁(TZL)托柱位置加强构造;P9715、增加井字梁JZLg的配筋构造;实际原图集已有,只是用文字注明,未用代号区分;16、板在端部的锚固构造取消了在砌体墙内的构造;17、增加板带端支座纵向钢筋构造(板带与剪力墙);P10618、在柱帽构造页增加板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P114二、总说明1、主要设计依据的不同:A、《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B、《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C、《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2016年局部修订GB50011-20102、去除了非抗震地区的构造;三、总则1.0.2条:取消了楼板部分也适用于砌体结构的说法;1.0.9条3款:非抗震的说明;5款:“例如“取消了设计按铰接和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的要求,因为构件类型代号中已经体现了;增加了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是否设置外圈封闭箍筋;P778款:增加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但仍需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也应注明;2.1.4条:本条为增加条文,具体规定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注写方式;2.2.2条:用转换柱(ZHZ)代替框支柱(KZZ),但新图集中有的地方还称为框支柱,应是不妥;3款:强调了芯柱中心应与柱中心重合;4款:强调非对称配筋时矩形截面柱必须每侧均注写中部钢筋;以下为分页对照:P11:1、明确了箍筋肢数mXn的方向;P14:图3.2.2-2构造边缘转角墙分多层及高层,多层200,与抗规一致,高层300与高规一致;P15:1、表3.2.2-2中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按框架梁设计)代号LLK;2、3.2.3条3款删除了约束边缘构件除注写阴影部位的箍筋外尚需在剪力墙平面图布置中注写非阴影区内布置的拉筋(或箍筋)及其注;3、设计施工时应注意中有删减;P17:1、3.2.5条、3.3.2条增加LLK梁的规定;P19:3.4.2条2款5中有变化;P20:3.5.5条设计时应注意中顶板作为外墙的弹性嵌固支承中增加墙外侧竖向钢筋与板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并在详图中注明;P823.6其它中增加3.6.3条,抗震等级一级的剪力墙,水平施工缝处需设附加竖向插筋时设计应注明;详图间P74;P27:1、表4.2.2梁编号中增加KBL、TZL,注中增加楼层框架扁梁节点核芯区代号KBH,增加编号后加“g”的说明;2、竖向加腋符号由“GY”改为“Y”;P31:增加框架扁梁及其节点核芯区注写规则,强调应注明未穿过柱截面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根数;P43:5.4.3条增加板支承在剪力墙顶端的节点,当设计考虑墙外侧竖向钢筋与板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传力时应满足搭接长度要求,设计应注明;P47:6.5.1条增加悬挑板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的事项;6.5.2条强调无梁楼盖纵向钢筋的锚固和搭接需要满足受拉钢筋的要求;6.5.4条增加无梁楼盖跨中板带支承在剪力墙的端节点的要求;P49:7.1.2表中增加了悬挑板阴角附加筋(Cis);阳角上部斜向附加钢筋;P50:7.2.2条后浇带贯通留筋和100%搭接留筋不再以代号(GT和100%)而直接诶用文字表示;P54:增加悬挑板阴角附加筋(Cis)图示;P55:增加悬挑板阳角放射筋图示;P59: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街头图示更合理;P64:地下一层增加钢筋弯锚方向向柱外侧;P65:1、底层刚性地坪增加两侧不等高情况;2、梁上柱纵筋在梁内锚固,直锚段长度由0.5LabE改为0.6LabE,且增加伸至梁底和大于等于20d的要求;P67:大样1取消设角部附加钢筋时柱纵筋直径应大于等于25的限制(也就是都要设),间距由大于150改为不大于150,直径由10改为不小于10;P71:1、取消端部无暗柱时加开口水平筋的做法,强调原做法二中每道水平分布筋均设双列拉筋;2、端部有暗柱时水平分布筋应紧贴角筋内侧弯折,并增加“L”形暗柱图示;3、剪力墙变截面处钢筋连通做法;P72:1、增加翼墙变截面处钢筋连通做法;2、明确端柱转角墙和端柱端部墙水平筋收于柱角筋内侧;P73:1、剪力墙竖向分布筋搭接时上部钢筋可直接插至基础顶面,取消原来大于等于0的要求;2、增加抗震缝处墙局部构造;P74:1、增加若干剪力墙变截面处构造;2、增加剪力墙上起边缘构件纵筋构造;3、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增加15d的要求;P77:1、构造边缘构件(转角墙)分多层与高层;2、增加边缘构件与墙身水平分布筋的做法;P78:1、取消双洞口连梁楼层处中间支座墙内箍筋;2、LL剖面增加连梁顶面高于楼面和变截面的做法;P80:LLK构造,增加内容;P82:大样1增加转角两边墙体外侧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每侧为0.8LaE的要求;P83:剪力墙圆形洞口直径大于300,不大于800时补强构造改变;P85:增加角部附加筋;P89:1、增加受扭非框架梁纵筋构造;2、增加端支座梁下部纵筋弯锚及锚固,直锚时增加光圆钢筋要求;P91:1、竖向折梁钢筋构造一中下部钢筋弯折后水平段长度由不小于10d改为不小于20d;2、取消中间支座两侧有高差时梁纵筋可弯折的做法;P93~95:增加框架扁梁的做法;P97:增加内容;P108:局部升降板竖向折板增加板厚不小于150的要求;。

16G101图集与11G101图集区分培训

16G101图集与11G101图集区分培训
A、B、C及裙房商业的现浇结构的钢筋施工的 部分内容参照依据
输入企业的中英文名称 Enter the business English name
To make the world a more simple business
第三部分 16G101图集的变动
取消废止材料 界面转换减少争议 新增节点
To make the world a more simple business
取消纯非抗震区域的设计的原因
编制依据新增《中 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15,此分 布图中中国境内无非 抗震分区
16G101中取消了适用 范围中关于非抗震区域的 相关规定。
输入企业的中英文名称 Enter the business English name
高跨比不小于 5的连梁 LLK
与一般连梁构造作用 相同,新增其单独标注规 定及节点详图
To make the world a more simple business
新增构件-转换柱 ZHZ
输入企业的中英文名称 Enter the business English name
转换柱

11G101图集中为框支柱,主要为
图集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 浇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输入企业的中英文名称 Enter the business English name
图集的实施
16G图集自2016年9月1日起正式出版实施。
Page 2
16G101图集实施文件
输入企业的中英文名称 Enter the business English name
框支梁下柱体,16G101中新增其节点

16G101于11G101的不同之处

16G101于11G101的不同之处

茅洪斌: 钢筋新平法16G101与11G101对比解析—制图规则文/茅洪斌,上海东方投资监理有限公司十多年施工企业工程管理经验,近二十年造价咨询从业经验,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实践经验,为行业内造价专家、钢筋专家、培训讲师。

其出版过造价专著,发表专业论文12篇、专业博客文章500余篇。

一、概述11G101自2011年9月1日实行,最新的16G101自2016年9月1日实行,正好5年一个周期。

当初11G101的推出变化挺大的,因为2010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混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高规》)进行了重大修订,因为G101是以规范为依据,所以,11G101相对于03G有很大变化,加之,11G101的体系也作了重大调整,进行了一些合并,从原6本图集压缩了3本图集。

那么,16G101相对于11G101有哪些变化呢?无重大变化,相似度约80%。

但即使20%的差异也是需要研读。

平面表示法及平法制图规则不会有大变化,规则有稳定性,不可能一直变来变去,但可以局部修正和完善。

其次,原规范依据没有变化,如果说有变化,仅《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是新增的。

此外,16G101-1总说明3 :“当依据的标准进行修订或有新的标准出版实施时,本图集与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产品,视为无效。

工程技术人员在参考使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并应对本图集相关内容进行复核后使用。

”而原图集并无此说明,这条说明有多重含义,一是图集从属和依附于规范;二、凡图集与规范不符的以规范为准;三、当规范修订,图集不符部分视为无效;四,使用者不能教条地使用图集,要与规范对照复核后使用。

笔者在点评03G101和11G101时曾建议G101整合成一本。

而现在的图集一分为三,每本图集都有相同内容,如一些通用性说明和规定,可以合而为一,避免重复,减少容量。

(完整版)16G101图集与11G101图集区分培训

(完整版)16G101图集与11G101图集区分培训

To make the world a more simple business
16G101取消纯非抗震区域的设计
第1.0.2条图集制 图规则适用范围取消 了楼板部分也适用于 砌体结构这句话。
第1.0.9条第3款取 消了非抗震设计部分 的要求;
输入企业的中英文名称 Enter the business English name
Standardized training
钢筋图集更新版内容
关于16G101图集和11G101图集的区别
汇报人:
目 Contents 录
01 16G101图集的介绍
02
图集在本项目的应用
03
11G与16G的主要区别
04
总结
第一部分 16G101图集的介绍
图集的编制依据 图集的实施
输入企业的中英文名称 Enter the business English name
To make the world a more simple business
完善说明
输入企业的中英文名称 Enter the business English name
完善约束边缘柱的 相关要求
补充构造边缘翼墙部位
新增构件-LLK
连梁(跨高比不小于5)

与一般连梁构造作用相同,新增其单独标注规定及节点详图

其标注方式与KL相同。在与剪力墙平法图合并且墙水平钢筋与梁侧向
钢筋不同时,单独标注梁侧向钢筋。侧向钢筋以N打头标明规格和距离。

节点图中明确LLK的顶部非贯通筋的搭接区及搭接长度

节点图中明确LLK的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范围。
To make the world a more simple business

16G101-1与11G101-1区别

16G101-1与11G101-1区别

16G101-1与11G101-1区别D
消除了争议。

搭接长度可以直接查,还是第一次出现,03G和16G都需要计算,16G 真好,替我们算了,直接查就可以了,这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甲乙双方少打了多少口舌官司。

这里图集是不是一个字写错了,明明是横向施工缝吗!
连梁增加非贯通筋,这个节点原来是没有的,但是实际上会碰到,原来对我们来说左右为难的事情,现在给了你确切的答案。

第一个节点是在连梁上部上通筋出现搭界时候用到,第二个节点是连梁出现架立筋时候用到。

这里的加密范围其实和框架梁是一样的,如果掌握规律,我估计你也能猜出来加密范围是多少。

现在这个节点有办法算了,原来节点还真不好计算,净长多少很难确定,这不是给吵架打下基础了吗?哈哈!
框架扁梁就是我们平时遇到的宽扁梁,终于给出了准确的计算依据。

这里注意,所谓的附加钢筋在梁中,我指的是梁竖向标高的中间,不是水平面的中间。

注意,当柱截面宽-框架梁宽≥100时,需要增加了u型筋。

16G101钢筋平法图集与11G101钢筋平法系列图集的区别

16G101钢筋平法图集与11G101钢筋平法系列图集的区别

16G101钢筋平法图集与11G101钢筋平法系列图集的区别16G101系统平法图集与11G101系列图集的主要区别有:1.设计依据不同16G101图集11G101图集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版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2016年局部修订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10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102、16G101图集与11G101图集适用范围的区别图集 16G101图集 11G101图集适用范围 16G101-1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11G101-1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图的设计16G101-2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 11G101-2适用于非抗震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16G101-3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的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及桩基础施工图设计 11G101-3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下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施工图设计 3.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等一般构造16G101系列平法图集依据新规范确定了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la 、laE 以及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ll 、llE 取值方式。

16G101图集与11G101图集对比

16G101图集与11G101图集对比

16G101图集取消了非抗震设计标准双虚线——地下室顶板(考虑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双细线——嵌固部位(主要明确了用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时,存P65P65P61 只有底层刚性地面上下各加密500P67 节点图①中左上注写第二行:但不少于图○2中标注“15d”更正为“12d”。

P15表3.2.2-2 墙梁编号增加了连梁LLK,(跨高比不少于5)P19 3.4.2 (4)中5)P83P78P74◇强调注意P74注:另无左图转角两侧标注的墙体配筋量P71P71注中16G较11G增加了“水平分布筋宜均匀放置,P73 注,较11G明确了P73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上图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中图1括号内注写:上部钢筋与剪力外侧竖向钢筋更正为:上部钢筋与剪力墙外侧竖向钢筋P74 新增内容11G无左图红线圈出的要求无括号内内容P76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的构造做法:当墙水平分布钢筋与约束边缘构件箍筋位置(标高)不同时,增加了非阴影区封闭箍筋的做法。

新增内容:约束边缘翼墙(一)见图集P72无非阴影区箍筋做法P76约束边缘翼墙(一)具体配筋构造做法略P77新增内容:构造边缘转角墙(二)(括号内数字用于高层建筑)见P77P76 增加了非阴影区封闭箍筋的做法,无论哪种作法,均需设计给出配筋。

见下图注4第一行:连梁连梁、暗梁及边框梁更正为:连梁、暗梁及边框梁P79 P75P27 梁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4.3.2表:梁编号增加了梁类型“楼层框架扁梁,代号KBL;托柱转换梁,代号TZL”表下注较11G增加了两项内容,分别为P26 11G101-1中无此“二梁”类型,代码。

P27 梁竖向加腋梁时,用Yc1xc2表示P31~P32 增加了框架扁梁说明4.2.5,4.2.6及设计施工时应注意的内容,具体如下:P32汇总强调:实用文档P8216GP79、P80均有此内容,16G无无WKL中间支座纵向钢筋构造题目同节点⑤同左图⑤,此略WKL中间支座纵向钢筋构造KL中间支座纵向钢筋构造WKL中间支座纵向钢筋构造KL中间支座纵向钢筋构造P89◆增加了非框架梁下部钢筋光圆时,不能直锚时的管理,135度弯钩,平直为5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制图规则部分
1. 取消了原101-1图集中的总说明第2条的平法系列图集包括的内容。

2. 增加了第3条中的设计依据的规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调整了2本规范依据的版本,新增了当依据的标准进行修订或者有新的标准出版实施时,图集与规范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产品,视为无效。

3. 总说明第5条调整了图集的适用范围。

取消了原11G101-1图集中的非抗震设计。

4. 第1.0.2条图集制图规则适用范围取消了楼板部分也适用于砌体结构这句话。

5. 第1.0.9条,取消了第3款非抗震设计部分的要求;调整了第5款中可选用图集构造做法的例子所在图集的页数。

在第5款的选用构造新增了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是否设置外圈封闭箍筋,取消了非框架梁部分的内容。

第8款增加了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仍需考虑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的内容。

6. 增加了柱平法施工图中2.1.4条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注写内容。

7. 表2.2.2柱编号中原来的框支柱变成了转换柱。

8. 表3.2.2-2墙梁编号中增加了连梁(跨高比不小于5)这一类型。

增加的注2中,当这种类型的连梁按框架梁设计时,代号为LLk。

9. 第3.2.3条中设计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增加了两条内容。

10. 第3.2.4条增加了第8款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注写方式。

11. 第3.3.2条第1款的注写部分内容中,删去了后半部分关于非阴影区部分拉结筋以及设计施工时的注意事项这部分内容。

第3款中增加了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注写方式。

12. 第3.4.2条圆形洞口的加强钢筋的构造做法的要求做了调整,并增加了一个例子。

13. 增加了第3.6.3条内容。

14. 表4.2.2梁编号中增加了楼层框架扁梁和托柱转换梁两种梁类
15. 增加了4.2.5和2.2.6条有关框架扁梁和框架扁梁节点核心区附加钢筋的注写方式。

16. 增加了第4.3.4条关于框架扁梁的截面注写方式的内容。

17. 第4.4.3条、4.5.2条、4.6.2条对规范的版本做了调整。

18. 第4.6.1条在两种连接构造的后面增加了代号标注。

19. 删除了原图集中的第4.6.7条关于托墙框支梁的内容。

20. 第5.2.2条设计与施工注意事项中新增了梁板式转换层楼板和悬挑板下部钢筋的锚固长度。

21. 第5.4.1条和第54.3条属于新增条款。

22. 第6.5.1条、第6.5.2条和第6.5.4条为新增条款。

23. 表7.1.2楼板相关构造类型与编号中,新增了悬挑板阴角附加筋。

24. 新增7.2.9条悬挑板阴角附加筋的布置方式。

25. 7.2.10条新增一种附加筋的布置方式。

二、图解不同
原来03G图集计算锚固长度就是直接查的,11G图集给变复杂了,计算一个锚固长度竟然需要4个步骤,现在又终于回归到查表了,简单明了,不会产生争议,好!
按照11G图集,以上案例最后的锚固长度可以是33d,也可以是34d,好像都有理由奥,16G图集,给你一锤定音,就是33d,消除了争议。

搭接长度可以直接查,还是第一次出现,03G和16G都需要计算,16G真好,替我们算了,直接查就可以了,这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这里图集是不是一个字写错了,明明是横向施工缝吗!
连梁增加非贯通筋,这个节点原来是没有的,但是实际上会碰到,原来对我们来说左右为难的事情,现在给了你确切的答案。

第一个节点是在连梁上部上通筋出现搭界时候用到,第二个节点是连梁出现架立筋时候用到。

这里的加密范围其实和框架梁是一样的,如果掌握规律,估计你也能猜出来加密范围是多少。

这里图集是不是一个字写错了,横向施工缝?
连梁增加非贯通筋,这个节点原来是没有的,但是实际上会碰到,原来对我们来说左右为难的事情,现在给了你确切的答案。

第一个节点是在连梁上部上通筋出现搭界时候用到,第二个节点是连梁出现架立筋时候用到。

这里的加密范围其实和框架梁是一样的,如果掌握规律,我估计你也能猜出来加密范围是多少。

现在这个节点有办法算了,原来节点还真不好计算,净长多少很难确定。

框架扁梁就是我们平时遇到的宽扁梁,终于给出了准确的计算依据。

这里注意,所谓的附加钢筋在梁中,我指的是梁竖向标高的中间,不是水平面的中间。

注意,当柱截面宽-框架梁宽≥100时,需要增加了u型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