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格式)
项目名称交直流混合电磁环境效应量化评估与防控技术及其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单位1: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单位2: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单位3:清华大学
单位4:华北电力大学
单位5: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单位6:北京森馥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刘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贡献:创建了融合多参量多传感技术的交直流电网电磁环境全天候防控体系,首次开发了离子流电场微型测量系统,建立了离子流电场校准装置;首次建立了对直流线路电晕电流波形监测系统;揭示了输电线路电晕放电的电磁学和声学全气象统计规律,建立了可考虑气象参数和线路结构参数的可视化的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评估系统。
2.余鹏:高级工程师,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创建了融合多参量多传感技术的交直流电网电磁环境全天候防控体系,研制国际首个无人机搭载的工频电磁环境检测传感器和宽频电晕电流测量装置,开发了“互联网+移动APP+智能传感”的电磁环境在线监测装置,首次建立了对交流变电站电磁环境的全天候监测系统。
3.田杰:工程师,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首次绘制了大湾区特大城市电网输变电设施工频电磁场及声场电子分布云图,创建了以“数字可视化”、“测量便携化”、“警示简便化”、“影响定量化”为目标的输变电系统电磁环境公众投诉风险评估及沟通体系,实现了城市电网电磁环境分级预警。
4.李学宝:副教授,华北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
主要贡献:提出了交直流输电线路混合电场隐式离散算法及电晕噪声的时域计算方法,解决了大湾区交直流线路混合架设遇到的电磁环境预测难题。
5.余占清:教授,清华大学,清华大学
主要贡献:获得了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换流站及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特性,提出了基于模式搜索和空间聚类的电磁环境数据Lasso-LME关联关系挖掘算法,揭示了电压等级及气候条件对电磁环境的影响规律。
6.万保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提出了直流换流站与线路合成场强、离子流密度测试方法,提出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
7.崔翔:教授,华北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
主要贡献:提出了交直流输电线路混合电场隐式离散算法及电晕噪声的时域计算方法,解决了大湾区交直流线路混合架设遇到的电磁环境预测难题。
8.李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贡献:改进了大尺度和非圆柱体电极起晕场强的Peek计算公式;提出了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电场的引流屏蔽技术。
9.李健晖,工程师,北京森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森馥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研制国际首个无人机搭载的工频电磁环境检测传感器和宽频电晕电流测量装置,开发了“互联网+移动APP+智能传感”的电磁环境在线监测装置
10.干喆渊,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提出电网系统电磁环境防控要求,提出了输变电设施二次设备抗扰度标准,提出了直流换流站与线路合成场强、离子流密度测试方法,提出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
项目简介1)创建了融合多参量多传感技术的交直流电网混合电磁环境全天候测量系统。
首次开发了离子流电场微型测量系统及校准装置;研制国际首个无人机搭载的工频电磁环境检测传感器和宽频电晕电流波形测量系统,开发了“互联网+移动APP+智能传感”的电磁环境全天候在线监测装置。
2)提出了基于模式搜索和Lasso-LME方法的电磁环境数据挖掘算法,获得了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换流站及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关键参数特征。
建立了可考虑气象参数和线路及电站结构参数的可视化电磁环境评估系统,揭示了输电线路电晕放电的电磁学和声学全气象统计规律。
首次绘制了大湾区特大城市电网变电站工频电磁场及声场电子分布云图,制定了输变电设施二次设备抗扰度标准(GB/Z 17799.6-2017),提出电网系统电磁环境防控要求。
3)提出了交直流输电线路混合电场隐式离散算法及电晕噪声的时域计算方法,解决了交直流线路混合电磁环境的预测难题。
揭示了交直流系统电磁环境与电晕放电的关联关系,建立了可听噪声及无线电干扰的时域分析模型,实现了输电线路电磁环境计算由唯象方法向机理建模方法的转变。
4)提出了大电网电磁环境防护优化技术,解决了大湾区交直流线路混合架设遇到的电磁环境防护难题。
改进了大尺度和非圆柱体电极起晕场强的Peek计算公式,提出了表面场强扫描的金具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有效降低了电晕放电引起的电磁环境效应;提出了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电场的引流屏蔽技术,可使地面离子流电场最大值降低50%,线路走廊电场控制宽度减少近70%,大量节约土地资源。
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论文1:Time-do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dible noise generated by single corona source under positive voltage
论文2: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udible noise and corona current in time domain caused by single positive corona source on the conductor
论文3:高海拔地区直流输电线路的电晕损耗
论文4:Influence of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on the EM Environment of UHVDC Transmission Line at High Altitude
论文5: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arameters of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论文6:直流单点电晕放电可听噪声时域特性实验研究.
论文7:正极性单点电晕放电可听噪声时域波形拟合及分析
论文8:沿海地区500kV变电站电磁环境分布与防护措施
论文9:Long-term statistics of corona loss of HVDC transmission line
论文10:高海拔±800 kV 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测量
知识产权名称专利1:基于表面场强扫描的金具结构优化方法2013105291969
专利2:一种导线电晕放电可听噪声处理方法2015109896989
专利3:一种直流单导线电晕放电可听噪声分析方法2015109895045
专利4: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的高电位环境下的宽频带信号传输系统2010101785275 专利5: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电晕电流的宽频在线测量系统2010101785364
专利6:一种离子流场的计算方法2012100303749
专利7:一种电磁辐射检测仪的供电装置及电磁辐射监测系统2017219259040
推广应用情况相关研究成果在大湾区重点城市,如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区的电力建设及楚穗直流、溪洛渡、糯扎渡、滇西北、哈郑、向上、锦苏等重大直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城市电网电磁环境实时发布系统及电磁防控预警体系在深圳市推广应用后,电磁环境投诉事件数量降低40%,获得生态环境部高度评价,为解决特大型城市电网建设和运行中电磁环境问题提供指导。
项目研发的便携式工频电磁场测试仪和电磁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湖南等地区推广应用600余套,其中便携式工频电磁场测试仪获“2018年德国红点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