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二讲酶课时跟踪检测浙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016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二讲 酶课件 浙教版必修1

2016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二讲 酶课件 浙教版必修1

发生化学变化。
(3)酶作用的强弱可用 酶活性 表示。
3.酶的特性 (1) 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 107~1013 倍。
(2) 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或少数几种相似底物 的反应。 (3)酶需要适宜的条件(温度、pH): 高温 、过酸、 过碱 都会
使酶变性失活。
一、理解运用能力
[答案] B
易混淆实验试剂的选择
(1)在验证酶专一性实验中,若反应物选择淀粉和蔗糖,酶 溶液为淀粉酶,则适宜选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反应物是否被分 解,不能选用碘碘化钾溶液,因为碘碘化钾溶液无法检测蔗 糖是否被分解。
(2)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 若选取淀粉和淀粉 酶,则不宜选用本尼迪特试剂,因为本尼迪特试剂需加热,而 温度是自变量。
及结果。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 2 mL 3%淀粉溶液 2 mL 3%蔗糖溶液 ① + - ② + - + 60 + ③ + - + 80 + *
)
1 mL 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 反应温度(℃) 2 mL 本尼迪特试剂 红黄色深浅 40 +
** ***
注:“+”表示添加,“-”表示不加,“*”的多少代表颜 色的深浅,#表示无颜色变化。
[解题技法]
(1)在分析温度和 pH 对酶活性影响的曲线时,要借助数 学中分段函数的思想,分段描述,即以最适温度(pH)为界限 进行表述。
(2)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特别关注纵坐标表示的是酶促 反应速率,还是生成物的量。
[强化训练] 1.为了比较甲、乙两种酶对温度和 pH 的耐受程度(即保持
活性的范围)的差异,科研人员作了相关的研究,结果如 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酶的专一性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二节酶是生物催化剂第1课时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练习含答案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二节酶是生物催化剂第1课时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练习含答案

第二节酶是生物催化剂第1课时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基础过关练题组一酶的本质1.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

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A.蛋白质B.DNAC.RNAD.核糖2.(易错题)(2024浙江丽水月考)某同学做了如下四组实验:①号试管中多肽+双缩脲试剂;②号试管中氨基酸溶液+双缩脲试剂;③号试管中蛋白质+蛋白酶+双缩脲试剂;④号试管中煮沸后的蛋白酶+双缩脲试剂。

四组实验中出现紫色的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②③3.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酶能供应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催化反应发生B.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的多酶片咀嚼后吞服会影响疗效C.细胞中的酶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D.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新鲜肝脏研磨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题组二酶的作用机理5.(2023浙江衢温5+1联盟期中)下图表示某种酶催化反应过程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A表示酶,其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B.该图体现酶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C.图中A酶也能催化底物E水解成B和CD.图示过程可能发生在核糖体中6.图1表示某类酶作用的模型,图2表示酶催化作用中能量变化过程。

请据图回答:(1)图1模型中A代表,C、D代表。

(2)图1模型中,若B表示一种二糖,则B可能是或。

(3)酶催化作用的实质就是它能。

(4)图2曲线表示物质A生成物质P的化学反应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

酶所降低的活化能可用图中段来表示;如果将酶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填“上移”或“下移”),这体现了酶的性。

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十一)(含解析)浙科必修1

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十一)(含解析)浙科必修1

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十一)(含解析)浙科必修1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2.在“探究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温度和pH值分别属于( )A.自变量和因变量B.因变量和无关变量C.自变量和无关变量D.自变量和自变量3.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容物变成蓝色的是( )A.1、2、3 B.2、3、4C.3、4、5 D.2、4、54.下表1所示为探究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实验,表2所示为探究酶的专一性的实验。

据表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表1表23 加本尼迪特试剂 2 mL 2 mL4 加淀粉酶溶液 1 mL 1 mLA.表1所示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温度B.表1所示实验的观察指标不能用碘液检测C.表2所示实验应该先加酶溶液后加本尼迪特试剂D.表2所示实验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要水浴加热5.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B.利用过氧化氢和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利用过氧化氢、鲜肝匀浆和二氧化锰研究酶的高效性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6.下图一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二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则当温度增加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 )A.曲线1 B.曲线2C.曲线3 D.曲线47.下列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及图所示。

试管编号试管Ⅰ试管Ⅱ试管ⅢpH 8 8 7温度60 ℃40 ℃40 ℃淀粉酶 1 mL 1 mL 1 mL淀粉 1 mL 1 mL 1 mL根据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淀粉酶抑制剂B.此种淀粉酶较适合在40 ℃的环境下起作用C.此种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作用速度比碱性中的快D.此种淀粉酶在作用35分钟后便会失去活性8.把混有反应物的液体,加到捣碎的土豆汁液中(酶液),在37 ℃下观察到某些反应现象。

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一含解析浙科版必修1

高中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一含解析浙科版必修1

课时跟踪检测(一)一、选择题1.生物体通过新陈代谢不断进行自我更新,主要是指( )A.细胞成分的不断更新B.生物个体的不断更新C.生物种族的不断更新D.细胞个体的不断更新2.一般情况下,活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 )A.糖类B.蛋白质C.水D.脂质3.上海世博园区内有102个直饮台,热门场馆附近的每个直饮台每天供水8 000 kg 以上,游客人均饮水达1.5 L。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主要作用是参与人体内新陈代谢B.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离不开水C.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水D.代谢旺盛的细胞内含水量低4.小麦干种子含水量为14%,此时活细胞的水分的主要功能是( )A.参与物质的运输B.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溶剂C.作为酶催化的介质D.参与大分子物质的构成5.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65%,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说明水对人体重要性的是( )①水能为人类提供能量②没有水,人体内大部分化学反应就根本不会发生③水的比热小,有利于维持体温④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离不开水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6.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液泡中贮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该现象说明液泡内Na+参与( )A.调节渗透压B.组成体内化合物C.维持正常pH D.提供能量7.英国医生塞达尼·任格在对离体蛙心进行的实验中发现,用不含钙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其收缩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时,蛙心可持续跳动数小时。

实验说明钙盐和钾盐( )A.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着重要作用B.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C.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D.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8.美国人帕特里克·杜尔,曾经是一个超级大胖子,体重为486公斤,那么在其骨骼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水B.无机盐C.蛋白质D.油脂二、非选择题9.铁是合成人体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成分,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症。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二讲 酶课时跟踪检测 浙教1浙教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二讲 酶课时跟踪检测 浙教1浙教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课时跟踪检测(六) 酶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B.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C.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保持不变D.酶与双缩脲试剂不一定发生紫色反应2.生命活动中,酶是不可缺少的生物催化剂,以下四种酶的作用对象分别是( )①肽酶②解旋酶③纤维素酶④ATP水解酶A.碱基间氢键、肽键、植物细胞壁、磷酸基团B.肽键、碱基间氢键、植物细胞壁、高能磷酸键C.肽键、碱基间氢键、原生质层、NADPHD.R基、脱氧核苷酸、细胞膜、ATP3.在低等植物细胞中心体移向两极时,下列几种酶最活跃的是( )A.RNA聚合酶和DNA聚合酶B.解旋酶和淀粉合成酶C.纤维素酶和果胶酶D.ATP水解酶和ATP合成酶4.下图为酶催化作用的模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模型能很好地解释酶的专一性B.该模型反映了酶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C.该模型中生理过程表示脱水缩合D.人成熟的红细胞内不能合成酶,也无上述模型表示的生理过程5.某同学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了反应底物和相对应的酶后,对试管进行缓慢地加热,使温度缓慢地上升。

根据此实验,该同学画出了下面四个曲线图,其中错误的是( )6.对右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 )A.若有气体大量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则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率会加快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D.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7.(2014·湖州八校联考)下列有关酶及其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酶在代谢中起调控作用;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B.RNA聚合酶能催化遗传信息的翻译;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切割出 RNA片段;人体内的酶可从食物获得或体内转化而来D.细胞溶胶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胰蛋白酶能使离体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8.在一定条件下,等量的过氧化氢经不同处理后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其中①加入2滴过氧化氢酶溶液,②加入2滴FeCl3溶液,③加入2滴蒸馏水。

【导与练】高中生物 第2课时 酶(二)检测试题 浙科版必修1

【导与练】高中生物 第2课时 酶(二)检测试题 浙科版必修1

第2课时酶(二)测控导航表一、选择题1.等量的唾液、胃液混合液对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情况是( C )A.都能消化B.只消化淀粉,不消化蛋白质C.都不能消化D.只消化蛋白质,不消化淀粉·解析: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不能在酸性条件下进行,而胃液中的胃蛋白酶需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二者混合都不能发挥催化作用。

A.1、2、3B.2、3、4C.3、4、5D.2、4、5解析:2号试管内无唾液淀粉酶,4和5号试管内的酶分别被高温和强酸破坏,所以浆糊未被分解,遇碘变蓝。

3.使用加酶洗衣粉在温水中效果更佳。

在0 ℃和75 ℃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为零,但温度再度回到45 ℃时,后者的催化作用已不能恢复。

这是因为( A )A.酶的结构已遭破坏B.酶的活性受到抑制C.酶的pH已经改变D.酶的合成受到抑制解析: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当温度再恢复到最适温度时其活性不能恢复。

4.如图甲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 mmol/L)。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物质a可以是麦芽糖但不可以是乳糖B.曲线④表示在某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分钟时间内被完全分解C.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温度一定低于曲线②和③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高于曲线②和③解析:图甲中酶促反应后的两种产物是相同的,因此可以是麦芽糖但不可以是乳糖,因为乳糖水解后的产物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因此选项A正确;曲线④中物质a在2分钟时间内物质浓度降为0,意味着被酶完全分解,因此选项B正确;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代表的温度为最适温度,曲线②③代表的温度可以在最适温度的同一侧或两侧,因此选项C错误;在底物一定的前提下,酶浓度越高,分解底物所用的时间越短,因此选项D正确。

5.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图所示),若土豆片为4片时,在温度为35 ℃的条件下,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出如图曲线1。

新教材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三章第二节第1课时酶的概念及专一性和高效性含答案

新教材高一生物浙科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三章第二节第1课时酶的概念及专一性和高效性含答案

第二节酶是生物催化剂课程目标第1课时酶的概念及专一性和高效性知识点一酶的发现与酶的本质1.酶的发现过程(1)18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的实验说明了__胃液中有一种能消化肉的物质__。

(2)19世纪50年代:巴斯德提出酒精发酵是__酵母菌代谢活动__的结果,李比希则认为,__酒精发酵__仅仅是一种化学反应,与酵母菌的活动无关,最多只需要酵母菌中的某种物质参与而已。

(3)1897年:德国的毕希纳证明促使酒精发酵的是__酵母菌中的某种物质——酶__,而不是__酵母菌本身__。

(4)1926年:美国的萨姆纳得到__脲酶__结晶后,证明酶的本质是__蛋白质__。

(5)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发现极少数特殊的酶是__RNA__。

2.酶的本质绝大多数酶是__蛋白质__;少数的酶是__RNA__,我们称这一类酶是__核酶__。

小思考:(1)酶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一定会出现紫色吗?(2)酶的基本单位一定是氨基酸吗?【答案】(1)不一定,少数酶是RNA。

(2)不一定,少数酶是RNA,其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知识点二酶是生物催化剂1.酶与底物结合,形成__酶-底物复合物__,然后这个复合物发生一定的__形状__变化,使底物变成产物,并从复合物上脱落,同时酶分子又__恢复原状__。

2.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共性:促使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本身却不发生__化学__变化。

3.酶的作用是__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__,使得化学反应加快。

4.酶作用的强弱用__酶活性__表示。

知识点三酶的特性1.酶的催化活性极高:由于酶通过与底物分子结合,使化学反应极易进行,所以反应效率__极高__。

2.酶有专一性:由于酶分子的结构只适合与一种或是一类分子结合,所以一种酶只能催化__一种__底物或__少数几种__相似底物的反应。

3.酶的催化作用受多种条件的影响:pH、__温度__和某些化合物等都能影响酶的作用。

酶通常在一定pH范围内才能起作用,而且在某一pH下作用__最强__。

浙科版高一生物必修1_《酶》高考领航

浙科版高一生物必修1_《酶》高考领航

第三节酶一、选择题1.(2016春•大庆校级期末)下列关于酶本质的研究,按研究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证明了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②酒精发酵需要活细胞的参与;③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④人们认识到酿酒就是让糖类通过发酵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⑤用不含酵母菌的提取液进行发酵获得成功,证明生物体内的催化反应也可能在体外进行.A.①⑤④②③ B.③④⑤②① C.⑤③④①② D.④②⑤①③【分析】酶的发现过程:【解答】解:④19世纪,人们认识到酿酒就是让糖类通过发酵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②1857年,法国巴斯德指出,酒精发酵需要活细胞的参与;⑤19世纪中后期,德国毕希纳用不含酵母菌的提取液进行发酵获得成功,证明生物体内的催化反应也可能在体外进行;①1926年,美国萨姆纳从刀豆种子提纯出来脲酶,证明了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③20世纪80年代,美国切赫、奥特曼发现少数RNA 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故选:D.2.(2016春•吉林校级期末)1783年,斯帕兰札尼在研究鹰的消化作用时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这个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A.排除了鸟的胃中物理性消化的干扰B.证明了何种消化酶对食物起了消化作用C.证明了胃对于食物只有化学性消化D.证明了细胞代谢离不开消化酶【分析】斯帕兰札尼在研究鹰的消化作用时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去,这样,肉块就可以不受胃的物理注消化的影响,而胃液却可以流入笼内.过一段时间后,他把小笼子取出来,发现笼内的肉块消失了.于是,他推断胃液中一定含有消化肉块的物质.这个实验说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解答】解:斯帕兰札尼在研究鹰的消化作用时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这个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排除了鸟的胃中物理性消化的干扰.故选:A.3.(2015春•吉安期末)卢云峰教授做出一个纳米级小笼子,可把分解酒精的酶装入其中,有了这身“防护服”,酶就不怕被消化液分解,可安心分解酒精分子,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该酶进入人体后能分解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B.该成果中用于分解酒精的酶可能是脂质或者RNAC.“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D.纳米极小笼子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分析】酶的本质是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都具有催化的功能.【解答】解:A、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分解酒精的酶不能分解乳酸,A 错误;B、分解酒精的酶是蛋白质,非脂质,B错误;C、该酶的本质为蛋白质,“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的蛋白酶进入小笼子而水解该酶,C正确;D、纳米级小笼子为非必须物质,不能被细胞吸收,D错误.故选:C.4.(2016•邵阳校级模拟)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都正确的一组是()①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②酶的活性与pH有关③酶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④酶之所以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提供了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⑤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生物体外也可催化相应的化学反应⑥温度过高和过低对酶活性影响的原理相同.A.②③⑤B.①④⑥C.①②⑤D.②③⑥【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解答】解:①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①错误;②酶的作用条件温和,其活性与pH有关,②正确;③酶在化学反应前后种类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③正确;④酶之所以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④错误;⑤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生物体外也可催化相应的化学反应,⑤正确;⑥低温只能降低酶的活性,不会使酶变性失活,而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⑥错误.所以,②③⑤正确.故选:A.5.(2016•郴州)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催化剂B.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C.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D.酶的催化剂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有少量的RNA也具有催化功能.【解答】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A正确;B、酶在化学反应中起催化功能,和无机催化剂一样,反应前后其本身的性质和数量不变,B错误;C、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有少量的RNA也具有催化功能,C正确;D、酶的催化功能受温度和pH的影响,因此酶作为有机催化剂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D正确.故选:B.6.(2016•南昌校级二模)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B.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C.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分析】据图分析,产物B浓度低时酶1有活性时,将两种底物合成产物A;产物A和另外一种物质在酶2的作用下合成产物B;当产物B浓度过高时,与酶1的变构位点结合,使得酶1失去活性.【解答】解:A、由图中关系可知:酶1失活后与有活性时相比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A正确;B、同一种酶,氨基酸种类和数目相同,故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不同是因为氨基酸的序列不同,B正确;C、从图中可知,酶1只催化两种底物合成产物A的反应,具有专一性,C错误;D、酶1与产物B结合使酶1无活性,合成产物A的反应会中断,这样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D正确.故选:C.7.(2016•陕西一模)下列有关生物体细胞中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可以为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B.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不同种类的细胞中C.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P~P~PD.需能反应都由ATP直接供能,且需能反应越强,ATP/ADP比率越低【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3、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4、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ATP ADP+Pi+能量,方程从左到右时的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从右到左时的能量代表转移的能量.【解答】解:A、酶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中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为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A错误;B、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不同种类的细胞中,如与呼吸有关的酶可存在于所有活细胞内,B正确;C、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P~P~P,C错误;D、细胞内需能反应都是由ATP直接供能的,且需能反应越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越快,ATP/ADP比率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B.8.(2016•马鞍山校级模拟)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酶活性与温度关系的是()A. B.C.D.【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等.温度(pH)能影响酶活性,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而不会使酶变性失活,但高温、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解答】解:酶的活性与温度关系为: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去活性.由此可见,能正确反映酶的活性与温度关系的是D曲线.故选:D.9.(2016•邵阳校级模拟)人摄入的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在人体的消化道中,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但不能分解纤维素,这说明酶具有()A.专一性B.高效性C.稳定性D.多样性【分析】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对相应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因此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解答】解: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分子连结在一起构成的,但葡萄糖之间的化学键结合方式不同,又由于酶具有专一性,故人体内的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不能水解纤维素.故选:A.10.(2016•湖南)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酶量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B.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C.升高温度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D.减小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分析】分析曲线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所以改变温度和pH都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对应a曲线.曲线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加快;B点后,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不再加快,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酶浓度,所以在B点增加酶浓度,反应速率会加快,对应c曲线.【解答】解:A、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说明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A错误;B、酶浓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酶量减少后,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其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B正确;C、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若升高温度,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因此不能用曲线c表示,C错误;D、曲线b表示在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若减小pH,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因此A、B点位置都会下移,D错误.故选:B.。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讲 酶的用课时跟踪检测 浙教浙教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讲 酶的用课时跟踪检测 浙教浙教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二) 酶的应用1.下列关于果胶酶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解水果细胞壁中的果胶,从而瓦解细胞壁B.可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使果汁变清C.分解水果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和果胶D.可使果汁榨取变得容易,提高出汁率2.酶的固定化是将酶束缚或限制于一定区域内,使其进行酶促反应后可回收及重复利用的一类技术,下列关于固定化酶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为使葡萄糖液与葡萄糖异构酶充分接触生产果糖,葡萄糖液应从固定化酶反应柱下端注入B.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主要有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C.固定化酶固定时可能会对酶造成损伤而影响其活性D.用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生产高果糖浆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果胶酶对苹果匀浆出汁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①制备苹果匀浆。

将苹果洗净,切成小块,用榨汁机打碎成苹果匀浆。

加热苹果匀浆到100 ℃,再冷却至50 ℃左右。

②配制不同浓度的酶液。

取5支10 mL的试管,依次编号为2~6号。

分别加入不同量的质量浓度为10 g/L的果胶酶溶液,再分别加入苹果酸定容至10 mL,获得质量浓度分别为2 g/L、4 g/L、6 g/L、8 g/L、10 g/L的果胶酶溶液,备用。

③降解苹果匀浆(如下图所示)。

④沉淀。

向上述6只烧杯中添加明胶、活性炭等物质搅拌处理,充分混匀后静置,分别过滤。

记录并处理结果:用量筒测量澄清滤液(即苹果汁)的体积,记入表格,并计算出汁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胶酶能提高苹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澄清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步骤①中,将苹果匀浆加热到100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浙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生物酶专题练习

浙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生物酶专题练习

浙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生物酶专题练习绝密★启用前酶选择题专练(第5周)考试范围:必修一;考试时间:25分钟;第I卷(选择题)1.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酶,能专一催化 lmol 谷氨酸分解为1molγ—氨基丁酸和lmolCO2。

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获取该酶后,在谷氧酸开端浓度为lOmmol/L,最适温度、最适pH值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响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见以下图,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CO2浓度增添到必定程度后不再増加,原由是酶失活图2中当酶浓度增添到必定程度后催化反响速率不再增添图2中催化反响速率增添的原由是跟着酶浓度的增大酶活性渐渐增添将图1的纵坐标改成图2中的催化反响速率,坐标曲线和原曲线不同样2.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当水混淆装入一个容器内,调整pH至2.0,保留于37℃的水溶锅中,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节余的物质是()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B.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D.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3.为考证酶的特征,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以下表所示单位:mL 试管号123456本尼迪特试剂222222 1%淀粉溶液3332%蔗糖溶液333稀释的人新鲜唾液11蔗糖酶溶液111/9据表剖析,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试管1和试管2的作用是检测淀粉和蔗糖中能否含有复原糖B.试管3?6需在开水浴中保温2?3min以利于酶的催化作用试管3和6的实验结果说明酶的作用拥有专一性若试管5中出现阳性反响说明蔗糖酶也能分解淀粉4.以下有关酶的述叙,正确的选项是()酶是活细胞产生并拥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酶只好在活细胞中发挥作用高平和低温均能损坏酶的构造使其失掉活性细胞溶胶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5.以下图为H2O2在不同的条件下被分解的曲线。

该图说了然()A.酶拥有专一性B.酶拥有高效性C.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D.酶在平和的条件下就能起催化作用6.在以下几种化合物的化学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靠近的是()A.①和②B.⑤和⑥C.③和④D.①和③7.以下有关细胞中的酶和ATP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TP脱去两分子磷酸基团后的产物可作为原料参加某些酶的合成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酶的合成不必定需要ATP供能在适合的条件下,ATP和酶都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细胞内ATP和ADP的快速转变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8.以下有关酶和ATP的表达,不合理的是()A.在耗氧量同样的状况下,不同的植物细胞产生的ATP分子数有可能不同B.细胞只有经过ATP与ADP循环,才能使放能反响开释的能量用于吸能反响酶制剂宜在低温下保留,此时固然酶的活性很低,但其空间构造稳固酶与激素都在发挥作用后立刻被灭活,因此活细胞中需络绎不绝地合成9.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验收评估 浙教版-浙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验收评估 浙教版-浙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一轮复习验收评估(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30题每小题1分,31~40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记忆细胞分化为效应B细胞前后,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A.mRNA的种类B.高尔基体的数目C.中心体的数目D.细胞膜的面积2.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下列过程不具有特异性的是( )A.细胞膜上的载体与被运输物质结合B.信使RNA与核糖体结合C.酶与底物结合D.精子与卵细胞结合3.下图为一般生物均具有的化学反应,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X物质为ATP水解酶B.该反应的过程中产生水C.X物质可分布在叶绿体基质D.X物质的合成过程中也有该反应的发生4.科学家通过对大鼠脑神经细胞进行的实验发现,细胞内的一种名为“Rab33a”的蛋白质会将合成细胞膜的成分运到轴突前端,从而使轴突向前生长。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ab33a”是一种分泌蛋白B.“Rab33a”是一种神经递质C.“Rab33a”蛋白质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D.“Rab33a”蛋白质有助于神经纤维修复5.在人体内,下面哪一组物质不可能在同一个细胞中产生( )A.呼吸氧化酶和抗体B.ATP和神经递质C.生长激素和RNA聚合酶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6.能够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的实验是( )A.用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C.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D.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7.采用移植骨髓的方法治疗人类白血病时,植入患者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可以( ) A.与感染病原体的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进行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呈周期性变化C.增殖、分化形成骨细胞D.合成、分泌出抗体8.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分化的细胞,丧失增殖能力B.细胞增殖所需能量主要由厌氧呼吸提供C.同一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2个子细胞,核中遗传信息一般相同D.分生区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较少,是由于大多数细胞没有进入细胞周期9.下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①产生的[H]可在②过程中将五碳化合物还原B.[H]经⑤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CO2参与C.能形成ATP的过程有①②④⑤⑥⑦D.晴天时小麦①过程比在阴雨天时旺盛10.下图表示较强光照且温度相同以及水和小球藻的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六) 酶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B.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C.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保持不变D.酶与双缩脲试剂不一定发生紫色反应2.生命活动中,酶是不可缺少的生物催化剂,以下四种酶的作用对象分别是( )①肽酶②解旋酶③纤维素酶④ATP水解酶A.碱基间氢键、肽键、植物细胞壁、磷酸基团B.肽键、碱基间氢键、植物细胞壁、高能磷酸键C.肽键、碱基间氢键、原生质层、NADPHD.R基、脱氧核苷酸、细胞膜、ATP3.在低等植物细胞中心体移向两极时,下列几种酶最活跃的是( )A.RNA聚合酶和DNA聚合酶B.解旋酶和淀粉合成酶C.纤维素酶和果胶酶D.ATP水解酶和ATP合成酶4.下图为酶催化作用的模型。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模型能很好地解释酶的专一性B.该模型反映了酶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C.该模型中生理过程表示脱水缩合D.人成熟的红细胞内不能合成酶,也无上述模型表示的生理过程5.某同学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了反应底物和相对应的酶后,对试管进行缓慢地加热,使温度缓慢地上升。

根据此实验,该同学画出了下面四个曲线图,其中错误的是( )6.对右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 )A.若有气体大量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则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率会加快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D.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7.(2014·湖州八校联考)下列有关酶及其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酶在代谢中起调控作用;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B.RNA聚合酶能催化遗传信息的翻译;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切割出 RNA片段;人体内的酶可从食物获得或体内转化而来D.细胞溶胶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胰蛋白酶能使离体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8.在一定条件下,等量的过氧化氢经不同处理后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其中①加入2滴过氧化氢酶溶液,②加入2滴FeCl3溶液,③加入2滴蒸馏水。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与②的差异支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观点B.①与③的差异支持“酶具有高效性”的观点C.①中生成物的量达到最大时,酶促反应的速率最大D.适当提高温度,②、③两条曲线均会发生变化9.下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B.pH=c时,e点为0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动,d点左移10.(2014·富阳中学月考)为了检测某种酶在37 ℃时对3种二糖的作用,实验设计了3支试管(如下图),5 min后,检测每支试管中的单糖和二糖,结果如下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酶具有专一性C.为进一步检测该酶与pH的关系,应选择糖C溶液作实验材料D.在检测该酶与pH的关系时,应选择糖A溶液作为糖C溶液的对照11.乳糖酶可催化乳糖水解。

有两项与此相关的实验,其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状态,实验结果如下:A.实验一若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B.实验一若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降低C.实验二若继续增大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加大D.实验二若将反应温度提高5 ℃,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12.右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二、非选择题13.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下图甲Ⅰ所示。

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

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图甲Ⅱ、Ⅲ所示。

图乙示意发生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时,底物浓度与起始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底物与酶活性位点具有互补结构时,酶才能与底物结合,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________________。

(2)据图乙分析,随着底物浓度升高,抑制效率变得越来越小的是________抑制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相似,所以能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壁相关酶的活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唾液淀粉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的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丙。

若将温度提高5 ℃,请在图丙中绘出相应变化曲线。

14.学校生物实验室有一批存量淀粉酶制剂,因保存时间较长,可能失去活性。

下面是这种淀粉酶制剂的使用说明书的部分内容:淀粉酶制剂的活性。

实验目的:略实验原理:略实验材料与试剂:存量淀粉酶制剂、大小烧杯若干、试管若干、淀粉糊、新配制的本尼迪特试剂、碘­碘化钾溶液、量筒、酒精灯等。

实验步骤:(1)取唾液:将口漱净,含一块脱脂棉,片刻后取出,将唾液挤入小烧杯中,重复几次。

(2)取两个烧杯,分别编号为A、B,各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往A烧杯加入适量唾液,B烧杯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相同条件下,催化适当的时间。

(3)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1、A2,各加入A烧杯中的溶液2 mL。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B1、B2,各加入B烧杯中的溶液2 mL。

(4)向试管A1、B1中加入等量碘­碘化钾溶液,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得出结论:若试管A1中溶液为褐色,试管A2中出现红黄色沉淀;①试管B1中溶液呈蓝色,试管B2中无红黄色沉淀,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试管B1中溶液呈蓝色,试管B2中有红黄色沉淀,说明该存量淀粉酶制剂有部分活性;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存量淀粉酶制剂活性正常。

讨论与反思:该兴趣小组在班上汇报他们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后,其他同学认为实验设计存在部分缺陷,你认为缺陷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选A 酶在离开活细胞后仍可发挥作用,如消化道中的消化酶等均离开了细胞,但仍有催化能力。

酶的化学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有的属于RNA,因此,酶不一定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2.选B 肽酶破坏的是肽键,解旋酶破坏的是碱基间氢键,纤维素酶破坏植物细胞壁(植物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ATP水解酶破坏高能磷酸键,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化学能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3.选D 低等植物细胞中心体移向两极,表明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的移动会消耗能量,此时ATP水解酶和ATP合成酶很活跃;分裂前期,DNA高度螺旋,不能解旋,因此不能进行DNA复制、转录,RNA聚合酶和DNA聚合酶、解旋酶的活性都不会很高;淀粉合成酶主要存在光合作用很旺盛的细胞中,而这些细胞一般不进行细胞分裂;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主要用于细胞壁的分解。

4.选A 从题图可看出,在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水解为两种氨基酸,且由酶的开关及蛋白质的形状可知,该种酶只能和图中形状的蛋白质结构形成复合物,所以该模型能说明酶的专一性;酶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但在反应中会发生形态变化;人成熟的红细胞内不能合成酶,但有酶的存在,可发生上述模型的生理过程。

5.选C 在实验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先升高再下降,最后失活;反应速率与酶活性的变化基本相同;生成物的积累量会逐渐增加,当酶失活时达到最大值,反应底物的剩余量与此相反。

6.选C 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气泡)。

增加土豆片的数量即增加酶的数量,可使反应速率加快。

一段时间后,因底物过氧化氢全部被消耗分解掉,产生的氧气(气体)量不再增加。

7.选D 酶在代谢中起催化作用,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实验,只能得出“pH会影响酶活性的发挥”的结论。

RNA聚合酶能催化遗传信息从DNA传递到RNA,即转录过程。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切割出DNA片段。

人体内的酶是自身合成的,食物中的酶经加热活性被破坏,消化后以基本单位的形式被吸收。

8.选D ①与②的差异说明酶具有高效性;①与③的差异说明酶具有催化性;①中生成物的量达到最大时不再增加,可能的原因是底物消耗完毕,酶促反应的速率为零;适当提高温度,②、③反应速率会加快,生成物的量达到最大时所需的时间会缩短,这两条曲线均会发生变化。

9.选C O2的最大释放量只与H2O2的量有关,与酶的活性无关,与pH=b时相比,pH =a时酶的活性下降,e点不变,d点右移;H2O2不稳定,在H2O2酶失活时,H2O2仍能分解;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降低,e点不变,但H2O2完全分解所用的时间延长,d点右移;增加H2O2量,e点上移,d点右移。

10.选D 还原糖用本尼迪特试剂来鉴定;由表可知,只有试管3中出现了单糖,故可得出酶具有专一性的结论;要检测酶与pH的关系,自变量为pH,糖溶液为无关变量,应是相同的。

11.选C 从表中可看出,实验一如果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可能还要加大;实验一若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会降低;从表中可看出实验二中,乳糖浓度达到20%后相对反应速率为65,且相对反应速率不再随乳糖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实验二若将反应温度提高5 ℃,则酶所处的温度不再是最适温度,相对反应速率将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