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_运动的描述_教学设计_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_运动的描述_教学设计_教案
第一篇:第2节_运动的描述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状态。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4. 标签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展示照片,提出问题:] 这几张照片是在同一个路口相隔了很短的时间先后拍到的,通过观察这几张照片,你能告诉大家:哪辆汽车是运动的,哪辆汽车是静止的吗?根据什么?
你认为静止的物体就真的静止吗?
[展示照片,提出问题:] 这几张照片上的物体运动了吗?又是根据什么?
[讲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都有非常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我们的很多观点也都与物理规律相一致,当然也有不同。

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到底以什么样的规律运行着呢?今天我们就从机械运动开始研究
二、新课讲授
首先,就像刚才大家总结的那样: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板书]
[提出问题] 大家还能举出其他一些物体运动的实例吗?
[讲授] 大家说的都很好,机械运动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有些甚至我们觉察不到:比如珠穆朗玛峰由于地壳运动高度在变化,日本茨城县鹿岛町与中国上海市的距离由于板块运动缩短。

其实除了机械运动,还有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多种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只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

所以说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的现象。

[提出问题]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真的很容易吗?
举实例事例一:坐在行使的汽车中,感觉路边的树木高速后退,感觉车内的物体是静止的。

路边的人觉得树不动,车运动的很快。

事例二:高速路上超车时感觉对方车辆慢慢后退。

错车时却感觉对方车辆速度很快的冲过来。

可见:要想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首先要选取一个标准才成,物理学中把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板书]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那么怎样才是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了呢?或者说我们要观察那几个方面,才能确定物体位置是否变化了?
[总结] 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距离或方向上)是否变化。

[提出问题] 什么样的物体可以作为参照物呢? 平时我们描述物体运动情况时,都不说参照物,为什么?
[总结] 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通常情况下,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略去不提。

[提出问题] 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
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1.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指导学生观察分析]。

[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运动的情况可能不同,这称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
[提出问题] 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中,一名飞行员发现自己的机舱有一只“小虫”在飞来,于是一把抓住,一看才发现是一颗正在飞行的子弹!我们知道徒手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一般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呢?
[提出问题] 大家说得都很好,那么我们生活中还有没有同一物体相对不同参照物,运动状态不同的情况呢?
[总结]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某个物体而言的.
三、课堂检测1.分析下列物体相对于什么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什么物体是静止的? 2.有关太阳、地球、卫星的运动和静止(1)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东升西落”,是以谁为参照物呢?(2)而地理学科中所说的“地球绕着太阳转”又是以谁为参照物呢?(3)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一起在做同步运动,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还是静止?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知道运动是普遍存在的,知道在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要选取参照物,即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课后习题
1、写出下面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

(1)地球绕太阳公转
(2)太阳东升西落
(3) “小小竹排江中游”,(4)“巍巍青山两岸走”
(5)车中乘客说:“房屋、树木在后退” (6)地球同步卫星静止在高空中
2、飞行员在描述飞机俯冲时说:“大地迎面扑来”,这是以
参照物。

说月亮躲进云层,是以
为参照物。

顺水漂流时船相对水。

3、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河岸上的树
B. 船舱
C. 迎面驶来的船
D. 河水
4、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中乘客观察乙车,发现乙车向正东方向行驶。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判断错误的是:(

A. 甲乙两车都向东行驶
B. 甲乙两车都向西行驶
C. 甲车向西行驶,乙车向东行驶
D. 甲车向东行驶,乙车向西行驶
板书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
1.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距离或方向上)是否
变化。

3.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通常情况下,选择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略去不提。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就是说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第二篇:第2节运动的描述学案
第2节运动的描述
【我的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我参与】
一、我自学我探究
(一)机械运动自学课本16页交流讨论:
1.从图片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2.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依据是什么? (二)参照物自学课本17页交流讨论:
1.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照物?
2.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自学课本第17到18页交流讨论:为什么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举例说明。

二、我评价
1.“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从物理学角度看,诗中的“月落”是以
为参照物的。

2.如图所示的大树和房屋,如果选地面为参照物,则它们相对
地面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都是
的;如果选太阳为
参照物,则大树和房屋随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它们都是
的。

第2题
3.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中________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中________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4.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B.“五·四”运动
C.“神七”飞天
D.“嫦娥”奔月
5.北京奥运会赛况将采用地球同步卫星直播,同步卫星虽绕地球转动,但是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地球上空静止不动,这是因为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太阳 B.月亮 C.地球 D.三者均可
6.坐在逆流而上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的( ) A.河岸上的树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船舱
7.位于市中心的商业大楼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可透过玻璃观赏到楼外美丽的城市景色。

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8.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里观众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孙悟空
B.平台
C.飘动的白云
D.烟雾
三、我反思
(一)我的收获
(二)我的疑问
第三篇: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相桥初中田欢欢
一、设计思想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分为: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运动的相对
性,三个部分。

这三个部分中,机械运动的概念较为简单学生理解也相对容易,所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后两部分,在参照物的教学中通过一个小实验,钢笔放在书本上推动书本运动。

利用机械运动的概念讨论钢笔是运动还是静止?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选择不同的标准获得不同的运动形式,自然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整体的设计思路利用身边的现象来引导学生理解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概念,期间可通过穿插一些图像资料,让学生理解更加具体、生动和深刻。

二、教材分析
初二学生初次接触物理,本章是人教版的起始章的第二节内容,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

在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学生先从身边最简单的运动着手,对于学生物理学科的入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本节不熟悉的参照物,教材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最终理解运用。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物理思维还未建立,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

该年龄段的学生有好奇心,但是对问题缺乏深刻的思考,对知识的提炼和总结缺乏训练。

比如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的参照物运动形式不同。

学生容易将参照物和研究对象混淆,对于这个问题,一定要先通过明确谁是参照物谁是研究对象,再讨论后续的相对运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

(2)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

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使学生能灵活选取参照物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人生观教育,通过“STS”教学,激发学生学好科学技术,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重点难点
1.参照物概念的形成;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身边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学习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不断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运动的相对性,通过视频资料了解我国前沿的航空科技,尤其是飞船对接技术中的相对运动,让学生明白物理源于生活,但又改变生活。

七、课前准备
简单的实验器材准备,图片、影像资料、课件准备,学生的课前预习.
八、教学过程
(一)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图片引入:1.春天,风筝在空中迎风摆动;2. 夏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3.秋天,落叶纷纷飘落;4.冬天,雪花漫天飘洒;5.今天,你上学的路上,路旁的树木不断被甩在身后6.此时,钟表的秒针在不停地“走动”;学生思考并回答: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回答)
师: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我们每一个人时刻都在运动(如心脏在跳动,血液在流动),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着。

(二)机械运动
学生活动一: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

[生]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生]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生]假期旅游时乘坐汽车或火车都是运动.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判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 [生]如果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
运动了,如果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没有运动.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通俗.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火箭;地面上奔驰的火车、汽车;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舰艇;行走的人、流动的水、游动的鱼、飞翔的鸟等等都在运动,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呢?[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板书]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三)参照物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既然运动是普遍的,为什么又常常说房屋、桥梁是静止的,河水、船只等是运动的? 学生活动二:请同学们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思考下面问题: [投影] (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2)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有无变化? (3)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 [生]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变化;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师]请同学们根据机械运动的概念来判断书本和钢笔的运动情况.[生]书本和钢笔相对于桌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书本和钢笔是运动的.[生]钢笔相对于书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钢笔是静止的.
[师]一个说钢笔是运动的,另一个又说钢笔是静止的,他们矛盾吗?请同学们讨论.
[生]如果以桌面作标准,书本和钢笔就都是运动的.如果以书本作标准,钢笔就是静止的.[生]选择作标准的物体不一样,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一样,因此他们并不矛盾.[师]大家分析得很好,同学们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生]有.比如老师站在讲台上,如果以教室的墙壁作标准,老师就是静止的,如果选择太阳作标准,老师就是运动的,因为老师站在地球上不动,但地球在绕着太阳转动.[生]我们大家都一样,如果以坐在教室中的椅子作标准是静止的,如果以太阳作标准都是运动的.[生]旅游坐车的时候,如果以车厢作标准,坐着的人是静止的,如
果以路边的树或大楼作标准,车内的人就是运动的.
……
[师]同学们讲得都很好.可见,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板书]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师]学生活动三:情景模拟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

[师]是不是只要说到物体的运动情况,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应该怎样选择呢?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看能不能有满意的答案.
[生]第一个问题是肯定的.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说一个物体运动情况是什么,肯定是相对于某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来说的.
[生]选择参照物时,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因为这样选的话.这个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
[生]刚才大家说到参照物中有人、有车、有树木、有房屋、还有人的影子等,什么都有.所以,我认为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生]因为我们词论的物体大部分是在地面上运动的,所以—般应选样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这样研究问题方便.[生]我认为如果选样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时,参照物可以不提.比如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不用说”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在运动”.
[生]我觉得选择参照物时,应该看怎样选择研究问题更方便.比如研究客车是不是运动,最好选择地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作参照物;如果要研究人在车厢里是否运动,就该选择车上的坐椅或固定在车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师]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老师还要补充一点,研究问题的时候,选择好参照物后,就可以先假定参照物是不动的,然后再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归纳选择参照物的注意事项(课件展示)图片展示:“乘坐电梯向外观看,有什么感觉?”
[生]乘这样的电梯向上运动时,以电梯为参照物,假设电梯不动,楼房就在向下运动;如果乘电梯向下时,楼房就向上运动.[生]如果老师从讲桌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以老师为参照物的话,假定老师不动,可以认为是讲桌沿老师的反方向运动.[师]大家说得非常正确,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还会碰到很多的例子.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教材图1.2-5甲、乙,大家互相交流讨论,说一说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四.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师]从上面同学们的分析可以看出,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情况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九、板书设计
1.2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被选择来作为标准的物体。

3.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十、作业设计
1.完成随堂练习,完成《课堂练习册》。

2.进行小结。

3.按照要求预习。

十一、教学评价
本堂教学用了较多的时间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的相对性进行实验和讨论,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这个环节的处理,我收集了大量的视频资料,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其中有在机械运动,通过老师的移动,引导学生得出机械运动的定义,并通过钢笔放在书上推动书移动,讨论钢笔相对书和桌面的运动,这个小实验简单直观,学生可以一边实验一边思考,很快就理解了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描述不同的结论,这里学生的参与度高,效果很好。

在后面的对于相对运动和参照物的理解和运用上,能引入一些中国古诗,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明显的效果。

例如可以举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等。

但是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中若能插入一些视频资料,学生感受会更明显,更容易理解。

十二、教学反思
本堂课由于内容较为丰富,也比较贴近生活,所以可选取的多媒体资料很多,而且从质量和数量两方面都较高,因此在选择上必须注意如何取舍,原本选取了将近30个图像资料,5个影像资料,但在授课时反而出现了时间不够用,每个图片只能一扫而过,根本无法起到作用,在经过仔细的筛选后,只留下15张图片、2个视频,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给学生活动和思考,这样一来效果反而好了。

教师的语言必须有效而精炼,指向性强,否则后引起学生听觉疲劳,教学效果反而不好。

十三、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
通过本堂的学习,学生普遍感觉物体还是很贴近生活,很有趣味,而且很有用。

在参照物的学习上一开始感觉吃力抽象,但经过大量的事例和视频资源,抽象便具体,模糊变清晰,纷纷表示物理学习充满信心,表示要认真学习物理。

希望老师多做实验,多准备有趣新颖的视频资料。

第四篇: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主备人:陈传付
备课时间:2013年9月3日
1.2运动的描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的选择。

三、教学方法
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四、教具准备
课件、课本、文具盒等。

五、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用较长的时间学习力学知识。

力学研究的内容是: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应用。

运动、力及运动和力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认识运动。

对于运动我们并不陌生,但什么是运动,运动又有哪些不同的形式,需要深入探讨。

1、对运动的认识
天空中飞行的飞机、地面上奔驰的汽车、发射的火箭、狂奔的刘翔、飞流直下的瀑布、冲浪的人等等都在运动。

这些运动实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思考一下。

(学生们讨论,并举手发言)
原来,我们说它们都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就是通常所说的运动。

有动就有静。

地面上的楼房、树木、山岭我们通常说是静止,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绕太阳的公转,它们也随着一起做机械运动。

恒星在运动,宇宙在运动,可以说世间万物无一例外地在运动,运动是普遍的。

绝对的。

但是,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并不是容易的事。

(1)、[课件演示] 漫画
1 / 3
(2)、举例: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讨论)
结论:同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相对谁。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位置是否变化时,要有一个对比标准才有意义,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探究实验:
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1、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静止的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可见,我们说物体是在运动还是在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注意: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照物。

就看怎样选择更方便了。

(1)通常研究地面上的物体运动时,就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楼房、树、山岭等)为参照物。

在运行的火车上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常以车厢为参照物。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早已把地面作为“自然参照物”而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所说的“天空中飞行的飞机在运动、地面上奔驰的汽车在运动、行走的人在动、流的水在动;而楼房、树木、山岭是静止的”。

3、运动与静止的判定练习(课件):
(1)空中加油机正在加油。

收割机收割的同时把麦子倒进卡车里。

(2)乘坐上升的电梯向外观看有什么感觉,判断我们上升的参照物是什么?我们感觉楼层在下降,参照物是什么?
(3)、飞行员抓子弹。

此例及(1)题可以得出:同向同速运动的物体间相对静止。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的江中游以什么为参照物,两岸走又是什么为参照物。

(得出结论;互为参照物的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