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35 把握思维的奥妙(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35 把握思维的奥妙
【梳理夯实基础练习】——课前填写落实温故知新
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________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__________。

②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__________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2)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是______的机能: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①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________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__________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是表现形式是主观的。

②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________是本原的,________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易错提醒】在意识问题上要明确以下几个“并不意味着”:(1)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答案】反应特性前提语言
人脑
物质世界人脑客观存在物质意识
2.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①意识活动具有________。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比如预先制定蓝图、目标和计划。

而动物的活动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活动。

②意识活动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可以通过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抽象出其本质性的东西,把握其规律。

③意识活动的________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易错提醒】要注意区分“意识能反映物质”和“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前者强调意识的能动性,后者强调物质的决定性。

(2)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

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________、自觉选择性和。

②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________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________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指导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
着能动的反作用。

________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________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易错提醒】学习意识的能动性时要克服以下几个错误观点:(1)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人的认识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2)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将一切客观事物认识穷尽”;(3)把“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等同于“人的意识能够直接使客观世界发生改变”。

【答案】目的性
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主动创造性
目的性主动创造性
实践现实
高昂萎靡
二、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1)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____________为基础。

由于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因此要尊重客观规律。

而且,人们是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将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作用。

【易错提醒】正确把握两者的关系,必须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二是认为客观规律妨碍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放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__________,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________,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要求
①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__________,与时俱进,以__________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__________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______________,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易错提醒】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因此,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答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
客观规律规律性
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革命热情
唯意志主义
【易错全面排查练习】——易错清零演练修正思维
【易错点1】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
1.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

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 )
①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②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③意识的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
④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D
【易错知识点分析】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在意识之外客观存在。

【易错点2】错误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2.现在的星空,“昨夜星辰”又添新客,人造地球卫星、空间站、太空探测器等“人造星辰”悠然转动运行;现在的地面,人工湖、人工林已不罕见,可谓莽原缠玉带,高峡出平湖,荒山披绿装,沙漠变良田。

这些事实说明( )
A.人的意识能够直接改变客观事物
B.人的意识能够与任何事物相互作用
C.人的意识能够指导实践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人的意识能够使客观世界按照人的任何意志发生变化
【答案】 C
【易错点3】认为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做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基于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国务院决定2015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重点支持薄弱环节。

这体现了政府在决策中做到了(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及时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坚持客观和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①③正确。

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错误。

②材料未体现,故选D。

【易错知识点分析】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所以,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易错点4】将物质的反应与意识的反映混淆
4.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

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
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

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

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 )
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易错知识点分析】反应是指有机体受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也指物质受作用而引起变化的现象和过程。

反映是物与物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其中人的心理是反映的最高形式。

人的心理的最高层次——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且能指导人的行动。

【易错点5】认为“意识能直接能动地改造世界”
5. 现实世界的空间是三维的,绘画作为平面艺术是二维的。

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

这种现象表明,意识是( )
A.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
B.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
C.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D.对客观对象的直观反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知识,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画家在二维平面所画的,只能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并没有涉及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正确的反映,更不是直观的反映,排除A、C、D三项;意识的作用就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再加工”,即意识的能动作用。

正确选项为B项。

【易错知识点分析】认为“意识能直接能动地改造世界”是观点错误。

意识无论是能动地认识世界还是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都不是直接进行的,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

其他错误的观点有: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意识因其创造性,
而具有直接现实性;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典题探究变式练习】——课堂讲解针对提高训练
(考虑讲练结合,所以这个环节的题在讲部分也有,老师们可以灵活使用)
考点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典题探究】
【例1】(2015锦州模拟)辛弃疾的《木兰花慢》是一首“送月”诗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一连串探索性的追问。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这里的“神悟”( )
A.是词人头脑主观自生的
B.是词人对客观现象作出的主观反映
C.表明获得认识不一定需要通过实践
D.表明词人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答案】B
【变式精练】
1.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

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

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

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答案】D
【解析】A说法错误,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是人脑的分泌物;B说法错误,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C说法不合题意,材料讲的是意识与人脑的关系;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2.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感觉剥夺实验,就是将志愿者和外界环境刺激高度隔绝,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产生意识混乱现象。

这一实验证明了( )
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意识是主观自生的产物④联系构成事物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A
考点二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典题探究】
【例2】(2015·吉林模拟)通过基因组修饰技术提高优良性状,是培育优质高产农作物的理想途径。

如今,我国科学家找到了一把“金剪刀”——CRISPR/Cas系统,可对植物基因组进行精确定点“修剪”,从而直接转化现有的研究成果,迅速提高作物的各种优良性状,实现农作物的高效、高产、高抗。

这说明( )
①科技创新能改变规律的必然性和客观性
②科技进步能增强人们利用规律的能力
③意识因其能动性成为实践创新的先导
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变式精练】
3. (2015·银川模拟)2014年8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看望青奥会志愿者代表时,勉励大家更好地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汇聚起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之所以要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是因为( )
A.意识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
B.人的情绪是无目的的本能的心理活动
C.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D.高昂的精神能够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答案】D
4. 漫画《腾不出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D.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

漫画中的人腋下夹了很多伞,却因为腾不出手打伞而遭受雨淋。

该漫画讽刺了一些人过于死板,不能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措施应对,启示我们办事情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D项正确;A、B、C三项与漫画主旨不符。

5.(2015·邯郸模拟)老一辈革命家曾大力倡导“实事求是,力戒空谈”,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又警示全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这告诫我们要( )
①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②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
③做到客观和主观相统一④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开拓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强调实干,体现了理论和实践要统一,①正确;实事求是,力戒空谈,实干兴邦,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务实精神,②正确;③错误,应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④不符合题意。

6.中国气象局印发的《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且有降水形成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消减雾霾,清洁空气。

这说明(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②人工影响天气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③人为事物的联系能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