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平市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逮(dài)捕发酵(jiào)档(dǎng)案片言只(zhī)语
B . 榫(sǔn)头舌苔(tāi)攒(cuán)射宁缺毋滥(wù)
C . 咯(kǎ)血剽(piáo)窃供(gōng)销浑身解(xiè)数
D . 忸怩(ní)打烊(yàng)贮(zhù)存北门锁钥(yuè)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B . 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
C . 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 . 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
3. (2分)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
B . 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省大部分地区风调雨顺,冬温夏清,较之往年是难得的好年景。
C . 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
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 . 仿制古画还有一种情形,就是不署姓名,以假乱真,鱼龙混杂,骗取黑钱。
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灰霾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 . 去年,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标志着中国数千年来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意味着广大百姓生活质量与价值观念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和改善。
C . 从今年高考“一模”统计数据看,学生成绩整体正常,反映了各学校的备考措施和教学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发现了一些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短板。
D . 城市雕塑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公共艺术,应该慎之又慎。
既然城市雕塑是面向大众,是由民众买单,那么接受民众的审核不仅是对民众的尊重,更是民众的权利。
5. (2分) (2019高三上·东海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与文学趣味相平行,并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
它不仅是种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在这形式结构中能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气韵、兴味。
这样,就把中国的线的艺术传统推上了它的最高阶段。
①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
②笔墨可以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对象的相对独立的美
③也就是说,在文人画家看来
④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
⑤而且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墨本身
⑥而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
A . ①⑤④⑥②③
B . ④⑥③①⑤②
C . ④⑥①⑤③②
D . ②③①⑤④⑥
6. (2分)和其他三句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 . 无论人们情愿与否,月桂树就要飘出花香,绵羊就要站立舞蹈,白屈菜就要遍地闪烁。
B . 死时,生便不存在,皆是死亡,犹如一场势不可挡的洪水。
C . 它(鸟的歌声)活泼,像泉水,从那里,春天慢慢滴落又喷涌而出。
D . 它(过去)像高空中的一阵风暴,一阵浓雾,或一阵倾盆大雨。
7. (2分)(2017·浙江模拟) 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
A . 遥知兄弟登高处,插遍茱萸少一人.
B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 .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D .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8. (2分)下列各句与“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句式相同的一项()
A . 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
B . 下为百姓所怨
C . 安能谏人
D . 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
9. (2分)下列是对课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金岳霖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全文以恬淡作底蕴,刻画了“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文中时有兴之所至、信手拈来的“闲笔”,这些闲笔,增添了文章的意趣,体现了散文自然洒脱的“散”之美。
B . 《林黛玉进贾府》中,当饭后丫鬟捧茶来时,“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这说明林黛玉很有心计,为给贾府的人一个好印象,改掉了自己的习惯。
C . 《荷塘月色》文章结尾写到江南采莲的情景,是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的江南采莲的风俗,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惦念,也说明了作者完全从自己“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结尾的“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说明作者回到现实。
结尾语开头呼应。
D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诗人以廉颇比自己,表达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身许国的的豪迈之情。
10. (2分) (2019高二上·衢州期末) 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百姓不讲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
B .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选用优秀的人,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勤勉努力。
C .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做人的正确原则就会形成。
D . 效法其身,而乱大伦——想保持自己的纯洁,却搅乱了君臣之义这一重要的伦理关系。
11. (2分) (2017高一上·牡丹江月考) 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A . ①群臣怪之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B . ①发尽上指冠②樊於期乃前曰
C . 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②阙秦以利晋
D .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②范增数目项王
12. (2分) (2019高一下·余姚月考) 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他就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铅笔在外沿上搔上两三次,跟着用他的敏感的手指来回地摸我的脚趾,想摸出我要求的要点。
(动作描写写出格斯拉工作的细致认真)
B . 他的语调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悲哀,连鄙视的情绪也没有,不过那里面却隐藏着可以冰冻血液的潜在因素。
(神态描写写出格斯拉对大公司不顾鞋子质量行为的蔑视)
C . 而且,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有一双轻跳舞靴,细长到非言语所能形容的地步;那双带布口的漆皮靴,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还有那双褐色长简马靴闪着怪异的黑而亮的光辉,虽然是簇新的,看来好像已经穿过一百年了。
(正侧面描写靴子之美,从而侧面写出格斯拉手艺高超)
D . “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
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
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
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
“推”固然显得鲁莽一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
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作者认为“推”显得鲁莽而冷寂,“敲”显得拘礼而温暖,所以“推”比“敲”要好些。
)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
13. (4分)(2020·运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孔孟之道的当代价值
孔孟之道在绵延发展的2000多年中,从真实的普通人到睿智的学者,从一家学派的始祖整个中国思想界的旗帜,再到东方精神文化的领袖和代表,最终成为标志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明的代表性符号,其时代的价值在一次次变化、丰富和提升。
从历史上看,儒家学说面对的每一-次危机,都是每一次改革、每一次创新的机遇,也是与其它宗教、思想进一步融合交流的时机。
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并称显学,二者既有差异,又有交融。
汉代儒家虽然获得了正统地位,但由于佛教传入、道教勃兴,相关影响几乎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儒家学说已经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以至在魏晋时期儒学已经变异为“玄学”,杂糅了佛道的许多内容和方法。
历经隋唐五代数百年的三教争衡与合一的探索,儒家的正统地位由于韩愈、李翱等人的改造,才在容纳吸收佛道诸家之长的基础上为宋代理学的产生铺平了道路。
从宋元开始,经过张载、二程、朱熹、陆九湖、王阳明等人的努力,儒学才通过数个转机达到了自我完善和适应时代发展的境界和目的。
可见,儒学本身是有自我调节和不断完善的机制和系统的。
在20世纪初。
中国教育界、学术界在“保种强国”的压力下,将中国贫弱挨打的原因归结于孔孟之道的所谓“陈腐与僵化" ,于是有了“打倒孔家店”,将素有“人本”和“求实”传统的儒家思想与“民主”和“科学”的所谓进步思想对立起来,而且一对立就是一百年。
在文化大革命中,孔子及其儒家的思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毁坏,面对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儒学的影响和地位每况愈下;而当我们在毫无顾忌地舍弃儒家传统思想的时候,位于传统儒家文化圈内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却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创造了奇迹。
一个世纪以来,儒家思想只能伴随贫穷落后的判断受到了颠覆性的质疑。
其实,历史上在那些富可敌国的大商人和机关算尽的军事谋略家的行为宗旨中,儒家思想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多元文化东方思想的主要代表,孔子的思想重新赢得了世人的关注和尊重。
作为非强硬地解决冲突的思想和方法,儒家思想在解决当今世界重重矛盾的现实问题时,着多方面的经验和理论。
通过对话、包容,追求平衡、和谐,减少冲突、战争,孔孟之道充满了中国文化的原创精神和人类永恒追求的伟大理想,是与世界其它伟大的思想源泉并行不悖、并极具特色的系统理论。
其最初即建立的开放、创新、宽容、接纳的发展机制,不仅使其数千年不衰,并能得到时时出新、自我完善的理想效果。
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其基本走向和共同目标是“和平共处与共同发展”,在这样的全球背景中,儒家思想应该与其它文明共存,共同支撑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数千年,只是人类历史的一瞬,许多当年孔子、孟子关注的问题至今还是倍受关注的重大问题。
这说明在早熟
的中华文明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文化是有高瞻远瞩的远见卓识和“温故知新”的发展思路的。
对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展开研究和宣传,真正认识其深远的意义和价值,挖掘其具有原创精神的智慧和资源,为当今的改革和未来的发展提供历时2000多年的社会实验,如此不仅能给中国的发展垫厚根基,也将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参照。
(选自程方平《孔盂之道及其在当今世界的价值》,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普通人到文化符号,儒家价值一直在支撑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B . 儒家学说改革发展面对的每一次创新和机遇几乎都伴随着一次危机。
C . “四小龙”崛起颠覆了上世纪对儒学只能伴随贫穷落后的判断的质疑。
D . 儒学自我调节完善机制成就了它在东方文化圈中多元而又正统的地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主体部分按时间推移,从儒学的历史到当下未来,有事实举证有理论分析,层次清晰。
B . 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将传统儒家思想与民主科学思想对比,具有辩证的味道。
C . 尾段段首提出儒学时代价值问题,结尾得出对当今世界进步的重要作用的结论,结构紧凑。
D . 全文总分结构,逐层推进,通过分析论证儒学自身的发展特点,来揭示它的现实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儒家“非强硬”思维,切合当今国际关系中“对话、包容”,“平衡、和谐”的理念。
B . 墨家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很好地体现了与孔孟思想的差异与交融。
C . 具有人本、求实传统的儒学始终关注社会具体问题,所以在当今世界仍有价值。
D . 作为兵家,孙武“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其实质表现的还是儒家精神追求。
14. (15分)(2016·西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叶嘉莹: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
大学时的诗词习作已被老师顾随惊叹“青年有清才若此”,到得中年,更获得文史大家缪钺“实大声宏,厚积
薄发,迥异于前代诸女诗人者矣”的揄扬;至于学术成就,顾随在她23岁时已经断定“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鼓励自立门派,而她将西方理论引入古典诗词研究的大胆尝试,引得缪钺主动来信盛赞“继《人间词话》后,对中国词学之又一次值得重视的开拓”。
她,就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叶嘉莹。
倡导以吟诵为主、对儿童进行古诗教学成为这位自感“老之已至”的学者的重点工作,她为儿童编写古诗读本,亲自读诵吟唱,乃至上电视亲身示范,“只希望在传承的长流中,尽到我自己应尽的一份力量。
”
叶嘉莹认为,古诗词教育能使孩子们与古典文化相通:“关键在于选入教材的是不是精华之作,老师能不能把其中的精华讲解清楚。
选的是糟粕的话也没什么用。
选的是精华,老师能把精华讲出来,才算达到目的。
”“好的老师应该把诗词里的生命教出来,让诗词有一种兴发感动。
”叶嘉莹说。
诗教是古代的教育传统,而这个时代的诗教,对她而言,就是让诗从抽象变为具体,使今人也能体会当时诗人的感情、心智、意念、理想等,使诗词活起来。
她曾在加拿大为幼儿园的孩子们讲古诗词,一出手就用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学界往往以为杜诗沉郁顿挫、意蕴丰富,非经人世者难解其中况味,乃至历代对其的阐释、集注都有上百种。
但叶嘉莹认为,不能看低小孩的智能而让他们读浅近的诗歌,“要选择真正好的作品,只要老师讲的明白,他们一样会理解,一样能背下来。
让小孩子学骆宾王的《鹅》并不合适,这不能算一首好诗,只是骆宾王小时候的习作,对孩子们学诗、作诗没有意义。
”
叶嘉莹先用了杜甫的画像让孩子们认识这名诗人,再用地图让孩子了解杜甫颠沛流离的生活境况,最后回到诗歌本身,向孩子们讲解这首诗是杜甫出外散步,看见春天的美景而作。
叶嘉莹讲完一句,就画一幅图以加深孩子们理解,全诗讲完后,再带领他们背诵、吟唱,孩子们由此对古诗饶有兴味,学得非常快。
当时她给孩子们留了两句诗“门前小松鼠,来往不惊人”当作业。
有一个小朋友续出了“松鼠爱松果,小松家白云”这样饶有意趣的句子。
“诗不是抽象的东西,”叶嘉莹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诗是感情的活动,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小孩子学诗,就是让他们对天地草木鸟兽、对人生的聚散离合都有关怀的爱心。
”
但现在的一些做人方式令她不能理解。
生于“燕京之旧家”,叶嘉莹“提倡弱德之美,要求自己在艰难困苦中亦能持守;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也就是待己严待人宽;日三省吾身……这样的性格是我从小受到的教育使然,在这种文化里强调人的弱德,而非当一个强取豪夺、不择手段的强者。
”
现在的“读经”让她有点看不懂。
她看到报纸上说,一些读经班单让小孩背书,老师不讲解内容,唱歌一样带
着孩子们背,孩子连字都认不全,只能跟着老师唱。
“误人子弟。
”叶嘉莹评价,“读书当从识字始,字都不认、道理都不懂,背来有什么用?”
叶嘉莹认为,应该以“兴道讽诵”的方式,老师先让孩子认字,告诉他诗里写了什么,让他明白诗人的感动何在。
而“道”,则在于以讲解来引领.“教小孩是要一步一步来,现在的情况是老师都不懂,学生乱背,错字别字都不通,背得再多有什么用?”叶嘉莹反问。
在古与今、中与西、传统与现代之间,作为一名学者,叶嘉莹以辩证眼光观之。
近体诗与现代诗,在她看来“各有所得,各有所失”,都有上品与劣作。
但与古典诗歌强调内心的兴发感动不同,现代诗更侧重于机智、技巧、安排、造作,看得出制造痕迹,它的根基与美感更来自西方,“接受外国传统、受到外国诗歌影响。
”
“胡适的白话诗如果用白话说出来,就没有诗的意思了,所以只能变个花样、加入技巧,制造一些艰难。
而古诗用古诗的方法说有意味,用白话说,同样也有意味。
”叶嘉莹说。
在她看来,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去用它寻找光明”)是很灵巧的句子,但如果用于儿童教育,“小孩不见得有什么体会”。
【相关链接】
①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生于北京书香世家。
从1945年辅仁大学国文系毕业担任中学教师开始,叶嘉莹至今未中断过她的古诗词教学。
11950年代起在台湾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任教,1960年代开始担任哈佛大学客座教授, 1969年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也是加拿大皇家学会唯一华裔院士。
1979年开始每年利用假期回国讲授古诗词。
②作为一个承习“新知识,旧道德”家教的女子,叶嘉莹站在通往诗词王国的道路上,诲人不倦,度人无数。
叶嘉莹历经丧乱,晚年丧女,诗词给她力量,叶嘉莹借诗度过忧患,获得疗愈。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叶嘉莹出名很早,大学时她的老师顾随对其诗词习作有“青年有清才若此” 的惊叹,到中年,更获得文史大家缪钺“实大声宏,厚积薄发”的称赏。
B . 叶嘉莹因为自感“老之已至”,所以有一种传承中国文化的紧迫感,她把对儿童进行古诗教学当作重点工作,她为儿童编写古诗读本,亲自读诵吟唱,乃至上电视亲身示范。
C . 叶嘉莹对一些让小孩背书,老师不讲解内容,唱歌一样带着孩子们背,孩子连字都认不全,只能跟着老师唱的“读经”方式颇有微词,并说这样会“误人子弟”。
D . 作为一名学者,叶嘉莹以辩证眼光看待古与今、中与西、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在她看来近体诗与现代
诗“各有所得,各有所失”,都有上品与劣作,但古典诗歌更强调内心的兴发感动。
E . 在叶嘉莹看来,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去用它寻找光明”)用白话说出来,就没有诗的意思了,如果用于儿童教育,小孩不见得有什么体会。
(2)从叶嘉莹的人生经历和古诗词教学实践来看,阅读中国古典诗词、领会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意义和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叶嘉莹是诗词研究者、鉴赏者,但本文却不写其诗词造诣。
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4)叶嘉莹认为应该怎样对儿童进行诗歌教育教学?你是否同意她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15. (13分) (2017高二下·鞍山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衡少善属文属:撰写
B .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奇怪
C . 游于三辅游:游历
D . 阴知奸党名姓阴知:暗中查知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皆共目之②未之有也③十年乃成④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A .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 .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A . 张衡不羡慕当时的世界,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B . 张衡不羡慕当时的世界,他所在的官府就多年得不到改变。
C .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权贵,他所在官府就多年得不到改变。
D .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权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通五经,贯六艺,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喜欢结交俗人,也不愿意做官。
B . 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C . 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D . 张衡多次出任太史令,后来外放担任河间王的相,他一上任就树立威严,整顿法度,逮捕奸党,赢得了称赞。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16. (6分) (2017高三下·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小题。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注】赊:长、远。
(1)请简要分析颈联中“分”和“孤”的内涵。
(2)鉴赏颔联的艺术手法,请列举两点并加以解说。
五、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17. (4分) (2018高三上·兴宁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幸福生活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
(3)描写琵琶曲演奏中奇妙的停顿却饱含着愁和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8. (5分)(2020·江苏模拟)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融合是促进事物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情感可以融合,文化可以融合,经济可以融合,相关领域可以融合……正是有各种各样的融合,社会更加和谐,科技文化发展更快,经济发展更好,世界人民更有信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