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下行趋势在保险理财上的应用见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率下行趋势下的理财问题思考
作者:唐恩
一、当下诸多产品的3.5%的预定利率到底高不高?
有些客户朋友可能在上世纪家庭就拥有不菲的财富,可能那个时候就接触到了保险型理财产品了,甚至发现身边有这样的现象,在九几年的时候买的一份养老型或者教育型产品,到现在依然在按照8%甚至更高的预定利率在兑付着,20多年过去了,如果按照总收益算投资回报率的话,那么这个产品的持有期的回报率可能已经早超过20%了,这是为什么呢?
先做一个说明,不管是复利型的还是预定利率型的,其实按照产品设计的精算原理来讲,我们不妨统称为产品的预定利率,便于投资回报率的比较。

这是因为那个时候销售的理财型保险产品它的预定利率一般在8%-9%的样子,而按照合同约定,不管是多少年,合同都是要履约的,有些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那么高的预定利率呢?是因为当时的基准利率就很高,比如,1996年1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就达到了10.98%,从5月1日起到8月22日央行再降息,达到9.18%,1996年第三次降息后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就是7.47%,所以,在如此高的无风险收益情况下设计的理财产品,加上行业对远期利率的判断的模糊,就导致产品预定利率高达8%不足为奇了。

当时中国三家保险公司经历了这个历史阶段,当时中国人寿的产品是九九鸿福,中国平安的叫平安养老、平安少儿,已经中国太保的老来福、福禄寿等产品,这些产品的预定利率不管是功能在养老金,还是教育金,都是8%以上的产品。


管和现在比起来能够锁定远期8%的利率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在当时,这些产品并不好卖,因为和短期基准利率相比,8%太低了,所以,回过头来看,当时真正买了这些产品的人,很少是奔着“科学规划”去的,大概率的更多的因素是因为身边朋友的唠叨,当然,买了产品的人还是很感谢当时劝他的人了,只是买的太少了!
那可能会有人问,这么说保险公司岂不是赔死了?毕竟当时2年多后一年期定存利率就腰斩成5.05%了,而现在只有1.5%,大额存单也就1.98%,的确,三家保险公司96、97年卖了一堆这样的产品,大概接近一千亿,几十年过去了,这三家保险公司一直还在兑付着这些产品,他们依然背负着远期利差损形成的巨大的历史包袱,什么概念?96年到现在26年了,8%复利增长的话,兑付总额接近本金的7倍,2010年时新闻报道说马明哲提到当年这笔刚性兑付的产品目前已亏损超过800亿,所以呢,中国人寿、平安、太保这三家公司自97年开始没给股东分红了,直到2016年开始盈利,2007年保监在特批的情况下才给上的市,这就是为什么H股上市那么久而A股到2007年才上市。

于是乎,类似的产品设计者和监管者们发现,远期利率设定真的不能简单的参照当期无风险收益来设定,否则这样的历史惨剧还会上演,所以呢,1999年7月1日起,保监会就规定了,保险公司理财产品预定利率不能超过2.5%,时隔14年后2013年规定可以在2.5%-3.5%之间浮动,涉及养老金的可以再上浮15%,也就是我们三年前经常听到的4.025%预定利率,鉴于利率下行的长周期情况,2019年再次取消了15%上浮的规定,所以,现在看到的3.5%的预定利率或者复利的产品,都是当前合规政策下的顶格的预定利率水平了,这是监管审核的门槛了,如果有产品扬言 3.8%,4.5%等,那么只需要演算一下就发现,其实并未超过,只是换换概念炒作而已!毕竟产品上市都是要经过监管审核的!
有些朋友可能要问,3.5%确实不高啊,一般存的越久不是应该利率越高吗?确实有这样的现象啊,比如一年期是1.5%,三年期2.75%,五年期3.5%啊,这里我想说的是,您今天这样想和1996年10.98%利率水平的时候当时不愿买的人,想法都是一模一样的,原因再来唠叨一下就是,人寿保单的收益比较基准不是当期利率,而是远期利率,这里涉及一个比较基准我们可以理解为“持有期收益率”,复利下的持有期收益率就等于复利的最终值与期初值的差值,除以期初值
除以年份,而时间和利率就是唯一的决定高低因素。

记得去年的时候,在银行讲课有个理财经理问我,说我们的理财产品收益4.2%,想转存到另一家4.3%的产品,该怎么劝客户,于是,我就问涉及的金额是多少,期限是多久,影响多少利益,最后发现,转存5万,0.1%的利差60天的期限,差别也就7块钱,所以我就反问他,你的服务值不值7块钱?一样的道理,人寿保单的收益比较基准不是当期利率,而是远期利率!不仅是收益,而且还不是有服务的嘛?以前我办理过某商行的朝招金产品,还有某发行的天天盈产品,一个是2.8%,一个是2.9%,最终因为手机app感受体验的关系,我依然选择的是2.8%那个!
二、为什么说利率长周期是不可逆的下行趋势?
中国长期市场利率从历史数据来看,整体属于下行的态势,未来如何发展下
去,一方面要看内部要素,那就是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和宏观调控举措,宏观调控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或者对无风险收益率直接调节,从而决定着利率的走势,也因为这种调节,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的增长,增速逐步放缓之下,投资收益下降,利率也的确在逐步下行,特别是在2017年新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经济增速更加稳定之后,我国利率上行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另一方面要看外部要素,那就是和国外进行对比,经验数据表明,发达经济体的整体利率水平往往可以作为未来中国市场利率的参照样本,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后,后续如何?可能好,那么类似美国,也可能不好,那么类似日本和欧洲,至于中国长期市场利率如何发展,假如我们未来发展的好,如图所示国外无风险收益率一般参照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中国长期利率则可能像美国一样继续下行,假如我们未来发展的不好,如图所示日本大额存单利率、欧元基准
利率,中国长期利率则可能像欧日一样也是下行并进入负利率时代,
所以,无论经济是那种走向,长周期利率下行是必然的趋势,而且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无论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像美国还是欧日,我们都会进入不可逆的利率下行周期。

什么是不可逆的呢?那就是今天不可能想96年的当期无风险收益率,未来也不能想今天1.98的无风险收益率!
三、几个利率下行周期的资产配置思考
有句话说得好,人永远赚不到认知意外的钱,如果赚到了,也会有一万种方式被收割回去!首先,我觉得,在新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下,我们都应该更加关注长期配置,努力实现阶级不降级,让生活品质实现最初的梦想,最初的一批企业家很多人做企业的最初目的都没那么宏伟,就是家庭生活幸福,只是走着走着公司就“骑虎难下”的大了起来,如果能在风云变幻、日新月异之时还能守住最初的梦想,何尝不是实现了财富目标?!切忌错把平台当能力,一个人一生能赶上一次风口就是幸运儿!有人说幸福长久的秘诀就是: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近两年,大器晚成的案例很多,我想,大器晚成在进入高质量的新时代后,会越来越多!
其次,我觉得,利率下行周期下我们需要更加的正视金融产品功能,金融的本质是为时间定价,我们做出投资决策,购买金融资产,就是购买不同时间的未来价值,否则,抛开时间要素的产品选择都是无效的!
最后,正确识别风险以及提早做好风险管理是我自己也是新时代人都要做的事儿,因为,人们更容易关注偶发性黑天鹅的风险,却无视每天发生在身边灰犀牛的风险,以新冠和癌症为例,全国有393万的存量癌症患者,常年每天约1万人新确诊,而偶发性的新冠放开前累计起来也就500万,每天确诊几人已经很吓人了,死亡人数来看新冠3年累计是2.4万,而每年癌症死亡人数中国300万,然而,容易忽视的灰犀牛的风险往往摧毁了一个个家庭,比如养老、子女教育、重大疾病等。

所以,利率下行周期下,我们要架设起风险的防火墙,为家庭的疾病、养老、教育、传承、隔离等做好风险管理,实现让生活更美好的财富管理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