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合理安排时间 北京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目标:
1、知道统筹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2、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4、通过教学活动,感受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事情的先后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2、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劳动吗?在家做过什么家务?
生:扫地
生:洗碗………
师:小明也是个爱劳动的小朋友,今天小明家里来了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主题图)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数学广角里一起研究怎样合理安排时间。
(揭题)
[设计意图:由生活中的哲理名言谈话导入,能够很自然地与今天所要学的新课题联系起来。
]
二、探究新知
师:这么多的事情到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用你手中的小纸片摆一摆。
(1)小组合作学习:①独立思考,设计方案。
②小组讨论,探究方法,展示流程图。
③计算所需的最少时间。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展示你的设计方案?
(生板演)
生1:①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共14分钟
师:还有更省时的方法吗?
生2: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找茶叶(1分钟)茶杯(2分钟)共11分钟
师:比较两种方法,哪种设计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呢?为什么?生:烧水时可以同时找茶叶、洗茶杯,不用计算这两件事的时间了,只计算烧水时1+1+8+1=11(分钟)
师:(板书:同时)接水、沏茶能同时进行吗?
生:不能,要有先后顺序。
师:(板书:顺序)
师:能同时做的事情竖着摆在一起,其他事情要有先后顺序,如果用箭头表示顺序是不是更清晰呢?(边说边画箭头,出现流程图)
师小结:(1)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时间就越少。
(2)几件事情同时做时,计算时只加最长时间。
三、思维拓展
最近天气变化无常,小红感冒了,你们愿意来看看小红感冒的事情吗?电脑出示信息:我感冒了,吃完药后要赶快休息。
师:你知道小红现在想怎样吗?
(课件出示信息)
师:怎样安排这些事情小红才能最快可以休息?
生:先找杯子倒开水,然后等开水变温,在等开水变温的同时量体温、找感冒药。
(教师板书)
师:一共花了多长时间?
生:7分钟。
师:在等开水变温的同时可以量体温、找感冒药吗?
生:可以。
师:那么这样的安排合理吗?为什么?
生:合理,因为方案中把能够同时做的事情一起做,节约了时间。
师:回答的真好!这位同学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合理的安排。
把能够同时做的事情一起做,达到节约时间的目的,这样的安排就是合理的安排。
(再次强调)四、小结
今天同学们沏了茶、帮小红找了感冒药合理利用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课下找一找。
(做事明确先后顺序,要同时做的同时做,节省时间;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
五、板书
合理安排时间
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找茶叶(1分钟)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运筹思想,使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认识到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时间。
在教学中,我使用了教材中提供的主题图创设为客人沏茶的情景,并提出质疑“沏茶时通常需要做哪些事?”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学生帮助小明让客人尽快喝上茶问题打下基础,使学生能处于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本课主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在操作中感知,并且,这一环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生动,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时时为我们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