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河失初中-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范围:七上七下)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月月清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请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1分)
30.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炎黄联盟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A .阪泉之战
B .逐鹿之战
C .牧野之战 D. 舜让位于禹
31.以下关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正确的是
A .商朝—→夏朝—→西周
B .夏朝—→商朝—→西周
C .商朝—→西周—→夏朝
D .西周—→商朝—→夏朝
32
.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A .国家产生
B .文明起源
C .政权分立
D .社会转型
33.“孔子是万世师表。

他很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曾参性子急,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
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 .三人行必有吾师
B .有教无类
C .因材施教
D .以“德”化人
34.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

“秦王扫六台,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
现在下面年代尺中的
A B C D
35.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36.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
A .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西域→欧洲
B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C .洛阳→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D .洛阳→中亚、西亚→河西走廊→西域→欧洲
37.孝文帝拓跋宏是虔诚的汉文化迷恋者,史载:其“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

学不
师受,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善读庄老,尤精释义。

”这虽不乏溢美之词,但决定了他主政后
大搞“全盘汉化”。

孝文帝“全盘汉化”带来的影响是
A.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B.加速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C.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D.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38.《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 .南方荒蛮落后
B .南方经济的发展
C .科技领先世界
D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大动荡:诸侯争霸 大思想: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 大科技:铁器牛耕 大变革:
39.(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
业非常独特。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临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 B.南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C.中国在宋代就实现了现代化 D.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40.下面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其中①②两处指的是
A. 北魏、隋朝
B. 魏、隋朝
C. 北魏、元朝
D. 魏、元朝
41.诗词、谚语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下列诗词、谚语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④“苏湖熟,天下足。


A.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 C.①④⑤② D.②①④③
42.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褫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

”他评价的是
A.秦王赢政 B.汉高祖刘邦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
43.“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项发明,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对此材料解读不准确的是A.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C.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D.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44.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是“民族交融、经济重心南移、社会变化。

”其谜底应是
A.秦汉时期特征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征
C.隋唐时期特征 D.宋元时期特征
45.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
一说法,用来讲两代是可以的。

”文中空缺处应是
A.秦汉
B.魏晋
C.宋元
D.明清
46.元朝建立了幅员空前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大一统局面。

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管辖和统治,它开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47.晚年的康熙帝引用诸葛亮的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评价自己的一生。

他推行的举措有A.创立科举制 B.废除丞相 C.设置台湾府 D.设立军机处
48.“以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①文成公主②玄奘③鉴真④郑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49.下列有关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B.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北京
C.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D.都开创了影响后世的新制度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0分)
50. 改革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7分)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1)指出材料一中的“汤”“武”分别是哪两个王朝的建立者。

(2分)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2)材料二中“秦孝公用商君”指的是哪一次改革?(1分)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是什么?(1分)
材料三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3)根据材料三写出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北魏是汉化的先行者”与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有关?(1分)
(4)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次改革的相同作用。

(1分)
51.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1)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谁?(1分)他在地方上推行什么行政制度?(1分)
材料二
图一图二图三
(2)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名称是什么?(1分)该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有何特点?(1分)
材料三(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战斗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3)材料三中,赵普认为自唐以来“战斗不息,苍生涂地”的原因是什么?(1分)为“制其钱谷”,北宋在地方设置了哪一官职?(1分)
材料四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4)材料四中军机大臣应属于清朝设置的哪一机构?(1分)
(5)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1分)
52.经济政策是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分)
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于最后统一六国之年便立即推行了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等一整套措施。

度、量、衡制度的统一是适应经济发展和巩固新兴的封建制需要的必然趋势。

——俞伟超、高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的历史功绩》(1)据材料一回答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意图是什么?(1分)
材料二从古至今盐都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而铁作为生产工具和兵器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

盐铁业的巨大利润和对整个盐铁行业的管理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历史大局。

(2)针对材料二的现象,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什么?(1分)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此河”的开通有何积极意义?(1分)
材料四宋高宗谕大臣:“广南(广东南路)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4)材料四反映了宋代哪一经济现象?(1分)
材料五“凡官员兵民私自出海贸易及迁海岛居住耕种者,均以通贼论处斩”“凡官吏士兵私自与海外诸岛交易或出洋者,亦以反叛通敌论罪”——《兵律关律》(5)材料五反映了清政府的对外政策是什么?(1分)说出这一政策对我国产生的消极影响。

(1分)
(6)针对统治者在经济方面的措施及其产生的影响,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1分)
53.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分)材料一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1)阅读材料一,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分)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政府对于民族关系怎样的态度或政策?(1分)试举一史实例予以说明。

(1分)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1分)元世祖忽必烈为加强对今台湾地区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材料四
图一五世达赖觐见顺治皇帝图二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
(4)材料四反映了清朝采取哪两种方式加强对西藏的管辖?(2分)
(5)结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封建帝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

(1分)
九年级历史月月清试题2021.1.5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30-34.ABDCA 35-39.BBBBD 40-44.BDDAD 45-49.DCCCCD
二、非选择题
50.(1)商朝 (1分)周朝或西周(1分)
(2)商鞅变法 (1分) 使秦国富强,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分)
(3)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1分)北魏孝文帝改革 (1分)
(4)都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1分)
51.(1)秦始皇(1分);郡县制(1分);
(2)三省六部制(1分);三省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强化了君主专制(1分);
(3)方镇太重,君弱臣强(1分);转运使(1分);
(4)军机处(1分)
(5)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任一点1分)
52.(1)适应经济发展和巩固新兴的封建制(1分)
(2)设立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1分)
(3)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1分)
(4)宋代海外贸易获利丰厚或海外贸易兴盛。

(1分)
(5)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分)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1分)
(6)①统治阶级的重视,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能促进社会发展;②统治者要与时俱进,勇于改革,顺应历史潮流,否则就会阻碍社会发展等(1分)
53.(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分)
(2)对各民族一视同仁;或主张民族平等;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等(1分)文成公主入藏(1分)(3)元朝疆域辽阔;(1分)澎湖巡检司(1分)
(4)册封地方首领、设置管理机构;或建立册封制度、设立驻藏大臣(2分)
(5)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积极贡献。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