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交叉口设计对道路行车安全的影响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线交叉口设计对道路行车安全的影响
分析
摘要: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带动了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对道路的
要求也随之提高。
现阶段,路线交叉口设计是道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组成,交叉
口的设置有助于优化路网功能,提升道路交通的灵活性及通行能力。
然而,路线
交叉口面临的交通环境呈不断复杂化趋势,不合理的交叉口设计对道路行车安全
造成了严重阻碍。
关键词:路线交叉口;左转弯道;安全区
引言
路线交叉设计是道路工程设计的关键内容之一,为了满足不同方向的交通能
够实现安全地转换,需要对路线交叉进行深化设计,以满足行车安全与通行效率
的双重要求。
路线交叉有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两种:平面交叉主要应用于低等级
道路或交通运输量不大的道路,通过在同一平面范围内规划不同行驶路线的交互
实现交通流转换,例如低等级公路及城市道路中常见的十字形、Y字形和T字形
交叉路口;立体交叉则在高等级道路或交通运输量较大的道路中使用,例如高等
级公路及城市快速路的交叉,因为不同的行驶方向具有较大的交通运输量,采用
平面交叉会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效率,因此大多采用立体交叉方式实现车流高效
率平稳地通行及快速的交通转换。
路线交叉涉及到交通的分流与合流,因此不可
避免对主路交通的通行产生一定影响,同时由于转向交通的需求,分离出来的交
通流需要保证转换过程中的通行安全和质量,因此路线的交叉设计变得非常关键,既不能影响主路交通的通行效率,也不能影响汇流后的交通安全。
本文首先分析
了路线交叉口的道路设计特点和交通组织特点,明确交叉口设计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其次,针对路线平面交叉问题,分析交叉口与行车安全的影响关系,提出设
计应对策略;最后,分析路线立体交叉的交叉口与行车安全的影响关系,提出立
体交叉设计要点。
提高交叉口设计质量,保障道路行车安全。
1平面交叉口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1.1人为因素
路线平面交叉口道路行车安全分析中,人是整个交通系统的主体。
交叉口行
车安全主要包括行车人员、行人两种对象。
除了行车人员的驾驶违规行为对交通
安全具有重要影响之外,行人的交通参与过程也不可忽视。
交叉口行人通行的途
径较多,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行人的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在通行过程中大多存在
侥幸心理、从众心理,而且交叉口车辆混行现象较为显著,路段交通控制不严格,非机动车、机动车、行人三者相互争抢通行空间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种错误的心
理需求和交叉口通行空间的混乱现象极易产生交通冲突及意外。
1.2平面交叉对交通安全影响
根据平面交叉口车流的交通行为,会产生交叉冲突点、分流冲突点和合流冲
突点,每个冲突点都是交通安全的潜在威胁点,因为冲突点附近的车辆具有多种
交通选择,如果没有有序的指导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借助信号灯的方式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减少冲突,但是会显著降低通行效率。
冲突点的数量随着交叉路线数
量增加而显著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也会随之提高。
根据前述分析,交叉口位置
的车辆因周边的建筑物、广告牌、绿化树、违章停车等,行车视距会受到显著的
限制从而形成视觉盲区,因此很容易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特别是交叉口如果设
置在特殊路段如转弯区、坡路段等。
1.3交叉口视距不足
为了适应道路的复杂地形和地势,同时又需要满足道路坡度设计要求,使得
道路的设计很多采用小半径曲线或者回头曲线的方法以减缓道路的纵向坡度。
在
这些曲线道路中,路线交叉区域的视距一般有限,较小的视距极大地增加了行车
风险,特别是不同支路汇集的情况风险会更大。
2立体交叉的设计方法
2.1安全区设计
停车视距交叉口安全区域设计对行车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叉口安全区主要包括安全视距、专用车道范围、停车视距、物理功能区等。
交叉口安全区设计需要依据安全视距、专用车道长度、停车视距进行,并且设计依据指标选取最大值作为控制下限。
其中,停车视距为车道上出现障碍物时停车制动需要的最小距离,包括安全距离、制动距离、驾驶人员反应距离,如图1所示。
图1停车视距构成
2.2立体交叉对交通安全影响
立体交叉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广泛采用,对于交通安全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立体交叉型式,立交间距、匝道半径、坡度和坡长等。
立体交叉型式的不同对于交通安全的影响也不同,如果交叉型式选择不合理将出现显著的安全隐患,例如菱形立体交叉在匝道连接处存在平面交叉问题对行车安全不利;立交间距也会影响行车安全,立交间距大的事故发生率较小,间距过密不仅仅降低主路的通行能力和行车效率,还会导致运行困难;匝道曲线半径也影响行车,因为曲线半径太小使得车辆在高速行驶下容易发生事故,反过来就降低了行车安全;坡度和坡长也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立体交叉路线在短范围内实现较大坡度的跨越,因此存在小曲线、长纵坡的路段,行车视距受限而通行安全受到影响。
2.3减少交叉口交通冲突
平面交叉的线路不可避免存在交叉口交通冲突问题。
当一方车辆采取非正常交通行为时,例如改变速度、突然停车、转换方向等,如果另一路线车辆不进行紧急避险,则很容易发生车辆碰撞,引发交通事故。
平面交叉路线为了避免交叉口的交通冲突,需要划分好不同交通行驶区域,通过设置交通警示牌或者道路路线,增加视频拍照等手段,控制交叉口的车辆交通行为。
2.4小角度平面交叉
小角度平面交叉是道路较为常见的交叉形式,为了减少工程难度以及规避复杂地形的影响,采用小角度平面交叉解决路线混合问题。
但小角度交叉设计不合理往往使得行车视距不足、通行效率低等问题,例如小角度交叉往往使得货车转向困难,不容易察觉其他方向来车情况等。
对于小角度平面交叉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决。
①通过扭正交线方法增大交叉角度。
如图2所示,如果支线与主线的交叉角度过小,则行车视距有限,容易引发交通安全,可以通过扭正交线的方法,增加交叉角度,一般不低于70°,提高行车安全。
图2扭正交线增大交叉角度
②减少集中交叉,尽量分散交叉口位置。
公路会遇到很多的支线在同一位置交叉汇入的情形,多个交叉口在同一位置的汇入对主路交通形成很大冲击,使得主路行车稳定性差,应该尽可能分散交叉口。
例如斜交十字交叉的路线可以通过分散的方法形成两个T形交叉线路,提高车辆集散效率和行车稳定性等,如图3所示。
图3分散交叉口的集中度
结语
我国城市道路建设速度和规模不断发展,汽车通行量也在不断增加,道路交
通出行情况的复杂化也造成了较多的车辆安全事故。
交叉口左转和直行车辆冲突
是安全事故产生的主要因素,交叉口优化设计需要充分结合区域环境、交通流量、设计车速等开展。
本文依托具体工程进行现场车辆通行参数的采集,对交叉口几
何设计、安全视距、停车视距进行分析,设计工作显著提升了行车通行能力,能
够为交通安全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盛栋奇.公路交叉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浅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408-408.
[2]孙宝芸,陆键,戈权民,等.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改善措施[J].交通运
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5;3(4):50-4.
[3]陈发明,张开银.公路平面交叉渠化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25(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