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水文专业考试试题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水文专业考试试题库
地质及水文地质部分
一、填空
1、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可采煤层按厚度分为:薄煤层厚度为(0.7-1.3m)、中厚煤层为(1.31-3.5m)、厚煤层为(3.51-8.0m)、特厚煤层厚度(大于8m)
3、煤层观测点间距:稳定煤层(>50~≤100m)、较稳定煤层(>25~≤50m )、不稳定煤层(>10~≤25m )、极不稳定煤层(≤10m
4、储量损失按其形态分为(面积损失)、(厚度损失)、(落煤损失)。
5、正断层的特征是(上盘下移,下盘上移)。
6、可采煤层按厚度分为:(薄煤层、中厚煤层、厚煤层、特厚煤层)
7、矿井三个煤量是指(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
8、煤岩层产状要素有(走向、倾向、倾角)。
9、开拓煤量的可采期一般为(3-5年)以上;准备煤量的可采期一般为(12个月)以上;回采煤量的可采期一般为(4-6个月)以上。
10、工作面结束后于(30)天内提交采后总结,采区结束后于( 1个月)内提交采后总结。
11、沉积岩包括(碎屑岩类)、(粘土岩类)、(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三大类。
12、提交地质报告书时间:(8~10)年修改一次;提交采区地质说明书时间:正式设计前(三个月)。
13、提交掘进地质说明书:设计前(10天);提交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接到任务书(5天)内提出。
14、煤层倾角小于25°时,煤层最低可采厚度是(0.7)米;
煤层倾角25°~45°时,煤层最低可采厚度是( 0.6)米;
煤层倾角大于45°时,煤层最低可采厚度是( 0.5 )米。
15、工作面的调查和丈量一般(10 )天一次,构造复杂时,可适当增加仗量次数,工作面丈量应沿倾斜每(10~15 )米丈量一点,丈量误差应小于( 3% )。
16、探测煤厚一般沿走向和倾斜每隔(10~30 )米探测一个点。
17、断面中岩石面积占(≥4/5)的巷道为岩巷;断面中煤层面积占(≥4/5)的巷道为煤巷;断面中岩石面积占(1/5~4/5)的巷道为半煤岩巷。
18、岩层在自然界的产出形态分为(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倒转岩层)。
19、褶曲的基本形态有(背斜)、(向斜)两种。
20、断层的常见分类有(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三种。
21、煤矿地质构造分为(单斜)、(褶曲)、(断裂)三大类。
22、矿井在剩余可采储量比为(20%)左右时,即进入收尾阶段。
23、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以(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为主要依据。
24、评价煤田含煤的丰富程度用(含煤系数)来表示。
25、煤层顶板通常分为(伪顶)、(直接顶)、(老顶)。
26、煤层按倾角分为(近水平煤层)、(缓倾斜煤层)、(倾斜煤层)、(急倾斜煤层)。
27、矿井地质观测应该做到(及时)、(完整)、(准确)、(统一)。
28、评价煤层稳定性的参数有(煤层可采性指数)、(煤厚变异系数)。
29、煤炭储量分为4级,即(A级、B级、C级、D级),其中(A级)和(B级)为高级储量。
30、工作面调查和丈量,一般情况下(10)天一次,工作面丈量沿倾斜(10~15)米丈量一点,丈量误差应小于( 3% )。
31、矿井探防水的根本原则是(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预
防突水的重要措施是(超前探水)。
32、煤矿中常见的导水构造有:(导水断层)、(导水裂隙)、(采动裂隙带)和(岩溶陷落柱)等。
33、水文地质类型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四种类型。
34、对本矿开采造成老空老巷水窝等积水区,其边界位置准确,水压不超过1MPa,探水线至积水区的最小距离,在煤层中不得少于( 30 )米,在岩层中不得少于(20)米。
35、吕家坨矿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主要水害有(老塘积水)、(顶板砂岩水)。
36、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害威胁地点的人员。
37、煤矿三大基本地质图是(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水平地质切面图)、(地质剖面图)。
38、沉积岩主要的特征是有(层理)和(化石)的存在。
二、选择题
1、根据规程规定,稳定煤层的观测点间距为(C)米。
A.<10;
B.10~25;
C.50~100
2、倾斜煤层倾角为(B)。
A.<25°;
B.25~45°;
C.>45°
3、一类井田的布孔密度不超过(A)个/Km2。
A.5;
B.25~45°;
C.=45°
4、上盘上升,下盘下降为(B)。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
5、下盘上升,上盘下降为(A)。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
6、上下盘相对平移为(C)。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
7、缓倾斜煤层倾角为(A)。
A.5~25°;
B.25~45°;
C.>45°
8、急倾斜煤层倾角为(C)。
A.<25°;
B.25~45°;
C.>45°
9、中厚煤层的厚度为(B)。
A.<1.3;
B.1.3~3.5;
C.3.5~8m。
10、特厚煤层的厚度为(C)。
A.<1.3;
B.1.3~3.5;
C.>8m。
11、盆地为(C)构造。
A.单斜;
B.背斜;
12、为探明采区范围内煤层可采性而进行的勘探为(C).
A.资源勘探;
B.补充勘探;
C.生产勘探。
13、吕家坨矿井地质条件为(B)。
A.Ⅰ类;
B.Ⅱ类;
C.Ⅲ类。
14、吕家坨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类为(B)。
A.简单;
B.中等;
C.复杂。
15、断面中岩石面积占≥4/5的巷道为(A).
A.全岩;
B.半岩;
C.全煤。
16、《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规定,薄煤层采区回采率为(C)。
A.75%;
B.80%;
C.85%。
17、《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规定,中厚煤层采区回采率为(B)。
A.75%;
B.80%;
C.85%。
18、《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规定,厚煤层采区回采率为(A)。
A.75%;
B.80%;
C.85%。
19、急倾斜煤层倾角为(C)。
B.25~45°;
C.>45°
20、为扩大井田范围而进行的勘探为(A)。
A.资源勘探;
B.补充勘探;
C.生产勘探。
21、为提高储量级别而进行的勘探为(B)。
A.资源勘探;
B.补充勘探;
C.生产勘探。
22、规程规定矿井开拓煤量可采期不低于(A)。
A.3~5年;
B.5~7年;
C.7~10年。
23、规程规定矿井准备煤量可采期不低于(C)。
A.8个月;
B.10个月;
C.12个月。
24、规程规定矿井回采煤量可采期不低于(A)。
A.4-6个月;
B.6-8个月;
C.12个月。
25、《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规定,薄煤层工作面回采率为(C)。
A.93%;
B.95%;
C.97%。
26、《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规定,中厚煤层工作面回采率为(B)。
A.93%;
C.97%。
27、《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规定,厚煤层工作面回采率为(A)。
A.93%;
B.95%;
C.97%。
28、吕家坨矿区有(C)个含水层。
A.3;
B.5;
C.7。
29、探水线至积水区的最小距离,在煤层中不得少于(B)米。
A.20;
B.30;
C.40。
30、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井单位用水量q为(B) L/sm。
A.<0.1;
B.0.1~2;
C.2~10。
31、防水煤柱的留设,其最小垂高不得低于(A)米
A.20;
B.30;
C.40
32、矿井地质报告(B)修改一次。
A.5年;
B.8-10年;
C.20年。
三、判断题
1、提交地质报告书时间:8~10年修改一次,并报省煤炭厅批准.∨
2、煤层倾角大于30°的煤层为急倾斜煤层.×
3、为扩大井田范围而进行的勘探是矿井资源勘探。
∨
4、为探明采区范围内煤层可采性而进行的勘探属于生产勘探。
∨
5、提交采区地质说明书时间:正式设计前一个月。
×
6、二类矿井要求高级储量比应达到60%。
×
7、探水线至积水区的最小距离:在煤层中不得小于30米,在岩层中不得小于20米。
∨
8、缓倾斜煤层倾角25°~45°。
×
9、矿井剩余可采储量比为20%左右时即进入收尾阶段。
∨
10、为提高储量级别而进行的勘探为补充勘探。
∨
11、编写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于开采结束后30天内提出。
∨
12、稳定煤层的煤层观测点间距为25~50米。
×
13、为探明采区范围内煤层可采性而进行的勘探属于生产勘探。
∨
14、地质储量中能利用储量只包括可采储量和设计损失。
×
15、煤层属于沉积岩类的岩石。
∨
16、规程规定厚煤层工作面回采率必须达到80%。
×
17、规程规定中厚煤层采区回采率必须达到80%。
∨
18、上盘上升,下盘下降为正断层。
×
19、下盘上升,上盘下降为逆断层。
×
20、煤矿地质构造分为单斜、褶曲和断裂三大类。
∨
21、矿井三量反映矿井采掘工程的进展和资源准备的合理性。
∨
22、留设防水煤柱,只是为了受保护的地表水体。
×
23、矿井水都是地下水。
×
24、根据突水量大小将突水点划分为4个等级,中等突水点突水量为60-600m3/h。
∨
25、规程规定矿井准备煤量必须达到1年以上。
∨
26、工作面丈量煤厚、采高、丢顶底煤及浮煤厚度时,一般应选择同一测点进行。
∨
27、采区损失包括工作面损失和地质损失。
×
28、储量的报损由地测部门主办。
×
29、储量的转入、转出、注销、地质及地质损失由地测部门主办。
∨
30、矿井每月必须进行一次防治水隐患排查,必有书面排查分析记录。
∨
31、水情水害预报应包括周分析、月预报、季预报、年预报。
∨
32、矿井排水能力应能在20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正常用水量。
∨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
答:由于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目前技术水平确实无法开采的局部地区的储量。
2、按地质工作质量对地质预报的要求应怎样提地质预报?
答:地质预报要有文字和图纸,应做到季有季报,年有年报。
预报内容应包括:地点范围,对生产的影响,应采取措施等。
3、标志层定义是什么?
答:标志层指某一地区,普通存在并且具有一定标志可辨认的地层。
4、什么叫能利用储量?
答:指煤层的厚度,质量符合当前煤矿开采经济技术条件的那部分储量
5、丈量采高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丈量采高的地点尽量选择在靠近煤壁处、皮尺应垂直顶底板、点位尽量分布均匀。
点距根据煤层稳定程度而定,一般不超过10~30米,煤厚及采高丈量误差应小于煤层厚度的3%。
工作面丈量煤厚、采高、丢顶、丢底煤及浮煤时,一般选在同一测点上进行。
6、什么叫含水层?
答:指位于地下水面之下被地下水所饱和的透水层。
7、什么是地质构造?
答: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发生变形或变位,使岩层倾斜、褶皱、断开形成各种构造形态,称为地质构造。
8、什么是地质作用?
答:由于自然力所引起的使地壳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9、按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可分为几大类?并简述特征
答:按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方向可将断层分为三大类,其特点是:1.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2.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
3.平推断层—两盘
沿水平方向移动。
10、什么是导水构造,煤矿中常见的导水构造有几种?
答:沟通不同蓄水构造或不同含水层,能使地下水在其运动的地质构造,称为导水构造。
煤矿中常见的导水构造有:导水断层、导水裂隙、采动裂隙带和岩溶陷落柱等。
五、问答题
1、对采掘巷道所遇到断层的处理要遵循那些原则?
答:①要根据地质变化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的需要及可能而确定对地质变化的处理方法。
②尽量减少煤炭资源的损失。
③要考虑在安全有保障,做到生产正常接续,尽量的少动岩石,节省工程量,满足工作面开采各个环节的使用合理,少动用设备。
2、矿井储量类别与级别的关系如何?
答:能利用储量包括A、B、C、D各级储量,即是A、B、C、D 各级储量之和,暂不能利用储量无论对其研究程度如何,一律不再分级。
工业储量是指A、B、C储量之和,远景储量即是D级储量,可采储量不再分级。
3、采掘工作面有哪些透水征兆?
答:采掘工作面的透水征兆是煤层发潮、发暗,煤壁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发生雾气,顶板淋水加大、出现压力水流,出现水叫声,水有臭鸡蛋味,底板起鼓或产生裂隙发生涌水。
4、采掘工程遇断层前的预兆一般最常见的有那几种情况
答:①煤岩层的产状发生显著变化。
②煤层厚度发生变化,煤层顶底板出现不平行的现象③近断层处常出现牵引褶皱,煤层揉皱和破
碎现象。
④断层两盘煤层和顶、底板裂隙增多,并具有一定方向的分布规律,越接近断层裂隙越多,出现的频率及密度越大。
⑤在大断层附近常伴生、派生一系列小断层。
⑥在断层两侧及断层带内瓦斯涌出量出现明显的变化。
⑦断层附近巷道中常出现滴水、淋水及涌水现象。
5、工作面丈量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工作面丈量的内容包括:①工作面实际进度、长度、采高;
②工作面煤层产状要素、煤层厚度、夹石的层数及厚度;③工作面丢失的顶、底及浮煤厚度;④工作面、采区内出现的地质构造及出水、自然等地质现象。
6、、在储量计算中哪些块段不得圈定高级储量?
答:①小构造发育的地段;②在设计和生产中实际意义不大的小而孤立的块段;
③与老窑采空区或与风化带边界相邻的块段;④临近不可采边界的块段;
⑤在大断层两侧各30~50米的地段。
7、怎样预防井下透水事故的发生?
答:主要措施有①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要查明矿井的含水层、涌水量及影响范围,采掘范围内的断层及裂隙分布,以及老窑的数量、分布和含水量等。
②超前探放水,是预防突然涌水的重要措施。
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是探放水的根本原则。
8、采掘工作面遇到哪些情况时,必须进行探放水?
答:采掘工作面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进行探放水前进
①接近水淹的井巷、老空、老窑或小煤矿时。
②接近水文地质复杂的区域,并有出水征兆时。
③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陷落柱时。
④打开隔离煤柱放水时。
⑤接近可能同河流、湖泊、水库等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
⑥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量。
⑦接近有水或称泥的灌浆区时。
⑧接近其它可能出水地区时。
9、观测描述断层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观测描述断层的基本内容如下:
①断层面的形态、擦痕和阶步特征;断层面的产状要素和擦痕的侧伏角。
②断层带中断裂构造岩的成分和分布特征,断层带的宽度和充填、胶结情况。
③断层两翼煤岩层产状要素,煤岩层的层位和岩性特征、断层旁侧的伴生和派生小构造。
④断层间的相互切割关系,断层、褶皱的组合特征。
⑤断层与煤厚变化等的关系。
10、煤层观测描述的内容有哪些?
答:煤层观测描述的内容:
①当巷道揭露煤层全厚时,每个观测点应观测煤层的厚度,各煤层分层厚度,夹石层厚度,岩性和坚硬程度;当巷道不能揭露煤层全厚时,应按规程规定的间距探测煤层全厚。
②在层位难以判断,煤层对比困难时,还应仔细观测各煤分层的宏观煤岩成分和类型;煤的光泽、颜色、断口、软硬程度、脆韧性和内生裂隙的发育情况;煤层中所含结核与包裹体的成份、形状、大小、坚硬程度及其分布特征等。
③煤层的含水性。
④煤层的产状要素。
⑤煤层的顶板特征,其包括:伪顶、直接顶、老顶和伪底,直接底等的岩层名称、分层厚度、岩性特征、裂隙发育情况及其与煤层的接触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