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高中物理选修3-1粤教版课时训练:第一章过关检测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过关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5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6~8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不得分)
1.两个大小相同的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q A∶q B=4∶1数值的电荷量,相距较远,相互间引力为F.现将另一个不带电的与A、B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C,先与A接触,再与B接触,然后离开,则A、B间的作用力变为()
A.F
B.F
C.F
D.F
答案:B
解析:接触带电,两带电体外观一样的情况下,电荷量均分,结合库仑定律分析可知结果.
2.关于静电场,下列结论普遍成立的是()
A.电场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只与这两点的电场强度有关
B.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高,电场强度小的地方电势低
C.将正点电荷从电场强度为零的一点移动到电场强度为零的另一点,电场力做功为零
D.在正电荷或负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电场强度方向都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答案:D
解析:电场中任意两点间电势差与电场强度有关,也与两点在电场方向上的距离有关,选项A 错误;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不一定高,电场强度和电势没有必然联系,选项B错误;将正电荷从电场强度为零的一点移至电场强度为零的另一点,如将正电荷由等量同种正点电荷连线中点移至无穷远处,电场力做功不为零,选项C错误;电场强度方向由高电势指向低电势且指向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选项D正确.
3.
等量异种点电荷的连线和其中垂线如图所示,现将一个带负电的检验电荷先从图中a点沿直线移到b点,再从b点沿直线移到c点.则检验电荷在此全过程中()(导学号51120151)
A.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将发生改变
B.所受电场力的大小恒定
C.电势能一直减小
D.电势能先不变后减小
答案:D
解析:等量异种电荷连线的中垂线是一等势线,故移动电荷不做功,但其上各点电场强度方向相同,大小不同,故检验电荷受力方向不变,大小变化.只有D正确.
4.
(2015安徽理综)已知均匀带电的无穷大平面在真空中激发电场的场强大小为,其中σ为平面
上单位面积所带的电荷量,ε0为常量.如图所示的平行板电容器,极板正对面积为S,其间为真空,带的电荷量为Q.不计边缘效应时,极板可看作无穷大导体板,则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大小和两极板间相互的静电引力大小分别为()(导学号51120152)
A. B.
C. D.
答案:D
解析:极板上单位面积的电荷量δ=,每个极板上的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1=,则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2E1=;其中一个极板处在另一极板的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故极板间的静电引力F=QE1=,选项D正确.
5.如图所示, 直线是真空中某电场的一条电场线,A、B是这条直线上的两点,一带正电粒子以速度v A经过A点向B点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粒子以速度v B经过B点,且v B与v A方向相反,不计粒子重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51120153)
A.A点的电场强度一定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
B.A点的电势一定高于B点的电势
C.粒子在A点的速度一定小于在B点的速度
D.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一定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
答案:D
解析:粒子受电场力方向向左,粒子带正电,故电场强度向左,B错误,D正确;一条电场线无法判断电场强度大小,故A错误;粒子从A点到B点,电场力做负功,A点速度大于B点速度,C错误.
6.如图所示为静电除尘器除尘机理的示意图.尘埃在电场中通过某种机制带电,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集尘极迁移并沉积,以达到除尘目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到达集尘极的尘埃带正电荷
B.电场方向由集尘极指向放电极
C.带电尘埃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同
D.同一位置带电荷量越多的尘埃所受电场力越大
答案:BD
解析:放电极与集尘极间的电场方向指向放电极,选项B正确;带负电荷的尘埃受向右的电场力向右运动,到达集尘极,选项A、C错误;由F=qE可知选项D正确.
7.利用静电计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则下面哪些叙述符合实验中观察到的结果()
A.N板向下平移,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大
B.N板向左平移,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大
C.保持N板不动,在M、N之间插入一块绝缘介质板,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大
D.保持N板不动,在M、N之间插入一块金属板,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大
答案:AB
解析:由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计算公式C=知,当把N板下移时,d增大,则C减小.又由C=,Q 不变,所以U增大,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大,A选项正确;N板向左平移时,S减小,则C减小,同理得U变大,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大,B选项正确;当在M、N之间插入绝缘介质板时,εr变大,C变大,同理得U变小,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小,C选项错误;当在M、N之间插入一块金属板时,等效为两金属板间d减小,所以C变大,因此U减小,静电计指针偏角减小,D选项错误.
8.如图所示,M、N是真空的两块平行金属板.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由小孔进入电场,当M、N间电压为U时,粒子恰好能到达N板.如果要使这个带电粒子到达M、N板间距的后返回,下列措施中能满足要求的是(不计带电粒子的重力)()(导学号51120154)
A.使初速度减为原来的
B.使M、N间电压加倍
C.使M、N间电压提高到原来的4倍
D.使初速度和M、N间电压都减为原来的
答案:BD
解析:由题意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粒子恰好能到达N板时,由动能定理可得-qU=-.
要使粒子到达两极板中间后返回,设此时两极板间电压为U1,粒子的初速度为v1,则由动能定理可得-q=-,联立两方程得
对A选项:U1=U,v1=v0等式不能满足.对B选项:U1=2U,v1=v0能满足等式.对C选项:U1=4U,v1=v0等式不能满足.对D选项:v1=v0,U1=U等式能被满足,故选B、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9.(6分)有两个带电小球,电荷量分别为+Q和+9Q,在真空中相距0.4 m.如果再引进一个带电小球,正好使三个小球都处于平衡状态,则第三个小球带电性质为,应放在距+Q m处,所带电荷量是.
答案:负电0.1
解析:引入的第三个小球必须带负电,并放在这两个小球的连线上且离+Q较近处.设第3个小球带电荷量为q,放在距+Q的距离为x,由平衡条件和库仑定律有
k=k,
解得x=0.1 m
以+Q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有
k=k,得q=
即第三个小球带负电,电荷量为Q的.
10.(6分)示波管的示意图如图所示,阴极K与阳极A间的加速电压为U1,偏转电极y1和y2的极板长为l,间距为d,极板间偏转电压为U2,y1和y2的中点到荧光屏的距离为L.若电子从阴极
发射出来的初速度忽略不计,电子打在荧光屏上时的侧移距离Y的大小为.
答案:
解析:设电子的电荷量为q,电子先在电场中加速,得qU1=①
再在电场中偏转,侧向位移
s y=at2=)2②
联立①②得s y=③
电子穿出时刻的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延长线交点恰好在水平位移的中点(如图),且电子接着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三角形相似可得④
把③代入④解得Y=.
11.(20分)如图所示,一个带正电的微粒,从A点射入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微粒沿直线AB运动,AB与电场线夹角θ=30°,已知带电微粒的质量m=1.0×10-7 kg,电荷量q=1.0×10-10 C.A、B 相距L=20 cm(g取10 m/s2).(导学号51120155)
(1)微粒在电场中做什么运动?
(2)求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3)要使微粒从A点运动到B点,微粒进入电场时的最小速度是多大?
答案:(1)匀减速直线运动
(2)1.7×104 N/C水平向左
(3)2.8 m/s
解析:(1)由于微粒沿AB做直线运动,所以微粒所受外力的合力沿垂直AB方向的分量必为零,故受力如图.
微粒沿AB方向合力为
F合=F cos θ+G sin θ=qE cos θ+mg sin θ
方向:由B指向A,即与初速度v A方向相反,因此微粒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由于垂直AB方向有qE sin θ=mg cos θ
所以电场强度为
E==1.7×104 N/C
电场强度的方向为水平向左.
(3)要使微粒由A运动到B,则当v B=0时,微粒进入电场时的速度为最小,则
mgL sin θ-qEL cos θ=0-
代入数据,解得v A=2.8 m/s.
12.(20分)在如图所示的xOy平面内(y轴正方向竖直向上)存在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有一带正电的小球自坐标原点O沿y轴正方向竖直向上抛出,它的初动能为4 J,不计空气阻力.当它上升到最高点M时,它的动能为5 J.(导学号51120156)
(1)试分析说明带电小球被抛出后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别做什么运动.
(2)在图中画出带电小球从抛出点O到落回与O在同一水平线上的O'点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3)求带电小球落回到x轴上时的动能.
答案:见解析:
解析:(1)竖直方向为上抛运动,因为竖直方向只受重力,并存在竖直向上的初速度.水平方向初速度为零,受恒定的电场力作用,故在水平方向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2)示意图如图(由于上抛回落时间相等,故上升和下落过程的水平位移比为1∶3).
(3)由(1)(2)分析可知mgh==4 J
由动能定理可知,
W OM-W G=E k M-E k O
W OO'=E k O'-E k O
其中W OO'=4W OM,W G=mgh,E k O=4 J,
则E k O'=24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