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19年七上语文期末模拟学业水平测试试题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温州市2019年七上语文期末模拟学业水平测试试题之一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斑澜诅骂蜷伏秾纤合度
B.污涩怅然温训孤苦伶仃
C.虐待褴褛蓦然怪淡不经
D.叮嘱臃肿匍匐神采奕奕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屠/自后/断其股
B.其/一犬/坐于/前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做任何事情都要按一定的步骤循序渐进
....,否则会让自己陷入效率低下的忙碌中。
B.毕业晚会即将举行,一向热衷集体活动的明明同学上蹿下跳
....,做着各种准备工作。
C.他们响应号召,见异思迁
....,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
D.如果不想迷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必须择善而从
....,在真理的引领下前行。
4.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干涸(gù) 坍塌(tān) 酬劳滴水不露
B.戳破(chuō) 缝隙(fènɡ) 干躁源源不断
C.白桦(huà) 薄荷(bò) 琢磨刨根问底
D.废墟(xū) 结实(jiē) 富饶沉墨寡言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叛逆.(nì)尴尬.(ɡà)时辰.(chén)绽.开(zhàn)
B.截.然(jié)冷漠.(mò)和蔼.(ǎi)繁衍.(yán)
C.荣耀.(yào)喷.水(pēn)笃.志(dǔ)确凿.(záo)
D.舒畅.(chàng)收敛.(liǎn)卜问.(bǔ)焚.香(fén)
二、名句名篇默写
6.默写(8分)
(1)、故园渺何处?。
(2)、,晒翅常疑白雪消。
(3)、,怅望青田云水遥。
(4)、淮南秋雨夜,。
(5)、,相伴过年华。
(6)、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7)、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诗歌鉴赏
7.阅读刘禹锡的《秋词(其一)》,完成小题。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赏析加点的字,说说它们各自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题材、景致、情思、意境、艺术手法方面对本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8.综合性学习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热爱的老师,特别是那些给自己留下别样印象的老师。
临近毕业,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献给教师的歌——红烛颂”为主题的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请根据示例,写两句连续的古诗句,形象地概括老师的崇高形象和伟大精神。
示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表达你对老师的尊敬和赞美之情,请以手机短信的方式给你最喜欢的老师发出祝福的话。
你将对他(她)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师节来临,学校《中学时代》编辑部打算办一期歌颂老师的专版,请你代编辑部写一份征稿启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理解
(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吾日三省.吾身(______)
(2)可以.为师矣(______)
(3)饭.疏食,饮水(______)
(4)于.我如浮云(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请找出体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句子。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③年与时驰.
④非志.无以成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5)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现代文阅读
11.课内阅读
春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赖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3分)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州》)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3分)
3)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3分)
描写质地的:
描写色泽的:
C、描写生长旺盛的:
4)第二段有一处是作者展开的想象。
请在原文中画出来,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5)景物本身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做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
文中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3分)
12.阅读《故乡》,回答小题。
①故乡,是一幅秘藏的圣符,是一座精神的殿堂。
②儿时的故乡,留给我更多的是一份苦涩的记忆。
冬天,穿着用人力车外胎做成的“皮草鞋”,鞋面用几根皮条串联,双脚常常被冻得僵硬麻木,捂上一层稻草,才会感到暖和一点。
夏天,圆月在天时,我们就得起床,打稻挑谷直到中午田水发烫;下午挑粪插秧种出满田星星,“嗡嗡”的蚊子“亲吻”着肌肤,蚂蟥总是在腿上吃得滚圆……缺吃少穿、终年劳累的生活压得我直不起腰背。
我曾一次次爬上高高的山冈,久久眺望山外的世界;一次次诅咒过贫穷的故乡,发誓要找一个幸福快乐的地方。
③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逃难似地离开了故乡,终于完成了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转换。
除了探望父母回家小住几天外,我很少回去。
故乡的山水日渐模糊,故乡的星光日益陌生。
④记得有一年,因病修养期间,儿时的玩伴把我接回故乡小住了一段时间;乡亲们用古铜色的脊背,背我走过村前的木桥,张家大妈王家阿婶端来了飘香的饭菜,董家大叔吕家兄弟送来欢声笑语……啊,在
温馨甜蜜的故乡,我的每个毛孔都自由地舒张,每个细胞都享受着抚爱;我的整个灵魂得到了洗濯,心胸变得澄澈。
⑤于是,我发现,尽管我已身为城里人,但对故乡依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留恋。
而且这种留恋深藏心底,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消失,反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
静静的村庄、浩瀚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窄窄的小桥构成了故乡诗意的轮廓,也构成我的精神家园。
⑥我梦想着退休后回归故乡,安享与乡亲们“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
正当我为建房选址、设计忙得不亦乐乎时,却传来家乡要筑水库的消息,网上甚至流传出了库区的三维地图。
忽然,我有一阵被掏空般的晕眩,一种被连根拔起的痛感。
原来,故乡的根已经深深扎入我的心田。
我曾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换了一个又一个岗位,心里却一直茫然:梦还有多久?路还有多远?短暂停留,这才发现,惟有故乡的方向能让我内心踏实,安定。
⑦为此,我特地回了趟家乡。
一路上我在想,故土难离是国人的传统,安土重迁更是国人的习惯。
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⑧可奇怪的是,乡亲们表现得比我想象中要平静得多。
不过,偶尔也会感受到两种不同的心境:老人们还幻想着修建水库的选址可以修改;年轻人却关心着水库什么时候开建……
⑨天近黄昏,我在村头流连。
四周是那样恬静,暖风吹拂发丝,花草散发芬芳,沿着小径,慢慢地、慢慢地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恋,就像暮霭一样越来越浓,直到月华照亮了我的泪眼。
⑩故乡是一首诗,一首越吟越舒心、越吟越思念的诗。
而明天,故乡就要变成一片泽国;而明天,乡亲们也将要搬离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
⑪今后,我只能梦回乡关!
(有删改)
1)请从内容和结构上简要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2)请结合全文赏析第⑩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面对故乡即将被淹的现实,老人和年轻人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心境?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4)文章开始写“我”一次又一次地诅咒故乡,后又写“我”因为故乡建水库即将被淹而痛苦,这样的安排是否矛盾?为什么?
七、作文
13.味道于口中是滋味,味道于心中是情感,请将“的味道”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6.略
三、诗歌鉴赏
7. (1) 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字写出了作者看到白鹤冲天而引发出来的豪迈乐观之情。
(2) 刘禹锡一反文人悲秋的传统,自铸新词,唱出对秋天的赞美,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乐观胸怀。
诗人描绘的“胜春朝”的秋景图——晴空万里,明净辽阔,天高云淡,飞鹤高翔,矫健凌云,直冲云霄。
如此美妙的景物,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表现手法上,叙议结合,情景交融,富有理趣。
想象大胆奇特,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综合性学习
8.(1)示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2)示例:拨动真诚的心弦,铭记成长的辛酸,成功的道路上永远离不开您,亲爱的老师,祝您永远幸福!(3)
征稿启事
为迎接教师节的到来,校刊《中学时代》特征求下列稿件:园丁颂歌、我最崇敬的人、我的老师等歌颂老师的诗歌、散文。
来稿要求:字迹清晰,语言生动,有真情实感。
请写明真实姓名和所在班级。
稿件请送本刊编辑部。
《中学时代》编辑部
2018年9月3日
五、文言文阅读
9.1)(4分)(1)省:自我检查、反省(2)凭借(3)名作动,吃饭(4)对,对于
2)(6分)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
3)(4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1)告诫振奋,振作消失,逝去立志
2)(1)过度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2)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3) D
4)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5)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六、现代文阅读
11.1)C
2)不好,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
3)质地:嫩嫩的,软绵绵色泽:绿绿的旺盛: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4)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5)
12.1)内容上:交代了自己“逃离”故乡的途径与时间,及成为城里人后对故乡日益陌生,与后文对故乡的留恋不舍形成对比。
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诅咒故乡、发誓离开”的情节;引出下文“我重回故乡及心理变化”的叙写。
2)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乡亲们与家乡的联系比作脐带。
生动形象地表明故乡对于乡亲们来说有难以割舍的关系。
②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明自己不希望也不相信乡亲们会割断与故乡的联系,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不舍与留恋之情。
3)老人:生于故乡、长于故乡,已经习惯了故乡的生活,对搬离之后的未知生活心怀担忧,加之故土难离、安土重迁的情感理念,所以不希望离开。
(情感、理念)年轻人: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一颗改变嘉兴贫瘠落后的面貌;二可借此机会,走出乡村,改变现状。
(改变故乡、改变自己的机会)
4)这样的安排,体现出“我”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故乡的思念。
七、作文
13.独特的味道
人一生当中,总有那么一个味道,味蕾会帮你记住一辈子,一辈子都不敢忘,而我记忆里的味道便是在那灶间。
庄稼人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那袅袅升起的炊烟便是回家的呼唤。
而孩子也是被这袅袅炊烟给吸引回家。
上窜下跳了一天,总是会饿,会被那家家煮饭的香和那浓烈的干柴味儿吸引回家。
乡野农家,总是由那大灶和干柴堆垒起来的风土人情。
那干柴里总是带着阳光和烟火的味道,绵绵不绝,所以大灶里烧出来的饭菜总是独有一番风味,让人难
于忘怀,即使是再简单的菜色,亦如茄子,无需像红楼里那样,需十只鸡来配。
只是在锅里滚滚,那上面就沾染上了柴火的味道,绵延不绝,饶人口舌。
淘气的孩子们常玩的一种游戏,便是用那几枝柴火,偷采了几把蚕豆,串在线上烧着吃,多半是烧的半生不熟的,却常常吃的香极了,那些蚕豆里包含的是浓浓的乡情和柴火的烟火气息,总是认人心安的美好。
也总喜欢在灶间那堆末灭的灰烬当中埋下一个番薯,待它一点一点的焖熟,个把钟头,掏出来拍尽灰烬。
轻轻将其撕下一层皮来,浓郁的香就迎面扑来,黄橙橙的果实,咬下一口是绕牙根的香和挥之不去的柴火气息。
晚饭过后,该烧洗澡水了,柴火绵绵地舔着锅底,与墙上那盏澄明灯深情地对视着,沉默无声,似是庄稼人无声的劳作着。
柴火烧的洗澡水也是质朴、平凡、美好的。
带着淡淡柴火味儿的水洗得让人心安、踏实。
如今大灶早已被煤气灶所替代,烧出的饭菜是味儿好,可总是缺了那么一点儿的香,不再是过去的味道。
前不久在南京一家小饭馆里吃一道烧蚕豆,争些儿落下泪来,那味道竟像极了童年记忆里烧蚕豆的味道。
绕到厨房后一看,果真是那熟悉的柴火,燃着我童年的味道。
有那么一种独特的味道,嗅到,尝到辩出,我心中那独特的味道便是这绵绵的柴火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