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土流失对水资源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水土流失对水资源的影响
简介: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

水和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一切生物繁衍生息的根基,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所谓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

水土保持的宗旨是为保持土地具有永续的生产力,在未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在水土流失区域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资源
1.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是人类不合理开发、滥用水土资源产生的严重后果,水土流失状况是衡量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劣程度的重要指标,水土流失直接导致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随着各种基本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口暴涨,人多耕地少的矛盾日趋突出,木材、燃料的需求日益增多,致使群众盲目向山地进军,大面积毁林开荒,又由于科技意识较低, 在生产建设中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自己利益,无视社会利益;只顾当前,不管后人,植被遭受了空前的破坏,森林不断减少。

光山秃岭不断由丘陵区向山区、高原和平原转化扩展,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发展。

有些地区由于开矿采石、修路及城市开发等基本建设,大量开挖土地,破坏原生地面,并随意倾倒弃土弃渣,对水土保持只顾短期效益,形成虚土陡坡,重建设轻治理,没有全盘统筹考虑的思想,暴雨一来,必将产生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的特点
   水土资源将无机界和有机界、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连接起来,推动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人类社会发展。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土地面积中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沙漠等占35%。

由于特殊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已扩展到国土总面积的38.2%。

水土流失分布广、面积大。

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土壤侵蚀加剧,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林草难以生长,山林植被变差,地表蓄水能力降低,水旱灾害随之而来。

   3.水土流失对水资源的影响
    水资源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

水土流失与水资源之间成正相关性,这种正相关性决定了保持当地水土资源,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前提。

地球上的生物所需要的水,绝大部分来自湖泊、河流、冰川和海洋等。

这些可贵的淡水资源,其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

由于缺乏拦蓄
降雨和径流的蓄水保水措施,水土流失使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降低区域内蓄水保水能力,并使降雨时地表径流增大,流速加快。

暴雨时,雨水以地表径流方式汇集为“河流”,冲刷沟道内或沟岸常年自然拦蓄或堆积的泥沙、虚土、碎石等成为山河、山洪或泥石流流入江河湖海,土壤渗量减少;暴雨后“河流”又很快干涸,土壤干旱,地下水得不到及时不给,水位下降,减少水资源可利用量。

同时,水土流失降低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致使水资源随之流失,山区人畜生产生活用水越加困难。

水土流失还会淤积水库,阻塞江河,以地表径流方式汇集的“河流”携带泥沙和固体废弃物,沿程淤积于水库与河流中,降低水库调蓄和河道行洪能力,影响水库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加剧洪涝灾害。

另外,水土流失是水体变浊、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4.水土流失的治理建议
一直以来,水土流失治理主要以工程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为辅,这不仅使生态环境得不到根本性的治理,而且投资大,难以克服重复性投入,经济负担沉重。

建议水土流失治理采用以生物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

所谓生物措施就是要完善投入机制,增强水土保持工作力度,积极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牧,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草场植被,提高土地生产率,做好生态恢复。

以生物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充分利用了荒山荒地,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它的潜力也很大。

在无需肥水的条件下,随着年限的增长,产投比迅速增大,与此同时,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也得到合理的利用,生态环境将由恶性循环转变为良性循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可观。

        
 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以可持续利用资源为指导,改变落后的利用方式,加大对干热河谷地区、沙漠化地区等生态脆弱区造林投入力度,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草,恢复林草植被,并着力于解决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提高生产者的素质,科学合理规划使用资源,统筹计划,统一安排,进一步增强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做好生态补偿工作,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5.结语
长期实践证明,通过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既保持了水土,又增加了资源;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创造了经济效益,可以真正实现将生态改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我们必须意识到水土流失与水资源的相关性,保持水土,保护节约水资源,从而减少和遏制水土流失,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