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背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动物多种多样的形式: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依靠表膜的纤毛摆动进行旋转式运动、环节动物的刚毛可以辅助运动、软体动物的运动器官是足、节肢动物的昆虫的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鱼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辅助在水中运动、鸟有发达的胸肌可以振翅高飞、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但是,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手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将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
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3.动物的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但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如蚁群、蜂群、狒狒等。
动物通过气味、声音、动作等来进行信息交流,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在群体觅食、御敌和繁衍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主题七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的归类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2.病毒: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是它的繁殖方式。
病毒必须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3.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被称为原核生物。
细菌有三种形态:杆状、球状和螺旋状。
细菌靠分裂进行繁殖。
细菌可以产生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但芽孢不是细菌的生殖方式,只是一种休眠体。
是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最早证明空气中细菌的存在。
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所以,大多数细菌都是异养型生物。
4.真菌包括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和多细胞真菌,如霉菌和蘑菇类。
真菌有细胞核,所以和动植物细胞一样,是真核生物。
但真菌也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真菌都是异养型生物。
5.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它们参与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不可缺少。
但某些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也可以使动植物患病。
有些细菌和真菌
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种现象叫作共生。
如真菌和藻类形成的地衣,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
如豆科植物的根与土壤中的根瘤菌也是共生关系。
6.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是异养型生物,所以培养酵母菌时要加入白糖等营养物质。
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可以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酿酒时有酒味,且会产生气泡。
制作馒头时也要加入酵母粉,酵母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使面团松软。
酸奶和泡菜都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
7.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常用的方法有脱水法、腌制法、巴斯德消毒法、冷冻法等。
8.细菌和真菌可以引起多种疾病,但有些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物质,这些物质成为抗生素。
如青霉菌可以产生青霉素。
现在可以采用转基因技术,利用细菌可以大量繁殖的特点来为人类生存药物,如胰岛素。
9.某些细菌有利于环境保护,如甲烷菌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人粪尿和禽畜粪尿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氢和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甲烷是一种可以燃烧的清洁能源。
10.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但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全身都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11.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许多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所以,苔藓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12.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以前的蕨类植物非常高大,所以它们的遗体形成了煤。
13.无脊椎动物类群有: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4.腔肠动物的基本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腔肠动物代表有水螅、海葵等。
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代表动物有涡虫、血吸虫等。
15.线形动物的基本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代表动物有蛔虫、线虫等。
环节动物的基本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代表动物有蚯蚓、沙蚕和水蛭(蚂蝗)。
16.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代表动物有蜗牛、河蚌和章鱼等。
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其中,昆虫的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但它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所以它们有蜕皮现象,蜕下来的皮就是外骨骼。
17.脊椎动物有: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
18.鱼的基本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两栖动物的基本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代表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娃娃鱼)和蝾螈。
19.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代表动物有蜥蜴、鳄鱼等。
鸟的基本特征:体表覆羽,前
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20.鸟类和哺乳动物都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的体温维持在一定范围之类,不会随着环境的温度改变而改变。
而恒温动物的体温所需的热量来自于呼吸作用散发的热量,所以一个变温动物和一个恒温动物由25℃的环境移到3℃的环境中,恒温动物的耗氧量会增加,因为它要增强呼吸作用来维持体温,而变温动物的耗氧量减少。
21.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结构或生理特征都出现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2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基因的多样性,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就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集合了优良基因。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