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默写与运用
(1)山不在高,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2)而今识尽愁滋味,________。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4)傍晚时分,小华漫步山间,看到鸟儿结伴归巢,不由地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诗句来形容所见之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
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出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乙】
王丹麓病起畏寒,每当雪夕,闭户谨风。
时幼子小能五岁,坐著膝上,曰:“大人寒,故畏风,抑①知风亦畏寒。
”王问故,答曰:“风不畏寒,何由喜扑人怀?”
王丹麓座客常满。
有客谓孔子无须,众诘其说。
客曰:“本②《孔丛子》,子思③告
齐君曰:‘先君生无须眉,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敬。
’故知今像多须,误也。
”时丹麓
子鼎六岁,在侧应声曰:“然则孔子亦无眉耶?”客语塞。
【注】①抑:则,就。
②本:根据。
③子思:孔子的孙子。
2.【甲】【乙】两文提到的孔子是_________学派的创始者。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及其日中如探汤( )(2)孔子不能决也( )
4.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所以知道现今画像上的孔子有很多胡须,是不对的。
B.所以知道现今像孔子一样的人有很多胡须,是不对的。
C.所以知道现今画像上的孔子有很多胡须,是受人误导。
D.所以知道现今像孔子一样的人有很多胡须,是受人误导。
5.【甲】文中孔子因“______________”而“问其故”;【乙】文中王丹麓因幼子小能说“_____________”而“问故”。
6.【甲】文中两小儿辩论的话题是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乙】文中王丹麓的儿子鼎说“然则孔子亦无眉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7.【甲】【乙】两文中的孩子都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⑴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人一出生手脚就会自然“动”起来,慢慢长大就会参加一些劳作,有时还会感到一丝劳累,有“劳”有“动”,劳动就这样伴随着人的一生。
②然而在当下,一些青少年对劳动的意义重视不足,甚至认识偏颇。
有人不会做基本的家务,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其它体力劳动不值一提;有人觉得如今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只要花钱就能买到服务;还有人将“免于动手”视为一种优越感,对提供服务的劳动者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尊重。
③针对这些不会劳动、不想劳动、甚至不尊重劳动的现象,重新认识劳动和劳动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
④劳动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
众所周知,劳动创造了人,是劳动使人和动物区别开来。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我们的先民把野草驯化培育成农作物,修建水利工程,才有了稳定的粮食来源;生长在土地上的棉花,只有经过人们的采摘,才能被捻成细线,织成棉布,裁成衣裳,为人们遮身蔽体;遍布在田野中的泥土,只有经历双手的劳作,才能被夯实成墙壁,支撑起遮风挡雨的屋顶。
因此,《辞海》中“劳动”一词被定义为“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⑤劳动更是推动人类向前发展的车轮。
社会的进步依赖于一代又一代劳动者的辛勤付出。
四大发明闪烁着古人在日常劳作中的创造光芒,杂交水稻见证了袁隆平在田间地头的日夜求索,神舟飞天凝结着众多科研团队的劳动汗水。
_______没有劳动,人类也许会一直停滞在蒙昧原始的状态,难以获得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⑥在认识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还有必要重新认识学校劳动教育的特点和功能。
学校中的劳动教育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
当我们在劳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时,劳动教育中有德育;当我们“动动手,出出汗”以强健体魄时,劳动教育中有体育;当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劳动中遇到的问题时,劳动教育中有智育;当我们动手设计并创造美的作品时,劳动教育中还有美育。
可见这种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劳动教育,不仅有利于改变青少年学生中轻视劳动的现象,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⑦学校中的劳动教育还具有长效功能。
一个人在学生时代经历劳动教育,为人生打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底色,那么,今后踏上社会,就能敬业乐业,享受到劳动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⑧劳动创造幸福。
为了让青少年都能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从今天起,“处处是劳
动之地,天天是劳动之时,人人是劳动之人”,就理应成为当代青少年的劳动宣言。
8.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⑤段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B.尽管C.如果D.既然
9.根据文章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
10.第④段和第⑤段的顺序不能颠倒,请分析原因。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写给儿子
①再过不到一个月,你就要出远门了。
懵懂的小孩子如今长大成人,要走向外面的世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②依然忘不了当年的场景,而且越是回不到过去,越是让人留恋。
③还记得我们那次去山西大草原吗?在马仑草原上,你走向远方的时候,特别有一种象征意义。
无边的翠绿在眼前铺展开来,坡上草深没足,微风里摇曳着的无数雏菊、独活、桔梗花,自由地醉舞,如梦如幻;忽然一匹奔马、又一匹奔马,从天边渐渐由小而大,又由近而远,巨大的白云如仙山降临。
那一群无人放牧的牛或卧或立,在一个低凹无草的平地集合,安静地等待着雨水的到来,它们知道每天都会有礼物。
而我的礼物是听到了心中如达达的马蹄声的幸福叩响:有一个少年,口中衔着一支蓝色的小花,正
在往远方走去,那么胸有成竹,好像可以一直那么走下去。
④那天晚上,我们在草原上看星星。
我们仰头久久地凝视无限遥远的星空,感受到宇宙的庄严浩瀚。
那夜的星空,有一种纯净的美,也有一种高贵的神秘,正如人类的知识世界,未知世界,等待着你去探索其中无穷无尽的奥秘。
⑤我眼前又浮现了一个画面。
冬天的北海道滑雪场,我跟你妈妈都很担心:天黑,山高,林深,雪厚,你才第一次拿起雪橇呵!好久好久你都没有在滑道上出现,但是后来你终于来了,居然像一只轻快的小鸟一样从山上飞下来,我们终于都放心下来。
除了庆幸,更为你感到骄傲。
你是很有潜力的,学东西也厉害,我们的担心可能都是多余的。
没有人能确保每件事都成功,在自我尝试中学习是年轻人根本的成长方式。
现在你真的成了一个男人,勇敢,自信!相信你将来一定会走得更好,走得更稳,会从更大的天地得到更多的能量,变得更强大,更自信,同时也更开心地生活在未来的世界上。
⑥还记得你去“乡村教师夏令营”当小老师的情景吗?你从来没有给大人上过课,尤其是面对来自云南的七十多位乡村教师,用英语讲课。
你紧张得不行。
然而你终于以流畅的表达,饱满的情感,内容丰富的 PPT,从印度讲到西班牙,又从欧洲讲回云南。
那回做小志愿者,你付出了很多,也听到了很多农村的故事,初步体味了帮助别人与自我成长的快乐。
希望你永远不要丢掉恻隐之心、赤子之心、诚正之心,永远不要做一个冷漠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⑦过去的终将过去,迎接你的是一个新的未来。
该变的,总是会变。
不变的,是那些场景所告诉我们的:譬如,坚定地探索未知,_________,_________,始终是不会变的。
(有删改)11.文中作者依次回忆了三个场景,请概括。
场景一:在大草原上仰望星空;
场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对第③段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描写了马仑草原上各种美丽的景物。
B.营造了空旷悠远、清冷寂寥的氛围。
C.烘托了少年坚定地走向远方的形象。
D.流露出对儿子长大成人的欣慰之情。
13.分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飞”的语言表现力。
14.结合全文,在第⑦段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内容。
15.有人建议将下面场景加入文中,你是否同意,谈谈你的看法。
我们来到一个陌生小镇,我跟你一块儿骑车。
骑行这件事情本身充满了不确定性,犹如探向未知的世界。
我们会看见什么样的风景?这个小镇是否值得我们去付出这样的体力?一路上磕磕碰碰,终于,我们拐入一条幽静小径,从丛林当中钻出来的时候,我们的眼前一亮——好大一片峡湾,真是令人兴奋的风景。
四、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读了初中《语文》规定的14本必读名著,同学们准备通过小组合作,编制一本阅
读手册,便于查阅与分享。
16.【步骤一:目录分类】同学们计划将名著按一定的分类方式编排目录(见上图左),请完成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步骤二:板块设计】手册现有三个板块七个项目(见上图右),如增设“思考感悟”栏目,应放入的“板块”是()
A.阅读准备B.走进作品C.分享收获
18.【步骤三:栏目编辑】
(1)编写完“内容概要”栏目后,一同学发现其中有误,下列有误的一项是()A.贫苦女子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
(《简·爱》)
B.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降妖伏魔,历经磨难,到西天取得真经。
(《西游记》)
C.阿龙纳斯等人乘坐尼摩船长的潜水艇,在大海中航行。
(《海底两万里》)
D.人力车夫祥子始终不愿与命运积极抗争,最终走向毁灭。
(《骆驼祥子》)
(2)你想把以下文字编入“片段推荐”栏目,请写出一条推荐理由。
保尔的小队在自己的地段上清扫积雪。
直到这时保尔才体会到,寒冷给人造成的痛苦是多么难以忍受。
奥库涅夫给他的那件旧上衣一点也不暖和,脚上那只旧套鞋老往里灌雪,并且好几次掉在了雪堆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编写《水浒传》“创意表达”栏目时,需要用一幅插图来表现小说主题。
小组同学找到了两幅图片(见图),请选择一幅,写一段60字左右的文字,阐述你的看法。
五、作文
19.傅聪在国际钢琴比赛获奖后,傅雷写信给他:“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得很呢,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
”在成长的道路上,无论精彩还是平凡,顺利还是受挫,得意还是失落……我们都可以对自己说,“这不过是个开场”。
请以“这不过是个开场”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有仙则名欲说还休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正确理解诗文句子含义;二、把握题干要求,选择合适的诗文句子填入;三、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本题注意:休、意、夕。
2.儒家 3.热水判断 4.A 5.见两小儿辩斗抑知风亦畏寒 6.太
阳早晨和中午距离人的远近驳斥客人仅凭书中语句就判断孔子没有胡须的观点 7.
不能一味听信权威,要自己亲身验证;要多角度看待事物。
【解析】2.本小题考查文学常识。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3.本小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
(1)句意:等到中午候就像在热水中一样。
汤:热水,注意这里是古今异义;
(2)句意:孔子也不能够判断。
决:判断。
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在对语句进行翻译时,要注意具体字词的含义,尤其是古今异义的字词,不要混淆。
注意“故”是“所以”的意思,“像”在画线句中指的是孔子的画像,“误”表示错误,不正确。
整个画线句的意思为“所以知道现在画像上的孔子有很多胡须,是不正确的”;
故选A。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炼。
第①空:由甲文当中“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可知,孔子在东游过程中,看见两个小孩在辩论,所以上前询问原因,故填“见两小儿辩斗”;
第②空:由乙文“大人寒,故畏风,抑知风亦畏寒。
”可知,王丹麓询问原因是因为幼子小能说了让人觉得新奇的话“大概可以知道风也是怕冷的”,故填“抑知风亦畏寒”。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第①空:由甲文中“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可知,孔子遇到的两个小孩争论的关键词是“日始”“日初”“日中”“远”“近”,可以知道他们在围绕太阳在一天当中距离人的“远”和“近”进行争论,故可以填写“太阳在一天中距离人的远近”;
第②空:由乙文“有客谓孔子无须”“先君生无须眉,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敬。
故知今像多须,误也”可知,有客人根据子思的话得出“故知今像多须,误也”的结论,是对子思话的断章取义。
王丹麓的儿子鼎说“然则孔子亦无眉耶”,目的实际上是为了反驳客人的结论,强调客人的话没有道理。
7.本文考察文章主旨内涵的理解。
第①空:由甲文“孰为汝多知乎?”可知,两个小孩在各自说完自己的看法理由后去询问孔子,孔子也不能够为他们解答,然后质疑孔子的智慧。
两个小孩不迷信孔子的知识经验,而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见解,各自陈述了自己的道理,可以知道启示是“不能一味听信权威,
要自己去亲身体验,用自己的观察来论证”;
第②空:由乙文“大人寒,故畏风,抑知风亦畏寒”“然则孔子亦无眉耶?客语塞”可知,王丹麓的儿子王能、王鼎看待事物的角度与父亲、客人都不一样。
王能认为风专门往人怀里钻,是因为风也怕冷。
这样的见解显得格外新奇。
王鼎诘问客人“难道孔子连眉毛也没有吗?”这样的见解比起客人断章取义的见解更有道理。
因而可以填写“多角度地看待事物”的启示。
【点睛】【参考译文】【甲】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
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
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
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乙】王丹麓旧病复发十分怕冷,每当到了下雪的时候,都要紧闭门窗防止风吹进来。
当时他的小儿子王能才五岁,坐在王丹麓的腿上,说:“父亲怕冷,所以也怕风,就知道风也怕冷。
”王丹麓问他原因,王能回答说:“风不怕冷的话,为什么也喜欢往人怀里扑呢?”
王丹麓家中经常客人满座。
有客人认为孔子没有胡须,大家都询问他这样认为的理由。
那位客人回答说:“根据《孔丛子》中的话,子思告诉齐军说:‘孔子天生就没有胡须和眉毛,天下的王侯并不因为这个减损对他的敬意。
’所以知道现今画像上的孔子有很多胡须,是不对的。
”当时王丹麓的儿子王鼎才六岁,在一旁回答说:“那么孔子连眉毛也没有了?”那位客
人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了。
8.C 9.⑴重新认识劳动和劳动教育显得十分必要;⑵认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⑶学校的劳动教育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⑷学校中的劳动教还具有长效功能。
10.第④段阐释了“劳动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第⑤段论述了“劳动更是推动人类向前发展的车轮”,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层层递进,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第⑤段的“更”字明确了其更近一层的意思,与第④段相照应,同时又和第⑥段过渡句形成照应。
【解析】8.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
第⑤段“人类也许会一直停滞在蒙昧原始的状态,难以获得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是针对“没有劳动”这一情况结果的假设,前后是假设关系,应使用“如果”一词;
故选C。
9.本题考查文章思路。
第②段“一些青少年对劳动的意义重视不足,甚至认识偏颇。
有人不会做基本的家务,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其它体力劳动不值一提;有人觉得如今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只要花钱就能买到服务;还有人将‘免于动手’视为一种优越感,对提供服务的劳动者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尊重”,列举当下青少年轻视劳动的现象,体现青少年无法正确认识劳动,对劳动者缺乏
真正的理解和尊重;
进而在第③段提出观点“重新认识劳动和劳动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
接下来第④段“劳动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第⑤段“劳动更是推动人类向前发展的车轮”,
体现认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第⑥段点明“有必要重新认识学校劳动教育的特点和功能”;
第⑥段“学校中的劳动教育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第⑦段“学校中的劳动教育还具有长效功能”,具体阐释了“学校劳动教育的特点和功能”。
10.本题考查顺序。
第④段阐述“劳动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第⑤段阐述“劳动更是推动人类向前发展的车轮”,前者强调“基础”,后者强调“发展”,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论证层层递进,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将论证引向深入;第⑤段主要阐述的内容中的“更”字,也点明其递进的关系,与第④
段相照应;与第⑥段过渡句“在认识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还有必要重新认识学校劳动教育的特点和功能”形成照应。
11.在北海道雪场学习滑雪在乡村教师夏令营当志愿者小老师 12.B 1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儿子比作小鸟,“飞”字描写了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儿子滑雪的轻快、
熟练,表现出儿子学习新事物之快,以及“我”看到儿子滑下来时虽感意外,但又十分欣慰、自豪。
14.勇敢地尝试新事物无私奉献关爱他人 15.可以加入,这个材料是父子骑车探索未知,虽然与看星星这个故事主题相似,但从事的是不同的活动,且在不同的地域,因此加入后更能表达儿子成长过程中丰富的经历,以及“我”对儿子成长的陪伴和希冀。
不可加入。
这个材料是父子骑车探索未知,与看星星这个故事主题相似,因此略显重复。
【解析】1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答题思路:题干是“依次回忆三个场景”,所给的场景在第④段,那么另外两个场景一定在后面;句式上尽量模仿所给示例。
(1)结合第⑤段“我眼前又浮现了一个画面。
冬天的北海道滑雪场,我跟你妈妈都很担心:天黑,山高,林深,雪厚,你才第一次拿起雪橇呵!好久好久你都没有在滑道上出现,但是后来你终于来了,居然像一只轻快的小鸟一样从山上飞下来,我们终于都放心下来”可概括:在北海道雪场学习滑雪。
(2)结合第⑥段“还记得你去‘乡村教师夏令营’当小老师的情景吗?”可概括:在乡村教师
夏令营当志愿者小老师。
12.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A.结合第③段“无边的翠绿在眼前铺展开来……在一个低凹无草的平地集合,安静地等待
着雨水的到来”可知,这一段描写了马仑草原上各种美丽的景物,正确;
B.结合第③段“无边的翠绿在眼前铺展开来,坡上草深没足,微风里摇曳着的无数雏菊、
独活、桔梗花,自由地醉舞,如梦如幻”等句子可知,这一段营造的是空旷悠远的氛围,但
是并不“清冷寂寥”,错误;
C.结合第③段“有一个少年,口中衔着一支蓝色的小花,正在往远方走去,那么胸有成竹,好像可以一直那么走下去”可知,烘托了少年坚定地走向远方的形象,正确;
D.结合第③段“而我的礼物是听到了心中如达达的马蹄声的幸福叩响:有一个少年,口中
衔着一支蓝色的小花,正在往远方走去,那么胸有成竹,好像可以一直那么走下去”可知,
作为家长看到孩子坚定往前走,就是看到孩子的成长,流露出对儿子长大成人的欣慰之情,正确;
故选B。
13.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词语赏析思路:分析词语本义,语境义,运用的手法,达到的效果,表达的感情。
结合第⑤段“但是后来你终于来了,居然像一只轻快的小鸟一样从山上飞下来”可知,把儿
子比成了小鸟,运用了比喻修辞;“飞”是动作,可判断运用了动作描写;这里写儿子滑雪从
山上下来如同小鸟从山上飞下来,小鸟飞翔是轻盈、熟练的,故生动写出了儿子滑雪的轻快、熟练,结合“你才第一次拿起雪橇呵!”可知,看出儿子学习新事物之快;结合“我跟你妈妈
都很担心:天黑,山高,林深,雪厚,你才第一次拿起雪橇呵!”可知,面对这些情况,“我”对儿子第一次滑雪很担心,但是儿子表现的非常好,因此“我”看到儿子滑下来时虽感意外,但又十分欣慰、自豪。
14.本题考查补写、续写。
结合第⑦段“不变的,是那些场景所告诉我们的”可知,后面内容照应上文三个场景;“坚定
地探索未知”照应第④段“未知世界,等待着你去探索其中无穷无尽的奥秘”;故后面两个空
要分别照应第⑤、⑥段。
结合第⑤段“没有人能确保每件事都成功,在自我尝试中学习是年轻人根本的成长方式”可
补充句子:勇敢地尝试新事物;结合第⑥段“希望你永远不要丢掉恻隐之心、赤子之心、诚
正之心,永远不要做一个冷漠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可补充句子:无私奉献、关爱他人。
15.本题考查拓展应用。
答题思路: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三个画面主体、链接材料主题,分析是否相符,分析有没有存在必要,做出判断,给出理由即可。
结合链接材料“我们来到一个陌生小镇,我跟你一块儿骑车。
骑行这件事情本身充满了不确
定性,犹如探向未知的世界”可知,这则材料主要突出的是探索未知世界主题,和第④段内
容相符合。
如果同意加入,就从主题相符合,可以和第④段内容相配合,从不同地点、不
同领域角度突出主题,更加丰富,更加有力等等;如果不同意加入,则从虽然主题相符合,但是内容有重复,让文章显得啰嗦、重复等角度陈述理由。
16.外国小说纪实文学 17.C 18.(1)D(2)选段是筑路情节的片段,写出了保
尔筑路时恶劣的自然环境。
从中可以感受到保尔坚强的性格。
(3)示例:雪夜上梁山,活现
了一个“非逼得走投无路,下不来决心”的林冲形象,拔刀而起,杀了仇敌,完成了思想性格
上的本质性转化,显出了挺身做人的英雄本色。
【解析】16.第一空:根据第一章是“中国小说”和第二章的小说名分别是《童年》、《鲁滨逊
漂流记》、《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等可知,都是外国小说。
故目录名
应为:外国小说。
第二空:根据第三章是“现代诗歌”和第四章的名著名是《红星照耀中国》可知,《红星照耀
中国》是纪实文学。
故目录名应为:纪实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