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精品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
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是,从哲学角度论述分配与生产的关系;二是,在《资本论》中论述的关于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包括银行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工人、土地所有者获得收入的原因分析;三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收入分配问题的论述。

这三个方面的关系是第一部分是基础,第二部分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下,收入分配方式的批评,第三部分是构建自己的收入分配理论。

1、这三个方面形成马克思收入分配的整体内容,马克思首先从哲学高度对生产与分配关系论述,奠定了他收入分配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说:“所谓分配关系,是同生产过程的历史规定的特殊社会形式,以及人民在他们生活的在生产过程中相互所处的关系相适应的,并且是由这些形式的关系产生的。

”1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基础关系,至少可以总结出三个方面的论断:
一是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

“在分配是产品分配之前,它是(1)生产工具的分配,(2)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个人从属于一定的生产关系)”2二是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具有同一性。

“分配关系本质上和生产关系是同一的,是生产关系的反面”3三是分配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
相适应。

2、在哲学高度基础上,马克思在以劳动价值论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的剩余价值理论为理论基础,批判了“三位一体”公式基础和资本主义收入分配理论
三位一体公式是指“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劳动―工资”4。

(1)马克思工资理论
工资是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劳动价值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第一、维持劳动所有者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劳动力价值的最低限度或最小限度,……也就是维持身体所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5第二、劳动力的发展费用,这个费用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

第三、劳动力的自然差别。

资本主义工人的工资就是以这三部分构成的,工人工资的三部分构成,这里分别记为C1、C2、C3,C1的量不会改变,改变的是这个量的价值,所以要考察C1的变化,需要可以固定量而用价格变化考察C1的变化,记为C1t=pt×q,且=。

C2是技能培训成本,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劳动力复杂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这个成本是上升的,然而在理论上很难判断,它与价格变动速度的关系。

C3的在比较简单的劳动中差异会一直存在,但在比较复杂的劳动中有缩小的趋势。

这个对工资的影响属于扰动项,不会影响工资的均值。

(2)地租理论
马克思认为,在现代农业领域,存在土地所有者和土地经营者即农业资本家或租地农场主、农业工人三个阶级。

土地属于自然资源,本来并没有价值,土地价格的高低不是由土地价值决定的,而是由土地收入资本化大小决定的。

地租在马克思分配利润中是超额剩余价值,地租很难考察。

土地的价格=未来所有地租在计算时期的贴现总值= (δi和ci为第i期贴现率的地租,δ为δ的均值)所以实际土地价格变化受每一期贴现率、每一期地租水平的影响和价格水平变化的影响。

地租和土地价格的实质也是对劳动者剩余的剥削。

因为地租是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获得平均利润后的超额剩余价值,是劳动者生产中的一部分,而土地的价格仅仅是对未来地租的一个折现计算,但剥削的性质并没有变化。

(3)资本家收入理论
在资本所有权和资本使用权合一情况下,社会上存在这各种产业资本家和各种商业资本家,马克思解释到在产业资本家与商业资本家长期竞争后,各个资本家获得的收入为平均利润。

而平均利润的决定要素受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

,这个公式指明了平均利润率的决定因素: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年周转速度。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分配理论的批评是,将剩余价值率和年周转率设为不变的。

所以平均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成反比。

在资本所有权和资本使用权分离的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
资本家有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

这是产业资本家利润+借贷资本家利润=平均利润,同样借贷资本家利润+借贷资本家利润=平均利润。

这里借贷资本家利润获得凭借的是其对资本的所有权,他的最小机会成本是借贷市场的利息。

而企业家收入则与利息率成反比。

3、未来社会的按劳分配
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的分配制度;劳动是分配劳动者个人消费的唯一尺度,这里的劳动不是个别劳动而是由个别劳动进行换算的社会劳动;按劳分配的对象不是社会总产品的全部,而是扣除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积累资料和社会消费后的剩余部分;等量劳动互换是一种等量比例的关系,这种关系只存在于劳动者之间,而不存在于个人和社会之间,个人和社会表现为个人向社会尽生产义务,然后社会根据每个人的劳动贡献的大小,分配给劳动者与其劳动在社会总平均中所占的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