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四下三单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学年下学期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学生版主备人:薛桂梅审核人: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家长签名______日期_______
课题: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2、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3、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培养说理、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学习难点: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一)尝试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方法一:方法二:
即:()+()=()+()
(二)枚举中验证规律,请举出像这样的等式。

()+( )=( )+( )
(三)在比较中概括规律
两个数相加,( )加数的位置,和( )。

叫做
( )。

字母可表示为:()+()=()+()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本P18)
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一)尝试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方法一:方法二:
即:( + )+()=()+( + )
(二)枚举中验证规律
(69+176)69+(176+28)
155+((155+145)+207
(三)在比较中概括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
和不变。

这叫做()。

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三个加
数,则加法结合律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巩固练习
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300 + 600 = 600 +()()+ 65 = 65 + 35
78 + ()= 43 + () a + 12 = 12 + ( )
79 + 0 = ( ) 0 + b = ( )
2018学年下学期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学生版主备人:薛桂梅审核人: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家长签名______日期_______ 课题:加法交换、结合律混合运算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学习难点: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出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6+18=18+76
运用的运算定律是:()
56+72+28=56+(72+28)
运用的运算定律是:()
31+67+19=31+19+67
运用的运算定律是:()
24+42+76+58=(24+76)+(42+58)
运用的运算定律是:()
二、创设情境,灵活运用
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

方法一:方法二:
比较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你喜欢方法(),因为用了()律和()律,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2018学年下学期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学生版
主备人:薛桂梅审核人: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家长签名______日期_______
课题:减法性质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

2、培养学生应用定律性质灵活计算加、减法。

学习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

学习难点:加、减法的灵活应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尝试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请用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方法二:
方法三:
我发现这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都()。

234-66-34和234-(66+34)之间的不同点是:一个是从234里分别
减去()和()这两个数。

一个是从234里一次减去()
和()这两个数的()。

相同点是:所减出的最后结果( )。

从234-34-66中先用234-34差正好是整()数。

(二)枚举中验证规律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等式吗?
200- 35-65 = 475-38-175 =
(三)在比较中概括规律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可以先
减去第一个减数,再减去第二个减数。

这叫()。

如果用a表示被减数b和c分别表示两个减数,则减法性质可表
示为:①a-b-c=()②a-b-c= ()
二、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2018学年下学期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学生版
主备人:薛桂梅审核人: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家长签名______日期_______
课题: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第4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能运用它进行验算。

2、会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习重点: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

学习难点:对乘法交换律的熟练应用。

一、复习引入 , 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
加法律,字母表示:__________
加法律,字母表示:__________
二、在情境中初步感知乘法
例5: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一)尝试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方法一:方法二:
即:()×()=()×()
(二)枚举中验证规律,举例:()×()=()×()(三)在比较中概括规律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的位置,积()。

这叫做
乘法()。

如果用a、b分别表示两个因数,则乘法交换
律可表示为:()×()=()×()
三、创设情境例6: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一)尝试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方法一:方法二:
即:(×)×( )=( )×( ×)
(二)枚举中验证规律,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在比较中概括规律
三个数相乘,先乘()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
数,()不变。

这叫做乘法( )。

如果用a、b、c
分别表示三个因数,则乘法结合律可表示( ).
二、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
15×16=16×
25×7×4=
25×7×4=(×)×7
2018学年下学期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学生版
主备人:薛桂梅审核人: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家长签名______日期_______
课题:乘法分配律第5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培养自主探究,自主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学习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归纳概括。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我们已经学过了乘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乘法律用字母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律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二、在情境中初步感知乘法交换律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一)尝试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方法一:方法二:
即:( + )×()×)+(×)(二)在比较中概括规律,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两个数的()与一个数(),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相乘,再()。

这叫做乘法()。

乘法分配律也可以反应用。

如果用a、b、c分别表示这三个数,则乘法分配律可表示为:()
二、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对的画“√”,错的画“×”。

56×(19+28)=56×19+28 ()
32×(7×3)=32×7+32×3 ()
64×64+36×64=(64+36)×64 ()
2、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103×12 20×55 125×23+57×125
4、连一连。

(34+125)×8 18×(16+38)
18×16+18×38 (7-4)×a
7×a+4×a 125×23+57×125
125×(57+23) 34×8+125×8
2018学年下学期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学生版
主备人:薛桂梅审核人: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家长签名______日期_______
课题:除法性质第6课时
学习目标:
1、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2、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除法的运算性质。

学习难点:乘、除法计算的灵活应用。

一、复习我们已经学过的运算定律。

加法()律,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加法()律,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律,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律,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律: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二、创设情境,灵活运用
三、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一)尝试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方法一:方法二:
即:()÷5÷2 330÷(×)
(二)枚举中验证规律,你能举出像这样的等式吗?
= (三)在比较中概括规律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也可以先
除以第一个除数,再除以第二个除数。

这叫做除法性质。

如果用a、
b、c分别表示这三个数,则除法性质可表示为:
或 ___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练习
1.李大爷家有一块菜地,(如图),这块菜地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36×25 125×32 25×32×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