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逐级祛瘀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研究·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1月第19卷第25期
86
作者简介:裴明明(1987.09-),男,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疼痛方向
分段逐级祛瘀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裴明明1 赵志宏2 李 玲1 于眉1 王颖超1 亢秀红1(1.北京航天总医院中医科,北京 100076) (2.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中医科,北京 100073)
【摘要】目的:探讨分段逐级祛瘀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北京航天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
础上增加分段逐级祛瘀法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疼痛程度、疼痛面积的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大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和疼痛面积评分均明显降低,观
察组的降低程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分段逐级祛瘀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并且具有安全、方便、有效、快捷的治疗特点。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分段逐级祛瘀法;推拿
【中图分类号】R7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5-0086-02人口老龄化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老年人由于身体器官功能下降、免疫力衰退等原因会随之引发很多种疾病。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是其中高发的一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HZ 的一种并发症,一般指HZ 皮疹愈合后持续一个月及以上的疼痛。
有研究显示HZ 和PHN 发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高,PHN 患者十分痛苦,严重者会引发焦虑或抑郁状态,甚至有自杀的想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PHN 是一种急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针对PHN 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
(1)西医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等;(2)神经介入治疗,常见方法有神经阻滞术;(3)中医药物治疗,常用清肝降火、活血化瘀等方剂;(4)针灸治疗,以火针、针灸围刺、刺络放血治疗为主;(5)臭氧治疗;(6)红外线治疗。
以上治疗方法疗效不稳定,往往达不到满意的临床效果,并且一些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也需进一步研究。
分段逐级祛瘀推拿法,可以缓解炎症后局部皮下软组织粘连,帮助受损处皮下组织液循环,从而减轻局部张力和炎症因子对痛觉感受器的刺激,进而缓解PHN 。
并且作为外治法,分段逐级祛瘀法还具有安全、方便、有效、快捷的治疗优势。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的PHN 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
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31~82(64.36±14.33)岁,病程1~11(4.03±2.33)个月,疱疹发生部位头面部6例,身体躯干部17例,四肢部7例。
观察组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28~87(63.43±15.38)岁,病程1~12(3.85±2.26)个月;疱疹发生部位头面部4例,身体躯干部20例,四肢部6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疱疹分布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纳入标准:(1)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1]
中的诊断标准相符的患者;(2)患者无其他严重疾病;(3)能够与医生正常交流的患者;(4)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
除标准:(1)疱疹未完全吸收的患者;(2)具有严重心脏、肾脏、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3)妊娠期妇女。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普瑞巴林(重庆赛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66,规格75 mg ×10粒/盒)口服治疗。
起始剂量为75 mg ,每日2次。
根据患者对普瑞巴林的应答和耐受性,针对不同的患者可适当调整用量。
连续用药4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分段祛瘀推拿法,具体操作为:(1)PHN 分布于身体躯干部患者,患者侧卧位,充分暴露患处皮肤,医者观察患者病变处皮肤,一般呈现为从前正中线到后正中线的一条带状。
把带状病变区域平均分成手掌大小若干块,医者手消毒后,由前正中线患处皮肤开始,按压第一块患处皮肤,按压力度为患者能够承受范围内上限,按压时要沿着肌纤维走形路线(身体躯干两侧部肌纤维走形路线大致为横向)向前正中线用力,按压约5秒钟,如此一块皮肤接一块皮肤逐渐按压,按压到带状病变皮肤中间时,转到后正中线开始如此按压,按压时要沿着肌纤维走形路线向后正中线用力,直到按压治疗覆盖整个病变皮肤,如此反复治疗2~3次;(2)PHN 分布于头面部和四支部的患者,治疗同此理,沿着病变皮肤处肌纤维的走行方向按压,按压时要有向健康处皮肤的倾斜力,由外到内,分段逐级按压。
每次治疗重复2~3次。
患者每周3次分段祛瘀法推拿治疗,连续治疗4周。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疼痛面积的情况。
(1)临床疗效评价,痊愈为疼痛消失,V AS (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降低90%以上;显效为疼痛明显减轻,V AS 得分降低70%~90%;有效为疼痛缓解,V AS 得分降低30%~70%;无效为疼痛未缓解或反而加重。
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疼痛程度评分:疼痛程度评分采用V AS 评分,取一张写有由1到10的卡片,数字越大代表疼痛程度越重,由患者选择自己疼痛相应程度的数字,记录下来便是患者的疼痛程度。
(3)疼痛面积评分:取一张透明塑料软板,于软板表面用纵横直线分割出1 cm ×1 cm 的方格,方格覆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临床研究·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1月第19卷第25期
87
盖整个软板。
测量患者皮肤疼痛面积时,塑料软板按皮肤走形贴于患者皮肤表面,然后用可擦拭彩笔于透明塑料板表面沿疼痛部边缘画出大致图像,于图像中数出方格的个数(当图像内出现部分方格时,超过方格1半按1个方格算,未超过方格1半按0个方格算),数出的数字便是疼痛面积评分。
数字越大代表的疼痛面积越大。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3.0统计软件完成所有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计量数据以(x —±s )表示,应用t 检验处理;计数数据应用百分比表示,应用χ2检验处理,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结果比较观察组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
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3.727,P =0.003
)。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比较[n (%)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n =30)301715776.67观察组(n =30)
303196293.33χ2-----13.727P
-----0.003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疼痛面积的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 )和疼痛面积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疼痛面积的评分比较(x —±s ,
分)组别时间V AS 疼痛面积评分对照组(n =30)
治疗前7.43±0.98508.43±163.56治疗后 4.3±1.44189.43±71.78观察组(n =30)
治疗前7.46±1.14505.86±150.95治疗后
2.76±1.11172.43±90.86
t 4.5300.791P
0.017
0.038
3 讨论
HZ 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人体引起感染的一种疾病,初次感染可表现为水痘或者隐形感染,病毒可在脊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潜伏,当身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潜伏的病毒活化并大量复制,感染神经发生带状疱疹[
2-5]。
所以HZ 在老年人中多见,一方面老年人多年的生活大概率接触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进而可能造成隐形感染,另一方面老年人免疫功能差,再加上劳累,其他基础疾病等进一步减低免疫功能,就容易发病。
有研究显示9%~34%的HZ 患者会发生PHN ,60岁及以上的HZ 患者PHN 的发生率约65%,70岁及以上的HZ 患者PHN 的发生率可高达75%[
6-9]。
可见PHN 在老年人中是一种多发病。
中医称带状疱疹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等,主要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
外感病因主要为风火之邪,趁虚入络,蕴于肌表,久而成毒,发于肌肤;内伤病因主要为情志内郁,
郁而化火,加之脏腑虚弱,里病及表,外发于肌肤。
后火毒渐消,经络损伤,气血淤滞不通,不通则痛,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本研究抓住PHN 毒火伤络,气血瘀滞不畅,不通则痛,且面积广大的特点,应用分段逐级祛瘀的推拿手法,该手法以按压法为主可适当夹杂捻揉法,由于经络损伤后瘀滞严重,直接按压祛瘀阻力大,需要分段逐级治疗,由外向内,分而治之,才能彻底通经络、祛瘀滞,达到祛瘀通经止痛的治疗目的。
现代研究显示[10]
,患者感染HZ 后,导致周围神经损伤,损伤的周围神经会诱发炎症、水肿、乃至坏死,其中释放的炎症因子和坏死组织,刺激神经感受器,导致疼痛。
更有研究认为[11]
,疱疹病毒不仅侵犯神经,受侵犯神经周围的肌肉组织同样受到病毒感染,病毒侵犯肌肉组织后,造成肌纤维和肌间隔粘连,导致组织液回流不畅,局部张力增高,同样刺激神经感受器,造成疼痛。
基于以上研究,治疗PHN 应重点考虑缓解病变皮肤的处的瘢痕和粘连,增强病变处皮肤的血液和组织液回流。
分段逐级祛瘀法不仅能够彻底的祛除存留的组织液,从而减轻组织液内炎症因子对神经感受器的刺激,同时缓解病变皮肤粘连,减轻局部张力,进一步减对神经感受器的刺激。
从而有效的缓解疼痛。
综上所述,分段逐级祛瘀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明显,且治疗效果往往立竿见影。
同时作为外治法,不透过皮肤,无服用药物的副作用,无透过皮肤治疗的繁琐和感染的可能,其安全、方便、有效、快捷的治疗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共识编写专家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3):161-167.
[2] 熊东林,杨娟. 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2011,19(7):62-64.
[3] 黄宇光,徐建国.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诊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09-324.
[4] 毛春熊,宋秋云.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5例[J ].浙江中医杂志.2020,55(1):35-36.
[5] 李伯华,张园,朱慧婷.程海英多种针法联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经验[J ].北京中医药,2020,39(6):569-571.
[6] 黄丽,姬小莉.针灸联合臭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8):46-47.
[7] 杨煜.针灸与红外偏振光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20,35(7):1039-1040.
[8]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组.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12):705-710.
[9]
Kost RG ,Straus SE.Postherpetic euralgia-pathogene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J ].N Engl J Med 1996,335(1):32-34.
[10]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0,26(5):321-328.
[11] 赵志奇.带状疱疹痛:基础和临床[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6
(20):369-375.
(收稿日期:2021-01-11)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