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分原则的内容包括哪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分原则的内容包括哪些
由于现代社会的告诉发展,协作体系也越来越复杂,⼈与⼈之间的关系不可避免的会产⽣⽭盾,我国有相关的民事法律法规以规范这些⾏为,那么关于原告和被告之间的民事诉讼需要遵守哪些原则,店铺⼩编带您了解民事诉讼处分原则有哪些。

处分原则的内容包括哪些
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按照⾃⼰的意愿⽀配⾃⼰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即可以⾃⾏决定是否⾏使或如何⾏使⾃⼰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处分原则包括以下⼏点内容:
(⼀)享有处分权的主体是当事⼈。

当事⼈是与案件有法律上直接利害关系的⼈,诉讼的过程及结果直接关系到当事⼈的程序利益和实体利益,只有当事⼈才是处分权的享有者。

(⼆)当事⼈处分权⾏使的范围包括对程序利益的处分和实体利益的处分。

1、在程序⽅⾯,当事⼈对诉讼的进⾏和终结有决定权。

2、在实体⽅⾯,当事⼈⾃主决定审理的对象和范围。

处分原则的适⽤
(⼀)当事⼈⾏使处分权的⽅式,表现为积极处分和消极处分。

原告提起诉讼、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撤诉;被告承认原告的请求、提起反诉等,都是⾏使处分权的积极形态。

⼀审判决后,当事⼈不提起上诉、执⾏时效期内不申请强制执⾏,都是对⾃⼰权利的消极处分。

(⼆)处分权的⾏使贯彻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

处分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程序的全过程,在诉讼的各个阶段,当事⼈都有权处分其权利。

1.当事⼈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争议或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主决定是否通过诉讼的⽅式解决纠纷;
2.诉讼开始后,当事⼈有权以撤诉的⽅式结束诉讼。

在诉讼中,原告可以变更诉讼请求、增加诉讼请求或放弃诉讼请求;被告可以反驳原告的诉讼请求,也可以承认原告的诉讼请求,也可以提出反诉;
3.⼀审的判决作出后,当事⼈有权决定是否启动⼆审程序,并确定上诉审理的范围。

⼆审程序开始后,当事⼈也可以撤诉的⽅式终结诉讼;
4.当事⼈在诉讼中还可以通过和解的⽅式和申请法院调解的⽅式解决纠纷;
5.法院作出的裁判⽣效后,在义务⼈拒不履⾏⽣效裁判所确定的义务时,是否通过执⾏程序来加以实现,原则上也由当事⼈决定。

(三)法院审判权与当事⼈处分权的关系
⾸先,法院审判权对当事⼈处分权具有⼀定的监督作⽤。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处分原则,不是当事⼈绝对的⾃由处分。

当事⼈⾏使处分权不得违背法律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他⼈的合法权益。

民事诉讼法在确⽴处分原则的同时,还确⽴了国家⼲预制度,具体表现为⼈民法院对当事⼈实施处分权的⾏为进⾏监督,依法进⾏审查。

例如,当事⼈申请撤诉的,应经⼈民法院审查同意;当事⼈达成的调解协议,应经⼈民法院审查认可,⽅才有效。

其次,为了使处分原则能够在民事诉讼中得到正确的贯彻和实施,⼈民法院⾸先应当明确处分原则在诉讼中的重要意义,并为当事⼈⾏使处分权提供保障。

以上就是店铺⼩编为⼤家整理的有关知识,如果您还有更多的疑问,可以咨询店铺专业律师,或者直接委托店铺律师帮您摆脱法律困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