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中举例子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议论文中举出恰当的例子?
议论文的举例,为的是证明观点,增加说服力。

例子是否与观点吻合,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力求“鲜活”,不要“陈芝麻烂谷子”,一论“勤奋”就是“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一论“发现”就是“瓦特的水壶盖”、“牛顿的苹果”,--这些,也已经是基本道理,这里就不多说了。

议论事例要得力。

例子举出以后,还要扣住论点进行分析,把事例所蕴含的思想性揭示出来,使之与论点挂上钩,从而起到论证论点的作用。

很多同学写议论文时易忽视这一环节,或观点加事例,看不到扣住事例进行分析;或就事论事,分析不到位;或东拉西扯,抓不住关键,因此,论证就显得无力,不能让人信服。

我们必须根据具体的事例选择相应的议论方法,才能使论证产生无
可辨驳的力量。

生命的帐单
人对于金钱的开支,大多比较留心,购某物花了多少钱、办某事花了多少钱,即使不像帐房先生那样笔笔入帐,心中也有一本
大致的帐单,但对于时间的付出,却往往不大在意。

如果有谁为人们在工作、生活等方面所用去的时间一一予以记录,列出一份“生命的帐单”,不仅十分有趣,而且可能会令人有所感悟、有所警醒。

法国《兴趣点》杂志对人一生中在时间的支配上做过一次推算:“站着:30年;睡着:23年;坐着:17年;走着:16年;跑着:1年零75天;吃着:6 -7年;看电视:6年;开车:5年;做梦:4年;聊天谈笑:1年零258天;做饭:1年零195天;穿衣:1年零166天;排队:1年零135天;过节: 1年零75天;阅读:250天;如厕:195天;做爱:110天;刷牙:92天;哭:50天;说?你好?:8天;看时间:3天。

”英国广播公司也曾委托人体研究专家对人的一生进行了“量化”分析,有些数字可以作为这一推算的补充:“沐浴:2年;等候入睡:18周;打电话:2年半;等人回电话:1周;接吻: 2周:男士们一生中无所事事的时间:2年半。

”以上推算和量化分析并不全面,而且有些数字也不具很强的说服力和可信性,但
却也为我们大致列出了一个生命的帐单。

这份帐单上的一连串数字,使我吃惊不小,并且暗暗为自己算了一笔时间帐。

我年轻时有过酗酒的经历,与人聚饮很少不醉,而一醉就要沉睡数小时,醒来之后,大脑仍晕晕乎乎,昏昏沉沉,不能正常投入工作。

我算了一下酗酒所耗费的时间:饮酒与沉睡至少要耗去8 小时(醒后浑浑噩噩的状态尚不算在内),即一个工作日,每月以8次计,一年就要耗去96个工作日,如果酗酒30年,就要耗去2880个工作日。

幸亏我后来改变了环境,不再沉醉于酒,我生命的帐单上才减少了这笔完全不必要的开支。

我是个烟民,我算了一下抽烟所耗费的时间:我抽一支烟需时5 分钟左右,并且在抽烟时要停下手中的工作或因抽烟而推迟做某事,我每日抽烟一包,耗时100分钟,一年就是36000分钟,也即600个小时。

如果我做 40 年的烟民,就要为抽烟耗去24000个小时,即3000个工作日。

如果将这些时间用于读书写作,我将要多读多少书,多写多少文章?除此之外,懒觉和无所事事就像两头永远喂
不饱的猪,不知吞掉了我多少原本可以用于
工作的时间。

能有20-30%,甚至更少。

人们对于自己存折上的数字,总是了然于心,每项开支总有其目的性,若是花了不当花的钱,心里就会又后悔又惋惜,甚至像挨了蝎子蜇一样疼上半天。

孰不知生命也像一个存折,这个存折上的数字只会减少而
不会增加,如果我们将一部分生命支付于无意义的事情上,便会给有意义的工作造成无
法弥补的损失。

每一个珍爱生命,并且不愿白活一生的人,都应该经常查看一下自己生命的帐单,将以往的支出盘一盘点,总结教训,纠正失误,制定合理的计划,尽量压缩不必要的支出,像开支金钱一样开支组成
生命的每一天。

篇二:议论文分析例子的典范
议论文分析例子的典范
语段1、
磨难,能历练人生。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了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体育用品市场。

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这一段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中间分别列举了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然而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

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而对于原因却只字不提,所以,我们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修改后的语段:(注意不同的字体)
磨难,能历练人生。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成为一代“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了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

磨难,是祸,又是福。

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添加的分析文字,针对每个事例分别作了原因探究,并构成排比句,不但揭示了人物在磨难中作出非凡成绩的原因,而且增强了说理的力度,气势充沛,这样,就使结句的论点顺理成章了。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添加因果分析的议论文字时,最好用上引导词“之所以”、“是因为”“为什么”等,如此,不但能起到引领思维的作用,更可以使说理层次分明。

语段2、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蛋,形态又不同了。

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

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

”老师的谆谆教导,告诉达〃芬奇一个真理:基本功很重要。

由于达〃芬奇在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这一语段陈述了达·芬奇的奋斗结果并且作了简单的原因分析,应该说有“叙”也有“议”。

但说理是否可再深入一点,再透彻一些呢?我们不妨从事例的反面进行假设,既如果达·芬奇在从师阶段没有打下扎实的画画基础,那他会成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卓越的画家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这样,不就从反面证
明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这一论点吗?经过如此一假设,说理显然深入了许多。

添加假设议论如下:
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绝不苦难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

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

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
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这一改文从事例反面的三个角度进行假设,采用排比句、反问句,语势极为强劲,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令人信服地推出了“达·芬奇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有后来他的成功”的结论,使说理更加完全、充分。

值得注意的是,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应从例子的反面进行时,应(转载于:议论文中举例子的作用)从例子的反面进行假设,并用上导引词“如果”、“臂如”、“若”等提醒读者。

包容
一百多年前,法国的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古老的东方,人们也世代传承着一句浅白的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

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起,于是人们发现,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这个美丽星球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

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

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

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

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佛经有言:“一念境转。

”同是面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睚眦必报带来的是心灵的负累,真正仁者觉者会选择一份包容,一份泰然。

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能够兴师复仇,一雪前耻。

他可以忍受卧薪尝胆的苦楚,却在灭吴后下令诛尽吴国宗室。

他懂得隐忍,却不懂得包容。

齐王韩信未发迹时有过“胯下之辱”,但在统一之后,再见到当初侮辱自己的无赖儿郎,却能不记前嫌地任命他为巡城校尉。

仅从这个角度来说,韩信的人格,要比勾践健全得多。

鲁迅先生的“一个都不宽恕”未免失之偏执,但那是在丧失了迂回的耐心后对黑暗现实的极端反抗。

他还说过“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就是他包容的一面。

他笔下的阿q,听到人家说“疤”、“瘌”、“秃”、“光”就要和人拼命,到了后来甚至连“灯”字也不许别人提了。

“天地本宽,鄙者自隘”,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必然是一个诸多忌讳、性情偏执的人;而一个连“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无法容忍的社会,也注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

然而,包容不等于放任和纵容。

人类社会是由潜在的规则加以维系的,无节制的纵容同样会造成社会的畸形。

包容也不等于隐忍不发。

“忍”是心上刀,是刻意的制怒和压抑,迟早有爆发的一天。

包容则意味着不自知的恬静和淡然。

包容更不等于沉默和忘却,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真正的包容,应该如伏尔泰对其政敌所说:“虽然不赞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包容是海纳百川,包容是厚德载物,包容是淡泊明志,包容是宁静致远。

康德告诉我们“只有两样事物能让我的内心深深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璀璨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
则”,如是我闻;当今世界、种族、宗教冲突不断,“只要人人都多一份包容,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是我愿!
议论文的规范模式和范文
规范议论文是与议论性散文、杂文、随笔、评论等文体相对而言的一种议论文体,是指以论点、论据、论证构成清晰的论证结构的议论文。

它的主要特点,一是论说三要素完备,突出;二是论证结构严密,合乎规范模式;三是语言合乎议论语体,准确、概括、逻辑性强。

其中论证结构规范是写好这一类型议论文的关键。

一、论说三要素完备,突出
典范议论文的写作要突出体现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典范议论文应该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的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

论点最好在文章的开头,用具体的一句话,用判断句式,将中心论点摆出来。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选用论据要注意典型性、新颖性、表述要精练、简要。

议论文要以理服人,就必须分析说理,把问题展开、论透,也就是要充分论证。

论证要合乎逻辑,严密有力。

为此就要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二、论证结构要严密,逻辑性强,合乎规范模式
议论文的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观点和材料的组织安排。

典范议论文应该结构严密,逻辑性强,结构完整,合乎规范模式。

考生写议论文最严重、最普遍的问题,是缺乏“论证结构”意识,往往是疏漏松垮、缺乏论证力度的。

高考中的议论文中档卷,大都属于“观点+例子材料+联系现实”类型。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通常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

要求是开头必须提出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论点,结尾归纳总结。

本论是文章的主体,是对问题的分析。

有以下四种常见结构形式:
1.并列式结构。

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

如2004福建满分作文《稳中求胜》文章在亮出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之后,便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a.沉稳从志而来,b.沉稳从难而来,c.沉稳从无欲而来”。

这三个分论点共同证明了中心论点,论证充分,结构清晰。

2.正反对比式结构。

在论证思路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见),这就是对照式。

如2003江西一考生的《公则生明》本论部分先引作文材料以做反面典型,由此带出两例正面典型事例。

这样,三个事例一反两正,对比鲜明,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3.递进式结构。

在论证思路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就是递进式结构。

它的特点是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更。

一般议论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体现了层进式结构的特点。

如2002高考作文《正直是做人的根本》,文章先摆出女学生拒绝广告的现象,接着说明这样做的原因,再评论女学生这一行为的意义和价值,这样层层递进,说理深刻,从而透彻地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4.“总-分-总”式结构。

这是文章运用最多的一种结构方式。

在论证思路中,有的是先总说后分说,有的先分说后总说或者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这就是“总-分-总”式结构方式。

如2001年满分作文《诚信所至,金石为开》开头引用古语,提出论点,这是引论。

本论先说诚信的作用,再说诚信的适用范围。

结尾点题,照应开头。

总结全文。

是典型的“总一分一总”结构,显示出作者较高的谋篇水平。

三、议论文的语言:准确、鲜明、概括、逻辑强
文体不同,也就决定了语言的不同。

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概括、生动和符合逻辑。

1.准确。

议论文一般是用逻辑推理来阐明事理和观点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选用词语时,要求达到准确的程度。

2.鲜明。

一是论点的表述要鲜明,二爱憎分明,鲜明的感情色彩贯穿在行文当中。

3.概括。

语言的概括性越强,它所说明的道理的普遍意义也就越大。

4.严密的逻辑性。

判断准确,推理严密,逻辑性强,这是议论文语言的本质特点。

[三要素突出完备类议论文例文]
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

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

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

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

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

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

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

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

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

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

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

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

【简评】本文是2005年广东一篇满分作文。

作者用议论的写法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更需要理性的引导”,立意较高,观点正确,能针对现实,颇有时代气息。

论据鲜活,材料典型,有较强的说服力。

文章既摆事篇三:议论文的例子
2009高考阅卷。

上午从8点到11:50,中间两次休息,3个半小时,加下午半个小时,总共4个小时内,完成了800份,每小时200份,不到18秒一份试卷,同时要完成三个打分:内容,0—25.表达,0-25.发展等级,0-10.所以,老师看什么?题目。

开头。

结尾。

中间的议论、例子。

考生应该呈现给阅卷老师怎样的作文才能得高分?
学生在运用事例论据上出现的误区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据不够准确
二、堆砌材料,缺少分析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为了写一部史书,从小研读库存史书,在不幸遭受宫刑之后,他并没有因为世人的白眼与唾弃而选择放弃,更加潜心钻研经史。

他终于写出了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成为了厚实宝贵的文化遗产,千古流传。

文化英雄鲁迅用他那刀枪般锋利的文字与国民党,与黑暗社会作斗争,虽然反动派对其恨之入骨,对其进行迫害,但鲁迅毫无惧色,反而写出来的文章一篇比一篇捅得敌人心痛。

三、不抓侧重点,材料与论点脱节
即使是同一件事,如果把握不好其中诸多因素的细微差异,就会打“擦边球”,造成论据与论点的脱节。

这是没搞清楚素材与论据的区别
在例子上要求什么?
1、选择素材(素材,指的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到的、未经整理
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

)一般要求:准确、典型、多
样、学生流于滥俗。

一论“勤奋”就是“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一论
“发现”就是“瓦特的水壶盖”、“牛顿的苹果”,怎样的才好?把老师唬住,体现出你的阅读面。

更高要求:新颖。

写改革家。

写卢梭不如写梭伦(古希腊七贤之一)写舍身求法,写玄奘不如写鉴真,更不如写法显65岁的法显用6年毅然西
赴天竺,寻求戒律。

文天祥、贝多芬、司马迁等成为万能材料。

这是万万不能的,
例如文学写作中,要勤于观察,勤于思考问题:
著名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就善于观察生活,提炼素材,写了大量的悲喜剧以及诗歌,终于成了不朽的艺术大师。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傍晚乘凉时发现苹果往地上掉,为什么不往天上掉?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得出了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引力这一科学论断(低幼啊)
例如写身残志坚|:邰丽华、贝多芬、张海迪、霍金、朱彦夫、史铁生、海伦.凯勒、.奥斯特洛夫斯基、郑智化、帕格尼尼、弥尔顿(你选那几个)
还要认识到“我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只用古代例子,怎样得分?现实的例子更有针对性议反腐,正有方志敏,反有刘青山。

而那鲜活的徐虎、孔繁森、李素丽、王宝森、陈良宇等却被轻易放过了。

这样舍“新”求“老”,又怎么能不使一天要阅上百份试卷的老师生厌呢
例:良好的修养是必须的。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周祖德及其学生谢鸣的一篇收录在某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中的论文又被曝抄袭。

上海某区选拔三好学生,笔试口试样样精通,但却在一项事先未通知的修养测试中全军覆没。

17人削铅笔,只有三人放草稿纸上。

考场门口一把扫帚躺在地上,无人理会
2、形成例子。

生活“素材”,如果经过作者的集中、提炼、加工和改
造,并写入作品之后,即成为“题材”了,也就是例子。

这个加
工处理的过程是由作者的认识,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决定的。

注意1、必要的叙述交代是必须的,但不是抄材料,也不能平铺直叙,而是概括或描述。

它的叙述是高度概括的,但不要笼统,要抓细节。

更高要求:注意语言的诗化。

论辩阐析,文情并茂
孔子曰:“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即使写议论文,也不能忘了要讲究文采。

近来来,“议论性散文”逐渐为学生们所熟知,也为老师们所青睐。

资料显示,公开了的高考优秀作文,70%左右是“议论性散文”!
请仔细品味下面文字:
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

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谈意气》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任时间长河滚滚不息,他们没有忘记。

犹太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知道知耻而后勇,于是在诺贝尔奖面前,他们经常是胜利者。

德国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把昨日的罪过,当作今日的教训,防止明日的错误。

全世界的人民都不会忘记,因为和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渴望。

—摘自2007年山东满分卷《当记忆流经奥斯威辛》
例子渺渺宇宙,灿烂星空,当你抬头仰望之时是否还记得已经逝去的钱老?他淡忘金钱与名利,他不惧强迫与阻挠,他只要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奉献。

五年的阻隔,十年研究,他用科学家的淡泊与率真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可敬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