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高中语文早读材料 高一(上) 第八周第三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周第三天
请在阅读课文《江南的冬景》及文下注释的基础上,继续阅读下面的材料:
1.字音
煮茗.(míng)涮.羊肉(shuàn)蛰.居(zhé)曝.背(pù)
铭.刻(míng)丰腴.(yú)乌桕.(jiù)赭.色(zhě)
远阜(fù)槎桠
..(cuó yā)恣.意(zì)绿.林豪客(lù)
间(jiān)不容发晕(yūn)头转向
间晕
间(jiàn)或月晕(yùn)
夹(jiā)板搁(gē)笔
夹夹(jiá)袄搁
夹(gā)肢窝搁(gé)不住
2.词语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
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赭色:红褐色。
逍遥:没有什么约束,自由自在。
阜:①土山。
②(物资)多,如:物阜民丰。
3.名句名段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江南的冬景》)4.美文赏析
善用对比文中有画——《江南的冬景》赏析
《江南的冬景》是郁达夫写景散文中很有特色的一篇。
一般写景散文,常常用写游记的手法,如描绘春景、秋景,往往是在写春游、秋游中写出。
可是郁达夫这篇所写的冬景,却并未写冬游,而是直接写冬天的景色。
这种写法,当然比起以游记写景来,难度要大得多了。
作者为克服这个静写的困难,用了两个办法。
一是对比衬托,一是细细描绘。
形成文中有画的效果,把一幅幅江南冬天的美景图呈现在读者面前。
为了写出江南冬景的独特景色来,作者用神游之笔,先写了北国的冬景:围炉煮茗,暖炕测羊肉、老白干花生米、脆萝卜大雅儿梨等,又写了闽粤地带南国的冬景:阴历年边着纱衫,野人篱落开秋花等,这些,都不是作者所要写的冬景。
作者所要写的是特定的江浙一带的冬景。
然而,作品中先写出南国和北国的冬景来,也就起到了烘托江南美景的特点的作用了。
江南的冬景,有它特殊的情调,有它特殊的美。
这种情调美,是从细细的江浙景色的描绘中流出来的。
作者用生动的细节写出纤敏的感觉,用传神的文笔写出冬景的风韵。
你看,长江一带,芦花冬至不败,红叶三月犹存;钱塘江岸,乌柏子在枝头,能乱梅花之真;而赭色的草,根边总带点绿意。
这聊聊数笔,就点出了江南冬景的特点。
它没有肃杀的严酷,而有春之将至的生气,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暖融融的冬意。
啊,江南的冬景竟是暖融融的!这种纤敏的感觉,还可以从作者写冬雨的细节中体味到。
秋收过后,三五人家,门对长桥,窗临远阜,杂木树林,树枝搓丫,“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一幅悠闲的微雨寒村图,多么逼真!这是江南冬景的风格,也是郁达夫自然畅达,热情坦荡的散文风格。
江南的冬雨是暖和的,江南的冬雪也是暖和的。
江南的“旱冬”,雪要拖到春天才下一点,晴和的日子多,竟像秋天一样,晴空高爽,日光洋溢,引诱作者坐不住了,搁笔拿杖,到湖上散步去吧,去拥抱温暖的冬景吧!这些,把冬景写得何等细!也把感情写得很细了。
除了善用对比和细致描绘,这篇散文所具有的广博的知识的特色也是不可不提的。
古今中外,名诗典故,信手拈来,涉笔成趣,在给人见闻的同时,更不乏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和陶冶。
江南的冬景充满着生机的情调,充满着春之将到的美,作者对这美好景致的情感,在纸上流动,在字里行间流动,它挑动读者的感情,也随之流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