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北京市石景山高三(一模)生 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北京市石景山高三(一模)生物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0分)
1.(6分)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如图中A、B、C表示细胞自噬的三种方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细胞通过C减少有害蛋白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延长细胞寿命
②能体现膜结构具有流动性的是:自吞小泡与溶酶体融合、溶酶体吞噬颗粒物
③若人工破坏溶酶体膜可阻断细胞自噬进程,受损的物质和细胞器会在细胞中积累
④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能确保细胞内的稳态
⑤细胞自噬贯穿于正常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凋亡的全过程.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④⑤
2.(6分)将一份刚采摘的新鲜蓝莓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后,贮藏在温度为1℃的冷库内.另一份则始终在l℃的冷库内贮藏.从采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B.第20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
C.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D.贮藏蓝莓前用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
3.(6分)研究人员采用某品种的黄色皮毛和黑色皮毛小鼠进行杂交实验.第一组:黄鼠×黑鼠→黄鼠2378:黑鼠2398;第二组:黄鼠×黄鼠一黄鼠2396:黑鼠1235.多次重复发现,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左右.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①该品种中黄色皮毛小鼠不能稳定遗传
②第二组的结果表明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③黄鼠和黄鼠交配,不能产生成活的纯合黄鼠后代
④若种群中黑鼠个体占25%,则黑鼠基因的基因频率为50%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4.(6分)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图l所示.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近水缓冲区群落能代表核心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
C.芦苇只分布在核心区,说明该湿地群落存在垂直结构上的差异
D.人类的干预活动能加速该湿地群落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进程
5.(6分)现有一种能生产甲硫氨酸的M菌,但产量很低,而且当培养液中甲硫氨酸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后,继续培养,甲硫氨酸含量会迅速下降.这是由于甲硫氨酸的积累反过来抑制了其合成.用紫外线照射可选育得到能抗甲硫氨酸抑制的高产新菌株.下列有关选育过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种新菌株的选育方法属于用物理因素诱导的诱变育种
B.M菌培养液中甲硫氨酸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后又不断减少是反馈调节的结果
C.用紫外线照射M菌的同时,还应在其培养基中添加甲硫氨酸
D.该选育过程中采用的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6.(19分)如图表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垂体细胞释放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性腺激素)的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GnRH由分泌,当它与垂体细胞膜上的受体(图中用R表示)结合后,会引起一系列反应,激活与LH 合成、分泌有关的酶,引起的增加.
(2)与LH合成、分泌有关的酶的激活还依赖Ca2+浓度的增加.图中可以看出,细胞质中Ca2+的来源有和.说明无机盐具有的功能.
(3)已知LH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参与其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
(4)LH通过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经运输到靶细胞.LH作用的靶细胞是.若幼年GnRH
的分泌增加,会引起儿童的性早熟.但目前治疗此类性早熟的方法却是给患儿注射GnRH缓释剂(能在体内缓慢释放,使其浓度在用药间隔期内基本稳定).其原理是GnRH能持续作用于受体,从而使其对GnRH不敏感,使的分泌受抑制,最终使水平显著下降.
(5)用GnRH治疗性早熟会有可能引起儿童的生长速度缓慢,主要是因为垂体分泌的也会减少,因此治疗时还要同时注射此类激素.
7.(16分)如图为某家族患神经性耳聋和腓骨肌萎缩症(CMT)两种疾病的遗传系谱.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IV﹣6为家族中最先发现的患者,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绘制出遗传系谱图.
(2)由图可知,神经性耳聋的遗传方式为.该家族中,只有IV﹣2、Ⅳ﹣4、IV﹣5患神经性耳聋,其原因是.(3)遗传学分析发现,该家族CMT的遗传方式为伴X显性遗传(致病基因用B表示),则III-4、III-5、Ⅳ-4的突变基因可能来自(父方或母方).IV﹣5、IV﹣4的基因型分别为和(神经性耳聋用基因A﹣a表示).(4)若IV﹣4与一位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正常女性婚配,出生患病女孩的概率为.
(5)CMT患者主要表现为双足畸形,大腿下端肌肉明显萎缩,双下肢无力,下肢有痛感,但膝跳反射、踝反射消失,说明患者的神经元发生了病变.
8.(15分)研究表明,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原花青素有较强的抗癌作用.下面是有关的研究实验:
实验一为研究原花青素对人类肝癌细胞的作用,将实验室培养的人肝癌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原花青素溶液.48小时后,检测处于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得到的数据如下表.请回答问题.
原花青素浓度(g/L)
细胞周期/%
G1期S期G2/M期
0 46.8 40.2 13.0 4.0×10﹣252.0 35.7 12.3 8.0×10﹣265.9 23.7 10.4 1.2×10﹣475.8 19.9 4.3 1.6×10﹣478.3 19.0 2.7
(1)细胞培养箱中应含有5%的CO2,目的是与细胞贴壁生长达到70%时,要用处理后分瓶进行传代培养,这是为了避免.
(2)癌细胞的最主要特征是.表中数据显示,随着加入原花青素浓度的增加,期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加,期明显减少,期减少至基本消失.表明原花青素能.
实验二原花青素的抗癌作用还表现在还能清除生物体内的亚硝酸盐.为了探究葡萄籽中提取的原花青素溶液清除亚硝酸盐的最适浓度,请完善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提取剂、原花青素提取液、0.4%对氨基苯磺酸溶液(显色剂1)、0.2%的N﹣l﹣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显色剂2)、5 μg/mL的亚硝酸钠溶液、分光光度计等其他必需器材.
实验原理:①亚硝酸钠与显色剂l和2反应生成色产物,用分光光度计测出反应后溶液的吸光度A0.向亚硝酸钠液中加入原花青素提取液后再进行上述反应,测定吸光度A、.则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可以按下式计算:清除率=(A0﹣A x)/A0×l00%.
②比较,得出原花青素溶液清除亚硝酸盐的最适浓度.
实验步骤:
①取6支25ml的比色管,编号为1~6号.
②向l号管中加入0.5ml亚硝酸钠溶液和l0ml不含原花青紊的提取剂,再依次加入显色剂1和2,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分光光度计测550nm处吸光度并记录.
③.
④计算不同浓度原花青素溶液对豫硝酸盐的清除率,比较并得出结论.
生物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0分)
1.【解答】①、细胞通过C减少有害蛋白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延长细胞寿命,故①正确.
②、能体现膜结构具有流动性的是自吞小泡的形成、自吞小泡与溶酶体融合、溶酶体吞噬颗粒物,故②错误.
③、若人工破坏溶酶体膜可释放溶酶体内的酶,会对细胞结构有明显的破坏,甚至使细胞死亡,故③错误.
④、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被及时清除,确保细胞内环境的稳态,故④正确.
⑤、在正常细胞生长、分化、衰老、凋亡的全过程都会有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所以自噬贯穿于全过程,故⑤正确.
故选B.
2.【解答】A、有氧呼吸氧气的吸收量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无氧呼吸不吸氧只释放二氧化碳,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分析题图曲线知,第20天,处理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只进行有氧呼吸,对照组大于1,存在无氧呼吸,对照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B正确.
C、分析题图曲线知,第40天,对照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2,设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x,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则有关系式(6x+2y)÷6x=2,解得x:y=1:3,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C错误.
D、分析题图曲线知,储藏蓝莓前用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D正确.
故应选C.
3.【解答】①②根据黄鼠×黑鼠→黄鼠2378:黑鼠2398(1:1);第二组:黄鼠×黄鼠一黄鼠2396:黑鼠1235(2:1),可以看出黄色为显性,黑色为隐性,对于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1/4左右,原因是显性纯合致死,所以黄色皮毛小鼠(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①正确,②错误;
③黄鼠的基因型只能是杂合子(Aa),后代纯合致死,所以不能产生成活的纯合黄鼠后代,③正确;
④若种群中黑鼠(aa)个体占25%,黄色(Aa)个体占75%,则a的基因型频率为62.5%,④错误.
故不正确的是②④,选D.
4.【解答】A、“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没有植被覆盖,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故A 错误.
B、近水区所处的环境是河流的泥沙环境和湿地核心环境之间,可以代表核心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故B正确.
C、芦苇只分布在核心区,说明该湿地群落存在水平结构上的差异;C错误.
D、该群落自然演替的方向是由水生到陆地,人类的干预往往使群落沿着相反的方向演替;故D错误.
故选B.
5.【解答】A、紫外线是物理射线,所以这种新菌株的选育方法属于用物理因素诱导的诱变育种,故A正确;
B、由题干信息“甲硫氨酸的积累反过来抑制了其合成”可知其是反馈调节,故B正确;
C、甲硫氨酸能反馈调节,抑制M菌合成,加入甲硫氨酸是人工选择,选择不被抑制的菌种,故C正确;
D、该选育过程中采用的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故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50分)
6.【解答】(1)由题干可知,是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器官是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垂体细胞膜上的受体图中R结合后,引起垂体细胞释放黄体生成素LH增加.
(2)分析题图可知,细胞质中Ca2+的来源由两个,一是通过通道蛋白从细胞外吸收,二是内质网分泌;Ca2+能激活LH合成、分泌有关的酶,使LH分泌增加,由此可知,无机盐具有维持生命活动的功能.
(3)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囊泡运向高尔基体,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分类、包装形成成熟蛋白质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到细胞膜,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所以参与其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由题图可知,LH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进入血液运输到靶细胞性腺细胞并发挥作用,所以LH作用的靶细胞是性腺细胞.治疗性早熟的儿童的原理是GnRH能持续作用于受体,从而使其对GnRH不敏感,使LH的分泌受抑制,最终使性激素水平显著下降.
(5)由于垂体还能分泌生长激素,所以当垂体分泌的分泌活动受抑制,促性腺激素的量减少时,可能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影响生长儿童.
故答案应为:
(1)下丘脑LH
(2)从细胞外吸收内质网分泌维持生命活动
(3)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胞吐血液性腺细胞LH 性激素
(5)生长激素
7.【解答】(1)家系普查能绘制出遗传系谱图.
(2)III﹣1和III﹣2婚配子代Ⅳ﹣2有神经性耳聋,可知为隐性遗传病,女病其父亲表现正常,可知不是伴X遗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I﹣1和III﹣2是近亲,近亲婚配的后代患有遗传病的概率较大.
(3)遗传学分析发现,该家族CMT的遗传方式为伴X显性遗传,如果是亲代突变,父方突变则III﹣2、Ⅳ﹣1、Ⅳ
﹣3都会有病,与遗传系谱不符,则是母方突变,IV﹣4两种病都有则是aaX B Y,IV﹣5是aaX b Y.
(4)AaX B Y×AAX b X b,出生患病女孩的概率为P(A_X B X b)=.
(5)有痛觉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正常,膝跳反射、踝反射消失可知应是运动(传出)神经元发生了病变.
故答案:
(1)家系调查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近亲婚配的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几率增大
(3)母方aaX b Y aaX B Y
(4)
(5)运动(传出)
8.【解答】实验一、(1)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入5%的CO2,H2O+CO2=H++HCO3﹣,维持培养液中的pH,与细胞贴壁生长达到70%时,要用胰蛋白酶处理后分瓶进行传代培养,这是为了避免细胞接触抑制.
(2)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性变化,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等特点,最主要特征是恶性增殖;随着加入原花青素浓度的增加,G1期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加,S期明显减少,G2/M期减少至基本消失;表明原花青素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使其停在G1期.
实验二、实验原理:要测出不加花青素是的OA值,作为对照,然后比较不同浓度花青素溶液对亚硝酸盐作用后的OA值,计算清除效率,得出最适浓度.
实验步骤:6支25ml的比色管,1号试管空白对照,则向2~6号管中加入等量的亚硝酸钠溶液和l0ml不同浓度的原花青紊的提取剂,观察实验结果.
故答案为:
实验一:(1)维持培养液的pH 胰蛋白酶接触抑制
(2)能无限增殖G1 S G2/M 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使其停留在G1期
实验二实验原理:①玫瑰红
②不同浓度的原花青素溶液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
实验步骤:③向2~6号管中加入0.5ml亚硝酸钠溶液和l0ml不同浓度的原花青紊的提取剂,其余步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