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精练(人教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讲学部分)
解读·课标考纲
建构·要点经纬
夯基·知识在线
一、1
2如何争论?
(注意:中国历史上) (道德观)
7、总结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三、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8、孟子生活于哪一历史时期?其名字是什么?他与孔子分别被尊以什么称号?
9、孟子的政治思想是什么?简述其主要内容。
10、简述孟子的民本思想和伦理观。
11、荀子生活于哪一历史时期?其名字是什么?12、简述荀子的政治思想、民本观念和伦理观。
13、荀子是如何改造儒家思想的?有什么意义?
14、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的改造有何意义?
探究·本课要旨
15、儒家思想怎样形成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孔子仁的思想的。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评部分)
一、基础训练
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孔子思想实在是博大精深。
”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的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C .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 .有教无类
3、到山东旅游,导游会带我们去亚圣庙(如下图),请你指出“亚圣”的政治主张是
A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 .“仁爱待民,以德服人”
C .“天道自然,无为而治”
D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4、图中人物为我国古代著名家,其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A.无为的政治主张
B.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
C.唯物主义思想
D.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5、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6、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老子
C.孟子
D.韩非
7
、下图为保存下来的五经书影,不名列其中的是
A.《诗》
B.《书》
C.《庄子》
D.《礼》 8、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
”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界状况之间的关系分析是
A.正确的
B.根本错误的
C.片面的
D.表面的
9、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
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一墨,丙一法,丁一道 B .甲一道,乙—儒,丙一墨,丁一法 C.甲—儒,乙一法,丙一墨,丁一道 D .甲一道,乙一墨,丙一法,丁—儒
10、下列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道家最受欢迎 11、下列有关孔子仁的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B 包含了民本思想
C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仁即爱人也
D 代表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愿望。
12、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 ”,把君主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古代
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A Kong Qiu
B Meng Ke
13A 改变社会制度的途径B C 实行封建统治的基础D 14.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B.C.D 15于
播
A .①②③④
B 二、探究提高
16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概述图中历史人物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
(6分)
(2)你认为图中哪位思想家的思想最有现实意义?请说明理由。
(5分)
17、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评述这一史学观点。
18、(2008年山东卷)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两千多年来,其思想体系,不仅一 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着深刻影响,而且对世界的影响和渗透力也相当惊人,被列入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1) 孔子及儒家影响古今、影响世界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4分)
(2)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康有为和陈独秀对孔子的态度有何不同? 并结合史实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10分)
(3) 儒家文化在现代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有哪些? (6分)
参考答案透析知识要点
1、春秋战国时期;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局面。
宗旨是传播文化、发展学术。
2、道家:老子和庄子;儒家孔子、孔子和荀子。
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
争论方式: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3、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4、(注意要准确是春秋末期)鲁国;名丘字仲尼(图片下面(BC551-BC479))。
5、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文化上贡献是整理了六经(六种教本)。
6、仁,仁就是爱人,克已复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政治思想: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
人性相近。
7、政治家(做地方官,政绩显著)、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
8、战国时期;名轲(前372-前289);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
9、仁政: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主张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10、孟子的民本思想:认为人民、国家比国君更重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伦理观:性本善,认为人的本质原来是善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无人例外,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11、战国末期;名况(前340-前278年)
12、政治思想:施政主张“仁义”“王道”以德服人;民本观念:君民关系:“舟水关系”;伦理观:性恶论;但通过礼义、法治改造成君子、圣人;哲学思想:主张“人定胜天”
13、改造措施: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意义: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14、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15、客观上: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导致百家争鸣局面,儒家思想在此氛围中产生,并在吸收众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主观上:孔子潜心办学,著书立说,把西周以来奴隶主贵族的文化思想,改造为以仁为核心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和文化教育的儒学,从而创立儒家学派。
仁的思想:孔子提出“仁”,孟子将“仁”发展为“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经过孟子荀子的继承和发展,儒家体系更加完整。
练评部分
1.A 2.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是孔子思想中落后的主张,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
3.B后人称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仁”的思想,要实行仁政,要仁爱待民。
4.D 5. B 6.
D 7. C 8. A 9.B 解析:本题围绕穿衣问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不同思想。
甲生强调穿衣顺乎自然,实际上反映了道家思想;乙生则强调穿衣应当有身份等级,不应该超越,显然是儒家思想;丙生强调节俭属于墨家思想;丁生则强调大一统属于法家思想。
正确答案为B。
10.C11、D孔子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12 D13C14、A孔子最主要的教育主张上“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平民化,意义深远。
所以选A;15、D宗教在中国从西汉末年开始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一时,所以③不正确。
所以选D
16.(1)①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
②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新兴地主阶级的形成③经济上封建经济的形成。
(小农经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④文化上百家争鸣;理由:第一次层次:能完整回答其思想。
第二层次:能结合现实分析其思想的意义。
17、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实行法治。
法家的这些学说为秦始皇所采用,确立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并以严刑酷法镇压人民的反抗,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这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主张实施“仁政”。
但秦朝实行苛政、重役、酷法,不符合孟子的思想,结果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为农民起义推翻。
费正清的观点符合秦朝的历史,是正确的。
18.(l)“仁”的学说;(2)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
原因:康有为出身封建家庭,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
中国封建势力强大,以减轻改革的阻力。
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软弱。
陈独秀强烈抨击孔子。
原因:北洋军阀袁世凯破坏民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3) 原因: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宝贵遗产。
发扬和改造儒家文化能够促进个人道德修养、社会稳定和谐甚至国际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