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锯天牛亚科分类与区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锯天牛亚科分类与区系研究
锯天牛亚科(Prioninae)虽然是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中的一个小亚科,但其中的不少种类是农林业生产中的重要害虫。
本文详细介绍了锯天牛亚科的经济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我国锯天牛亚科研究中的不足,重点研究了该亚科成虫外部形态特征、后翅翅脉特征和雌雄性生殖器特征以及我国锯天牛亚科昆虫的区系特点,主要结果如下:1.成虫外部形态研究本论文综合了最新的锯天牛亚科分类研究观点,完善了中国锯天牛亚科的分类系统。
发现2新种:Aegolipton yunnanensis Feng et Chen,2007云南毛角天牛和Sarmydus trichodes Feng et Chen,2006毛扁角天牛,一个中国新纪录属Prionomma White,1853拟土天牛属和一个中国新纪录种Prionomma bigibbosus White,1853双突拟土天牛。
补充了Bandar、Casiphia、Aegosoma、Palaeomegopis、Aegolipton、Psephactus、Psilotarsus、Hystatoderes、Drumontiana、Baralipton、Megobaralipton、Spinimegopis 12属及57种的中文外部形态特征描述,到目
前为止,我国锯天牛亚科已知6族、22属、94种和亚种。
认为锯天牛属的学名应该采用Prionus Geoffroy,1762,而不是Prionus Fabricius 1775,因为Geoffroy首次提出了锯天牛属的学名Prionus。
分别编
制了锯天牛亚科分族检索表、6族的分属检索表以及22属的分种检索表。
2.后翅翅脉研究在Saalas(1936)命名的锯天牛亚科后翅翅脉基础上,根据Kukalova和Lawrence(2004)的鞘翅目多食亚目的后翅翅脉命名系统,对锯天牛亚科昆虫后翅翅脉进行了重新命名。
详细描述了中国锯天牛亚科5族、12属、
24种和亚种的后翅翅脉特征,对各族、属、种的后翅翅脉特征进行了比较,发
现后翅翅脉特征在锯天牛亚科族级、属级和种级水平具有分类学意义。
总结了在锯天牛亚科族级、属级和种级水平具有分类学意义的后翅翅脉特征。
3生殖器研究本论文解剖了中国锯天牛亚科4族、7属、13种和亚种的雌性生殖器和5族、9属、20种和亚种的雄性外生殖器,详细描述了其特征并绘制和拍摄了特征图。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雌雄性生殖器特征在锯天牛亚科族级、属级和种级水平具有分类学意义。
总结了在锯天牛亚科族级、属级和种级水平具有分类学意义的雌雄性生殖器特征4区系研究列出了中国锯天牛亚科昆虫名录,并以此为依据分析讨论了我国已记载的22属、94种在动物地理区划和行政区划中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锯天牛亚科各属、种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差异很大,同时我国各自然地理区划和行政区划分布的锯天牛亚科种类也差异较大,澳门特别行政区还没有锯天牛亚科昆虫的分布纪录。
我国锯天牛亚科以东洋型成分占绝对优势。
单区分布成分丰富,跨区分布成分较少。
中国特有成分也比较丰富,Casiphia Fairmaire,1894为中国特有属,仅
分布于我国西南区。
中国特有种达40种,占我国已知种类的42.6%,其中地区特有种31种。
本研究发现我国对锯天牛亚科昆虫资源的调查严重不足。
重庆目前只记载了6种锯天牛亚科昆虫,明显少于四川(已经记载23种)和贵州(已经记载1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