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下语文 第六次周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 学号: 姓名: 〖制卷人〗:颜廷雷 2009年1月6日
、、、、、、、、、、、、、、、、、、、、、、、、、、、、、、、、、、、、、、、、、、、、、、、、、、、、、、、、、、、、、、、、、、、、、、、、、、、、、、、、、、、、、、、、、、、、、、、、、、、、、、、、、、、、、、、、、、、、、、、、、、、、、、、、、、、、、、、、、 初三语文第六次周测 一、解释词语:(实词) 1、齐师.伐我( )2、又何间.也( )3、肉食者鄙.( )4、小信未孚.( )5、忠.之属也( )6、朝服.衣冠( )7、孰.视之( )8、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9、王之蔽.甚矣( )10、皆朝.于齐( )11、故不为苟得..也( )12、蹴.尔而与之( )13、万钟于我何加.也( )1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5、乡.为身死而不受( )16、必先苦.其心志( )17、行拂乱.其所为( )18、所以..动心忍性( )19、年且.九十( )20、出入之迂.也( ) 21、投诸.渤海之尾( )22、寒暑易.节( )23、以光.先帝遗德( )24、恢弘..志士之气( )2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26、必能裨补阙.漏( )27、 以彰其咎.( )28、以咨诹.善道( )29秋天漠漠向.昏黑( )30安.得广厦千万间( ) 二、一词多义:(虚词) 朝.服衣冠( )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 行.道之人弗受( ) 于是入朝.见齐王( ) 皆朝.于齐( )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 行.拂乱其所为( ) 且焉.置土石何( ) 以君之.力( ) 其.妻献疑曰 ( ) 始一反焉.( ) 跳往助之.( ) 其.如土石何 ( ) 无陇断焉.( ) 虽我之.死( ) 公问其.故 ( )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 自.经丧乱少睡眠(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秋天漠漠向.昏黑 ( ) 窥镜而自.视 ( ) 时时而间.进 ( )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且作解释。

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同( ),解释 2、河曲智叟无以应。

( )同( ),解释 3、甚矣,汝之不惠。

( )同( ),解释 4、曾益其所不能。

( )同( ),解释 5、入则无法家拂士。

( )同( ),解释 6、困于心,衡于虑。

( )同( ),解释 7、故患有所不辟也。

( )同( ),解释 8、小惠未。

( )同( ),解释 四、课文默写: 1、安得广厦千万间, , !呜呼!
, 。

2、出师一表真名世,。

(宋)陆游《书愤》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有子,;
,,?
4、人恒过,;困于心,,;征于色,,而后喻。

5、呼尔而与之,;,。

6、今齐地方行千里,百二十城,,,。

7、所以动心忍性,。

8、,,故逐之。

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五、古文句子翻译:
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5、入则无法家拂事,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六、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加点的字:
(1)邹忌讽.齐王纳谏()(2)、邹忌修.八尺有余()
(3)、明日
..,徐公来。

()(4)能谤.讥于市朝()
2、说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思与用法。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

B、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3、翻译文中句子: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5、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说说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初三语文第六次周测答案
一、解释词语:(实词)
1、齐师.伐我(军队)
2、又何间.也(参与)
3、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
4、小信未孚.(为
人所信服)5、忠.之属也(尽了本分的一类事)6、朝服.衣冠(穿戴)7、孰.视之(同“熟”仔细)8、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9、王之蔽.甚矣(受蒙蔽)10、皆朝.于齐(朝拜)11、故不为苟得
..也(苟且取得)12、蹴.尔而与之(践踏)13、万钟于我何加.也(益处)1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激恩德)15、乡.为身死而不受(同“向”从前)16、必先苦.其心志(使……
痛苦)17、行拂乱.其所为(使……错乱)18、所以
..动心忍性(用这些方法)19、年且.九十(将近)20、出入之迂.也(绕道,)21、投诸.渤海之尾(“之于”)22、寒暑易.节(交换)23、以光.先帝
遗德(发扬光大)24、恢弘
..以遗.陛下(挑选)(给予)26、..志士之气(发扬)25、是以先帝简拔
必能裨补阙.漏(缺点)27、以彰其咎.(过失)28、以咨诹.善道(询问)29秋天漠漠向.昏黑(将近)30安.得广厦千万间(哪里)
二、一词多义:(虚词)
朝.服衣冠(早晨)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行.道之人弗受(行走)于是入朝.见齐王(朝廷)
皆朝.于齐(朝拜)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行.拂乱其所为(行动)且焉.置土石何(哪里)以君之.力(助词,的)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始一反焉.(语气词,“吗”)跳往助之.(代词,他们)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问语气)无陇断焉.(语气词,“了”)虽我之.死(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实义)公问其.故(这样,指…战场上做法)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朝着,对着)自.经丧乱少睡眠(自从)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之间,中间)秋天漠漠向.昏黑(渐渐)窥镜而自.视(自己)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且作解释。

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见)同(现),解释出现
2、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解释没有
3、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解释聪明
4、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解释增加
5、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同(弼),解释辅助
6、困于心,衡于虑。

(衡)同(横),解释梗塞
7、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同(避),解释躲避
8、小惠未。

()同(遍),解释遍及
四、课文默写: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陆游《书愤》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而志之,乞人不屑也。

6、今齐地方行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7、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五、古文句子翻译:
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份的一类事。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来打一仗,作战的时候,请充许我跟从。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可以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耗尽了。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全体臣子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错的人,授予上等奖赏。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从前为了(义)我宁愿身死也不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为了妻妾的侍俸却接受它。

5、入则无法家拂事,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臣和辅助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强劲的外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6、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凭您的气力,连像魁父这座小山也平不了,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的性命,不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六、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加点的字:
(1)邹忌讽.齐王纳谏(用暗示、比喻之类方法委婉地规劝)(2)、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3)、明日
..,徐公来。

(即“旦日”的后一天)(4)能谤.讥于市朝(指责别人的过错)
2、说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思与用法。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

的,助词
B、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他,代词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实义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实义
3、翻译文中句子: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我确实知道比不上徐公美丽。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一年之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了。

4、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他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不盲目相信别人对自己的褒奖,能理智地判断,冷静地思考。

5、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说说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如: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交往过程中要讲究说话的方式,语言含蓄,忠言是可以顺耳的,使人愉快接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