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生德育教导中的非智力要素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职生德育教导中的非智力要素培
养
摘要:对普通中职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是学校品德教学的关键内容之一,在班主任教学中和学校品德教学中都要将重点放到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上,在
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特殊情感兴趣,养成优秀的班风,发展领导优秀班集
体的领导能力,养成坚强的人格意识,以名人实际行动做楷模等方面培养学生的
全面素养,从而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职生;德育教导;非智力因素
相比于普通中职生来说,中职学生比较个性,其面临的环境更加繁杂多样。
抓好中职学生的品德管理工作,对其个性形成和职业的健康发展更具意义。
学生
学习的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联合起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当中非智力因
素对学生成才有着决定性意义的影响。
所以,重视中职学校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对其德育教育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
一、德育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内涵
"非智力因素"是指包括注意力、记住力、思考力、思考力等智慧原因以外的
所有心理因子,主要涉及学习动机、好奇心、毅力、勇气、社会责任感、心理能力、品德、个人情感和集体主义观念等多方面,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德育主要涉及在思想理论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方面,而传统德育教育中只有
老师的单方面作用,这会让传统德育教育显得乏味,使学生没有主动积极性。
通
过非智慧方面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作用,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能力。
二、德育内非因素的教学
(一)激发动机,鼓励中职学生对德育基础知识的掌握。
学生的学业情况主要受动机的控制,它反映了学生的目标、学习状态和成绩。
培养激励学生的动机,能够有效推动其对道德观念的掌握,并积极把这种道德观
念内化成自身的品德思想,进而形成品德信仰。
学业需求与学业期望,是学生学习动机心理中的二种基础成份,对学生开展
学业目的性培养,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学业的重要性。
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奋斗目
标很迷茫,一些学生则觉得自己基础较差破罐破摔、不愿意认真学习,所以笔者
学校在中一的第一学年,就给学生提供了较完整的学习计划,如拿到了哪一些专
业类的合格证就可以高考入学,并带其到汕头大学观光,以体验学校文化,并引
导其找到兴趣努力学习,如此做可以使学生的成绩普遍提升。
在课本的基本思想是抽象的理论,要使学生记牢并内化成一些知识,必须把
思想和实际相结合。
创造道德的环境,通过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活
动的进程中,开动脑筋,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相应的知识问题并作出道德判断,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并把所学的品德知识内化成
自己的道德思想。
而在此活动中,班主任也要予以及时指导,并作出道德恰当的
判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以巩固和培育端正的动机。
(二)真情感化,鼓励学生道德情感的发挥。
品德情感是人类品德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品德认知有指导和推进的功能,对
个人道德行为也有激发和促进的功能,所以,品德人格情感的掌握对个人道德的
建立与完善,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教育家别林斯基指出:"爱是教学的手段和载体。
"老师对学生的情感直接关系学生知识情感的成长,老师对学生真正的关爱
和期待,是一个强大的教育动力,可以引发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亲切感,进而愿
意相信老师所说的道理。
所以,在教育活动中,班主任应不断提升自我素养,以
自身魅力影响学生。
下课经常在学生身边活动,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业上或日常生
活上的问题,并及时处理。
这一段时间,我看到班上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存在旷课
的问题,还有很多是住读生,我利用一些周末的时候对这部分学生加以家访。
在
家访过程中,我认识到这些学生家里情况比较艰苦,从小在学校寄宿,和父母交
流比较少,有的父母子女多顾不得,疏于管教,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学校,施加过
多的压迫,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态。
通过家访,与父母交流沟通,使父母知道子
女在校园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了解子女,和学生多交流,同时使学生知道教师平
时对学生的重视与关怀。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
反过去也就相信、亲近教师。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家访后很多学员都打开
心扉,出现疑问希望尽快和我交流,同时旷课的现象不再发生,部分学子在高考
成绩中获得自己满意的成果。
(三)意志培养
强调"挫折教学"。
使学生认识挫折,让学生知道受挫败是现实中的一般现象,是必然的,并在认识到挫败的基石上,对挫败进行全面的心态预备。
另外,还需
要指导学生正确对待成绩和挫败,学会全面辨证地看问题并合理归因,帮助学生
学会客观了解并评判自身和别人,真实地了解环境,在良好的认识过程谋求与环
境保持平衡。
同时,应当传授以处理挫折的技能与谋略。
自己期待和实际的差异很大,常
常会产生"挫折感",要教会学员依据自身的能力和实际条件,调节自己预期。
加强专业辅导。
从学员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做好专业辅导工作,有助于学生
了解市场、认知职位、了解自我,建立正确的选择观和求职观;寻找知识和未来
职业目标的结合点,提高知识和进行学习的能力;从思想认识、专业知识和技术
等层面进行各项工作,并调节好情绪,从而实现正确选择和成功就职的目的。
这
种活动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责任感和坚强意志。
(四)性格塑造
提供"成功体验"的平台,培育学生的信心。
教学应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业特征
和实际状况,选择合理的课程目标,选择灵活的教学评价方法,降低教学评价不
正确的可能性。
课外活动要尽量给每位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知道,只要
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做到、办好很多大事。
在努力要给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
己特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适时表示对学生的表扬与赞赏。
结语
课堂教学内外的品格教育渗透。
班级是教学实施的主要场地,学生的心理健
康状况在教和学的环节中体现较多,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培育要立足于课堂教学
渗透。
老师在课堂中改变教学观,将培育完整的、和谐的人当作教学目标,在讲
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技能的时候,注意其心理健康教育,并善于发现课程中的
人性要求,结合课堂教学环节加以品格教育渗透。
参考文献:
[1]《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和谐变奏》,燕国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非智力因素研究三十年》,燕国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
第1期;
[3]《非智力因素对职校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及对策》,甘发敏,董大奎,
《职业技术
教育》,2006年第16期;。